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斐  叶青  解滔  范晔  张远富 《中国地震》2018,34(1):104-111
根据地电阻率影响系数理论,以平凉台4层电性结构为例,分析了井下对称四极地电阻率观测影响系数随深度和极距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固定的观测极距,影响系数与电极埋深之间的关系复杂;通过计算各层影响系数的大小,认为平凉台井下观测对地表及浅层干扰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分析结果可为在类似台址电性结构中实施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时选择电极埋深和供电极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新城子观测站地电阻率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城子观测站电测深资料通过影响系数理论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对比分析地表、井下地电阻率两种手段的观测效果,对新城子地电阻率观测各层影响系数随深度和极距的变化分析新城子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布极的合理性。其结果反应为新城子地电阻率井下观测设计较为合理,减少场地资源的同时对地表和浅层干扰有更好的抑制作用,对深层的映震能力优于地表观测,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台址电性结构中实施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鲍海英  夏忠  毕雪梅  李鸿宇  王昕 《地震》2022,42(3):192-203
根据地电阻率影响系数理论,分析了江苏省海安顾庄观测站井下地电阻率台站在对称四极地电阻率观测时,每层介质的影响系数随深度和极距的变化情况,并对该台站的观测装置系统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与地表NS向观测相比,海安顾庄观测站井下观测装置能较好地抑制地表干扰;(2)海安顾庄观测站井下观测的供电极距■在100~235m,电极埋深H在28~34m较合理。该分析结果可为具有类似台址电性结构的地电阻率台站实施井下观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影响系数分析——以江宁地震台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樊晓春  解滔  吴帆  袁慎杰 《中国地震》2019,35(2):347-358
采用水平层状均匀介质中点电源位于任意深度时的电位解析表达式,以江宁台3层电性结构为例,分析了井下对称四极地电阻率观测时各层影响系数随深度、极距的变化,并结合探测深度探讨了实施井下观测时影响系数在选择供电极距和电极埋深时的作用。结果表明,对于"K"型电性结构,江宁台井下观测对地表、浅层干扰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短极距观测对地表、浅层干扰的抑制能力显著优于长极距观测;长极距观测在电极埋深H小于100m时对地表介质季节性的干扰具有放大作用;浅层影响系数一定时,电极埋深和供电极距需同时增加;江宁台井下观测供电极距AB/2取100~150m、电极埋深H为250m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地铁建设对江宁地电台地电阻率观测造成较大影响,通过分析观测数据,比较了地表、井下观测受地铁等因素的干扰情况,并探讨了用影响系数来研究地表、井下观测的地表浅层干扰抑制能力,得到以下初步结果:①地铁试运行期间的干扰影响大于正式运营;②井下观测对供电电流更加敏感;③井下观测能够减轻地铁等的干扰,其地表浅层干扰抑制能力优于地表观测,可作为地电观测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层状介质影响系数的计算,得出阳原台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记录数据主要体现该装置所在介质层的电阻率变化,反映了深层介质电阻率的变化情况;结合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曲线与降雨、气温等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井下地电阻率抑制地表干扰能力较强,变化形态稳定且年变幅度较小,更能凸显应力作用下各向异性变化情况,有利于地震异常的分析和判别。  相似文献   

7.
南京江宁台距地铁S1、S7、S9号线最近距离均小于3.2 km,地铁对地电阻率观测造成很大影响。本文结合部分地铁测试方案,分析了该台2016—2018年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初步探讨其正负脉冲型突跳、上升、下降变化的机理,并比较地表和井下地电观测的数据最大变化幅度。结果表明:井下短极距观测能够减轻地铁干扰,当地铁线路增加时,干扰也相应增加,地铁试运行对地电观测的干扰通常强于正式运营  相似文献   

