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钟祥 《地质论评》1983,29(4):374-381
一、不整合对于油气运移聚集的重要性 A.I.Levorsen早已指出不整合对于油气聚集有密切的关系。世界上这种例子很多,不胜枚举。现仅举几个著名油田为例,以说明之。例如委内瑞拉马拉开波(Maracaibo)盆地的玻利瓦尔(Bolivar)沿岸油田,在不整合面的上下都有油藏(图1),其上为中新统砂岩油藏,其下为始新统油藏。J.B.Miller等认为不整合面上的中新统石油来自始新统。又如我国玉门老君庙油田,过去对于该油田的油源一直是个争论的问题。现据石油部石油地质工作者对原油中孢粉和原油的分析,有充分证据证明  相似文献   

2.
邵树勋  张乾  叶霖 《矿物学报》2007,27(Z1):113-114
随着油气与金属矿床共生现象的不断发现及有机成矿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石油与金属成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成因联系,例如,液态烃流体与卡林型金矿(施继锡等,1995)、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Kesler等,1984)、汞矿(Peabody,1992)成矿有密切的联系.盆地流体是联系油气藏与金属矿床的桥梁(布洛赫等,1995);石油和油田卤水可作为金属成矿元素运移的载体(邵树勋等,1999),盆地内生成的含烃流体在其生成及二次运移过程中可将矿源岩中的金属成矿元素活化萃取出来而演化为有机成矿流体(Sverijensky,1995).本文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对黔西南地区与古油藏共生的汞、锑、金矿床有机成矿流体形成、演化的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再论无机生油假说及中国找油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勘探的第一个成功范例是1958年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相应的概念上的创新是颠覆了只有海相地层才能找到大油田,确立陆相地层中同样可以找到大油田。普查勘探方法上的革新是采用了先进的地球物理方法开展战略性大面积普查,不再局限于几个地表有油苗的山前盆地进行工作。寻找石油资源急需开辟一个新的领域。其特点是普查勘探的对象不局限于地壳,还要拓宽到研究岩石圈。思想上的创新是要摒弃海相生油和陆相生油等陈旧生油理论,确立地幔生油的新思维。根据物理学热力学理论,甲烷是唯一一种在标准温压条件下稳定的碳氢化合物,直链烷属烃只有在压力3 MPa温度700°C时(相当于地下深度约100 km)才有可能形成。因此,海相生油理论和陆相生油理论都不靠谱,在地表赋存的不论是海相地层还是陆相地层内都不能生油,油气是地幔内(软流圈)无机生成,然后运移到海相盆地或陆相盆地中聚集成藏的。海相油田或陆相油田是储存的条件不同,但不是生成油田的机制不同。地球物理对寻找幔内生油区有独特的作用,许多石油地质学家认为,地球物理揭示的岩石圈内的低速低阻层与深藏油层有密切的关联。并且我们发现,在已开发的油田下方往往有软流圈物质的积聚。这些软流圈物质常常富有强烈的活动性,它们可以穿透覆盖在它们上面的地幔物质来到壳幔边界,在地幔中形成一个蘑菇云状的构造。这为开辟找石油的深层源头找到了捷径。根据中国地震层析资料探测得到的地幔内存在的低速带,以及区域地质背景条件,笔者提出中国3片找油最有远景的地区,即东亚西太平洋裂谷区、东特提斯地幔隆升区以及新疆深断裂分布地区:(1)东亚西太平洋低速带是在中新生代时,东亚大陆边缘岩石圈裂变所形成。它包括深浅、范围、形态各不相同的3个带。从西向东依次为:松辽—华北—东南沿海陆内裂谷带;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东亚边缘海裂谷带,以及四国海盆—帕里西维拉海盆—巴布亚新几内亚洋内裂谷带(2)东特提斯隆升区是指中国西南的兰坪盆地、思茅盆地、楚雄盆地为中心的一个地区,它们原本与当今最富油气的中东地区同属一个构造带,约在5 Ma时由于印度板块的向北挺进,青藏高原隆升,在这一地区的构造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但仍有残余下来可能含油气地区。(3)新疆地区由于受到印度地块的挤压,形成一系列背型和向型构造。深藏油气只能从切割它们的深大断裂中溢流到地表。笔者根据卫星重力资料,提出巴彦敖包—西宁不连续带;淖毛湖—茫崖不连续带;于田—克里雅河不连续带和阿拉木图—塔什库尔干不连续带等4条不连续带。它们都可能是深层石油上升的通道,希望能引起找油专家们关注。  相似文献   

4.
朱森先生传     
李春昱 《地质论评》1942,7(6):239-246
朱森先生字子元,于民国纪元前十年(一九○二)一月十五日,即光绪辛丑十二月初六日,生於湖南郴县之瑶林,弟兄四人,先生行二。幼年聪慧,惟亦无大异於常人,而坚毅笃行,则为常人所不及。先生学业之成,实基於是,而先生天年不永  相似文献   

