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对未来防洪减灾形势和对策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乾清 《水科学进展》1999,10(3):235-241
简要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江大河的防洪形势。重点指出:河道萎缩,江河泄洪能力下降,行洪水位抬高,城市水灾突出,洪涝矛盾加重和水灾损失急剧增加的特点。探讨了防洪减灾的目标和标准,在进行防洪策略历史回顾的基础上,阐述了防洪减灾对策和基本措施方向。  相似文献   

2.
朱元甡  刘九夫 《水文》2013,33(2):1-5
分析梳理了防洪减灾风险、风险及其分析、风险管理和治理等概念,指出防洪减灾理念从20世纪早期的"控制洪水"到20世纪后期的"减小洪灾损失"再到21世纪初的"降低洪灾风险"的演变,与防洪减灾形势、社会公共管理水平等密切相关;防洪减灾风险源于洪水时空变化的不确定性、承灾体的不确定性和防灾减灾措施实际效果的不确定性等,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防洪减灾风险管理指采取多方参与方式,在洪灾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针对多种不确定性,综合分析各种风险,力求做出相对科学的决策。在防洪减灾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中,应重视有关人文因素及其不确定性、构建风险分析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牟宇 《地下水》2022,(1):241-242,290
以辽宁为例,结合历史洪涝灾害统计资料,分析洪涝灾害特点、成因及防洪减灾现状.提出在坚持防洪减灾基本原则上,提出对策.结果可知,辽宁省洪水灾害空间分布不一,西北内陆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明显高于东部沿海地区,发生成因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自然因素包括独特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等,人为因素则包括水土流失、河道设...  相似文献   

4.
论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定义与分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03,14(1):98-103
基于人与洪水的相互关系,将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定义为:通过约束人类自身行为,以改善人与洪水关系,从而达到防洪减灾目的的一种措施,并阐述其内涵;根据这一定义,将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分为四类,即基于洪水物理属性的非工程措施、基于洪水风险的非工程措施、基于管理科学的非工程措施、基于政策与法规的非工程措施,并阐述各类非工程措施所体现的防洪策略思想和要点。指出蓄滞洪区是具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双重属性的防洪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防洪减灾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立锦  彭海鹰 《水文》1998,(5):6-13
南京市防不共减灾信息系统是应用GIS技术,将南京市的河流水系、防洪工程、交通网络、城镇、圩区与水情、雨情、预报调度诸方面集成为一个系统。为洪水形势分析,制定防洪减灾方案,进行灾情评估以及工程管理、提供迅速、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系统由6个子组成,规模大,内容丰富,覆盖面广,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减灾效益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为背景,系统研究了防洪工程体系减灾效益计算有关水文、水力学、工程、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防洪工程体系减灾效益计算的整体思想,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模型。研究中还开发了用于分析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12万km2范围决堤洪水成灾状况的二维非恒定流模型。结合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具体情况,提出了财产状况、洪灾损失率、地形地物数据等减灾效益计算的重要参数。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合理,对解决防洪工程体系减灾效益计算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21世纪黄河下游防洪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业安  郝守英 《地球科学》1999,24(4):351-354
黄河是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河流,随着人类活动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日趋增强,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发生了重大改变,防洪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黄河水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下游牵断流及小水时间逐年延长,黄河将无有效输沙水量,如果来沙不能控制,现行河道的行洪能力和寿命将始终是中国的忧患。小浪底水库2001年投入运用后,对黄河下游又将强烈堆积。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黄河下游防洪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多年对黄  相似文献   

8.
构建中国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即“十三五”时期,我国进一步加大了防灾减灾科技投入,以防灾减灾业务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和防灾减灾业务链、创新链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形成了成灾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仪器装备研制、应用示范、专业队伍建设等综合防范体系,为“十四五”我国新时期自然灾害防治创新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促进了中国特色防灾减灾事业的持续稳固发展。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后的防洪减灾形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鄱阳湖区“退田还湖”的实际资料,采用洪水模拟的方法分析计算出“退田还湖”降低湖口站洪水位和减少1954年洪水超额分洪量,分析了“退田还湖”后鄱阳湖区的防洪减灾形势,提出应继续加强对鄱阳湖区防洪工程的建设,探讨了“退田还湖”后江湖洪水关系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灾害减灾战略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论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近年来地质灾害减灾基本情况,指出了地灾减灾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潜在灾害体的早期识辨差,“灾后”研究普遍;西部地区大开发中突发性地质灾害问题突出;东部地面沉降等缓变地质灾害闸题严重;地质灾害基础理论和防灾技术落后等。参照联合国提出的国际减灾战略和美国制定的滑坡减灾国家战略,对我国制定21世纪初地质灾害减灾战略提出初步建议。①开展地灾风险区划,并作为国家减灾强制性标准加以实施,建立减灾科学体系,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从对国家、区域、城市、乡村的承灾载体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群专结合体系;②提高崩、滑、流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水平,开展国家和省级气象一地质灾害预警,开展县级地质灾害预报;全面建成地面沉降等缓变地质灾害现代化监测控制网络,实施以控制地面沉降为目标的含水层修复工程;③对本世纪全面实施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与都市圈建设、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国小城镇建设、重大生命线工程等推动中华民族社会经济进程的关键战略分层次进行全面的综合减灾对策战略研究、减灾规划和减灾措施的实施;④全面提高我国地质灾害减灾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建立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加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力度。提高民众防灾自护文化意识及技能,为减灾教育保证足够的媒体及园地;⑤通过综合减灾,使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财产损失量明显降低,到2020年人员伤亡减少70%,即由现今每年死亡1000人以上,降低到300人以下。预期灾害发生率和财产损失量减少50%,即由现在的100亿元以上减少到50亿元以下。  相似文献   

