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藏樟木滑坡群的分形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分形理论,以西藏樟木滑坡群为例,详细了分析了滑坡活动时空结构的信息维特征和滑动带土粒度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滑坡活动具有很好的分形现象,滑动带土的粒度分维值一般在2~3之间,其平均值约为2.8分维可作为描述滑动带土粒度成分的参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维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滑坡滑动带土的分维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据分形理论分析了滑坡滑动带土粒度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探讨了分维的研究意义。结果表明,滑动带土的分维在2和3之间,平均值约为2.85。分维的大小揭示了作为自组织系统的滑动带土的形成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冻土粒度成分的分形结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易顺民  唐辉明 《冰川冻土》1994,16(4):314-319
本据分形理论,研究了冻土粒度成分的分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冻土的分维介于2和3之间,平均值为2.6左右。分维的大小揭示了作这自组织系统的冻土的形成演化特征,分维可作为描述冻土粒度成分的参数。  相似文献   

4.
滑坡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型滑坡的滑动块体具有分形特征。其宽度分维数平均为1.24长度分维娄秋1.44。我们所获得的有限资料表明分九与基岩地质条件无关。主要根据滑坡块体的大小,巨型滑坡可以分为一级滑块、二级滑块和三级滑块。二级和三级滑块坡体也具有特定的分维数。没扮形特片可以由以下两方面解释:1)自相似性几何形状和2)二级和三级滑块组合产生的特定的分维数。  相似文献   

5.
滑坡分维特征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依据分形理论,采用盒维数法计算了西藏樟木地区滑坡及其水系的空间分维。分析了分维的变化特征。发现滑坡高潮期前存在不同幅度的降维现象,滑坡区滑坡活动程度不同,其水系分维在不同观察尺度下变化幅度有显着的差别。探讨了分维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复杂滑坡轨迹结构演化及其稳定性定量分析计算的新途径,本文利用分形分维理论,分析三峡库区巴东县城附近滑坡边界轨迹的几何分形结构,并采用盒维数法分别求得巴东县城附近11个滑坡边界轨迹的分维值,计算结果表明:每个滑坡的轨迹结构具有其特征性的分维值,轨迹结构越复杂,结构层次越清楚,分维值越高;其中,榨房坪滑坡和黄腊石滑坡的分维值最高,分别为1.50和1.483,西壤口和谭家湾滑坡的分维值最低,分别为0.925和0.732;而黄土坡和赵树岭滑坡的分维值介于二者之间,分别为1.111和1.091。结合典型滑坡边界轨迹结构演化与滑坡稳定性关系的定性分析及前期滑坡稳定性定量计算和模拟分析,初步揭示:滑坡边界轨迹结构与稳定性是密切相关的,滑坡边界轨迹宏观扩展增值越明显,轨迹结构越复杂,分维值越高,其稳定性条件也越差,因此,分数维可作为衡量滑坡轨迹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标志;滑坡边界轨迹宏观扩展变形存在一个极限,超过这个极限滑坡的局部失稳就转化为整体滑动;而滑坡边界轨迹则记录了滑坡变形扩展现象和信息,因此,相对应地滑坡轨迹分形结构的分维值也应存在一个极值,在极值点滑坡体处于临滑状态;滑坡边界轨迹结构的极限分维值大致为1.4~1.5,此时滑坡接近于整体极限失稳状态,而分维值在1.1~1.3之间则表示滑坡处于整体稳定,局部存在潜在失稳状态,分维值小于1则表示滑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软弱层带夹泥粒度成分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分形几何理论,对软弱层带夹泥粒度成分的研究表明,粒度分布具有分形结构特征,其分维值在2-3之间。分维值可作为定量描述夹泥粒度成分的参数。分维值的大小,不仅能表征夹泥所处的演化阶段及环境条件,而且还与夹泥的粘粒含量,粘土矿物成分及物理力学特征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活动断裂的分形结构特征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分形理论分析了活动断裂带几断裂系,水系及断层泥粒度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指出断裂系及水系分维值的大小体现了活动断裂的结构复杂程度和构造活动性特征,探讨论了断层泥分维值同断层运动特征与基物理力学性质的关系,分维是定量研究活动断裂的一种度量指标。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研究滑坡活动分布的分形特征中,未能考虑无标度区的范围,并将滑坡分布作为数学点来描述而未考虑滑坡规模对分形结果的影响。这种研究结果主要反映了数量众多的规模较小滑坡活动的特点,掩盖了规模较大的滑坡分布特征。本文研究了重庆三峡库区1594个规模大于1×10^4m^3的滑坡活动时间分布资料,分析了滑坡活动时间的均匀分布、Poisson分布和分形分布结果。提出运用物理分形的方法,将滑坡活动按不同规模等级划分为4个子集,分析了各个子集的分维D,无标度区的范围和自然周期。表明运用物理分形的方法能描述不同规模等级滑坡活动时间分布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滑坡滑带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衍射仪(XRD)研究了三峡库区,黄河小浪底等地40个滑坡滑带土的结构及物质组合,指出当滑坡处于滑动阶段时,滑带土表居可见粘土矿物定向排列,普遍可见擦痕(弧型,线型,紊乱型),微裂隙和微空隙发育,微生物较多,当斜坡处于稳定阶段时,岩层软弱带可见粘土矿物无定向排列,表面无擦痕,常见树枝状结构。滑带土的物质组合主要为:蒙脱石,蛭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方解石,石英,长石和微生物,而蒙脱石,蛭石和微生物含量是滑坡滑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微结构的变化和物质组合可以分析滑坡的活动次数,活动阶段和形成机理,为滑坡治理和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红土是一种特殊土,其成分和结构决定了红土本身具有不同于一般粘性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红土中游离氧化铁的存在使土颗粒之间产生胶结,是土具有“假粉性”和“假砂性”特征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游离氧化铁含量和形态的改变,将直接影响红土颗粒的粒度分布。