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倾斜观测受太阳幅射能对地表作用的影响,显示出季节性年变化.我站重锤倾斜仪表现的年变化规律是:每年3月开始向西南方向倾斜,9月开始向北东方向倾斜,年变轨迹近似一个椭园.但这种变化是很缓慢的,在倾斜日照图上几乎看不出它的变化.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日变曲线是一条直线.3年的观测记录表明,如果发生下述两种情况:①日照图改变了日常的直线形态,出现了弯曲变化;②打破了年变规律,在几天中明显的超过年变速率或改变了年变方向.这些现象往往是短临前兆异常.下面举两个震例:1.1979年6月19日山西介休5.1级地震.  相似文献   

2.
3.
地震是地壳介质受力作用而快速破裂的一种地壳运动形式,当地应力作用于特定结构的地壳介质时才能引起应力的局部集中,促成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苏联格佐夫斯基(1973)等人认为,构造应力场是随时间变化的。固体潮、地震及地壳的现代缓慢运动都是这种变化的间接显示标志。岩体力学应力变化的记录可以提供关于引起现代地壳运动的这些力的直接信息。因此,探索地壳中的应力状态,对于地震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在地震测报工作中,对于震前出现的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地应力现象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并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从地震预报的观点出发,对于这些资料,首先要  相似文献   

4.
从原始记录和分量图两方面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1991年以来的倾斜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临汾中心地震台地倾斜与省内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对1996年至2002年内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临汾中心地震台地倾斜资料都有较好的异常反映。  相似文献   

5.
地电场震前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电场的地震预报研究目前处于摸索探讨阶段。本文主要利用西北地区的一些数字化观测资料对地电场的震前变化进行分析,并就地电场的预报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研究了许多震前地下油、水喷涌型异常以后,曾提出一个“在脉冲状构造力作用下单一水层二维径向对称非稳定流渗流模式”作为该异常的前兆机理。本文根据两次震前地下水喷涌型异常的观测资料,定量地验证了这种机理解释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根据这种理论反演出一些地震前局部应力场的快速变化:1979年7月9日新疆米泉县4.3级地震震前约30天,作用在该地区5号井1600米深处水层上的地下应力垂直分量突增1.3×10~5帕斯卡,持续约几十分钟后恢复正常;1983年6月1日该区5.3级地震震前4天,同一井的水层处应力突增4×10~3帕斯卡,持续11小时40分钟恢复正常;同理,估计在1965年11月13日该区6.9级地震震前2个月,应力突增1.7×10~5帕斯卡,持续几十分钟恢复正常。本文还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震前地声与动物异常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锦昌  刘向群 《地震学报》1981,3(4):429-439
本文根据近十年来我国地声观测的某些结果, 分析了地声的时-空分布特点, 并估计了透入基岩面上和水面中的声压.同时与震前动物异常特点, 以及与人和某些动物的听觉和振动感受器的敏感阈值进行了比较.最后, 对唐山余震期间同时段内鱼和地声活动的观察结果, 进行了相关分析.其结果如下:1.地声和动物异常的时-空分布图式基本相似, 并可认为都是临震前兆.2.三级左右地震震中附近地区, 地声透入基岩面上和水面中的声压, 在150——250赫芝频段内, 分别为23——19分贝和90——86分贝.由此可见, 人耳是不可能感觉到的, 但是通常在地面上栖息的猫、狗、雉和穴居的鼠是可能觉察到的, 而骨鳔鱼类可能优先于这些陆生动物觉察到水中的地声信息.同时, 基岩面位移的垂直振幅约为10-7厘米.这虽比某些动物的振动感受器的阈振幅约低3个数量级.但可推测, 在强烈地震前的地面位移的垂直振幅可达到或超过微米量级.这就可能为这些动物的振动感受器觉察到.3.相距约20公里的鱼和地声活动观察点, 同期内的观察结果表明, 它们共同反映了同一地区内的唐山余震活动.同时, 鱼和地声活动的日频度序列之间具有一定的互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油田开采通常伴有在所采出的液体总量中含水量日益增加的现象。产品含水的动力学,与油和水的粘滞度、岩层结构和水油中间过渡带的厚度、采区条件及一系列其它指标有关。其中,某些指标对震前介质的应力-应变状态变化很敏感。因此,开采位于地震活动区的油田时,油和水比值的变化,对预报地震时间是有意义的。本文研究了中亚和高加索强震前采油井产品中含水量变化的某些实例。为了进行分析,利用了许多采油井的油、水比以及产品含水多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8年以来阿合奇地震台数字倾斜观测资料,分析台站周边几次中强地震前异常变化。结果表明:几次5—6级地震前,EW分量趋势异常特征为西倾速率趋势性转折;短期异常特征为震前短期内倾向反向(恢复后发震)或加速;临震异常特征为震前几天出现高频抖动变化或固体潮形态畸变。  相似文献   

10.
安维光 《华南地震》1989,9(3):25-30
本文研究了太源地电台1974年—1978年地电阻率地变化特征。着重研究了震前异常及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匀速自转时地球产生的变形做为有限弹性变形去计算,再选加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而产生的弹性变形,从而得出问题的力学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倾斜断层错动产生的应力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导出拉梅常数不相等情形的半无限弹性介质中任意倾角的矩形断层错动产生的应力场的解析表达式.给出走向滑动和倾向滑动的倾斜断层的应力场在地表面的等值线图.讨论了介质的泊松比、断层面的倾角、上界和下界对地面的应力场的影响.作为一种应用,计算了通海地震、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断层近场的剪应力和流体静应力的等值线图,并同这三个地震的强余震的空间分布作比较,发现大多数强余震分布在流体静应力为正值的引张区内.  相似文献   