11.
防洪系统风险分析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栋  朱元甡 《水文》2003,23(2):15-20
以风险的基本概念(风险的定义、特征和风险分析方法)为基础,在排雨水道涵洞设计、堤防河道行洪、水库大坝安全、洪水及风险管理决策等诸方面对防洪系统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加以评述,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合理性评价提供基本的阈值标准,有效协调洪水资源利用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防洪安全的关系,建立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的基本框架.指出洪水资源利用评价应解决洪水资源量计算、洪水资源利用水平分析、洪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和洪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估四个基本问题.在对洪水资源利用量、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洪水资源利用潜力等基本概念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评价方法.根据所建立的基本概念和评估方法,对1980~2006年海河流域及4个二级区的洪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合理性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1980~2006年海河流域平均年洪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利用潜力分别为62.8亿m~3和5.35亿m~3.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总体而言处于比较不合理的状态,洪水资源利用量频繁超过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洪水资源利用潜力不大.多数年份洪水资源利用量超过了河道内必要需水量允许的限度,少数丰水年份超过了流域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的范围.今后,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合理性的提高,需要逐步调整目前洪水资源利用主要集中于山区的空间格局,提高平原区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有效保障洪水期河道内必要需水量.  相似文献   

13.
长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防洪知识库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鹰  金管生 《水科学进展》1996,7(4):326-330
防洪决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决策性思维活动,它不仅需要大量数据型信息的支持,而且还需要大量文档型信息的支持.在分析防洪决策全过程对各种文档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各种有关文档资料,经过整理分类,确立了防洪知识库的信息组织体系,然后在Windows系统下,利用它的联机帮助系统,通过创建帮助文件的方式建立了长江防洪知识库系统.该系统具有用户界面友好直观,操作简便,可为防洪决策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文档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4.
99洪水和对进一步治理太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9年太湖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太湖最高洪水位达5.08m,创历史新高.文中分析了1999年洪水的雨情、水情及其特点.阐述了已建治理太湖工程的防洪作用和减灾效益,并对太湖流域的进一步治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长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防洪决策风险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长江中游防洪决策过程,筛选出几个主要的风险因子.考虑暴雨洪水历史资料,短期洪水位预报以及中长期雨洪预报三种不同信息条件,建立防洪决策风险分析模型,针对长江三峡至螺山河段防洪系统,是否启用分蓄洪区的各种防洪决策方案,给出决策风险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6.
汾河防洪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汾河中游防洪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是辅助管理决策人员在防洪决策活动中,具有智能作用的人一机网络系统。系统由图文信息系统、历史暴雨洪水、雨情水情测报、洪水预报调度、人工演绎系统、智能辅助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操作使用说明等8个部分组成。汾河防洪专家系统是该系统的智能分析部分。本文着重阐述了汾河防洪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途径、建立防洪专家知识库的步骤和技巧,以及系统的运行和扩展。  相似文献   

17.
提出特定洪水过程的新概念及其内涵,论述了工程防洪标准的形式意涵和实质意涵,引出特定洪水过程与防洪标准之间的联系——洪水过程形式频率新概念。阐述特定洪水过程的三种蜕变类型及其推求方法。指出当前推求特定洪水过程的同倍比和同频率法优缺点,最后简述了新推求方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毛慧慧  张建中 《水文》2018,38(4):83-86
以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设计洪水修订成果,计算了100年一遇标准洪水,白洋淀上游5座大型水库在分级控泄调度、峰后敞泄调度、联合调度3种调度方式下,入白洋淀的洪水过程线,以此为基础,计算了各种水库调度方式对白洋淀蓄滞洪区防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风险分析确定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约束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预报预泄原理推求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约束域,确定上限的依据是在洪水来临前将水位降低至固定(或者分期)汛限水位以下,确定下限的依据是在洪水退水阶段将水位回充至固定(或者分期)汛限水位以上.为充分考虑来水起涨、退水过程的不确定性,采用实测资料进行起涨阶段预泄和退水阶段回充调度,分别推求预泄末和回充末水位的经验频率分布,由此可建立风险分析模型,从理论上解决水库防洪标准不降低和退水阶段能回充等问题.以三峡水库正常运行期为背景,推求了主汛期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约束域的上、下限值,结果表明:即使不考虑水文预报误差,基于风险分析的动态控制域上限较采用预泄能力约束法上限低、下限高,提出的方法完善了基于预报预泄原理确定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洪水保险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家鹏  周毅 《水科学进展》1997,8(3):226-232
洪水保险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但我国的洪灾保险一直依附于企业财产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没有单独的洪水保险条款,且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的保险费率仅按火灾危险等级划分,根本没有考虑洪灾风险因素。结合典型实例,对洪水保险中的费率制定问题和经营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实施洪水保险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