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根据现代地质工作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任务,提出在铀矿地质工作中,加强核废物处置和核工业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介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地质工作的内容和研究范围,并强调了它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应地矿部邀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实验室地质工程学教授P.A.Witherpoon于1985年4月下旬来京访问,与部水文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部分技术人员就核废物地质处置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就双方在此领域开展技术合作的前景和途径做了初步探讨。访问期间,教授应邀做了“放射性废物的地质处置”专题学术报告,向部在京有关单位和核工业、水电等部有关人员介绍了国际上核废物地质处置工作动态、经验以及有关地质调查、选址、勘察及试验的原则,方法和技术标准,并以他主持的美国高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重屏障原理”的深地质处置是国内外公认的处置高放射性核废物的合适方法。本文从处置库建造与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对处置库反作用两方面探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中涉及的有关环境问题,并指出为确保处置库的长期安全性,必须特别注重选址及多因素耦合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沈珍瑶  程金茹 《地质通报》2002,21(3):163-165
基于“多重屏障原理”的深地质处置是国内外公认的处置高放射性核废物的合适方法,本文从处置库建造与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对处置库反作用两方面探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中涉及的有关环境问题,并指出为确保处置库的长期安全性,必须特别注重选址及多因素耦合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美国、加拿大、西德等国的核废物地质处置状况。探讨核废物地质处置的意义、目的、任务、方法、技术和前景。提出在我国利用断裂构造频率法选择相对稳定地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核学会辐射护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环境学会核安全与辐射环境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承办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7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30个单位的108位代表参加会议。IAEA高级技术专家P.Mctcalf博士、美国核管局Jgrceyes博士应邀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国的放射性废物深地质处置研究始于1985年,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局下设有“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研究协调组”负责研究项目的计划,协调和实施,协调组的组长单位是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参加单位有核工业北京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国已初步提出了高效废物深地质处置研究发展计划,其目标是2040年左右建成一个国家地质处置库,中国将采用深地质处置方式处置高放废物,处置对象为  相似文献   

8.
在核废物地质处置研究中有不少国际性研究计划,DECOVALEX(废物隔离耦合模式的开发及其与实验对比验证)计划就是其中一项。参加该计划的有美国、英国、法国、瑞典、比利时、加拿大和日本,并由此组成指导委员会。参加该研究计划的都是国际上有经验的从事地球化学模式研究的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是美国C.F.Tsang.执行秘书是瑞典F.Kautsky,秘书  相似文献   

9.
缓冲层热—湿—力耦合作用研究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放射性废物深地质处置库热-湿-力耦合作用,着重给出了国际高压实缓冲层热-湿-力耦合作用的研究进展,指出与高放射性废物处置库有关的热-湿-力耦合过程研究是核废物地质处置提出的新课题,涉及多学科,需广大有识之士共同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筛选总体技术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对比瑞典、加拿大、芬兰和美国等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筛选技术思路,分析国外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筛选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总结了我国处置库选址工作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分析提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筛选总体技术思路,包括应遵循的原则、工作范围、目标和总体技术步骤等,以利于今后处置库选址工作更系统、规范和统一。  相似文献   

11.
高放核废物对环境与人体都有极大的危害性,如何有效地处置将制约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目前,高放核废物安全处置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难点在于如何使高防核废物与人类生存环境充分、彻底、可靠地隔离,且隔离时间至少要达上万年,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方面还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高放核废物深地质处置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即在地表以下数百米深的地方建造一个处置库,以限制核素在数万年内不会迁移进入地表生物圈.目前甘肃北山戈壁沙漠地带是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预选区.  相似文献   

12.
凡有核设施的国家都会产生核废物.由于核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国际上对核废物的地质分量研究极为关注,这也是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就是根据这次大会的有关论文编写的,并按下列6部分作了简要的介绍:核废物地质处置研究概况,处置库场地预选,预选场地的水文地质研究,核素迁移,场地的特性评价和安全评价.文中侧重介绍了核废物地质分量研究中的一些新思想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00-2040年我国高放废物深部地质处置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庆 《铀矿地质》2002,18(3):160-167
本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概况,探讨了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内容以及各研究阶段的大致时间安排,提出了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在2000-2040年的远景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4.
陆地中低放核废物地质处置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全球陆地中的中低放核废物处置的发展与现状,重点介绍近地表埋藏处置法,废矿井处置法和深岩硐地质处置法,并简要概述一些国家在陆地核废物处置领域内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室隶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于1999年3月经湖北省科委批准成立,其拥有先进的实验条件和雄厚的科研力量,主要从事与固、液废物(含核废物)管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尤其是废物地质处置、水-土污染控制、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铀矿床具有目前国际上开发的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概念的相似特征,对其开展天然类比研究,是认识核素在地质环境中迁移行为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阐述了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天然类似物的一般概念及天然类比研究拟解决的科学问题。重点介绍了30年来国内外在天然类比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认识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在新场研究区现有资料分析和解译的基础上,对岩体单元和断裂分别进行建模,然后将两个模型合并进行插值计算,建立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新场候选场址的三维地质模型。基于模型开展了一系列三维剖切、任意开挖、钻孔设计等可视化分析应用研究,全面真实地揭示了候选场址周围深部地质环境特征,并筛选出半径约1km的区域用作地下实验室的候选场址,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项目的后续工作中地质分析与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及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核能在产生电力造福社会的同时 ,也留下了放射性废物。我们有责任对这些废物实施安全和正确的管理。本文阐述了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一般概念及处置库选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同时介绍了国内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预选区域的前期研究工作中,已经在地质基础、地壳稳定性、构造格架、地震地质、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关键核素的运移行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要求更长的安全评价期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公众和社会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提出的新要求.因而,有待在较长时间尺度上认识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预选区域的环境变化及其对核素迁移行为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古地下水测年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及其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应用,分析对比了各种测年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中的水文地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