通过对不同pH值红土试样的颗粒成分进行测试,借助分形理论得到不同pH值红土粒度成分分维值。计算发现,不管是否在测试过程中采用分散剂,土粒度分维曲线上都存在两个无标度区。pH值的改变引起了土粒度分维的变化,随pH值的增大,土粒度分维值也变大,反应出土的细颗粒含量增加,土颗粒所形成的集合体越分散。土pH值的大小与粒度成分分维、游离氧化铁含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了红土中游离氧化铁对土颗粒胶结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用土的分形结构确定土的水份特征曲线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运用筛析法和比重计法,分析了宁夏膨胀土的颗粒分布,发现粒径介于0.002~0.1mm的粒度分布是分形的,分维介于2.46~2.67;运用上孔隙分布的分维确定水份特征曲线,得到了很好的结果。此外,还探讨了粒度分形分布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AResearchonFractalDimensionandNonlinearDynamicModelofXintanLandslide,ChinaZhouCuiying;TangLiansheng(DepartmentofEarthScience,...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黄腊石和黄土坡滑坡分形分维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复杂滑坡轨迹结构演化及其稳定性定量分析计算的新途径, 利用分形分维理论, 分析三峡库首区黄腊石滑坡和黄土坡滑坡边界轨迹的几何分形结构, 并采用盒维数法分别求得黄腊石滑坡西部活动性滑坡群、东部小滑坡群和整个滑坡系统及黄土坡滑坡分形结构的特征性斜率曲线和分维值.计算结果表明: 每个滑坡群的轨迹结构具有其特征性的分维值, 轨迹结构越复杂, 结构层次越清楚, 分维值越高.其中, 黄腊石滑坡西部活动性滑坡群的分维值最高, D =1.483, 黄土坡滑坡的分维值最低, D =1.111.主要结论包括: (1) 滑坡边界轨迹存在统计上的自相似性, 具有分形结构特征; (2) 滑坡轨迹结构的宏观扩展变形过程是一个增维过程, 而不是降维过程; (3) 滑坡轨迹结构越复杂, 有序性越好, 分维值越高, 其稳定性越差; 因此, 分数维可作为衡量滑坡轨迹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针对砂性土颗粒结构的复杂性和不规则性,从颗粒级配和达西定律出发,基于分形几何理论,通过颗粒分析和渗透试验,建立了砂性土颗粒级配分形维数与不均匀系数的关系,从而揭示了级配分形维数的物理意义;通过线性回归,进一步探讨了级配分形维数与渗透系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级配越好,不均匀系数越大,分维越小,渗透系数也越小。结果表明,级配分形维数是刻画砂性土的颗粒组成及其级配特征的有效参数,直观定量地描述了土的渗透性能,从而为多孔介质以及断层破碎带等裂隙介质的渗透性研究提供了一种较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长安区区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多样,加之人类经济工程活动、降雨、地震等诱发影响,秦岭北坡及黄土台塬边缘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育,是陕西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县(区)之一。本文以长安区为研究区域,在对长安区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等资料充分收集的基础上,结合长安区滑坡崩塌灾害点的实际调查资料,详细分析了长安区的滑坡崩塌灾害发育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并采用网络覆盖法,对长安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形分维计算。求得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分维值为0.876 6,反应出长安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性的复杂性。研究结果表明,分形分维理论能合理评价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对类似地区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长春-四平一级公路、长春-松原一级公路及长春北某公路3处路基土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数据,结合分形理论,讨论路基土粒度成分的分形结构,计算分形维数,并将分维数作为描述土粒度成分的指标,探讨其与土体冻胀的形式、冻胀量大小的关系。研究表明:分维数较大时易形成分凝冻胀,冻胀量较大;分维数较小时易形成原位冻胀,冻胀量较小。分维数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回归关系表明,分维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水分特性曲线的分形模拟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Menger海绵结构模型,推导出包含有分形维数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解析模型,该模型与Brook Corey (1964)及Campbell (1974)经验模型的结构相似。通过对不同地区所采集的10种土壤样本利用压力薄膜仪实测得到水分特性曲线资料反求得到相应的分形维数,分析了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形维数随土壤粘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砂粒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对土壤水分特性曲线模型的分形维数与基于质量的土壤颗粒分布分形维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十分接近,而且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根据上述关系,利用易测得的土壤粒径分形维数结合所推导的解析模型,对土壤水分特性曲线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