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攀西地区丙南组露头及典型剖面研究,详细论述了丙南组的岩性组合特征及分段,首次提出丙南组在部分地区为海相沉积的新观点。丙南组的时代自曾繁乃先生1945年于攀枝花丙南渡命名至今,皆因未发现化石而暂置晚三叠世。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相关资料研究,以古气候因素、与邻区早三叠世青天堡组对比,以及丙南组与上覆大荞地组的接触关系等多方面资料,提出丙南组的时代归属应为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宜昌县震旦系南沱组成因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启锐 《地质科学》1995,30(2):147-152
在峡东王丰岗南沱组剖面上有一些杂砾岩透镜体和一些水道砂岩透镜体。这些是冰水环境的产物。在南沱组与莲沱组的界线上,见到了几个骑线砾石。这是冰陆环境的有力证据。由此可见,早期主要是冰陆环境,冰川刨蚀和剥蚀作用占主导,沉积作用是次要的。随着气温的回升,冰盖逐渐后退。当冰盖前沿退到研究区内,或刚退出本区时,就形成了本区冰期的主要沉积。因此,可以认为,本区南沱组杂砾岩主要是近源冰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3.
4.
新元古代是冰川作用发育的重要时期,其中有2个重要的全球性冰期,即Sturtian和Marinoan冰期,对全球古环境、古气候、古海洋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宜昌地区分布的莲沱组和南沱组分别代表了在扬子板块发育的与Sturtian冰期前和Marinoan冰期相对应的沉积地层。随着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的进步,新的地球化学手段,包括新的地球化学指标和Fe同位素等,可以为进一步探讨莲沱组与南沱组的沉积环境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本研究对宜昌九龙湾剖面南沱组冰碛岩进行系统采样,并和莲沱组以砂岩为主的碎屑沉积岩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化学蚀变指数(CIA)、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V、U和Fe同位素对比探讨二者古气候与氧化还原环境的演化。CIA的变化(53~78)表明,莲沱组沉积主体处于温暖的古气候下(CIA平均值约为78),直到Sturtian冰期前,莲沱组顶部出现气候转冷特征(CIA平均值为53);随着Marinoan冰期到来,南沱组沉积持续处于寒冷的古气候环境(CIA平均值为58)。莲沱组与南沱组样品均具有较低的Mo/Al、V/Al和U/Al值,表明二者沉积均处于氧化环境,但莲沱组主体比南沱组和莲沱组顶部样品...  相似文献   

5.
季泽龙  刘晓峰 《地质学报》2023,97(6):1753-1765
前人普遍认为峡东地区成冰系仅发育南沱组,缺失古城冰期和大塘坡间冰期相应地层。笔者发现峡东地区青林口剖面原先划定的南沱组包含上、下两套冰碛岩及之间的页岩夹含锰灰岩,应解体为古城组、大塘坡组和南沱组。本文在剖面实测的基础上,对比了青林口剖面含锰灰岩与长阳古城村剖面菱锰矿层的岩石学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分析了CIA、CIW和PIA等化学风化强度指标的垂向演化。结果表明,青林口剖面和古城村剖面成冰系均由两套冰期地层夹一套间冰期地层组成;青林口剖面大塘坡组含锰灰岩与古城村剖面大塘坡组菱锰矿具有相似的岩石学和稀土元素特征,指示两者应为同时期地质作用的产物;青林口剖面与古城村剖面大塘坡组在形成过程中所遭受的化学风化强度显著高于冰碛岩地层。因此,峡东青林口剖面成冰系包含成冰纪古城冰期、大塘坡间冰期及南沱冰期的沉积记录,为完整的成冰纪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6.
鄂西地区上震旦统陡山论组含磷岩系下伏砾岩的性质和时代归属问题,目前在认识上仍有分岐。笔者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在原来有争议的地区发现了冰川擦痕、压坑、磨蚀面、漂砾等冰川遗迹和种种可进行划分对比的标志,认为本区该层砾岩是等时的,均为冰碛砾岩,其时代为下震旦统南地组。  相似文献   

