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生代是哺乳动物最为繁盛的时期,但这并不说明哺乳动物是从新生代才开始有的,实际上哺乳动物发生在中生代时期。目前研究,内蒙古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出现于白垩纪时期,它们是一类个体小巧、高度特化的、食植物的动物,依据其头骨和齿型等骨骼特征,命名为多瘤齿兽类。由于优胜劣汰自然法则的规律性和生物进化发展的不可逆性,它们在新生代早期就绝灭了。  相似文献   

2.
河北哺乳及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史与地理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考证了河北(含北京、天津)对哺乳及两栖爬行动物习性研究并应用的历史。论述了现代动物学在河北的诞生过程与发展方向;提出河北哺乳及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国陆栖哺乳动物特有种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收集的中国陆栖哺乳动物特有种县级分布资料及生境、海拔信息进行整理并建立特有种空间分布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对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技术处理,研究了中国陆栖哺乳动物特有种的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统计分析了8目、23科、72属,共计128种中国陆栖哺乳动物特有种,阐述了特有种在县级、省级行政界线及动物区划中的丰富度分布情况,并对其垂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在充分考虑特有种丰富度分布情况及特有种分布所占国土面积比的基础上,采用克里金插值法(Kriging)对特有种在中国范围内的分布情况进行拟合,确定了6个主要的分布中心,即:藏东南—滇西北横断山区中心、川西邛崃山—大雪山中心、川北—陇南山地中心、秦岭—大巴山中心、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中心、祁连山中心。  相似文献   

4.
偶蹄类,哺乳动物纲中的一目,与奇蹄类同属于有蹄哺乳动物。因四肢末端的蹄均呈偶数,故名。头上大多有角;胸、腰部椎骨较奇蹄目少,股骨无第3  相似文献   

5.
化石的记忆     
●晚始新世中期乌兰戈楚哺乳动物群1929年发现的乌兰戈楚哺乳动物群,主要分布于四子王旗境内,以兔形类的链兔,雷兽类的大角雷兽、副雷兽、晚雷兽,两栖犀类的副两栖犀、副卡地犀,鼷鹿类的脊齿鼷鹿,及古老的娅兽、蒙古中兽等繁盛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南梁哺乳动物化石群埋藏地点,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西南3km南梁砖瓦厂取土场。哺乳动物化石自1991年发现以来,就引起各级领导和古生物专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一度发掘出露,因化石埋藏密度较大,且保存较好,主体种属突出。又具鲜明的  相似文献   

7.
象(哺乳动物长鼻目)是现代世界上稀少和独立的一类动物,只有亚洲象和非洲象两个种,分别生存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在我国仅在云南地区能看到野生种群的足迹。但是,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它们种属繁多,形态各异,适应广泛,足迹遍及到除大洋洲以外的全部大陆,曾经是  相似文献   

8.
<正>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主要职能是保护鄱阳湖以白鹤为代表的珍稀候鸟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区内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物资源丰富,有哺乳动物45种、鸟类310种、爬行类48种、鱼类136种、高等植物476种。保护区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国家二级重  相似文献   

9.
晚更新世时期燕山山区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更新世时期,燕山西部山区是一种激烈动荡的地貌水文条件。东部山区较稳定,发育了河湖相沉积,孢粉分析和哺乳动物化石都表明当时是一种以草原为主的森林草原或苔原景观,其中,21000aBP。之前的古气候为寒冷稍湿时期,21000-17000aBP。为极度寒冷时期,17000-12000aBP。为气温回升时期,12000-10000aBP。为气候动荡,发生逆转时期。  相似文献   

10.
洪泽湖东部湿地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大通道上的主要停歇地和重要越冬地,动物资源丰富。以洪泽湖东部湿地保护区野生动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资源现状和保护对策。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26目74科269种,其中,鸟类有18目54科229种,两栖动物有1目4科8种,爬行动物有2目8科18种,哺乳动物有5目8科14种。保护区调查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和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须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和监管力度,加大对重点保护物种的保护和监测,为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全新世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气候变迁的古生物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全新世期间的气候波动频繁,引起哺乳动物群的多次迁徙。该时期哺乳动物群的常见种属多见于亚热带地区,仅少数种属如貘、犀、长臂猿和亚洲象等在自然状态下主要分布于热带―中亚热带南部地区,指示了具热带气候性质的中亚热带南部的森林环境。文章在确定中国东部全新世不同阶段此类动物群的种属构成与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主要根据热带种的迁徙和分布特征,初步推断各阶段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变迁状况如下:盛冰期之后的冰消期,温度逐渐回升,14 000―12 000 a BP时,热带种分布北界大致南移2°,指示1月平均气温较今低3~5℃;12 000―8 500 a BP为升温期,气候转暖,热带种分布北界达中亚热带南部,逐渐类似于现今气候;8 500―5 000 a BP为大暖期,热带种分布北界抵秦岭―淮河一线,北移约6°,指示1月气温较今高约7~9℃;5 000―3 000 a BP为降温期,热带种分布北界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流域,北移约4°,指示1月气温较今高约5~6℃;3 000 a BP以来,气候逐渐变冷。这些变化体现了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在全新世时期发生了多次较大的气候和生物气候带变迁事件。  相似文献   

