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大团山矿床主矿体的整个回采过程,对永久保安矿柱和采空区顶顶围岩的稳定性等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合理的矿柱宽度和改善顶板采空区顶板稳定性的加固措施,加因回采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比较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普通有限元方法和有限差分方法是渗流计算中常用的数值方法,而贮量集中有限元方法则很少被实际应用。为了使渗流计算者全面了解贮量集中有限元方法,并能够较多地应用这种方法,本文将渗流计算中的贮量集中有限元方法、普通有限元方法和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对比,具体比较和分析了有限元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特征、计算工作量,通过具体的算例分析了它们的计算精度,由此指出:贮量集中有限元方法的计算精度与有限差分法基本相同,而远好于普通有限元法,它的计算工作量小于其他二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弹性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在区域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郯庐断裂带、苏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等区,运用有限元平面应变—应力分析、计算出的应变—应力场基本符合该区地质情况,此方法用于区域构造研究中是可行的。我们在含油气盆地区开展这一研究,把地球物理资料转化为半定量的应变一应力场分析,使地球物理资料再次开发和利用,对盆地的区域构造和含油气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对润扬大桥北锚碇基坑开挖施工现场的监测数据进行了有限元反分析,并对基坑施工安全性进行了预测,为施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10.
面向对象方法在Biot固结有限元程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应用于有限元程序编制带来了相当大的优越性。但迄今为止,这种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很少。至于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土力学中常见的Biot固结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开发,尚未见报道。现将面向对象有限元方法引入Biot固结有限元程序编制中,用C++语言编制中一个Biot固结有限元程序实例。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相比较,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Biot固结有限元程序的编制,使程序的可维护性、可再生性、可扩充性和程序开发的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指出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引入了Biot固结有限元程序的编制等岩土工程的数值计算领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宁波瑞福特气体储运有限公司20,000m3低温乙烯终端和配套公用工程项目的设计为例,介绍了PDSOFT三维配管软件在石油化工储运中的应用。通过项目对该软件的使用过程进行较深入的描述分析、同时对该软件在石油化工储运设计中应用前景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对于平面应变条件下岩土稳定性分析,基于线性规划的上限有限元需对常用的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形成的二阶锥约束进行线性化,直接地处理方法是以外接多边形替代锥体投影形成的圆域。为了提高线性化精度往往需直接增加外接多边形边数,从而造成线性规划模型中决策变量包含大量的塑性乘子变量,使计算难度大为增加甚至变得不可行。为此,引入Ben-Tal和Nemirovsky提出的一种二阶锥线性化方法,并将其嵌入到自编的上限有限元程序。经算例分析发现,该法与外接多边形线性化方法所获计算结果相互印证,且其通过适量的增加决策变量和等式约束数目,能保证摩尔-库仑屈服准则线性化精度,同时形成的线性规划规模更小,可望应用于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上限有限元中。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根据黄浦江百余年潮位资料分析,存在较显著的准周期性,从而提出周期最大值法。首先通过周期分析,选择基本周期步长;然后由周期单元取样,按照周期最大值的随机性,结合历史调查特大值,进行频率分析。因此,这些极值变量,均是近于或属于严重风暴潮条件,则外延稀遇频率的设计潮位成果,较为合理可靠,可供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考虑洞室开挖后围岩的力学状态和岩石力学众多问题的不确定性本质,通过弹性模量折减的方法,建立了考虑松动圈的卡尔曼滤波与有限元耦合反分析法,并编写了相应算法程序。利用基于文件操作的Fortran与VC++交互通信技术,一方面,为隧道施工量测管理与围岩稳定智能分析系统增加了非确定性反分析模块;另一方面,也使反分析能够利用该系统的图形模块进行前后处理,使该方法的工程应用更加简单,为该法的应用推广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用反分析法求出围岩初始参数后,通过有限元正分析可求出全域最大剪应变,并与试验和理论推演获得的临界剪应变相比较,进而进行围岩稳定性判定。由于该围岩稳定性分析法摒弃了一般有限元正分析在围岩初始应力场上的不合理假设,因而结果更贴切实际,更具合理性。对白云隧道YK48+737断面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跟踪反演,获得了该断面围岩塑性区历时变化图,从而及时地了解了围岩的稳定状况,指导了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20.
水质分析在重庆笔架山隧道防腐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拥有隧道数量最多及总长度最长的国家。同时也是隧道病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隧道的主体是处于天然介质环境中的人工地下结构,在运营中会出现衬砌腐蚀等多种病害和危害。进行合理的防腐设计对隧道的安全、舒适、正常运营具重大意义。在南方富含腐蚀性介质地区,地下水容易沿衬砌的各种孔洞渗流到衬砌内侧,成为隧道渗漏水,对衬砌混凝土等产生侵蚀作用,造成衬砌腐蚀。故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是隧道防腐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掌握笔架山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及查明环境水含腐蚀性介质的来源、成分基础上,利用隧道水简(化学)分析、地质调查、裂隙水统计等手段定性及定量评价环境地下水对衬砌混凝土腐蚀程度。认为基岩地下水不会对衬砌产生化学腐蚀。从而科学地修正了隧道的防腐设计。此结论及时反馈于施工,在后来的施工中取消了耐腐蚀混凝土及其它混凝土外加剂,节省了投资,加快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