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恢复治理面积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政府投入有限,利用市场化手段成为解决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陕西省目前市场化手段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现状成效基础上,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可为当前陕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做好我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意义重大。我省历史遗留矿山存量大、治理难度大、土地复垦率低、治理资金需求量大,为有效破解难题,本文阐述了我省历史遗留矿山现状,分析存在主要问题,提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的几种治理方式,因地制宜提出意见建议,为我省历史遗留矿山治理提供新思路,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生态修复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矿山开采生产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林草等多部门,结合矿政管理工作实际,梳理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类型,总结剖析了目前不同部门分头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整合各部门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及资金,形成管理合力,把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贯穿到从地质勘查、矿山建设、开采、闭坑、管护的全过程,边开采边治理,整体保护,综合整治,系统修复。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有废弃矿山近万个,亟待治理的有1615个,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废弃矿山分布于交通干线两侧、城市周边,人民群众要求开展废弃矿山治理的呼声日益强烈。省委、省政府顺乎潮流,应乎民意,将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纳入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废弃矿山治理的目标任务、责任主体、资金筹措、项目管理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石庆丫 《地下水》2022,(4):153-155
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瓦厂坪片区小煤窑、老窑开采历史悠久,采空区引起的地面塌陷、水土环境污染、土地资源损毁、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对瓦厂坪片区历史遗留煤矿采空区引起的地质环境现状的调查及分析,研究其对矿山生态环境要素的破坏方式与程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初步治理建议,为瓦厂坪片区生态修复模式的选择、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废弃矿山占用土地资源,带来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当前各级政府财政对于矿山生态修复投入不足,亟须社会资本参与。2019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为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运作打开了大门。通过在江西省某县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矿山生态修复的实践,分析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开发利用方向和不同修复方式的适用范围,明确了社会资本投资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的运行及收益模式,为区域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洪森  庞航 《贵州地质》2023,40(1):49-55
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闭坑的露天煤矿中,对矿山地形地貌、土地资源、生态植被等影响较大,为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应积极采取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措施,及时对损毁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煤炭开采扰动区域的地质环境达到稳定、损毁土地得到治理利用、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和提升、废弃资源得到综合利用等目标。本文以黔北某露天煤矿为例,通过采取生态重建技术该露天煤矿进行修复,恢复耕地33682 4 hm2,林地14262 6 hm2,农村道路1389 7 hm2,公路用地0271 8 hm2。通过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生态重建技术对矿山损毁区进行修复,以期为同类型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21,(4)
生态环境治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矿山修复技术是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环节,结合眉县某中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从岩石裸露边坡设计和管理配套设施设计两个方案,分析了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方案,通过采用截水沟+拦水坝+蓄水池等工程措施,结合植被恢复生态措施,可以改善矿山生态破坏严重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以玉田县26个废弃矿山为例,通过调查和测绘手段,对废弃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废弃矿山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了修复效益预期分析。研究表明:玉田县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腹地,由于历史上矿产开采、选矿等活动集中,导致地形地貌景观(含植被)改变、压占与损毁土地资源、大气及水土污染、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采用依山势重塑地形、导疏导水流、柔性防护稳定边坡、喷播挂网坡面绿化等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措施,达到废弃矿山生态景观恢复目的。以期与开展类似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系统修复的同志分享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兰中孝  张才兵  廖德武  王源 《地下水》2023,(6):161-163+178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造成的地质灾害、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尤为迫切。本文以贵州安龙县普坪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该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针对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结果认为:安龙县普坪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矿山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破坏和土地资源损毁。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搬迁工程措施、工业场地及废弃建筑物拆除措施、矿区残余房屋拆除措施、煤矸石堆修复工程措施、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及复绿工程措施。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措施将有效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减少和控制地质灾害发生,实现良好的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遵义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问题,结合2021年的矿山核查数据,分析了全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分布、矿种类型、开采方式和存在的生态问题,构建了以砂石矿为主、煤矿、硫铁矿、钼镍矿多点分布的四大类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格局。结合国内相应矿种矿山修复成功案例,针对不同的矿种类型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思路,为遵义市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修复规划矿山部分提供科学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现状以及废弃矿山造成的压占污染土地资源、次生地质灾害、水生态环境破坏、植被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研究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视角下露天废弃矿山的地质安全隐患治理、水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污染土地治理与开发、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修复路径,提出了编制废弃矿山整体指引性规划、制定"一矿一策"精准制定恢复策略、鼓励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矿山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历史遗留矿山和生产矿山两个方面对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两山"理念为指导,提出了开展矿山综合调查、明确治理责任划分、科学分类治理恢复、引导激励资金投入、加强动态监测等五方面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21,(4)
