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九七六年八月十五日,吉林陨石降落后,中国科学院组织全国有关力量,对吉林陨石进行多学科现场综合考察和系统的深入研究。吉林陨石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有关太阳系起源,行星演化,行星际与银河系空间宇宙线与磁场,以及生命前期化学演化的宝贵信息,引起了各国学者极大兴趣与关注。十年来,吉林陨石的研究成果开创了我国陨石学与宇宙化学研究的新阶段,推动了世界陨石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吉林陨石的宇宙线照射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吉林陨石降落后,我国学者曾对陨石的矿物与化学组成、各矿物相中微量元素的配分、有机组分、物理力学性质、结构构造、同位素年龄、宇宙成因核素、运行轨道和形成演化史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发表有近百篇研究论文。国外学者也对吉林陨石进行过系统研究,发表有二十多篇论文。1981年作者、刘顺生、许自图、李肇辉与西德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化学研究所、核物理研究所的F.Begemann教授、T.Kirsten教授、A.El Goresy教授、G.Heusser博士等人合作,对吉林陨石的矿物成分、陨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陨石母体的热历史和宇宙线照射史作了系统研究。关于吉林陨石在行星际空间运行时受宇宙线照射历史的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吉林1号陨石的各顶角部位选取了12个样品,其他(?)选取了10个样品,(?)  相似文献   

3.
《地球化学》1978,(3):197-201
大量石陨石的K-Ar年龄测定表明其年龄值一般要低于陨石母体的形成年龄,它反映了陨石的气体保留年龄。因此根据K—Ar年龄可以研究陨石母体与陨石的受热历史。陨石中Ar^38含量的测定可以提供陨石受宇宙射线辐射的时间标度。吉林陨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球粒陨石,因而通过对气体保留年龄和宇宙射线暴露年龄研究将为进一步了解球粒陨石的成因与演化史提供重要的资料。本文除对吉林陨石雨的Ⅴ号、Ⅱ号、Ⅰ号陨石进行测定研究外,还对其他三块在我国降落的球粒陨石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球粒陨石的有关资料,我们对吉林陨石的受热历史和母体环境作了分析,并讨论了宇宙空间球粒陨石的形成与消失过程。  相似文献   

4.
陨石离开其小行星母体直至降到地球表面期间,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产生一系列包括10Be和26Al等的放射性核素。10Be和26Al的含量及其比值记录了宇宙射线辐照历史,而陨石降落到地球表面后,它们的衰变又提供了测定其降落时间,即居地年龄的方法。10Be和26Al由加速器质谱测定,样品需分离纯化。为此,开展了陨石样品Be和Al的分离纯化实验。通过模拟样品的条件实验,建立了Be和Al分离纯化的化学流程,其回收率分别达到89%和70%。在此基础上,分离并测定了一个降落型普通球粒陨石(吉林陨石)非磁性部分的10Be和26Al的含量。结果显示,吉林陨石26Al/10Be的比值为5.005,远大于两者的饱和比值(2.72),说明吉林陨石经历了短期的暴露辐射,这一结果与吉林陨石第二阶段的暴露年龄0.4Ma一致。整个化学流程的10Be/9Be和26Al/27Al空白分别为(4.33±0.46)×10-14和(6.59±4.66)×10-15,其中前者接近于该仪器的空白测量值,而后者则接近于仪器的检测限2.3×10-15。  相似文献   

5.
陨石中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的化学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陨石离开其小行星母体直至降到地球表面期间,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产生一系列包括10Be和26Al等的放射性核素.10Be和26Al的含量及其比值记录了宇宙射线辐照历史,而陨石降落到地球表面后,它们的衰变又提供了测定其降落时间,即居地年龄的方法.10Be和拍26Al由加速器质谱测定,样品需分离纯化.为此,开展了陨石样品Be和Al的分离纯化实验.通过模拟样品的条件实验,建立了Be和Al分离纯化的化学流程,其回收率分别达到89%和70%.在此基础上,分离并测定了一个降落型普通球粒陨石(吉林陨石)非磁性部分的10Be和26Al的含量.结果显示,吉林陨石26Al/10Be的比值为5.005,远大于两者的饱和比值(2.72),说明吉林陨石经历了短期的暴露辐射,这一结果与吉林陨石第二阶段的暴露年龄0.4 Ma一致.整个化学流程的10Be/9Be和26Al/27Al空白分别为(4.33±0.46)×10-14和(6.59 ±4.66)×10-15,其中前者接近于该仪器的空白测量值,而后者则接近于仪器的检测限2.3×10-15.  相似文献   

