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是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灾害严重威胁着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近年来,随着知识图谱相关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其强大的知识整合与表达能力可以为台风灾害事件的动态监测与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针对当前台风灾害事件相关模型对时空过程表达不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从台风灾害机理出发,通过对台风灾害事件组成要素和动态特性的分析,提出从概念、对象、状态、特征和关系5个层次建立的台风灾害事件知识表达模型。其次,充分顾及台风灾害事件信息的多粒度特性,在模型中将不同的特征信息统一到各个对象中。为了突出台风灾害事件的时空过程,以状态作为过程在特定时空下的截面。最后,以2021年台风烟花事件为案例,构建了台风灾害事件知识图谱。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突出了事件中不同对象的特征刻画,通过多个对象的状态序列表达出台风灾害事件的时空过程,进一步提高台风灾害事件的全过程信息表达与存储,为应急决策方案提供有效的数据与决策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国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而受的损失达百亿之多。灾害的防治效果主要受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影响。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支持或辅助人们快速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随着决策支持技术的新发展、特别是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以及GIS等新技术的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将在各行各业得到更广泛应用。介绍了地质灾害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及其包括的崩塌、滑坡等8个子系统以及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计算机、3S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为灾害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正被以各种方式应用于灾害管理的各个阶段.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基础支撑框架和信息共享平台,不但提供了获取、集成、分析、存储和显示空间数据的工具,而且成为其他各类信息汇聚、融合的基础.本文针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过程中对窄问数据及信息集成的需求,给出了能够支持应急响应、灾害评估和灾后重建工作的汶川抗震救灾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4.
突发事件发生后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测绘应急会商服务系统解决救灾现场、后方指挥中心与各应急参与单位之间沟通协调不便的问题。该文在对会商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总体架构、系统功能设计及实现、系统关键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省级测绘应急会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思路。研究了音频、视频、标绘、文字等多种会商方式集成的模式,基于数据推送的协同标绘方法,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的灾害影响范围分析方法等。山东省测绘应急会商服务系统可为多级多方异地会商提供平台,适用于多种应用模式,可以服务于应急响应不同阶段。在应急响应抢险救灾阶段指挥调度、应急响应中综合评估以及应急现场综合服务等方面,为预案制定、规划设计、灾损评估及各种决策等提供内容丰富、高效便捷的地理信息服务,实现"现场—指挥中心"一体化协同应急,提高应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应对的能力和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电信管理网络(TMN)思想,提出一种网元管理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包含系统监测、性能分析、操作支持、故障管理、访问接口5个功能。通过合理设计系统结构,利用网元管理器与网元Agent间的通信,旨在建立一个检测、控制和管理网元及为管理员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的系统,以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滑坡是最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其主要诱因是降雨。滑坡灾害多发生在雨量充沛地域或洪水季节。南京市受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的影响,滑坡是其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为了有效地预测滑坡的发生情况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滑坡灾害为南京带来的损失,本文在已有的南京市地质灾害易发区等研究的成果上,结合南京市历史滑坡数据、气象资料和地质灾害预测数学模型构建了南京市滑坡灾害预测方法并确定了南京市滑坡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流程。在该预测方法和技术流程的基础上,本文同时应用了数据库技术、ArcGIS Server技术、AJAX远程调用技术、网页局部刷新技术和地图缓存技术等,融合地理信息系统功能与滑坡灾害预测预报业务功能,开发了南京市滑坡灾害预测预报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可以对滑坡灾害基础数据和实时气象数据动态、科学地管理,结合南京市实时降雨数据可实现滑坡灾害预测预报并将灾害信息实时在线发布,同时提供对滑坡灾害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等功能,最终通过该信息共享平台,为南京市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持,为其他需要建立滑坡灾害预测信息共享平台的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天山西部林区护林防火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空间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及森林防火专业技术,依托地理基础信息、森林资源信息及护林防火专题信息,在Arc GIS Engine开发平台上,通过VB.NET可视化开发语言的二次开发,构建的专业应用系统。该系统的框架包括数据库及林火预测预报、火灾指挥扑救、灾后损失评估、森林资源管理等子系统,可实现火点智能定位、火场信息查询显示、辅助决策指挥等具体功能。为林区护林防火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分析决策提供多源、及时、科学的空间信息服务,旨在改善林区防灾、减灾及森林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提升林火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根据电信管理网络 (TMN)思想 ,提出一种网元管理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包含系统监测、性能分析、操作支持、故障管理、访问接口 5个功能。通过合理设计系统结构 ,利用网元管理器与网元Agent间的通信 ,旨在建立一个检测、控制和管理网元及为管理员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的系统 ,以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数字海淀智能平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数字海淀智能平台开发框架的主要内容和功能。即数字海淀智能平台总体设计方案及技术规范研制 ;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更新与扩建 ;数字海淀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公众服务信息系统开发 ;数字海淀技术支持系统的软件开发与建设。功能开发集中在实现各子系统的可视性 ;辅助决策系统的规划、分析和决策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J2EE和ArcIMS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备案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J2EE和ArcIMS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备案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系统三层体系结构、模块化思想设计要点和实现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系统应用Struts技术、数据库技术、ArcIMS的WebGIS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了通用地理信息功能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备案自动审批的分布式软件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备案的自动审批、管理、分析、决策、发布的一体化平台。该系统为有关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和信息发布服务。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数据是一种多源异构数据,是典型的大数据。关系型数据库是目前地质灾害数据的主流管理方法。在地质灾害数据中,非结构化数据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关系模型难以有效地管理非结构化数据,因而关系型数据库对地质灾害数据的管理效果并不理想。这种弱点,在大数据时代将会被进一步放大,并对地质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大数据时代地质灾害数据的管理模式,从泛结构化地质数据管理、应用模型和分布式异构系统的集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地质灾害数据的有效管理应该把文件系统、关系型数据库和NoSQL结合起来,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双C模型和中间件结合的泛结构化地质数据管理与应用模式。