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介绍一种建立预报专家系统的思路,即着眼于局地区域流场的建库思路,及一个对翻山大风有突出表征意义的动态因子。简单介绍该专家系统在1993年的试报情况。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地区可利用太阳能资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彦波  常蕊  杜江  程兴宏 《高原气象》2015,34(2):470-477
利用吐鲁番太阳能试验站实测数据,结合气象站同期观测资料,从斜面总辐射、法向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等3个方面分析了吐鲁番地区的可利用太阳能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最佳倾斜面总辐射年曝辐量比纬度倾斜面高1.4%,比水平面高23.16%,两组相对差值存在着截然相反的季节变化;法向直接辐射年曝辐量比水平面总辐射低17%,两者的相对差值冬、春季大而夏、秋季小,散射辐射年曝辐量占水平面总辐射的49%,散射比和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是影响上述两种太阳能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气象站周围建筑物的遮挡可能使其水平面总辐射年曝辐量减少8%,而从气候平均态考虑,本文所用实测年的水平面总辐射也比近30年平均值低8%。  相似文献   

3.
以吐鲁番5个国家气象站近55 a(1960—2014年)与26个区域气象站近3 a(2013—2015年)逐小时降水资料为基础,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吐鲁番地区暖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并就地形对吐鲁番降水的影响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疆趋暖趋湿的气候背景下,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和山区存在截然不同的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吐鲁番地区降水高度集中在暖季,且暖季山区降水集中度和稳定性更好;暖季盆地内存在频率55%的夜雨区和昼雨区,盆地西南坡地和腹地平原区为夜雨区,盆地北部天山山区降水则集中在午后,海拔高度大约每增加(减少)300 m,降水集中时段提前(延后)1 h。研究还表明,吐鲁番降水与地形关系密切,海拔高度是影响吐鲁番降水的决定性因素,其暖季降水量、降水时数均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降水时数随海拔高度的递增;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呈二次曲线型,其最大降水高度为1900 m;在最大降水高度以下,降水量由盆地腹地的平原区向山区递增,降水垂直变率平均为6.2 mm/100 m,其中1500~1900 m高度是降水量与降水垂直变率最大的区域,降水垂直变率达20 mm/100 m。  相似文献   

4.
受吐鲁番地区科委委托,由自治区气象局、吐鲁番地委、地区科委、农业处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验收组,于1995年11月7日对当地科委下达的科研课题《“九五”期间吐鲁番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适应对策的研究》进行了验收。专家们认真地进行了咨询、评议和审定,一致认为该课题具有超前性,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特别对制定当地“九五”计划,实施农业发展五大工程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其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大。专家们还认为课题研究手段和方法先进,采用了较先进的灰色理论预测方法,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需要,选择了≥40℃高…  相似文献   

5.
近45年吐鲁番地区气候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1954-1998年吐鲁番地区各县(市)气温、降水、无霜期、大风日数、酷热日数、寒冷日数、各界限积温、日平均气温≥0℃生长期、气温日较差等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吐鲁番地区旅游气候指数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气候资源是旅游事业开发中极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本文通过对吐鲁番地区的主要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指出吐鲁番地区除葡萄沟景区以外的其他人文和自然景观应提倡四季游,为进一步拓展吐鲁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吐鲁番地区一次强沙尘暴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1年4月7-8月发生在吐鲁番地区的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天气成因分析。分析表明,此次天气是由乌拉尔山南下的强冷空气沿偏北路径引发的。前期持续增温和槽前暖平流为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高平槽前强烈的正涡度平流为沙尘暴天气提供了动力条件;干暖舌的形成和维持对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强弱及持续有较好的指示性;高空急流的振荡合并导致对流层中、下层锋区加强和大气层结不稳定,为沙尘暴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吐鲁番盆地特殊的地形,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和加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盆地土质疏松、含沙量大、植被稀少的地表则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8.
吐鲁番地区大降水的天气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吐鲁番地区大降水的天气气候特征,天气学、动力学特征及预报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吐鲁番地区的大降水具有时间短、强度大、范围小、雨量集中等特点。它的发生机制是在高空低槽控制的有利天气形势下,地面动力辐合作用和热力作用触发了大气中的潜在不稳定结构,使大气有效位能大量释放,形成强烈的对流;同时,有充沛的水汽输入盆地,在有利地形条件下,产生强对流暴雨。  相似文献   

