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彭头平 《福建地质》2011,30(3):200-204
安溪圣岩尖银多金属矿位于福安一平和火山喷发带的中南段南园组二段火山岩中,矿区中部发育圣岩尖火山喷发中心,环状、放射状断裂发育,为区内较好的导矿储矿构造;地表已发现5条银多金属矿体并与土壤异常高度吻合,深部长林组砂岩中发现厚2~3.3m的铅锌矿体。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等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黄文明 《福建地质》2008,27(1):13-18
南安五台山火山喷发中心位于闽东火山断坳带福安—南靖火山喷发带中段,晚侏罗—早白垩世火山活动频繁而强烈。各类断裂构造及火山喷发不整合面发育。中或中低温火山热液通过断裂或不整合面渗透交代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形成绢云母化、绿帘石化及硅化等,在南园组第二段顶部富含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火山玻璃质的熔岩、碎屑岩中绢云化强烈而形成了绢云母矿。  相似文献   

3.
陈国强 《福建地质》2007,26(4):229-234
仙游牛头山金矿化体产于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二段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及沉凝灰岩中。与北北东向断裂带、片理化带以及牛头山锥状火山关系密切。区内金矿化范围大,已见金矿化脉(体)12条,组成规模较大的北东、近南北向矿化带,找矿远景好。  相似文献   

4.
沈中兴 《福建地质》2005,24(3):147-153
岭头坪铅锌金银多金属矿产于南园组第二、三段中酸-酸性火山碎屑岩的夹层中,矿体呈似层状,受断裂构造及层间破碎带控制.成矿与中生代火山活动紧密相关,可能为中低温火山热液矿床.从成矿地质条件和金土壤异常分析,岭头坪矿区的周围及南、东侧以及石笋歧一带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新山矿区为一铁、铜、铅锌多金属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上三叠统桃子树组(T_3tz)中,矿体产状与围岩层产状一致。其中铁铜矿主要产于桃子树组下段之顶部,铅锌矿主要产于桃子树组下段之下部。矿床成因属于火山喷发沉积~改造(层控碳酸盐)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嘎衣穷矿床是四川"三江"地区的一个典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产于"三江"义敦岛弧系德格-乡城主弧带中.矿床形成受主弧带中晚三叠世赠科裂谷盆地控制,盆地中发育典型的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序列,嘎衣穷多金属矿(化)体主要产于"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序列的酸性端元组分中,具有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区内勉戈组火山岩属铝过饱和类型,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呈现多旋回、多期次喷发的特征,在喷发间隙期均伴有多金属矿化,形成嘎衣穷多金属矿(化)体.文章在总结矿床的地质特征其础上,建立了嘎衣穷矿床的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7.
戴清忠 《福建地质》2008,27(2):175-185
周宁芹溪银铅锌矿床位于寿山早白垩世火山喷发盆地北东缘,矿体受火山构造、区域北西—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贮存于南园组第三段流纹质晶玻屑凝灰岩中,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属浅成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8.
梁乐辉 《福建地质》2008,27(3):259-266
泗洋铅锌矿产于南园组第三段中酸-酸性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呈透镜状、脉状,受断裂构造、火山环状构造控制。成矿与中生代岩浆侵入及火山活动紧密相关,为中低温岩浆-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杨耀宏 《福建地质》2015,34(1):52-58
平和大茂山金矿处于福安—平和火山喷发带与上杭—云霄北西向火山喷发带交会部,平和钟腾大型复合破火山的南侧,石人山火山构造洼地的东北侧,构造部位独特。金矿(化)体贮存于火山构造洼地边缘的环状断裂带中,金矿化与火山构造密切相关,属火山期后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矿床,该区具有良好的金多金属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
杨宗良 《云南地质》2004,23(3):343-350
民乐铜矿产于中三叠统钙碱性、碱性系列火山碎屑岩、熔岩、次火山岩(英安斑岩)中。矿床形成与陆相火山活动及其后的火山热液、英安斑岩体侵入有关,明显受火山岩岩性、岩相、层位及构造控制。成因上与火山喷发、英安斑岩体侵入作用有关,具有斑岩铜矿的一些特征。矿床受后期火山热液,次生富集叠加改造明显。  相似文献   

11.
吴资龙 《福建地质》2003,22(3):125-130
寿宁—福州一带蕴藏丰富的叶蜡石矿资源,多产于南园群火山碎屑岩地层中,小溪组地层为最主要赋矿层位,围绕火山机体发育的环状断裂为成矿最有利部位,近矿围岩普遍发育次生石英岩化,围岩蚀变具有明显的水平及垂直分带现象。  相似文献   

12.
林才浩  林光锋 《福建地质》1996,15(4):191-198
福建省东部火山岩地区银的背景含量高,尤其是上侏罗统南园组火山岩地层银含量很高,成矿物质来源丰富。经重新对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福建东部存在3个大型环状构造,银的地球化学高背景的分布受线状构造和环状构造的双重影响,反映了中生代时期岩浆-构造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对银成矿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福建福安潘洋地区晚侏罗世火山岩与侵入岩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洪文 《福建地质》2011,30(4):335-340
福安潘洋地区晚侏罗世南囝组碎斑熔岩与潜石英二长斑岩、斑状细粒石英闪长岩及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分布于同一火山构造内,形成时间相近,具有相似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均是同源岩浆演化序列不同定位环境下形成的火山-侵入杂岩,构成了喷发相、侵出-溢流相、潜火山相及火山侵入相等4相为一体的共生组合地质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福建煤田地质局在龙岩吕凤、永春县含春北矿区上侏罗统岩浆岩下找煤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对缺煤的福建省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从聚煤环境和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来看,岩浆岩盖层分布区属二叠纪聚煤盆地重要成煤区域,且岩浆岩常超覆在晚古生代地层之上。通过分析上侏罗统岩浆岩的岩性特征和物性特征,认为岩浆岩覆盖层与其下伏煤系地层之间明显的物性差异是找煤的主要依据。以吕凤煤矿区、含春北勘查区成功找煤实例为基础.提出了侏罗系长林组和南园组盖层下找煤的六个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陈元廉 《福建地质》2012,31(2):129-133
德化淳湖金矿产于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四段酸性火山碎屑岩中,主要受祭坑—淳湖北西向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目前已发现4条金矿体。矿体呈长透镜状产出,矿石主要为黄铁矿化石英脉型、绢云母化黄铁(褐铁)矿化硅化蚀变岩型。初步研究表明该金矿为与晚侏罗世火山作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6.
林国珍 《福建地质》2002,21(3):130-136
福建福安上后洋叶蜡石矿呈似层状,赋存于晚侏罗世南园组中部火碎屑岩中,共发现有4个矿体,矿石可分为2种类型。即石英叶蜡石型和伊利石质叶蜡石型,以石英叶蜡石型为主,矿体明显受地层岩性控制,属火山热液顺层交代蚀变的似层状叶蜡石矿床。  相似文献   

17.
茅口晚期黔中台沟相锰矿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依据地层学的对比研究,云南格学、贵州水城——纳雍和遵义的锰矿均产于中二叠统茅口晚期黔中台沟相带的茅口组第二段,它们在同一成矿地质背景下,其矿床地质特征相似,物质来源相同,具有一定亲缘关系的可比性。该区(带)的锰矿,主要受被动大陆边缘强烈拉张及同生沉积断裂作用,茅口晚期黔中台沟相带和基性火山喷发活动,以及硅灰泥锰矿组合等条件的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