6.
在吉林陨石熔壳的形态和组构特征的研究过程中,偶尔在吉林江密蜂地区采集到的一块陨石中发现了一种黑色的细脉。这种黑色细脉很象陨石体内经常可以见到的那种冲击玻璃。但通过双目镜下的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的形态和组构  相似文献   

7.
罗红波  林杨挺  胡森  刘焘  冯璐  缪秉魁 《岩石学报》2009,25(5):1260-1274
我国在南极格罗夫山发现并收集到大量南极陨石,需要一种无损、快速简单的分类方法。陨石磁化率(χ)的主要贡献是其中的铁镍金属,因而有可能成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分类参数。同时,磁化率是陨石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我们在国内首次开展陨石磁化率的研究,通过对模拟陨石磁化率样品的测量,证明可以通过不同取向的测量平均,将样品的大小和形状等几何因素的影响减小在仪器的测量精度范围之内。完成了首批613块南格格罗夫山陨石的磁化率测量,除普通球粒陨石外,还包括火星陨石、灶神星陨石、碳质球粒陨石、中铁陨石、橄榄陨铁、橄辉无球粒陨石等特殊类型。根据质量磁化率,可以划分大部分H、L、LL群陨石。特别重要的是,磁化率对于划分非平衡的普通球粒陨石化学群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参数。格罗夫山H群陨石的磁化率分布与南极其他地区的陨石十分相似,二者相对降落型陨石均向低质量磁化率方向平移0.2(logχ, 10-9m3/kg),反映了风化作用对南极陨石磁化率的平均影响程度;格罗夫山L群陨石的质量磁化率分布同样较降落型陨石偏低0.2左右,但南极其他地区的陨石与沙漠陨石的磁化率分布相似,二者均更为离散和偏低,可能反映了不同的风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三块铁陨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与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陽自远  佟武 《地质科学》1965,6(2):182-192
我们曾对河北商都、广西南丹和內蒙涼城鉄陨石的矿物、化学成分及其形成条件作过初步讨论。本文着重叙述新疆准噶尔乌什克、內蒙乌珠穆沁和內蒙丰镇鉄陨石的化学组成、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乌什克铁陨石的外形、物理性质与化学组成曾有过报导,乌珠穆沁铁陨石的矿物与化学成分也曾有过研究,但本文所述的三块铁陨石的化学组成、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都还沒有进行过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六年三月八日,在吉林省吉林地区降落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石陨石雨,这是中外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陨石雨降落后,吉林地区广大群众和干部立即进行了准确、详细的观测和记录。中国科学院、吉林省、吉林市联合考察组也迅速奔赴现场,在广大群众的密切配合下,搜集了丰富的资料,开展了陨石雨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长春地质学院和吉林省  相似文献   

10.
第三次全国陨石学、空间化学和空间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5月22日至27日在湖南长沙举行。到会代表64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何泽慧教授、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教授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的论文共65篇,其中有新近降落的陨石研究成果(包括我院随州陨石雨的研究),特别是首次在我国降落的宁强碳质球粒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在1976年工作(1)的基础上,对吉林球粒陨石矿物学研究工作的小结。 吉林球粒陨石经化学全分析,属Urey及Craig分类中的H型球粒陨石,或为Prior-Mason分类中的橄榄石—古铜辉石球粒陨石。陨石中矿物种类较多,主要矿物常有多种变种,同一矿物晶出的形态变化多端,显示了吉林球粒陨石的矿物形成过程相当复  相似文献   

