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人员利用白令冰川前陆16个位置34个放射性碳测年数据和年轮数据重建过去2ka白令冰川山麓冰碛舌及其亚冰碛古斯特勒冰川的变化。主层序所反映的冰川活动与阿拉斯加湾其它区域年代确定的潮水和陆地终极冰川的变化相一致。500年前冰体短期推进可能导致沿白令冰...  相似文献   

2.
阿拉斯加大学的科学家们报告说,该州冰川正在融化的速度比预计的要快。近几年来,覆盖北冰洋的海冰数量在减少,北冰洋大部分海域(但不是全部)一直在变暖。地球气候是“一台带有小型开关的大机器”,北冰洋这一“开关”可以使得全球气候演变成诸如  相似文献   

3.
有关南美帕塔哥尼亚冰-水平衡的报道至今仍非常少。然而有关南美洲这个人烟稀少地区(面积超过17000km^2)的信息是很重要的。虽然帕塔哥尼亚的冰川面积只是阿拉斯加的1/5,但是它对世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换算成单位面积则高出1.5倍。  相似文献   

4.
1990年,南美委内瑞拉和智科北部之间的安第斯山、东非的Kenya、Rwenzori和Kilimanjaro以及Irian的Jaya(新几内亚)的低纬度高山冰川的覆盖面积近2500km。,安第斯山在这些高山冰川中几乎占据了99%的面积。自小冰期1850年以来,所有这些冰川均具有范围缩小的全球性趋势(表1)。在冰川总体后退的期间,存在着冰川前进的多个亚期:如20世纪20年代和70年代冰川有再次向前推进的全球性趋势。在Cordillera Blanea或整个秘鲁Cordilleras大多数冰川表面从1998年10月至2002年5月或多或少的有持续降雪的覆盖,  相似文献   

5.
部分来自阿拉斯加州立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测量学家对阿拉斯加东南部的现代地壳垂直运动进行了综合性的多学科研究 ,在工作中利用了卫星资料、地面测量和木化石年代学材料。在工作中了解到 ,这个地区属于地球上最快速上升之列 ,在个别地段地壳的上升速度达到 3 6cm/a。这种现象在亚库塔特域区达到最大值 ,但在其他地区也很明显。如位于朱诺(阿拉斯加州首府 )和格恩兹村之间的萨利瓦岛在最近的 2 50年中上升了 5 4m。专家们将滨海巨大的格拉西尔冰川及本地其他冰川区域的后退 ,看成是原因之一。摆脱了冰川重荷的地壳有可能“伸直”并占有较…  相似文献   

6.
翻开世界地图,人们不难发现有众多以一个探险家的名字命名的地名:如把亚洲和北美洲隔开的白令海峡、太平洋北部的边缘海白令海、楚科奇半岛西南部的白令角、阿拉斯加南部最大的冰川白令冰川、白令葬身之地的白令岛等等。白令(Vitus Bering,1681—1741),是丹麦籍俄国海军军官,一位睿智精明的探险家。他22岁时乘荷兰船首次远航印度,1704年开始在俄国海军服役,1730年任俄国海军准将。1725年初,白令率领的探险队从彼得堡出发,穿越西伯利亚抵达亚洲东北端。探险队员征服了西  相似文献   

7.
Joerg  M.  Schaefer  George  H.  Denton  Michael  Kaplan  Aaron  Putnam  Robert  C.  Finkel  David  J.  A.  Barrell  Bjom  G.  Andersen  Roseanne  Schwartz  Andrew  Mackintosh  Trevor  Chinn  Christian  Schlǔchter  张江勇 《海洋地质》2009,(3):41-46
理解全新世南、北半球之间气候变化的时间及原因至今仍是气候科学的一大主要问题。本文讨论的是过去7000年里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冰川进退的高分辨率”Be年代学,其中最近1000年里至少发生了5个冰川变动事件。全新世中期至晚期的冰进活动范围在缩小,该冰川活动模式和对应时期北半球冰川活动模式很不相同。这一发现表明区域驱动和(或)区域放大机制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西南太平洋大气环流的变化是导致新西兰全新世冰川高频进退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沿南极半岛太平洋边缘的冰川海洋沉积作用进行的研究表明,目前该区域的入海冰川形成的沉积物很少。这与限制融水向峡湾入口输入的副极地气候至极地气候区域有关,但南设得兰群岛除外。与更温暖的阿拉斯加和智利峡湾相比,这里发现的沉积物很薄,多数峡湾的地震反射剖面支持了这种解释。然而,这种假说只是根据南极沿海地区零星的地震覆盖区得出的。因此,就象PalmerDeep地区的内陆架证实的那样,地震资料不能满足第四纪沉积物序列的分辨率。这里,我们提供了南极南Gerlache海峡和Andvord海湾中进行的高分辨率地…  相似文献   

9.
尽管关于北美和欧亚大陆北极区冰川史的研究最近取得了长足进展 ,然而 ,北极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型式和范围还远远没有搞清。末次冰川极盛期欧亚大陆北部冰川最小和最大体积之差超过2×106km3,比现今格陵兰冰盖的体积还大。对过去欧亚冰盖不了解阻碍了我们对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北极第四纪环境变化的认识。大量地质资料揭示 ,巴伦支和卡拉海南部低地反复被以陆架为中心的庞大冰盖侵占。然而 ,大范围冰川事件的年代尚不确定。多数作者将沿极圈的伯朝拉和西西伯利亚低地边缘冰成地形主带与末次主冰川推进相联系 ,认为其年代为Eemian…  相似文献   

10.
日本列岛冰川作用的启动时间大致控制在末次冰期范围内,包含末次冰期早期(MIS4)、末次冰期中期(MIS3b)和末次冰期晚期(MIS2)及全新世几个阶段,冰期规模呈现依次递减的变化规律。结合影响冰川发育的地形(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充沛的降水、活跃的新构造运动和适宜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同步响应,体现出冰川发育的优越性与特殊性。因此,日本列岛冰川作用在东亚季风区启动时间最早,消退时间最晚,冰川发育环境最优,冰进期大致控制于几次寒冷降温事件。与同纬度大陆区的我国东部山地的对比,中国东部发育"低海拔型"山地冰川的结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