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空气-泡沫驱技术在马岭油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克服了单一注入空气易造成"气窜"的缺点,成为低渗透油田进一步挖掘剩余储量的有效方法.马岭油田2个井组的试验研究表明,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起到了增油降水、延缓递减的效果,为重新实施注空气开发低渗透油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山东东营、惠民盆地油田水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春光 《地质论评》1994,40(4):340-346
山东东营、惠民盆地的油源断裂,即沟通生油岩与非生油岩的同生断裂发育区,出现了油田水的高含盐度分布带。它不仅与已知油气藏的分布相一致,而且水的含盐度异常值与石油储量之间呈正相关。笔者以东辛、现河庄和临商油田为例,分析了油田水与油气藏形成的成因和伴生关系,还用相关曲线定量预测了盆地新区石油地质储量,并经钻探证实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论山东东营、惠民盆地油田水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光 《地质论评》1994,40(4):340-346
山东东营、惠民盆地的油源断裂,即沟通生油岩与非生油岩的同生断裂发育区,出现了油田水的高含盐度分布带。它不仅与已知油气藏的分布相一致,而且水的含盐度异常值与石油储量之间呈正相关。笔者以东辛、现河庄和临商油田为例,分析了油田水与油气藏形成的成因和伴生关系,还用相关曲线定量预测了盆地新区石油地质储量,并经钻探证实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石油探勘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提高,已探明的低渗透油田储量在我国石油储量中占比越来越大。相关数据表明,全国总体未动用石油储量中非稠油低渗油田储量可达一半以上。低渗油田赋存地质复杂多变,具有极大的开采技术难度,因此国内对低渗透油藏储量的准确评估、地质状况的分析及开发过程中油藏内多相渗流机理的探索研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异常高压凝析气顶油藏的气顶油环协同开发过程伴随着复杂的相态变化。综合考虑气顶反凝析、油环溶解气逸出、原生水蒸发、储层岩石弹性膨胀、外部动态水侵等因素,依据体积守恒原理建立了异常高压凝析气顶油藏物质平衡方程。此外在物质平衡方程的基础上采用迭代计算的方法计算出了凝析气顶油藏的原始地质储量,并对影响地质储量计算的各项因素进行了敏感性评价。应用实例表明,以综合考虑各因素得到的地质储量为基准,分别忽略气顶反凝析、油环溶解气逸出、原生水蒸发以及地层岩石膨胀等因素而计算得到的原始天然气地质储量均偏大,误差最大的是忽略气顶反凝析,其次是忽略油环溶解气的逸出,较小的是忽略地层岩石压缩系数和水蒸汽含量。  相似文献   

6.
陈秉范 《地质论评》1941,6(Z2):304-304
四川素称我国富油之一省,但经近年来之钻探及研究,已知白垩及侏罗两纪之浅油层,似少希望,而三叠纪以下地层含油及储量之丰富与否,尚未有充分明了。作者去年曾于隆昌圣灯山背斜发现自然气永川新店子背斜发现沥青,自然气及油泉。新店子背斜露出嘉陵江石灰岩达二百公尺,石油面示既佳,构造亦  相似文献   

7.
运用地震地层学原理解释了曲堤油田三维地震资料,指出本区存在两个不整合面及三个主要的储集层;构造上对曲堤油田划分出一条二级断层和两条三级断层及相应的两个三级构造;在曲堤鼻状构造上又被三条亚三级断层切割成四个断块区和20多个四级断块;进一步对曲堤油田进行预测,评价划分出I、Ⅱ、Ⅲ类断块。经预探、滚动勘探和滚动开发,发现四个油气富集带和七个含油气断块,其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数百万吨。最后,认为本油田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川口油田天然气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3口井温度、压力、生产气油比以及三口井高压物性分析资料,对川口油田原始气油比与生产气油比、油层中部压力与饱和压力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川口油田天然气在地下主要是以溶于油中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
50年代至80年代,天然气研究与勘探除四川外,处在相当滞后的状态,油、气的产量比仅为10∶1(世界上平均为10∶7)。1984年开始强化了资源勘探。已发现不同级别的气田储量近3×10~(12)m~3(包括探明、控制和预测级别储量),不包括石油伴生气的储量。除四川气区已有较大发展外,新发现与开辟的气区有鄂尔多斯、柴达木、塔里木、准噶尔、莺歌海与琼东南以及东海盆地等,可归结为西部、中部和沿海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公司,集油气勘探、开发、科研、集输、销售为一体,年原油生产能力150万吨,年天然气生产能力6000万吨。随着南堡油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探明和勘探开发,其所属的各油田的油、气勘探、开采规模在不断加大,相应各种管线工程的施工,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确定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工作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石油地质工作还不能适应于工业建设的迫切需要。而摆在石油地质工作者面前的紧急任务是迅速的增加储量和开拓新的石油工业基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进一步探明和研究中国的油瀦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与远景评价就成为石油地质工业者主要任务之一。在苏联,寻找石油的趋向,已从山前凹陷区域发展到陆台区域了。第二巴  相似文献   