12.
陈克樵 《岩矿测试》1983,(4):282-287
在吉林陨石熔壳的形态和组构特征的研究过程中,偶尔在吉林江密蜂地区采集到的一块陨石中发现了一种黑色的细脉。这种黑色细脉很象陨石体内经常可以见到的那种冲击玻璃。但通过双目镜下的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的形态和组构特征的研究,发现它是陨石表面的熔壳物质渗入表层的张裂隙后冷却所形成的。作者目前尚未见到有关这种细脉专门研究的报导,本文为了叙述方便,将这种黑色的细脉称为熔渗脉。熔渗脉与熔壳连接在一起的现象在标本中可以直接观察到(图版Ⅱ—1,2)。 若沿充填张裂隙的熔渗脉打开,在裂隙面上可以观察到两种不同类型的熔渗脉:一种为不完全充  相似文献   

13.
吉林陨石也和其它陨石一样,通常都发育着一层黑色熔壳。这一层熔壳,记录了陨石体陨落过程中经历了熔融、气化、烧蚀、熔浆流动、微粒堆积和熔浆冷却过程中的分异、重结晶等物理化学作用过程,以及这些作用过程在陨石表面不同部位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性。吉林陨石熔壳从表面和剖面特征可分两  相似文献   

14.
1有关陨石的记载 陨石亦称陨星、流星。陨者,落也。陨石泛指宇宙天体在运行中撞击陨落进入地球引力范围,穿过大气层未被完全烧毁而降落到地面的残块或整块的太空物。陨石是不可多得的天体标本,带来许多宇宙空间的珍贵信息,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研究天体演化和生命起源提供重要的科学情报。航天、军工、科研、博物馆等单位都逐步开展了对陨石的普查、收集、研究、陈列展示及科学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15.
1 有关陨石的记载   陨石亦称陨星、流星.陨者,落也.陨石泛指宇宙天体在运行中撞击陨落进入地球引力范围,穿过大气层未被完全烧毁而降落到地面的残块或整块的太空物.陨石是不可多得的天体标本,带来许多宇宙空间的珍贵信息,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研究天体演化和生命起源提供重要的科学情报.航天、军工、科研、博物馆等单位都逐步开展了对陨石的普查、收集、研究、陈列展示及科学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16.
新沂球粒陨石,为江苏省新沂县城岗公社徐庄村一社员在其家菜园附近所发现,降落时间不详。该标本经江苏省地质局第五地质队黄堂发同志初步鉴定,推断其为陨石,后送交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我们对此陨石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球粒结构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下面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2018年6月1日21:43左右,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的西南有火流星滑过夜空,通过目击者拍摄的视频初步判断又是一次陨石降落,这是继2017年10月4日(农历中秋节)后又一次目击到流星光顾云南省上空。6月2日有消息称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遮镇的曼伦村发现了降落的陨石。随后的几天,陆续有很多媒体记者、陨石爱好者和陨石猎人赶往陨石降落地,随即,一场陨石雨呈现出来。截止目前,已经收集到的数据表明这次陨石雨的已知范围约3km×12km,从南东向北西方向以55.3°±2.5°的入射角度降落至地面,先后在曼南、曼光、曼央囡、曼潘、曼么代、曼楷龙、曼庄、曼垒、曼伦、曼迈回、曼朗、曼赛、蔓燕和曼桂村等10余个自然村发现陨石,据不完全统计,陨石数量超过1000个,质量由0.04 g至1280 g,总质量超过50 kg。该陨石雨陨石类型为L6,冲击程度为S4。  相似文献   

18.
张培善 《地质科学》1978,13(2):113-133
吉林陨石雨陨落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图1),搜集到陨石150余块,重近2700公斤,获得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标本(吉林Ⅰ号陨石重1770公斤)。(照片1、2)。吉林陨石雨的陨石分布,由西而东在宏观上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性:1.陨石标本由西而东,体积(或重量)逐渐减小(或少);2.陨石表面的气印由极发育到不发育直到极不发育,表面只有定向明显的流纹线;3.陨石表面由平滑到粗糙;4.陨石熔壳由厚变薄。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新近降落的九十普通球粒陨石进行了岩石学和矿物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9个球柱陨石的化学-岩石类型,它们是南通(H4)、枣阳(H5),肇东(L4),启东(L-LL5)、饶阳(L4)、射阳(L6)、广南(L6)、随州(L6)及导河(L4)球粒陨石。  相似文献   

20.
世界历史上一次罕见的陨石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三月八日,在我国吉林省吉林地区降落了一场空前规模的陨石雨,这是中外科学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