8.
我国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地震地电阻率前兆观测在中国开展了近50年,各种电磁干扰以及一些与地震无关的地表覆盖层电性结构变化一直影响着地电阻率观测,特别是近年来,电磁干扰越来越严重,为了抑制和减小电磁干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多个台站开展了试验性的井下地电阻率观测。通过对我国目前开展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台站的调研,总结了观测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井下观测装置技术的各个环节,提出相应较合理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表与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君  杜学彬  陈军营  王建军  范莹莹 《地震》2015,35(1):112-122
本文介绍了目前中国运行时间超过2年以上的4个同场地地表和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台站的基本情况, 通过分析观测曲线动态变化、 观测精度以及映震能力, 得到以下初步结果: ① 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对风、 降雨以及杂散电流干扰的抑制能力要优于地表观测; ② 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年变化与地表有较大的差别, 且井下观测大大削弱了年变化幅度; ③ 井下垂直方向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相对水平方向来说阶跃及突跳较频繁; ④ 天水、 河源、 海安台井下观测对其附近地震有一定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定量地实验研究了在采用不同观测方法相同干扰对视电阻率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正反向供电方法可大幅度提高视电阻率的观测测精度。同时还在ZD8地电仪上实现了这种观测方法,试验结果与理论推算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地电阻率交流观测的原理及方法,并在江宁台开展井下地电阻率交流观测实验。初步观测结果表明,井下地电阻率交流观测的抗地铁干扰效能优于井下直流观测,且5 Hz的观测要优于1 Hz;井下地电阻率1 Hz、5 Hz交流观测与直流观测反映的相对变化一致性较好,其数值差异不影响地震观测;连续降雨使得交流地电阻率出现下降变化,交流5 Hz比1 Hz更明显,最大下降幅度约0.92%,且连续降雨可能会对地铁干扰起到一定的放大作用;地电阻率交流观测使用趋肤深度来探讨探测深度,由于趋肤深度仅与频率有关,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南京台地电阻率观测中发现的一些干扰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影响地电阻率观测精度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平分层均匀的地电阻率结构模型,研究了滇西地区3个测点的MT视电阻率影响系数随频率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①各地层视电阻率影响系数都随周期变化,为了更好地获得地震多发层内地电阻率变化信息,可以通过影响系数值选择合适的电磁场频段;②在某一特定周期内的短周期段,视电阻率主要反映易受干扰的第一层的变化,对于地震观测而言,应避开该周期段,该周期值可以通过影响系数分析确定;③各地层影响系数之和并非常数,而是随周期变化,在不同频段观测的视电阻率反映地层电阻率变化的能力不同。影响系数分析对MT地震观测频段和测点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正向供电技术提高视电阻率观测精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定量地实验研究了在采用不同观测方法时相同干扰对视电阻率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正反向供电方法可大幅度提高视电阻率的观测精度。同时还在ZD8地电仪上实现了这种观测方法,试验结果与理论推算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地电阻率的数值模拟和多极距观测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高精度的多层水平层状介质视电阻率计算公式,模拟了不同结构剖面、不同装置极距、不同规律的真电阻率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在介质中所处不同部位条件下地表视电阻率变化的计算结果;讨论了发生于介质中的真电阻率随时间变化在上述各种不同条件下,与在地表观测到的地电阻率(即视电阻率)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为了解次异常变化与干扰变化的识别问题,应当将现行单一极距观测改造为多极距观测,并研究和发展相应的地电阻率随时间变化的反演技术和方法,以促进地电阻率法预报地震从看图识字的被动状态向物理预报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6.
樊晓春  沈红会  李伟  夏忠  吴帆  袁慎杰 《地震》2020,40(4):144-155
为了提高地电阻率观测抑制地铁干扰的能力,江宁台新建了多孔垂向地电阻率观测。在观测中探讨完善了装置系数计算方法,解决了缺数问题,并通过比较同测区井下和垂向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垂向观测由于布极方式较为特殊,其年变化幅度大于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同等极距;(2)与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相比,垂向地电阻率观测信噪比更高,具备更好的抗地铁干扰能力,以期为地电观测抗干扰的方法和技术应用提供基础;(3)垂向地电阻率观测建设中,可能需要重视电极的位置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地震研究领域,绝大多数地电阻率观测台站均采用温纳装置,按照单极距方式进行观测,观测的视电阻率变化应该是表层变化(主要是干扰)和测区范围内深部变化(地下介质应力与应变状态发生变化)的综合变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本建设范围快速扩张,不少地电阻率观测站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其中,地电阻率测区及附近埋地金属管道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干扰因素之一。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找出了金属管道的物理属性、几何属性、埋设位置与干扰大小的关系,以方便数据中异常的识别。  相似文献   

18.
肖武军  解滔  胡玉良 《中国地震》2020,36(1):146-152
根据冬奥会保障晋冀蒙监测能力提升项目的设计方案,在晋冀蒙交界及附近区域的宝昌、集宁、阳原、大同、代县、临汾、通州和平谷等8个地电阻率台站原观测场地建设井下小极距全空间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系统。参照该项目对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技术要求,设计了井下地电阻率专用电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专用电缆的导体直流电阻、线间绝缘电阻等主要指标进行了技术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专用电缆适用于本项目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可保障井下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解滔  于晨  卢军 《中国地震》2019,35(1):14-24
目前,我国用于地震监测的地电阻率观测面临着两个难题:①测区范围较大导致台网稀疏且分布不均匀;②易受环境干扰。本文结合台站实际的地下电性结构,采用地电阻率解析表达式和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开展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小极距井下观测方式能有效抑制地表电性异常体类干扰和年变化的影响,也能记录到地表大极距观测和井下大极距观测所能记录到的震前异常变化。小极距井下观测能大幅减小布极区范围,有助于地电阻率的足密度组网成场观测,可为解决目前地电阻率观测面临的难题提供一种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江宁台附近地铁可能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干扰较大,通过提取江宁台井下地电阻率夜间数据来分析其变化并探讨机理。结果表明:①江宁台井下地电阻率具备一定地表浅层抑制干扰能力,主要干扰源为地铁;②夜间1~3时数据突跳与地铁不定期维护有关;③井下地电阻率观测NS(AB=1000m)和NS(AB=200m)2018年10月开始出现快速下降变化后,江宁台周围地震强度明显增强,认为该变化与S340公路金属护栏无关;④井下地电阻率长趋势下降变化与周围深井水位变化一致,反映了周围区域应力调整的变化;⑤井下地电阻率观测EW(AB=200m)在安徽无为ML 4.1地震前出现的"U"型变化与新建S340公路无关;⑥江宁台井下地电阻率共观测到5次"U"型变化,认为与地震有关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