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一九九三年五月在日本西部的Kinkai湾复垦地段,用2m点距做了一条760m长的反射地震12次叠加剖面。用一台具50-1000Hz扫描频率的轻便型振动器作地震源,用100Hz的检波器作接收器。通过使用常规的数据处理程序,在10-50m深度范围内对三个明显的界面作了清晰的填图。 相似文献
3.
4.
5.
中美合作开展的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试验取得了丰富的资料,经数据处理和初步研究后,获得重大新发现. 相似文献
6.
浅层地震反射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各种不同地质条件的环境问题,提高记录仪器的动态范围和降低处理硬件和软件的成本,使得到震反射法成为对浅层地质目标成像的节省成本的方法。地震资料在许多地区具有足够的分辨率,中以探测出位移小于3m的断层和薄到1displaystatus 相似文献
7.
8.
记录设备动态范围的增在和数据处理软,硬件成本的下降使得地震反射方法在环境场地划分等地质目标体推断上成为一种卓有效的方法。近年来,使用便携微机地震仪采用数据并采用普通80486PC机处理浅层地震反射数据,以环境,地质技术和地下水等单方面的应用表明了该方法解决关键地质科学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浅层地震反射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各种地质下沉和环境问题。记录仪器的动态范围的增大、处理硬件和软件费用的降低、使地震反射法成为一种具有高性能价格比的手段而应用于浅层目标成象之中。许多地区的地震资料都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能探测出小于3m位移造成的断层以及仅1m厚的地层。目前,我们已经探测到了仅2m深的浅层反射,还可以探测并成象地下20m内与废弃煤矿有关的地下空穴;地震反射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受盐岩溶蚀矿影响的地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在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人们通常认为同时提高信噪比与分辨率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针对这一问题,在数据处理中引入了保边去噪这一方法。井在地震剖面上作了保边去噪与平滑滤波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平滑滤波而言,保边去噪处理可较真实地反映地下地质结构,保持裂缝储层地震波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使上述矛盾得以部分解决。最后还利用保边去噪进行了某区的裂缝检测,从检测的平面图上来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16.
在反射波法地震频谱分析中,目前无法将激发和接收条件非一致性造成的畸变从频率谱中分离出来,这无疑动摇了频谱资料利用的可靠性,甚至会使解释出现错误的结论。本文根据共深度点观测的特点,介绍了谱分析中提取震源、接收和反射点处真实谱的综合校正方法。这一方法的广泛应用,将推动岩性地震学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影响剖面分辨率的因素分析出发,介绍TIPEX处理系统为克服影响分辨率的因素而设有的速度滤波和反褶积处理手段,并通过实例展示了较好的处理效果,达到提高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20.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演化及其构造重建——基于地震剖面的解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内部最大的坳陷。柴达木盆地构造成因的研究, 可以揭示青藏高原形成机制和生长历史。本文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地震勘探剖面, 得到如下认识:柴达木盆地一级构造为新生代宽缓复向斜, 其振幅和半波长分别从柴西的> 16km和~170km变化为柴东的 < 4km和~50km。褶皱首先在柴西贴近阿尔金断裂附近形成(65~50.5Ma), 并向柴东扩展(23.3Ma)。复向斜的形成与较老的柴北缘逆冲断层系(65~50.5Ma)和较年轻的柴南缘逆冲断层系(35.5~23.3Ma)有关。盆地内部新生代上地壳缩短作用, 由柴西的> 48%, 向柴东减小到 < 1%, 说明在柴西和柴东之间, 存在地壳加厚机制的渐进转换:柴西主要为上地壳缩短, 柴东主要为下地壳缩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