13.
复杂构造应力扰动场与发震构造识别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马瑾  刘力强 《地震地质》1995,17(4):372-382
在地震短临阶段异常是由局部断层扩展或弱化引起。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曾得到与之相伴的是平均应力扰动场的四象限分布和最大剪应力扰动场的八瓣式分布。为检验此结果的普适性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区域构造及其基本应力场如何复杂,这种四象限分布与八瓣式分布型式不变,这为最终判定失稳区提供了依据。与此同时,在复杂构造情况下这种应力扰动场的畸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从而确定出海原、六盘山断裂带至银川断陷的第四纪两期构造应力场 :早更新世末期以前 ,为北东—南西挤压型构造应力场 ,由此造成该地区断裂活动主要以逆断为主 ;早更新世末期至中更新世以后 ,构造应力场发生了调整 ,主压应力方向由早期的北东—南西改变为北东东—南西西 ,应力结构由挤压型转变为走滑型 ,并导致断裂活动由早期的逆断为主变为走滑为主 ,这种应力场格局一直持续至今。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可划分为 :海原断裂带走滑应力区、六盘山逆断 -走滑混合应力区和银川断陷拉张应力区  相似文献   

15.
王建华  冯德益 《地震研究》1989,12(2):125-136
按照压剪应力场中袭纹具有的特点,简化成三种力学模型——狭长缺口、顺序闭合裂纹及初始闭合裂纹。利用文中建议的局部分析法,对其端部应力场做的一般分析,导出了他们的普遍表达式。用光弹性实验及有限元计算对所得结果做的分析表明,它们是成立的。这些结果有助于了解构造地震震源的破裂机制及其应力场分布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造工程的三峡水库的建立,使得库区水体聚集,地球质量重新分布,将使地壳的物理结构以及局部地球重力场发生变化.针对上述问题,对库区的水准面、点绝对重力值、垂线方向和高程、高程基准面等的重力场变化以及地壳形变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是:当蓄水水位达到峰值175m(坝高)时,大地水准面有2.23-11.2mm的变化,点重力值有(0.83-4.6)×10-5ms-2的变化,垂线偏差的变化分别为-0.62"-6.50"(南北方向)和-6.42"-1.34"(东西方向)地壳的形变量为1.32-6.65mm,这些变化将引起测区的高程产生3.55-17.84mm的变化.因此,原有库区及其附近的测量资料(包括水准、天文、重力等)必须审慎使用,并应建立库区形变监测网,对地壳形变、地震、滑坡、大坝变形等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造工程的三峡水库的建立,使得库区水体聚集,地球质量重新分布,将使地壳的物理结构以及局部地球重力场发生变化.针对上述问题,对库区的水准面、点绝对重力值、垂线方向和高程、高程基准面等的重力场变化以及地壳形变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是:当蓄水水位达到峰值175m(坝高)时,大地水准面有2.23-11.2mm的变化,点重力值有(0.83-4.6)×10-5ms-2的变化,垂线偏差的变化分别为-0.62"-6.50"(南北方向)和-6.42"-1.34"(东西方向)地壳的形变量为1.32-6.65mm,这些变化将引起测区的高程产生3.55-17.84mm的变化.因此,原有库区及其附近的测量资料(包括水准、天文、重力等)必须审慎使用,并应建立库区形变监测网,对地壳形变、地震、滑坡、大坝变形等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8.
每个地震按照双力偶模型所得到的震源应力场,有的反映构造应力场,有的反映转换应力场。凡是在已存在的活动断裂上由粘滑发震的震源机制解而得出的P、B和T轴与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中等、最小的压力主轴是对应的,只是略有偏离。分析了岩块相对滑动产生的转换应力场,证明由转换应力场所产生的脆性剪切破裂而发震的震源机制解得出的P、B、T轴则与构造应力场三个主轴方向可以完全不符。通过对具体震例分析表明,当考虑了转换应力场之后可对几个地震区的应力场得到统一的解释。因此,在一个地区根据震源机制解来恢复构造应力场时必须先判明:是构造应力的直接作用下的粘滑或剪切破裂,还是转换应力场所形成的、共轭剪切破裂,前者可直接恢复构造应力场,后者则应经过转换寸能恢复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19.
地震前断层蠕动与地温异常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永恩  殷有泉  王仁 《地震学报》1987,9(2):167-175
本文利用震前断层蠕动模型(不考虑水的作用),对唐山地震前出现的地温异常做了探讨,提出地温异常的一个可能原因是震前断层的加速蠕动.经过反复调试,一个较好的模拟结果是:由加速蠕动产生的唐山相对玉田的表层温度累计变化是2.5℃,此值与观测数据相同,震前加速蠕动的最大速率是12.1cm/d.结果表明,有可能利用地温变化研究断层的震前加速蠕动和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20.
断层活动应力轴的确定及首都圈应力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应力应变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利用断层形变资料计算断层活动的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公式,并用邢台、唐山和海城的地震断层形变资料求解了主应力方向,其结果和震源机制解一致。还用首都圈跨断层资料计算了水平主应力轴,结果表明主应力优势方向为NE50°~NE70°,近10年来总趋势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