9.
通过使用C/S与B/S的混合开发模式,充分应用了Delphi、SQL Server、Asp等关键技术,开发了一套适于本地的集旅游气象、医疗气象、交通气象、沙疗气象为一体气象服务应用系统,初步探索气象业务应用软件的Multi Tier(多层)开发.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世界气象日”,吐鲁番地区气象学会和吐鲁番市气象学会联合举办了各种宣传活动. 3月19日至26日,分别在吐鲁番红星煤矿中学、吐鲁番铁路中学等7个单位,举行青少年气象科普讲座,听讲的师生达2743人. 3月22日,吐鲁番市气象学会组织宣传车到市内、郊区,用维、汉两种语言宣传气象科普知识. 3月23日上午举行报告会,报告会内容为:  相似文献   

11.
气温对吐鲁番地区木本植物春季物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吐鲁番和鄯善1980-2004年气象资料以及同期春季物候资料,统计分析了吐鲁番地区气温和木本植物春季物候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各物候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时段气温变化对物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吐鲁番地区木本植物春季物候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由吐鲁番地区行署组织,新疆气象局遥感中心和吐鲁番地区气象局共同承担的《吐鲁番地区葡萄种植面积遥感调查项目》于今年5月顺利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3.
葡萄是吐鲁番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鲜果俗有“珍珠”之称;葡萄干亦久以“色碧、味甘、营养价值高”而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名.因此,大力发展吐鲁番的葡萄生产对国家换取外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意义.但长期以来吐鲁番的葡萄生产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产量很不稳定.地区平均单产值,高者达两千余斤,低者仅二、三百斤.对葡萄生产与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及时而准确地为生产和计划部门提供产量预报信息,是制订农业发展规划和出口计划的  相似文献   

14.
1987年11月24日至26日,吐鲁番地区遭受了一扬历史上罕见的寒潮、大风雪天气袭击。吐鲁番市出现了寒潮,48小时之内平均气温下降了-11.0℃,日最低气温达-17.8℃;善地区出现了强寒潮,48小时日平均气温下降了-12.4℃,最低气温达-22.0℃。24日夜间至26日白天,吐鲁番地区普降大雪。其中吐鲁番市25日降雪量为11.0毫米,是  相似文献   

15.
16.
王奉安 《气象》1986,12(4):24-24
辽宁暴雨成因、规律和预报方法研究及推广应用成果,最近在沈阳通过技术鉴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谢义炳主持了鉴定。 以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和沈阳中心气象台的科研骨干为主体的辽宁暴雨课题组成员,应用天气分析、动力分析、统计分析、卫星云图分析、雷达  相似文献   

17.
特约记者马光报道 5月22日,辽宁省“七五”气象科研重点课题——省级农业气象预报系统及农业产量分片指导预报研究,正式通过省内外专家的技术鉴定。来自国家局、吉林省局和省计经委、农研室、农牧业厅、粮食局、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和省气象系统的40多位专家和科技人员出席了鉴定会。该项课题是由沈阳中心气象台主持的,从1988年开始立项,到1991年3月完成研究任务。省级农业预报业务系统是由实时资料接收等5个子系统组成,整个系统全部采用自动化操作和管理:农业产量分片指导预报方  相似文献   

18.
由辽宁省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庆敏和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副研究员于系民共同主持完成的农作物农业气象灾害分析、诊断、预测与防御对策的研究成果于1月22日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鉴定,省科协主席、研究员丘成建主持了鉴定。  相似文献   

19.
20.
蔡晓云 《气象》1991,17(3):65-65
由北京市气象台研制的“121电脑答询系统”于1990年12月15日在北京市气象局通过鉴定。国家气象局科教司、天气司、装备司,国家气象中心,气象科学研究院,卫星气象中心,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市电话局等单位有关专家出席了鉴定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