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华南沿海第四纪类网纹红土的赋存层位及其年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质学、地貌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研究,将华南沿海(南岭以南)不同时代的杂色粘土(暂称"类网纹红土")划分为基岩风化壳型和松散沉积风化壳型两种类型;将第四纪松散沉积系列中的杂色粘土划分为第四纪早期(年代为1.8~1.6 Ma BP)、中期(年代为1.0~0.8Ma BP)和晚期(年代为0.07~0.01 Ma BP)3个发育期;主要讨论了发育好、厚度大、分布广的第四纪中期杂色粘土与长江流域和西南丘陵区典型网纹红土之间在赋存层位、剖面结构和发育年代等方面的差别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杂色粘土-网纹红土的年代和发育规律及其反映的中国南方地质-气候环境演化规律等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试论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模式及演化趋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符必昌  黄英 《地质科学》2003,38(1):128-136
据长期对岩溶及红土化作用等的研究成果,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及演化规律,提出了一个新的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模式,进而深入阐明了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演化规律及其在现代气候条件下的演化趋势等,在解决岩溶及红土学术界存在的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碳酸盐岩与上覆红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等一系列重大疑难问题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红土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评价标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红土型金矿是80年代新发现的金矿类型,它可分为初生型和改造型两类。矿床规模大,矿体成层状、似层状和透镜体,产状平缓。矿石呈松散状,品位低,金主要呈次显微状或微粒状的游离自然金存在,其沉淀富集主要发生在地下水流动带。形成红土型金矿的条件为:相对稳定的地质区及地台区,存在含金矿源体,古气候为热带雨林和热带稀树干草原气候,准平原及低山丘陵地貌,找矿评价标志为:发育红土型风化壳是找矿前提,金矿源体存在是找矿基础,化探异常、红土发育区残留的“硅帽”及红土化剖面中的铁质带为重要的找矿标志,网纹状红土下面的高岭土层为矿体顶板的标志层,砂金为指示其上游红土发育区可能存在红土型金矿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上最具开发利用价值的镍矿床类型为岩浆硫化镍矿床和红土型镍矿床。本文在全面收集、整理和综合世界红土型镍矿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世界红土型镍矿的资源概况、地理分布、地质特征以及勘查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阐述, 文章对我国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走出去勘查和开发利用国外红土型镍矿资源具有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滇西碱性斑岩成矿带北衙红土型金矿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学书 《云南地质》1998,17(2):154-158
红土型金矿是80年代以来发现的一种新的金矿工业类型,以其品位低,储量大,易采选、回收、经济效益好而受到人们的重视。红土型金矿常产于原生金矿或含金异常地质体的附近,原生金成矿带或化探次生晕异常区均是寻找该类矿床的有利远景区。滇西富碱斑岩带是西南“三江”成矿区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一,根据已知矿床地质特征,岩体成矿微量元素丰度值及该区气候特点分析,滇西富碱斑岩带不仅是重要的原生多金属成矿带,也是重要的具有很大找矿前景的次生红土型金矿的成矿远景区带。  相似文献   

6.
在对元谋县猛林沟、牟定县戌街两地红土化剖面的地质特征、次生矿物变化、主要元素及金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金在红土化剖面上的分布形式和红土化过程中金的活化、迁移及沉淀等的机理。笔者认为,区内保存完整的红土化剖面上存在金的双峰式富集,其中产于铁质硬壳层附近的上部金富集带是由于铁质胶体吸附的结果,而腐泥岩层附近的下部金富集带是由Eh变小、pH变大引起的;氧化还原作用是金活化、迁移、沉淀富集最重要  相似文献   