骔岭煤矿区分布范围广,经过多年的开采后,矿区生态环境遭受了极为严重的破坏,诱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为恢复矿山生态环境,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矿区所在地区的城镇规划,明确矿区的生态功能,对矿山生态环境布局及生态系统结构修复工程进行规划设计。研究结果认为:煤矿区在多年开采过程中,主要引起采空区、老窑及小窑现状问题,地质灾害、景观破坏、石漠化、水体污染、水源枯竭、河沟淤积、植被损毁与退化、土地压占、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为进行矿山生态修复,可将矿区划分为6个生态功能区,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制度、法律等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长江沿岸废弃矿山修复治理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的关键节点区域,如何快速、直观地获得区域内废弃矿山的分布和修复工程进展,成为长江经济带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以江苏长江干流两岸10?km范围为研究区,以2017—2020?年4?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ArcGIS平台人机交互解译和野外验证的方式,获取了研究区内露天废弃矿山分布情况、地质环境问题和生态修复情况等信息。结果表明:镇江市和南京市需修复面积较大,区内露天废弃矿山主要表现为矿山的采场和中转场地两类占地,涉及矿种以建筑石料用灰岩和建筑用砂矿为主;存在的主要矿山环境问题有地形地貌破坏、矿山地质灾害、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水土污染等;2018—2020 年研究区已修复面积和正在修复面积均呈上升趋势,截至2020 年10 月,研究区废弃矿山修复效果良好,修复面积占67.08%;主要生态修复措施有自然恢复、客土回填、土地平整、削坡、土地综合治理等。建议在进行修复治理工程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矿区原有地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调查结果和建议可为同类型地区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能源与生态安全是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问题,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占比长期保持在60%以上,但我国煤炭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存在浅部资源已近枯竭、深部资源开采难度大、西部开发能力弱、绿色煤炭资源保障程度低、接替资源储量不足、煤系共伴生矿产勘查开发程度低等问题;另一方面,矿山环境治理是目前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亟需加大治理力度来保障新时代的“绿水青山”,对以往矿山环境损伤的修复治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新采矿引发的环境问题要逐步实现开发与治理同步。基于当前主体能源与主要生态安全保障问题,提出了资源勘查和生态勘查具体方法与路径,提高我国能源与生态安全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17.
以宁波市镇海区废弃矿山治理和矿地利用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镇海区废弃矿山的类型、特征和存在问题。对规划治理的21处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和矿地综合利用方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削坡、固坡、喷播、种植绿化等多种常用矿山治理技术方法,组合应用的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和土地利用型、生态修复型、景观开发型和资源利用型矿地开发利用思路。通过可行性研究对治理可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预测,为宁波地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矿地综合利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煤炭资源是中国陕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科学谋划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是维护陕北地区生态安全与能源安全的关键途径,而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用以展现当地生态环境治理和自然资源保护的效益。笔者立足于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流程,通过遥感监测、物联网站点监测、人工实地调查与采样手段,基于矿山生态环境多源监测数据,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3大类别、12项指标出发,构建适用于陕北煤炭基地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体系。利用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搭建矿山生态修复监管平台,实现修复成效智能评估功能,旨在形成高效、合理的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体系,全面展现陕北煤炭基地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综合效益,以期为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监管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高云峰  徐友宁  祝雅轩  张江华 《地质通报》2018,37(12):2144-2153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作为生态文明的"绿水青山"建设的重要举措,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为了厘清近20年来中国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热点、阶段性研究前沿、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预测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VOSviewer和CiteSpace两款可视化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2000—2018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近20年间,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领域研究成果主要以期刊杂志形式发表,且发文量随着年份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通过VOSviewer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发现"土地复垦"、"生态补偿与保证金"、"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地质灾害治理"、"绿色矿山与矿山公园建设"等主题词是该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利用CiteSpace特有的时区图谱分析及突现关键词统计功能,发现中国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经历了3个研究阶段,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多技术融合开展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灾害治理,矿区水土污染源头控制与治理技术研发、应用集成示范,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技术及绿色矿山、矿山公园建设将是未来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陕西渭北旱腰带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现状,梳理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研究区矿山生态修复的水资源和土资源条件,建议在研究区采用植被功能优化技术、历史人文景观功能融合提升技术、硬岩边坡修复技术以及生产与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协同治理技术,推进研究区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