7.
峡东莲沱组与湖南板溪群五强溪组或漠滨组之间的关系素有争议,湖南省地矿局区调队将峡东莲沱组与湖南五强溪组对比是值得商榷的问题。本文提出峡东莲沱组沉积时代应晚于长安亚冰期,应与富禄间冰期早期地层即石门县杨家坪渫水河组,湘北、湘西莲沱组及湘中江口组含铁砂岩段相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9.
以贵州遵义寒武纪初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有机质为分析对象,对22个样品的稀土元素(REE)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有机质的∑REE占全岩∑REE的lO%左右,且其REE标准化配分曲线不同于全岩的.由于有机质主要来自海洋上层水体中的微生物,囚而可以认为其REE特征代表的是古海洋上层水体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②有机质的REE总量变化于11.6×10-6~548×10-6之间,Ce异常系数变化于O.40~O.92之间,Eu异常系数变化于O.59~1.14之间.有机质的ce异常系数和LaN/CeN值在剖面上显示明显的变化,指示研究区经历了大陆斜坡到大洋盆地再到大陆边缘的环境,指示在寒武纪初存在一次海侵.  相似文献   

10.
吉林中部原归中泥盆统的王家街组,包含有晚石炭世的牙形刺Idiognathoides fossatus,I。corrugatus.I.sinuatus等,王家街组的地层要重新限定。王家街组可能为吉中地体的前石炭幻外来地层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江西修水地区震旦系南沱组地层、沉积相的研究,识别出5种沉积相类型:碎屑流沉积相、滑塌沉积相、冰筏海洋沉积相、陆架砂泥互层相和陆架泥岩相,重力流沉积分布在该组下部。确定其主要为一套叠加在陆架、陆坡背景沉积之上的冰成岩系。按演化自下而上可分为:先驱冰期、间冰期、主冰期及余冰期几个阶段,与邻区能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2.
遵义川主庙铝土矿产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的中上部,以矿体形态呈漏斗状和“小而富”为其主要特征。研究表明,铝土矿的赋存富集受古岩溶漏斗和沉积环境的制约,基底页岩是形成铁铝质风化壳的母岩,矿床是在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的早古生代碳酸盐岩侵蚀面上发育起来的,即在有利的古构造、古地理和古气候条件下,首先经过红土化,后经搬运再沉积而形成的。矿床成因类型划为古风化壳型并地堆积铝土矿床,其成矿时代归属早石炭世大塘期旧司时。  相似文献   