5.
广东砰石红色盆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尚  曾昭璇 《地质论评》1948,13(Z2):274-275
砰石红色岩系依笔者观察系沉积於一起伏不平之古地面上。岩相变异极利害,故详细分层实无必要,大概分划,可得三系,可代表盆地沉积过程,由底而上计: (一)狮子岭层——直覆於前红色岩系之上。有厚约一百公尺之石灰基砾岩,其上有约二百公尺之厚砂岩,其上并有页岩等。 (二)砰石层——亦有基部砾岩,但以薄层砂页岩为主,此层厚约一百公尺。做成地形上低凹之走廊地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产在自生胶结物中的水溶液包裹体和石油包裹体的分析,研究了乌拉油田的成岩史和石油允填史。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对反应速率和石油饱和程度仍然知之不多,但在石油到达砂岩之后,成岩作用仍持续活跃。自生石英中包裹体的显微测温证实,石英胶结作用开始广泛发生的温度在110℃左右(相对埋深2.5km),且这一过程延续至今。与此同时,自生钠长石亦以粒间和粒内胶结物的形式存在。大量的石油包裹体主要产于钠长石和石英胶  相似文献   

7.
新疆区域布格重力异常与油气普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是新疆境内三大盆地。其中塔里木盆地乃是全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在这些盆地中,中、新生代地层发育、分布广泛,厚度大,具备良好的油气生成条件。准噶尔盆地西缘的克拉玛依,乌尔禾油田具一定规模,已成为我国重要石油基地之一。塔里木盆地已发现依奇克里克,柯克亚油田。吐鲁番盆地也有胜金口小油田。但是由于这些盆地范围大,覆盖广,地质地球物理研究程度低,因此要在几万平方公里,甚至几十万平方公里面积内选择进一步进行油气普查的地区相当困难。可是在盆地内选择进一步普查区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为了加快油气普查勘探速度,缩短油气普查时间,  相似文献   

8.
张兆瑾 《地质论评》1951,16(2):72-75
从自然区域来划分,中国已知产锑之区域,计有十三省一百数十县。属於珠江流域者,有粤桂滇黔四省,属於长江流域者,有康川鄂湘赣皖七省,属於黄河流域者,仅有甘肃一省,属於松遼流域者,亦仅有吉林一省。金储量约计可能达二百五十万吨。而每年纯锑产额,则自数千吨以迄二万吨不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潜江凹陷和东明凹陷油田水有机质的分析资料,本文作者得到如下结论。 1.油田水的地球化学晕是石油生成作用的直接指标. 2.油田水的i—C_4/n—C_4比值可以作为有机质的成熟度指标. 3.苯与甲苯之比值与石油生成作用无关。 4.潜江凹陷下第三系可能没有热裂解气.值得注意的是,东明凹陷的深部层位也许生成一些干气。  相似文献   

10.
张兆瑾 《地质学报》1950,(Z1):19-22
一九四九年详查铜陵铜官山鸡冠山区域时,在狮子山铜矿之氧化带内见有橄榄绿色之矿物生於石英脉之晶硐及裂缝内,该脉系穿插於三叠纪石灰岩及闪长岩侵入体之富含柘榴在接触带中,近处有白钨矿及黄铜矿,经室内吹管分析及显微化学试验,知其兼含铜钨,又作简单物理性检定,发浅蓝色萤光,後经陈四箴先生之定量分析,证明其为钨铜钙矿,在中国系初次发现,其成分与智利等处所产相彷,此系次生矿物,大致原生铜矿物受地表氧化时,含铜溶液与白钨矿相遇即可生成。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九年详查铜陵铜官山鸡冠山区域时,在狮子山铜矿之氧化带内见有橄榄绿色之矿物生於石英脉之晶硐及裂缝内,该脉系穿插於三叠纪石灰岩及闪长岩侵入体之富含柘榴在接触带中,近处有白钨矿及黄铜矿,经室内吹管分析及显微化学试验,知其兼含铜钨,又作简单物理性检定,发浅蓝色萤光,後经陈四箴先生之定量分析,证明其为钨铜钙矿,在中国系初次发现,其成分与智利等处所产相彷,此系次生矿物,大致原生铜矿物受地表氧化时,含铜溶液与白钨矿相遇即可生成。  相似文献   

12.
阎增才 《地质论评》1937,2(2):127-140
邇來石油之用途日廣,其在国防上之重要意義日增,故各國對於油田之探尋,油礦之開發不遺餘力。我國採礦及地質學者,感我國油田之缺乏;覩國防需油之日切!因之亦競競從事油田之調查,企探獲有價值之油床,以副國家緊急需要。陕西,四川油田之積極試探,長興油苗之烘動一時,足證吾人對於油田之重視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九年详查铜陵铜官山鸡冠山区域时,在狮子山铜矿之氧化带内见有橄榄绿色之矿物生於石英脉之晶硐及裂缝内,该脉系穿插於三叠纪石灰岩及闪长岩侵入体之富含柘榴在接触带中,近处有白钨矿及黄铜矿,经室内吹管分析及显微化学试验,知其兼含铜钨,又作简单物理性检定,发浅蓝色萤光,後经陈四箴先生之定量分析,证明其为钨铜钙矿,在中国系初次发现,其成分与智利等处所产相彷,此系次生矿物,大致原生铜矿物受地表氧化时,含铜溶液与白钨矿相遇即可生成。  相似文献   

