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四川江油縣發現了三億年前的古生物——節甲類魚化石。這塊魚化石包括頭甲、中背甲、前側甲及腹甲等,它們保存在不純的灰黑色石灰岩中。像 這樣比較完整的節甲類魚化石在歐洲、北美洲發现較多,而在我國還是第一次發現。經古生物學家研究證明,這种节甲類魚的特徵在已知的种屬中還未見過。是巨大的恐魚和雷魚的祖先型的旁支,繁生於約三億年前的泥盆紀時代。  相似文献   

2.
王立亭 《贵州地质》2009,26(2):160-160,F0003
在贵州省关岭自治县新铺乡沙星村附近发现的半甲齿龟(Odontochelys semitestacea Li et al.2008),产于该地上三叠统法郎组瓦窑段中,是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原始的龟类化石。它的发现对探索龟类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研究成果已在2008年11月2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发表,并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十大新进展”之一。作者有幸参与该项目工作,这里就半甲齿龟的古老性、原始性及其发现意义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姬书安  陈晓云 《地质学报》2018,92(4):629-637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早白垩世地层中产有丰富的龟类化石,本文记述了鄂托克旗查布一带泾川组的一件龟类背甲,其近六边形的第3椎盾宽为长的2倍且其前侧缘长约为后侧缘长的1.7倍、第8对肋板在中线处相接、第1上臀板宽大、侧棘发达等组合特征,表明其不同于中国龟属Sinemys的已知种,被命名为查布中国龟(新种)Sinemys chabuensis sp.nov.。龟类在鄂尔多斯地区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中具有较高的分异度,志丹群泾川组和罗汉洞组中各发现至少2个种的龟类,它们既有继承性又有差异性,为研究中国龟类(sinemydids)的演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藏申扎县崩纳藏布和甲岗雪山两个地区出露的岩浆岩体一直被认为是两个较大的花岗岩基,但实际地质调查表明,这两个岩体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分解为多个不同岩性的小岩体,K—Ar同位素年龄表明,这些岩体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90.55Ma-114.67Ma)和喜山早期(58.75Ma)。对其中部分岩体开展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Rb—Sr和Sm—Nd同位素的地球化学初步研究表明,两地出露的花岗岩体虽然形成于不同时代,但具有相同的以壳幔混合带为主的源区。另一方面.痕量元素的含量及同位素的组成特征也同时表明了形成于不同时期的岩体具有含量、配分、趋势变化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其具体的成因和分异演化过程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胡晋元  姜涛  李志广 《江苏地质》2019,43(4):595-598
中国已知的豆齿龙类化石有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新铺中国豆齿龙、多板砾甲龟龙及云南富源中三叠世康氏雕甲龟龙。记述了一件楯齿龙目豆齿龙亚目的新材料,产自云南富源法郎组竹杆坡段,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标本(编号C.1924)现收藏于重庆自然博物馆,该标本保存有完整的背甲、尾椎和四肢的部分骨骼,背甲由500多枚小骨板组成,背甲整体结构与康氏雕甲龟龙相似,但背甲中部无沟和脊,背甲骨板表面无放射沟和嵴,排列更加致密,侧壁相对更为发达,由连接紧密的3~4排骨板组成,四肢骨相对于康氏雕甲龟龙来说更为粗壮。根据上述特征,认为是雕甲龟龙属的一个新种——粗壮雕甲龟龙(Glyphoderma robusta sp. nov.),这是继康氏雕甲龟龙之后在云南富源发现的第二个豆齿龙类物种。  相似文献   