7.
红土型金矿作为一种重要的金矿床类型逐渐被地质勘查工作者重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在老挝那乌东金矿的野外勘查工作,详细阐述了红土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划分及主要控矿因素,指出几种重要的找矿标志。研究表明,根据红土型金矿风化壳剖面结构特征及与原生矿的关系,主要分为残积型和迁积型;风化壳剖面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矿体主要以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硬(铁)壳层、杂色黏土层、网纹状黏土层及含砾亚黏土层中;红土型金矿通常受构造、古气候、水文地质和地貌等控制;化探异常、富Au地质体或金矿体范围及其附近的红土层、红土风化壳剖面中的铁质带为红土型金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江西修水第四系网纹红土的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根据大量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结果,较详细论述了江西修水地区第四系网纹红土的地貌地层、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年代地层等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就有关网纹红土的形成时代、成因以及与黄土的对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1)网纹红土可分为强网纹化红土和弱网纹化红土两个岩性段,每个岩性段又由若干个密集网纹层与稀疏网纹层构成;网纹红土与下伏红色砾石层属同期产物;2)网纹红土中的密集网纹层的地质意义相当于北方黄土中的古土壤;3)网纹红土形成于早更新世末(约0.9MaB.P.)至晚更新世初(约0.1MaB.P.);4)网纹红土发育于湿热气候条件下,地下水埋深浅,地表低洼、排水不畅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胡胜雄 《地学前缘》2005,12(4):479-480
红土型金矿是含金较高的地质体在红土化作用下,岩石和土壤中所含的金发生活化、迁移、沉淀、富集所形成的,它是产于红土风化壳剖面一定位置的表生矿床.该类金矿床具有品位低、规模大、易采、易选、回收率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粤东地区寻找红土型金矿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孙建虎 《江苏地质》2013,37(2):268-272
通过对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初步研究,阐述了刚果(金)砂锡矿的成矿条件及分布规律,并了解区内可能含砂锡矿的红土层分布范围及分布深度,探求红土层中可能含有的砂锡矿品位.对在区域上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量野外剖面测量和多种测年技术(包括全溶样品铀系等时线测年法、氩-氩法、热释光法和磁性地层法),初步确定了华南沿海雷州半岛第四纪多旋回火山岩-红土系列的层位、地层关系和主要层位的年龄,将火山岩-红土系列划分为7个组,其年代跨度分别为0~0.31MaB.P、031~0.48MaB.P.、0.48~0.85MaB.P.、0.85~1.25MaB.P.、1.25~1.65MaB.P.、1.65~2.05MaB.P和2.05~2.50MaB.P..这里存在着57000a.0.1Ma、0.4Ma和0.8Ma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喷发周期,这反映了华南沿海红土所记录的古环境演化的多旋回性与黄土-古土壤系列、冰碛系列以及河-湖相系列所记录的全球变化的多旋回性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性,红土的发育和演化很可能也受控于气候-构造耦合系统,并服从于气候-构造旋回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燕山中段东西向走滑断裂的活动时代一直存在争议,对侵入断层中的辉绿岩脉的直接测年可以给出一个年龄上限。侵入密云-喜峰口断裂中的辉绿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和角闪石Ar-Ar测年发现,锆石U-Pb年龄为290~125Ma,没有一个谐和年龄;角闪石Ar-Ar坪年龄为123.5Ma±1.5Ma。Ar-Ar年龄与最年轻的锆石U-Pb年龄一致,代表了辉绿岩脉的冷却年龄,是断裂活动时代的上限。分散的锆石U-Pb年龄,均为继承年龄,与燕山造山带5次岩浆活动的时代对应。  相似文献   

13.
南沙深水区第四纪生物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南沙深水区17957和17959两柱状样多门类的生物事件研究,发现9个生物事件。其中放射虫事件6个,有孔虫事件2个,钙质超微化石事件1个。这些生物事件直接与氧同位素和古地磁资料对比所得的年龄,与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年龄均相对应。这是中国海深海区第四纪地层第一次多门类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将为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地层学基础。这两个柱状样沉积速率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区为南海最低沉积速率区(1.0~19cm/10a).  相似文献   

14.
鄂西-三峡地区的古人类资源及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长阳人化石以来,迄今在鄂西-三峡地区已经发现了至少10处古人类化石地点,时代跨越了整个更新世时期,尤其以更新世中、晚期人类化石最为丰富。除人类化石外,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艺术品、装饰品等人类活动遗存,以及与古人类伴生的动物化石。近年的野外发掘及实验室研究证明鄂西-三峡地区更新世中期以来一直是古人类生存与繁衍昌盛的区域,该地区丰富的古人类资源对研究与中国古人类演化有关的一系列关键学术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上,浮游有孔虫Globorotalia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面一直被用来作为划定海相地层更新统下界的可靠依据。然而,此一初现面(2.0MaB.P.)所界定的更新统下界与超微化石Gaphyrocopsaoceanicas.l.初现面(1.67~1.7MaB.P.)所界定的并不一致。这一现象对大陆边缘的沉积地层尤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大陆边缘的高沉积速率会导致两个基面有很的层位间距。本研究证明台湾西南部二仁溪剖面之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最后一次的旋向变化(由左至右),几乎与超微化石G.oceanicas.l.的初现面同一时间。因此,就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的观点看,此一族向变化是辨识更新统下界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基面。  相似文献   