14.
《地学前缘》2017,(3):1-12
油田地热是地热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而沉积盆地的热历史则是油田地热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油田地热主要研究含油气盆地的今、古地温状况,盆地热历史及其与油气形成的关系。地热与石油是共存于沉积盆地的两种资源。近年来,油田地热的研究还拓展到油气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文中对近年来我国含油气盆地的地热特征、深部热结构和热-流变结构、盆地热历史重建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我国油气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对中国油田地热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论山东东营、惠民盆地油田水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春光 《地质论评》1994,40(4):340-346
山东东营、惠民盆地的油源断裂,即沟通生油岩与非生油岩的同生断裂发育区,出现了油田水的高含盐度分布带。它不仅与已知油气藏的分布相一致,而且水的含盐度异常值与石油储量之间呈正相关。笔者以东辛、现河庄和临商油田为例,分析了油田水与油气藏形成的成因和伴生关系,还用相关曲线定量预测了盆地新区石油地质储量,并经钻探证实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论山东东营、惠民盆地油田水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光 《地质论评》1994,40(4):340-346
山东东营、惠民盆地的油源断裂,即沟通生油岩与非生油岩的同生断裂发育区,出现了油田水的高含盐度分布带。它不仅与已知油气藏的分布相一致,而且水的含盐度异常值与石油储量之间呈正相关。笔者以东辛、现河庄和临商油田为例,分析了油田水与油气藏形成的成因和伴生关系,还用相关曲线定量预测了盆地新区石油地质储量,并经钻探证实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鄂西南部棲霞灰岩煤系之几种鳞木植物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51,16(1):107-107
1950年冬田奇(王隽)先生寄来鳞木植物化石数块,系采自宜都县,松木坪之马鞍山煤系。采集者为周圣生黄钟二氏。煤系层位在栖霞灰岩之下,而不整合覆於黄龙灰岩之上。植物化石经鉴定为Sigillaria acutangula Halle,Lepidodendron oculus felis(Abbado)Zeiller及Lep.ituense Sze sp.nov三种。此三种或可视作一种即Lep.oculus felise 详细讨论见於西文中。此种化石,在山西中部属於上石盒子系。在甘肃南山属於下石盒子系。在朝鲜属於Koten Series(上石炭纪)及其上之寺洞统(山西系及下石盒子系之一部)。在遼东烟台属於上石炭纪。在阿北之开平煤田则发见於第14层煤及其上之赵各庄层。第14层煤相常於中石炭纪之最上部,赵各庄层则属於二叠石炭纪。故此种化石,殊无鉴定地层时代之价值。惟栖霞灰岩底部煤系在华中及华西南部分布甚广,在湘西名黔阳煤系,在川南名铜矿溪层,在陕南名梁山层,滇束及贵州,及到处有所发现。各处地层次序亦大致相同。贵州及川南则在煤系地层之下尚有薄层石灰岩含 Stylidophyllum及其他栖霞灰岩之化石。四川方面又发见下二叠纪  相似文献   

18.
二连盆地是我国铀、石油和煤3种能源矿产共存的大型盆地之一,研究它们之间的时空和成因关系,对于盆地的综合找矿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铀矿产于侏罗纪、白垩纪和古近纪的粗碎屑岩中,油气田主要产于侏罗纪、白垩纪的细碎屑岩中。产煤的小凹陷就是有利的产铀凹陷,产煤层位就是找铀的目的层位。石油、煤产生的还原性流体对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为:(1)还原性流体沿着断裂向上迁移扩散,对上部岩石产生了强烈的还原作用,大大增强了岩石的还原能力,铀在还原性的岩石中富集;(2)来自地表的含铀含氧水与来自下部上升的还原性流体相遇混合,使溶液中的U6+还原为U4+而沉淀;(3)深部还原性流体可携带一部分成矿物质进入容矿砂体而卸载,从而造成铀的初步富集或叠加富集。由于它们有空间上和成因上的联系,建议对于产有铀、石油和煤3种能源矿产的沉积盆地,需采用综合找矿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石油、煤炭和铀矿3个部门已有的钻探资料和成果,进行二次开发,有利于快速开展盆地铀矿勘查和矿产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19.
石油脉群发育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靖安油田南二区三叠系延长统主力储层里 ,由大量密集、相对短小的规则或不规则脉体组成。脉体为张裂成因 ,具有与近水平的层理大致平行的趋势 ,反映出群脉应该在高的异常超压 (即流体压力不小于静岩压力 )下形成。这种超压与油气运移密切相关 ,很可能说明当时在致密储层里存在着快速的油气运移  相似文献   

20.
林朝棨 《地质论评》1948,13(Z2):265-266
台湾北部及中部於第三纪鲜新世下部之锦水页岩(新定义之锦水页岩,相当本人丰原地方之埤头山层群)中,产一种扇蟹化石,因此称扇蟹化石产出很多,并且只限产於新定义之锦水页岩中,故於地层对比上有相常之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