6.
福建龙岩中甲铁矿是上世纪60年代探明的海相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多金属硫化物磁铁矿矿床。随着该矿难选铁矿石选矿技术的突破,最近发现矿石中共(伴)生的分散元素铟、镉含量超过综合利用工业最低品位要求,铟、镉的储量估算均可达大型规模。通过研究铟、镉的赋存状态,认为矿石中尚无铟、镉的独立矿物存在,铟、镉主要与锌呈类质同象存在于闪锌矿的晶格中;铟、镉综合回收经济评价表明,铟、镉在选矿流程中主要走向锌精矿,可在锌的冶炼过程中综合回收,并会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永安—梅县凹陷带内有众多与该矿床类似的铁多金属矿,该矿床共(伴)生铟、镉含量及赋存状态的考察,对区域同类矿床伴生元素的综合利用、提升经济价值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金的叠加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马铜多金属矿床各类矿石中金含量普遍较高。层次主矿体中金主要以细小的自然金形式包裹于斑铜矿和黝铜矿中。矿区多底沟组大理岩(层状主矿体顶板)中的构造破碎带内有独立金矿(化)体产出。喜山期中酸性,酸性岩脉也有不同程度的金矿化。不同产状金矿化持征,矿石ω(Au)/ω(Ag)比值等综合分析后认为:甲马矿区存在两期金矿化,即燕山期海底喷流积成矿作用中的伴生金矿化和与喜山期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热液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8.
广西钦甲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远不如燕山期那么发育,位于广西西南部的钦甲岩体是较为著名的加里东岩体之一。钦甲岩体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属早古生代花岗岩体。本文在前期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钦甲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其SiO2含量为65.94%~72.23%,全碱含量(K2O+Na2O)为6.27%~9.11%,K2O的含量普遍大于Na2O,A/CNK值为1.02~1.24,属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岩石稀土元素含量偏低,变化范围为17.18×10-6~128.33×10-6,其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富集并缓向右倾斜、重稀土较为平坦、具较明显的铕负异常。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亏损Ba、Sr为特征,其形成可能和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的汇聚挤压有关,其源岩主要由含少量泥质的砂质岩组成,并可能有具Ce负异常的沉积物参与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9.
福建龙岩中甲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甲锡多金属矿床包括位于不同部位的W、Sn、Mo矿体以及少量的Bi矿化及黄铜矿化带。它们和外围的Fe、Pb、Zn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Sn、Mo、W、Cu、Pb、Zn矿化带。矿区地质调查表明,本矿床在地质特征、成矿物质组分以及围岩蚀变、矿化分带等方面特征明显。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围岩地层含矿性、稀土元素、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的研究以及矿化时代的厘定,认为中甲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  相似文献   

10.
拉拉IOCG矿床萤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滇地区元古宙拉拉IOCG矿床中有与铜、钼矿化密切相关的萤石产出,其中,变质期有萤石(I)和萤石(II)2个世代萤石产出,前者与鳞片状辉钼矿共生,后者与条带状辉钼矿共生;热液期萤石(III)呈脉状穿插含变质期萤石的矿石;萤石的微量元素记录了成矿流体来源方面的重要信息。通过ICP-MS方法分析矿床中2期萤石样品的微量元素组成,运用微量元素含量、比值及蛛网图探讨微量元素特征、成矿流体来源及性质。结果表明:变质期萤石中各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变化范围,热液期中各微量元素含量比较稳定,元素在萤石中的含量主要由元素在原始流体中的含量及元素本身性质所决定。结论认为:1变质期萤石(I)和萤石(II)为同源流体不同阶段演化产物,成矿流体来自于围岩,为具有高F-,Cu,Mo和Y含量的低p H值海水相流体,活动范围有限,没有发生大规模流动或迁移;2热液期萤石(III)与变质期萤石不同源,成矿流体由大气降水或地下水渗透淋滤围岩形成,为具有低F-含量的高p H值大陆淡水相流体,可能发生较远距离的渗入性流体流动或迁移。  相似文献   

11.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的因前人已提出了很多种观点。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的观察,并结合矿区和区域岩矿石的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与对比,作者认为该矿床的成因属于岩浆热液交代矽卡岩型矿床,推测其成矿时代为喜山早期。  相似文献   