这种模式已应用在多个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综合减灾中,协同研判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灾情汇聚分析手段。现有灾情协同研判系统存在灾情研判水平层次低、研判活动缺乏系统化管理、数据同步共享方式造成网络传输压力大等问题。数据集中的复制式模型是一种高效的协同系统模型,有效提高系统可靠性和降低网络传输量并兼顾空间数据一致性和数据存储效率。本文详细介绍了灾情研判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充分利用复制式模型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复制式模型的灾情协同研判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能有效满足分布式、异步或同步灾情协同研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三维激光扫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无人机及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测绘、监测以及早期预警系统(EWS)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源。本文基于上述技术,设计提出了一种针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GDMEWS)的解决方案。介绍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复杂多变的特点,对系统的体系结构、多源空间数据库组成、开发模式、业务逻辑、系统开发的方法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论文以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滑坡和泥石流类型众多、典型多样的德钦县为案例区,探讨GDMEWS的体系机构及关键技术。首先,对系统的功能要求,监测及预测模型等进行了讨论;其次,研究了灾前预警、灾中抢险、灾后重建全过程的逻辑关系,开发防灾减灾和地质灾害管理支持工具;再次,阐述了多源监测数据集成方法和地质灾害机理模型的建立。最后,对GDMEWS的研发实现进行了阐述,并说明其在德钦县地灾的全过程实时动态管理、监测和预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构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业务技术体系是支撑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必然要求。文章聚焦全链条、多主体、多灾种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需求,建立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的技术体系框架,构建了涵盖常态减灾和灾前预防、灾中救援、灾后恢复重建等非常态救灾全过程的综合风险防范信息服务产品体系,建立了信息产品开发、行业数据协同、网络大数据挖掘、信息服务平台集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其中,信息产品体系构建从灾害管理过程、主要业务类型和工作任务方面进行三级分类。信息产品开发方面研发了基于致灾、灾情、救灾3类标准灾害信息要素的灾害信息产品制作、表达和动态定制技术;行业数据协同方面研发了双向自适应的部门微服务数据共享新机制及多部门多源异构数据接入、融合处理技术;网络大数据挖掘领域研发了基于网页、移动通信、社交网络、物联网等网络大数据的致灾、灾情、救灾要素信息挖掘与融合分析技术;信息服务集成平台搭建领域研发了基于云服务架构的时空分布式大数据管理、业务工具模型集成、“云+端”多渠道信息服务技术。该技术体系解决灾害信息服务时效性不高、完备性不足等问题,为开辟与政府部门统计并行的灾害信息数据获取新途径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洪涝灾害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类自然灾害。暴雨是洪涝灾害的最主要致灾因素,所以,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警研究是洪涝灾害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本文立足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对洪涝灾害系统空间仿真模拟研究模式进行改进,采用流域地表径流模拟代替控制断面水位模拟,彻底解决流域地表产流及河道水位模拟限制...  相似文献   

16.
 研究矿山地面灾害监测传感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建立矿山地面灾害监测地学传感网系统,进行矿区地面灾害精准监测及预报工作,对矿山及时准确科学预报、预防和减小地面灾害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地学传感网主要是指采用GPS、测量机器人、倾斜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和气压传感器、全景相机、CCD相机、视频传感器、RFID传感器、地面3D激光扫描仪和地基SAR等测地型传感器和测地辅助传感器,应用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库管理软件构建的地学传感网。矿山地面灾害精准监测地学传感网的理论,主要包括:矿山时空监测基准、矿山地面灾害监测地学传感网数据整合、监测空间数据聚类分析、矿山监测功能分区、矿山区域动态形变场理论和矿山地学传感网地理信息系统模型理论。 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监测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和传感网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地质灾害较为频繁,为实现地质灾害适时查询功能,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避免和最大限度的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建立山东省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采用了SOA体系架构,文章主要从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介绍了山东省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最后展示了系统的部分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On a global scale,from 2005 to 2019,there were 275 high-magnitude,low-frequency disasters that involved 14,172 fatalities and four million affected people.Similar patterns have taken place during longer periods of time in recent decades.This paper aims to analys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landslide research community to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in reference to the use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in a literature review.The first section notes the relevance of disaster risk research contribu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itiatives and strategies concerning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The second section highlight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current applications of drones in the field of hazards and risk.The methodology,which included a systematic peer review of journals in the ISI Web of Science and SCOPUS,was presented in the third section,where the results include analyses of the considered data.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most current scholarly efforts remain rooted in hazards and post-disaster evaluation and response.Future landslide disaster risk research should be transdisciplinar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participation of the various relevant stakeholders in contributing to integrate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at local,subnational,national,regional and global levels.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各地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比较科学的理论指导,利用2002-2008年湖南省14个市的雷电灾害统计资料,结合湖南省各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密度特征,引用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度、生命易损模数以及经济易损模数作为各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得出各市综合易损性指标,最后形成湖南省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结果表明:某一地区雷击灾害的发生以及其造成的损失不仅与该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有关,也与该地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