12.
四川自古文风鼎盛。汉唐、五代、宋明清历代均出现过名震全国的大文学家,如司马相如、杨雄、陈子昂、李白、苏洵、苏轼、苏辙、杨慎等。这些作家纷纷出蜀访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追溯巴蜀文学的历史,必须提到它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其中,所谓“小说之最古者尔”的《山海经》是最早、最完整的一部神话集。近人蒙文通考证,书中四篇《海内经》和五篇《大荒经》及附在后面的《海内经》可能是巴蜀的作品,时代在西周,大概算是四川地区最早的“小说”了。近人袁珂在《中国神话资料萃编》中,单列《古蜀篇》,收集了多种古籍中有关巴蜀的神话和传说。除…  相似文献   

13.
哺乳动物群落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类群。人类祖先的演化过程,始终伴随着与那些大中型兽类的竞争和搏斗。人类一方面需要猎获食物,另一方面需要防备猛兽的袭击,他们在与自然界不断的斗争中发展了自己,战胜了竞争者,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相似文献   

14.
郦道元生平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公元4世纪初期起,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大交流中,出现了许多地理学家和地理著作。而其中最杰出的地理学家是郦道元,最杰出的地理著作是他昕撰的《水经注》。郦道元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名著,也是一部爱国主义著作。  相似文献   

15.
《调风月》,是元代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全名《诈妮子调风月》,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世界文库》本。《调风月》是元杂剧中,婢女形象塑造得最鲜明的代表作之一。这个剧对于我们认识当时黑暗的社会,了解下层妇女的不幸命运和统治阶级的虚伪、凶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中国地名》在1996年的步履,总的觉得她确实扬起了帆,鼓足了劲,在一个劲地向预定的光明彼岸远航,并取得了新成果。 一是栏目设计趋向科学合理。首先是增加了《本刊特讯》,《热门话题》等新栏目。笔者有意查阅,1994~1995两个年度的文章,发现此类文章大体上编排在《工作研究》栏目中。虽然有的有特讯性,有的有热点性,但因编在《工作研究》栏目中,如不细心阅读,也许认为是真的研究性的科学文章。而在1996年之首,编辑部开动  相似文献   

17.
本书是建国以来继《中国自然区划草案》(下称《草案》)、《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下称《初稿》)、《中国自然区划概要》(下称《概要》、《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下称《总论》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中国自然区划专著.1 本书与《初稿》的主要分歧《初稿》1959年发表后,立即引起地理学界的普遍重视,中国地理学会曾于1960、1962年两次召开会议讨论,地理刊物也连续发表文章讨论.赞誉者多,批评意见也不少.其中任美锷、杨纫章的意见最尖锐,并提出自己的区划方案.1979年出版了31万字的《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详细论述.本书就是该书修改、扩充而成,遍幅增至71.6万字.  相似文献   

18.
日前,记者在刚刚出版的《2006彩色版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看到,辽宁省朝阳地区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世界上最早的不会飞的鸟”、“世界上最早的新角龙类恐龙”和“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长羽毛的恐龙化石”已被收入其中。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申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一个地区、一个古生物领域,几乎同时获得4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具有重大价值,在吉尼斯世界纪录申报和认证中也属奇迹性事件。据悉,中国朝阳古生物化石吉尼斯世界纪录颁奖典礼已于2006 年1月22日在朝阳举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耕地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自治区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问题,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和《国家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对内蒙古新时期耕地保护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长傅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地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生前著述颇多,是我国知名的历史地理学者,对我国历史地理的教学和研究做出了贡献。 《(禹贡)释地》是李教授遗著之一,经陈代光整理,最近由《中州书画社》出版,全国发行。 《禹贡》是《尚书·夏书》中之一篇,为我国古代地理志之始祖,谈沿革地理者,莫不宗之。 在封建社会,《禹贡》列为经典,为学者必读之书。历代注释、疏证《禹贡》者,指不胜屈;《禹贡》之学,蔚然成风,尤以清代最盛、其中清人胡渭之《禹贡锥指》用力最深,集历代《禹贡》研究之大成,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