12.
贵州水城地区煤矸石中微量元素综合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伟  黄智龙  周家喜  谷静 《矿物学报》2011,31(3):502-508
煤矸石中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其中很多元素都具有综合利用潜力,如在高镓矸石中,微量元素Ga含量可达到工业利用品位。矸石中也富含一些对植物生长有益的微量元素,这有利于利用煤矸石制作肥料和矸石山的复垦,但矸石中有些微量重金属元素含量过高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更深入的查明煤矸石中微量元素的利用潜力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选择重要产煤区水城为研究区域,对多个煤矿的煤矸石开展综合利用研究工作,采用ICP—MS对煤矸石中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并对煤矸石微量元素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分析,认为Ag、co、Ga、zr、Nb和sc等6种微量元素有较大综合利用潜力,矸石中富含cu、zn、c0和M04种对植物生长有益的微量元素,但矸石中的cu、Ni、zn和Cr含量是对照背景值的2—3倍,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额济纳旗雅干地区二叠系埋汗哈达组进行剖面实测、室内薄片鉴定、化石鉴定、X-衍射、微量元素、粘土矿物、重矿物等的分析,研究了埋汗哈达组主要岩性的岩石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饱和烃气相色谱地球化学参数等研究了埋汗哈达组的沉积环境,综合分析认为雅干地区二叠系埋汗哈达组形成于半咸水的滨海—浅海的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4.
对巴音沟蛇绿混杂岩内发育的两套玄武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其中一套TiO2的含量较低,在0.81%~1.00%之间,REE含量低,LREE相对于HREE具轻微亏损,稀土元素配分图和微量元素的原始地幔标准化图上呈平坦分布型式,Nb、Ta略亏损,为大洋中脊玄武岩。结合其他微量元素特征,初步认为该玄武岩源于大洋形成的初期,源区是还没有经历大规模岩浆提取阶段的洋中脊玄武岩。另一套玄武岩则具有典型的洋岛玄武岩特征,具有较高的TiO2含量(1.89%~3.14%),富碱质,同时富集LREE和HFSE元素,高Nb、Ta含量,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上显示明显的Nb、Ta正异常,微量地球化学元素具有EMⅡ型OIB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地区火山岩风化过程中的微量元素均一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大兴安岭地区数据的宏观分析发现,微量元素低含量岩石形成的土壤中其含量增高,相反高含量岩石形成的土壤中其含量值降低。区域上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趋向于均值,这种现象称为微量元素在风化过程中的“均一化”现象。不同微量元素的“均一化能力”不同。微量元素均一化特征的形成是大兴安岭地区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海南二甲金矿石英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论述了二甲金矿矿石中石英的含量及石英粒度、形态、化学成分、包裹体、光谱学对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甲亚胺—H酸[1—羟基-8-(邻羟基苯甲亚胺基)萘二磺酸-3,6]被广泛采用为分光光度法测定硼的显色剂。其反应机理有认为甲亚胺—H酸在水溶液中有下述可逆平衡:  相似文献   

18.
甲亚胺—H酸[1—羟基-8-(邻羟基苯甲亚胺基)萘二磺酸-3,6)被广泛采用为分光光度法测定硼的显色剂。其反应机理有认为甲亚胺—H酸在水溶液中有下述可逆平衡:  相似文献   

19.
侯彦冬  姬书安 《地质通报》2017,36(7):1097-1103
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志丹群产出丰富的四足类动物化石:龟类、离龙类、鳄形类、鹦鹉嘴龙类、剑龙类、甲龙类、兽脚类、鸟类和早期哺乳类。采自内蒙古杭锦旗老龙豁子志丹群罗汉洞组剑龙类关联的荐椎与肠骨化石新标本,其形态特征显示该标本可被归为鄂尔多斯乌尔禾龙(Wuerhosaurus ordosensis)。该标本解剖学研究表明,鄂尔多斯乌尔禾龙腰带还具有以下特征:上髋臼面前缘向后凹而后缘内侧更加内凹。鄂尔多斯乌尔禾龙(Wuerhosaurus ordosensis)和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平坦乌尔禾龙(Wuerhosaurus homheni)在腰带上存在明显区别:(1)鄂尔多斯乌尔禾龙肠骨前突延伸较短,肠骨前突背缘向后逐渐向背侧拱曲、高度逐渐加大,而平坦乌尔禾龙肠骨前突后端背腹缘大致平行;(2)鄂尔多斯乌尔禾龙上髋臼面较小;(3)鄂尔多斯乌尔禾龙左右肠骨前突延伸方向与中轴线之间的夹角略小于平坦乌尔禾龙。这些区别进一步表明,鄂尔多斯乌尔禾龙和平坦乌尔禾龙是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20.
下扬子区宜兴葛山剖面自下而上出露三叠系周冲村组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岩四种不同白云岩化程度的产物,为研究白云岩化过程中碳酸盐岩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提供了优选素材。岩石学观察表明,白云岩化从方解石边部开始,白云岩化程度不同可形成从灰岩到白云岩的过渡类型。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发现,随着白云岩化作用的增强,岩石中镁含量增加,同时锶含量急剧减少,而锰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因此,认为白云岩化作用是一个锶减少、锰增加的过程。另外,白云岩化过程中SiO2、Al2O3、K2O、Ti2O和V这5种组分的地球化学行为较一致,其含量与白云岩化强度关系不明显。综合岩石学观察和主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分析,认为剖面底部白云岩夹层形成于同生-准同生期,而剖面中部和顶部白云岩则由准同生期或早成岩期卤水回流渗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