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2月19日,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大会进展感到满意,并表示将尽力推动2010年的墨西哥会议产生实质性成果。美国代表在会上声称,中国未来的碳排放量将远超美国,而且中国没有资格获得美国的气候援助资金。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类型之一。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背景下 ,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仅对这类城市本身、而且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全球化对资源型城市影响的基础上 ,通过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宏观分析 ,以及对陕西铜川这样的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的案例分析后 ,提出了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1 )主动适应全球化趋势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发展优势产业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逐步实现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3 )有效保护资源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资源市场体系 ,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世界地理》是一门从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角度认识世界的区域科学,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当代地理学科发展呈现新趋势及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世界地理》教育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世界地理》课程必须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材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摆脱目前严重滞后于时代和学科发展的困境,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师范院校环境教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师范院校滞后于中小学教育、环境类课程设置未形成常态、相关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及教学效果不佳、缺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良好校园氛围。因而师范院校有必要重建面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环境教育学科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强调渗透教育,将环境教育实践纳入师范教育实践计划、落实环境教育的必修课地位、丰富课堂形式、鼓励与引导师范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一、树立全球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1.环境危机呼唤全球意识春天,繁花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树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了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沿着小路生长的月桂树、荚莲和赤杨树,以及巨大的羊齿植物和野花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旅行者感到目悦神怡…… 相似文献
6.
(续第一期)
2.为学校里教学相长的双方乃至基础教育所关联的多方带来新的变化和发展。
例证1: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能力与看问题的全面视角上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
自1973年中国环境保护工作起步后(小泽纪美子,张兰生等,2002),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专门的环境教育能力建设项目是由教育部主导推进,借助BP(英国石油公司)的资金支持,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从1997—2007年间在全国范围大规模、多层面、深入地连续推进了整整十年(教育部,WWF,BP,2009)。 相似文献
8.
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阐述了中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重大战略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胜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0,16(1):7-13
人地关系是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人地关系协调的本质是妥善解决社会总需求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社会总需求取决于人口总数与消费水准,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生产力、环境纳污力和灾害破坏力。目前,我国的人地关系态势是资源需求日益增长、承载力损失逐年加大、人地关系矛盾日趋尖锐,因此,积极开发海洋空间、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改善公众教育与健康、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改变传统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环境治理与建设、减轻自然灾害,是协调我国人地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的机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是一个地域大国和人口大国 ,是世界发展中国家对于环境变化历史记录最好的国家之一。数字地球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机遇。作者在对比了中外在数字地球领域的主要成就的基础上 ,提出在“十五”期间发展我国数字地球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全球化已经成为对国家、地区和企业制定发展策略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参与经济全球化已经对中国区域发展空间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分析中国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理论预测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未来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可能情景。中国的比较生产成本和市场规模优势仍将对外商直接投资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强化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随着中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外资和外贸的发展将促进和强化中国的"T"型空间格局的形成。在这个"T"型空间骨架上将形成若干个以主要门户城市为核心的、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经济区。 相似文献
12.
13.
一、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探究教学法重点突出教学的生活化、开放性、参与性特点,旨在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原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探索性态度。同时,运用发现学习形式,实施环境问题,使学习者亲身发现环境问题要素的内在因果关系,培养他们主动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熵视角下的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海洋生态系统特征的分析,构建了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构建了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分析各个指标对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从而提出提高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性的措施。研究结果显示:2004~2011年,人类对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的需求日益加大;在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下,海洋污染问题得到了改善,海洋生态系统内部朝着有序健康方向发展,自然生态系统的支撑能力不断提高,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社会升级与经济升级的关系是近年来国际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尚未有决议的前沿问题。本文从就业、社会保障、基本权利和社会对话4个维度建立社会升级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经济计量模型揭示了社会升级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升级、经济全球化、政府治理与社会升级的关系。研究发现:① 社会升级的不同维度受经济升级、经济全球化和政府治理的不同影响。就业维度主要受政府管制的正向影响,社会保障主要受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正向影响,基本权利维度主要受经济质量效益、创新投入和进口贸易的正向影响,社会对话维度受经济质量效益、创新投入、创新效率和外资的正向影响。② 经济升级对社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政府治理对这个促进关系起到了中介作用,同时该中介作用进一步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正向调节影响。这表明政府治理对促进经济升级转化为社会升级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且这一作用在经济全球化下可以得到增强。本文有助于加深认识经济升级促进社会升级的机制,为探讨中国经济和社会“双升级”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11—12日,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在广东省科学中心(位于广州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岛内)举行。论坛由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华南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广州绿点青年环境教育中心主办,包括“基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结题会、综合实践活动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两个分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年农业部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以来,通过两批申报与评选,有39个传统农业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涉及林业19项、种植业14项、农业复合系统4项、其他2项。从遗产系统的起源来看,历史在1000年以上的农业系统有24个。从民族特征来看,20个遗产系统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前,农业文化遗产地普遍面临着生态系统的退化与破坏,传统农业技术和农业景观的遗失与废弃,农业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滞后,农户的利益分享与激励不足等问题。相对其他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更为复杂和困难。为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财政扶持功能,探索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市场化途径与适应性管理,建立多方参与和惠益分享机制,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于2003年8月,由原迪庆师范学校、原迪庆卫生学校和原迪庆民族中专合并创办。2010年5月27日,经云南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于2010年9月14日,云南民族大学香格里拉职业技术学院在该校挂牌,从而实现了迪庆州高等教育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迄今,学校已成为迪庆州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集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和各级各类考试考点于一体。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变革下的世界经济地理与中国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的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和中国角色演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当前学界偏重从国家经济模式和国际贸易角度来解释这种格局的变化,而较为缺乏基于生产组织视角的经济地理解释。因此,本文从经济地理视角出发,解析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变动与中国角色的演变。本文揭示了在三次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从“核心—边缘”到“链式重构”再到“网络不均衡”的演变过程,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驱动力如何从“贸易全球化”转变为“生产全球化”,继而朝“多元全球化”演进。本文还论述了中国如何通过战略耦合模式的动态调整实现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变革者的转变。本文认为这种角色转变,改变了西方发达经济体对后发经济体的预设发展路径,以及经典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所预测的空间秩序,为全球化格局的变动带来新的重构动力与可能。最后,本文结合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爆发带来的影响对未来经济全球化发展存在的可能路径进行分析,并从经济地理学视角为中国未来经济全球化发展道路选择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指标和美丽中国评价指标,以水资源承载力为核心,从水资源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协调系统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确定权重,评价2001-2017年黑河流域各县区水资源承载力及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当前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下,2010年以来黑河流域大多数县区GDP均超过最大承载能力,而人口则在2010年以前已超载。(2)从水资源承载综合评价结果来看,2001-2015年随着生态输水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水资源承载力有所好转,但中下游波动较大,水资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3)控制不断扩展的绿洲面积,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实施合理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措施,是减缓水资源压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