16.
新疆塔西河地区8Ma以来沉积环境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山南北麓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记录着天山构造隆升与沉积环境演化的历史。在对新疆塔西河剖面进行磁性地层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沉积学分析,确定自8.1M a以来塔西河剖面存在4个沉积相组合,对应的沉积环境演化分为4个阶段:1)在8.105.75M aB.P.之前为浅湖沉积环境;2)在5.754.27M aB.P.为扇三角洲沉积环境;3)在4.273.44M aB.P.为滨浅湖沉积环境;4)在3.44M aB.P.之后为冲积扇沉积旋回期。塔西河剖面沉积环境演化、岩相与沉积速率的变化等共同揭示出天山自8.1M aB.P.以来先后经历了构造活动稳定期(>5.75M aB.P.)、过渡期(5.753.44M aB.P.)以及快速强烈间歇性隆升期(<3.44M aB.P.)等3个构造活动阶段,并且自3.44M aB.P.,构造活动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直进演化抑或分支演化──中国的人类化石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银运 《第四纪研究》1999,19(2):106-112
和县、巢湖、周口店和金牛山的人类化石表明,直立人有可能延续到0.200MaB.P,智人至少可上溯到0.310MaB.P。考虑到郧县人类化石有可能是代表智人,而不是代表直立人,则智人的历史可提早到蓝田直立人的年代。直立人与智人在生存年代上的重叠,提示了人属成员的演化不是以“直进演化”的形式实现的,如果把直立人和智人看成是两个不同的种的话。  相似文献   

18.
红花尔基钨多金属矿是近年在大兴安岭中北部地区发现的一处大型钨多金属矿床,主要矿化蚀变为云英岩化、绢英岩化,主要有用金属矿物为白钨矿和辉钼矿,岩体内辉钼矿与白钨矿有上钼下钨的带状分布特点,地质特征显示该矿床为一高温热液型钨(钼)矿床。为准确限定成矿热液活动时间,本文对矿区典型蚀变矿物——云英岩化蚀变带白云母进行Ar-Ar同位素定年,获得Ar-Ar坪年龄为174.4±1.2 Ma,等时线年龄为173.2±4.3 Ma。根据矿区云英岩化带与钨钼矿化带空间上重合和密切共生的关系,可知白云母的形成是与白钨矿、辉钼矿形成同源、同时,且辉钼矿Re-Os年龄(176.8±2.2 Ma)与Ar-Ar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具有一致性,该年龄代表了钨钼矿热液成矿时代。结合野外地质特征及锆石U-Pb、辉钼矿Re-Os年龄,进一步限定该矿床成矿时代为早中侏罗世,属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Heinrich 1(H1)事件是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转变过程中,北高纬大冰盖快速崩塌的冰盖不稳定事件,其气候环境影响深远。东亚地区石笋δ18O记录在H1事件时,普遍正偏至冰期的较大值,此正偏值通常指示东亚季风整体减弱。然而,在长江中游地区反映局地水文变化的石笋微量元素和碳同位素记录,显示在H1事件时梅雨量增加。梅雨与东亚季风强度的反相关关系是否存在,这有待更多记录的验证与支持。基于长江下游梅雨区南京葫芦洞石笋铀元素的水文变化特征,发现在H1事件时,梅雨整体增多。在H1事件内部结构特征上,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显示,以~16.1 ka B.P.为界,东亚季风强度存在两个不同状态,类似的转变过程在铀元素记录中有所体现,表现为梅雨量由低到高的转变特征。石笋δ18O记录的这一季风强度变化过程在20年内完成,铀元素记录尽管分辨率不高,但也表现为快速转变的特征。这种对应的快速转变过程,表明石笋铀元素对东亚季风大气环流变化的积极响应;另一方面,也证实了铀元素对气候环境变化的有效记录。南京葫芦洞石笋铀元素记录了梅雨在长江下游地区H1事件期间增强的特征,进一步支持了梅雨与季风强度变化的反相关关系,提供了中国季风区降水空间差异的东部记录。  相似文献   

20.
肖伟峰  周新桂  王宗秀  张林炎 《地质通报》2011,30(11):1721-1726
燕山中段东西向走滑断裂的活动时代一直存在争议,对侵入断层中的辉绿岩脉的直接测年可以给出一个年龄上限.侵入密云-喜峰口断裂中的辉绿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和角闪石Ar-Ar测年发现,锆石U-Pb年龄为290~125Ma,没有一个谐和年龄;角闪石Ar-Ar坪年龄为123.5Ma±1.5Ma.Ar-Ar年龄与最年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