12.
双河油田是中国典型的"小而肥"油田,储量丰度很高.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储量丰度如此之高的油田,大部分圈闭却并未充满油气,而且不同圈闭充满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探讨双河油田油气差异分布的原因,即影响双河油田圈闭充满度的因素,本文对圈闭充满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双河油田油气是以油组为充注基本单元,侧向进行充注和运移的,各油组内油气充注受级差优势通道的控制,其导致双河油田油气分布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李龙龙  夏晓冬  高滔  张锴卓 《新疆地质》2019,(3):I0003-I0003
石油天然气作为优质能源、化工原料及战略物资,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储量及自主产能始终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国内不少油田多进入后期生产开发,复杂地质条件的油气藏相继增多,高含水油田的出现也更频繁,这愈加需要完善的油气田开发理论及更先进的科学技术,针对高含水油藏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按现代技术和发展水平,得克萨斯州石油储层的最终采收率预计是原地石油的36%。因此,在证实储量回采之后,在全州范围内已发现的165×10~9桶石油,有106×10~9桶目前仍残留在储层中。这种剩余储量包括残余油(71×10~9桶)和可动油(35×10~9桶)。残余可动油通常也可被回采,但由于储层内隔层或界面的存在,而被阻止运移到井孔内。  相似文献   

15.
统计与数据     
塔河油田2008年新增探明储量1.35亿吨油当量;塔里木建成2000万吨大油气田;苏里格气田日产天然气突破2000万立方米;我国油与气产量到2030年将平分天下;我国页岩气地质储量100万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6.
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世界储量最大的砾岩油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质》2017,44(6):1174-1174
<正>2017年11月30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对外发布消息称,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了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的砾岩油田,已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2.4亿t,其中探明储量达5.2亿t。这比世界第二大砾岩油田——美国赫姆洛克油田与世界第三大砾岩油田——巴西卡莫普  相似文献   

17.
张子枢在《石油消息》上撰文报道断陷盆地及复合盆地(前陆盆地及克拉通盆地的复合)天然气资源丰富,往往形成富气盆地(油气储量的当量比气大于油);在一个盆地内,天然气常常富集在某一个地区及某一层系。天然气的分布不均(全球已发现的26556个气田中,83.3%在北美),天然气的富集成带(已发现的102个巨型大气田,只占世界气田总数的0.4%,而储量却占总储量的60%),与大地构造挤压带有关。D.G.Howell(1992)发现其富集有明显规律,在靠近造山带  相似文献   

18.
<正> 据美国《油气杂志》1998年终号报道,截止1998年12月31日,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全世界总计为14112875.20万吨和1455960.29亿立方米。其中各地区的油、气储量分别为:亚太地区586707.65万吨和101761.14亿立方米,西欧255321.46万吨和44877.01亿立方米,东欧和独联体805483.83万吨和566638.73亿立方米,中东9188  相似文献   

19.
正致密油是致密储层油的简称,主要包括致密砂岩油和致密碳酸盐岩油2种类型,自从致密油的概念被提出以来,逐渐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接受和采用,成为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中国的致密油资源在鄂尔多斯、松辽、准噶尔、四川、渤海湾和柴达木等盆地内广泛分布,特别是长庆油田2015年提交100 Mt致密油探明地质储量,在陕北姬塬发现了我国第一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新安边油田,在国内致密油勘探开发中取得了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盆地构造体系与油田地质灾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基地。渤海湾盆地发育雁列、帚状和网状等多种类型不同级序的构造体系。根据灾害发生的动力学环境、灾害的特征、灾害的危害及灾害的分布规律,将油田地质灾害分为油水井套管损坏、诱发地震、地表冒砂喷水油等多种类型,并论述了各类的特征及分布。研究认为,渤海湾盆地油田地质灾害的形成、分布及演化受不同级序构造体系及构造应力场的控制,在帚状构造体系的收敛端等现今应力场的转化区、转折带等常是油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