13.
The age of the Yukiang (Yujiang) Formation has been shrouded in controversy for more than 75 years. New investigation at the Liujing section, Hengxian County, Guangxi, has revealed a conodont sequence assignable to two Early Devonian conodont zonations: the Eognathodus kindlei?–Polygnathus pireneae Zone and the 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 Zone from oldest to youngest. The Gaoling and Mahuangling members of the Nahkaoling (Nagaoling) Formation and the overlying Xiayiling Member and lower part of the Shizhou Member of the Yukiang Formation are proven to belong to the Pragian Eognathodus kindlei?–Polygnathus pireneae Zone. The co-occurrence of Polygnathus pireneae and Pol. sokolovi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hizhou Member demonstrates that this interval can be approximately correlated with the uppermost part of the Polygnathus pireneae Zone. However, precise level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agian–Emsian Boundary (PEB) in the Liujing section remains dfficult due to the scarcity of suitable limestone samples for conodont analysis from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s of the Shizhou Member. The Daliancun and Liujing members of the Yukiang Formation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overlying Moding Formation are assigned to the 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 Zone with the nominal species of this biozone ranging from the bottom of the Daliancun Member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Moding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
在对滇东南区域地质及锰矿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以中三叠世拉丁期含锰建造的沉积相研究为基础, 把滇东南的法郎组中的锰矿总结为碎屑岩建造中的斗南式锰矿和碳酸盐岩建造中的白显式锰矿两类, 从解析典型锰矿床的沉积格局入手, 研究了中三叠世拉丁期典型矿床的岩相古地理特征。斗南锰矿形成于礁(滩)后泻湖的滨浅海碎屑岩建造相区、台地碳酸盐建造相区和斜坡碎屑岩建造相区中, 在斜坡碎屑岩建造相内多具有异地堆积的重力流沉积。白显锰矿形成于局限台地水体较为滞流的泻湖相-潮坪相中。在不同沉积格架下, 海水物理化学条件、水动力环境、生物作用和同生断裂活动是影响聚锰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综合钻井、测井和古生物等资料,依据沉积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济阳坳陷沾车地区古近纪东营组沉积相特征及空间展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沾车地区东营组发育冲积扇相、曲流河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相、滩坝和湖底扇8种沉积相,以湖泊相为主。东营组三段盆地持续下陷,深湖相、滨浅湖相发育,沉积范围广。东营组二段湖盆重新开始抬升,湖水收缩,沉积范围缩小,沉积相以滨浅湖相为主,伴有小规模的扇三角洲及滩坝沉积。东营组一段湖盆继续抬升,沉积范围进一步缩小,主要为冲积扇河流沉积,凸起边缘发育一系列的冲积扇。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长6段储层沉积相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下寺湾油田长6段已知油藏沉积相、沉积微相的研究分析,认识到低孔、低渗油田有利储层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本地区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是主要的储集层,同时油气富集也受局部微幅度构造的影响。本区生、储、盖组合关系良好,具备形成大规模油藏的条件,在勘探方向上以已知油藏为中心,向东、西两侧进行勘探,将会有更大发现。  相似文献   

17.
贵州凤冈-湄潭地区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出露良好、层序完整、沉积现象丰富,为研究沉积相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本文通过凤冈-湄潭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野外剖面测制、样品采集及室内测试鉴定等手段,对栖霞组岩石类型、沉积结构构造、古生物、地球化学、测井曲线等多种相标志及其沉积环境意义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认为栖霞组处于局限浅海台地碳酸盐岩沉积体系,整体处于水深数米到数十米浪基面之下,水动力条件较弱,海水欠流畅,海底贫氧或缺氧,盐度多高于正常海水的盐度。部分时段水体更深,水体环境更为闭塞、贫氧,水动力条件更低。根据水体深度和水动力条件等的物质表现,又分为潮下、台内洼地和台内滩3个亚相,以及生物碎屑滩、深水泥、静水泥3个微相。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怀来新元古代长龙山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北省怀来新元古代长龙山组主要为一套富含Chuaria等宏观藻类化石的碎屑岩沉积组合。对剖而的岩相分析及地球化学的研究,确定了潮坪、浅水陆及海滩等三种沉积相。由此提出了长龙山组的沉积相模式。长龙山组表现为三种沉积相的周期性叠置,组成了两个碎屑岩沉积序列。长龙山组的下部序列由潮坪相到浅水陆棚相再退回到海滩相;上部序列由浅水陆棚相及上组成。Chuaria等宏观藻类化石主要发育在浅水陆棚相的滨外页岩亚相  相似文献   

19.
笔者系统研究了广西六景中泥盆统民塘组底部的硅化腕足化石,描述了31个属种,其中新属、新亚属各1个,新种20个,划分出Geranocephalus-Pentamerella(下部)动物群和Stringocephalus-Changtanella(上部)两个动物群。着重对Geranocephalus-Pentamerella动物群的特征与时代进行了讨论,其时代具浓厚的艾菲尔晚期的色彩。该动物群属老世界区的一部分,与美国内华达同期动物群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同时与欧洲(如德国、捷克以及乌拉尔地区)也有一定相似性,然而从种群而言,它是一个斩新的动物群。提出Geranocephalus不是Subrenssel-landiaStingocephalus之间的中间形态,而是RensselandiaStingocephalus之间的中间形态,很可能Geranocephalus就是Stingocephalus的先躯,它代表RensselandiaStingocephalus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