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勘探的实际工作,需要在三维空间对天然气水合物矿体进行精细刻画,为此必须获得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而反褶积处理是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主要手段之一。本研究设计的改进子波反褶积算法,对地震记录的对数功率谱进行滤波,不但可有效识别BSR,同时可克服反射系数非白噪声的影响;采用谱间的互相关平均代替算术平均,可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在提取子波的过程中,采用希尔伯特变换算法,提取子波简单、方便。通过对南海北部海域HS621测线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证明该算法不但能稳定、清晰地追踪BSR,并且能有效地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满足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精细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利用VSP子波替换提高地面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波反褶积是地面地震处理中提高成像分辨率的常用方法,而做好子波反褶积的关键是计算反褶积算子。地面地震资料受本身分辨率和信噪比的影响,处理中难以得到精确的反褶积算子。本文利用VSP资料的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优势,从中提取子波,然后用地面子波向VSP子波进行匹配,计算出较为精确的反褶积算子,用于叠后地面地震资料子波替换反褶积处理。实例处理结果表明,此方法能使地面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明显提高,同相轴的连续性得到改善,波阻特征有所加强,整体质量得到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叠后地震资料预测薄层的精度,改善常规方法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却降低信噪比和求解不稳定的问题,按照提取时变子波、分频段处理、反褶积的研究思路,提出一种提高地震记录分辨率,压制噪声,以恢复反射系数为目标的反褶积方法,该方法用高频、中频、低频三个数据约束子波反褶积,运算过程加入分频去噪功能,实现了分辨率与信噪比同时提高。实际资料的薄层预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勘探地震学数据处理中的三种反褶积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平  赵震宇 《世界地质》2002,21(2):181-183
在地震数据中,反褶积是用来提高分辨率的必要手段,但同时往往会降低资料的信噪比,当地震资料不满足最小相位和白噪声的约束条件时,常规的反褶积方法也将不再适用。从这两个问题出发,混合相位未知脉冲最小平方反褶积,多分辨率地震信号反褶积,神经网络子波反褶积等三种改进的方法分另运用多次迭代,二进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技术,对常规方法的不足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工程地震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的原则及方法。对处理中如坷使用反褶积提高地震剖面分辨率,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喻兵良 《安徽地质》2022,(2):124-127+140
出于安全、高效等因素的考虑,现代煤矿开采在布设巷道时需要精确探明诸如小断层、陷落柱和砂岩透镜体等煤层微小构造的分布特征,这就要求用于地质解释的地震时间剖面有足够高的分辨率。通过分析地震数据采集和地震数据处理对提高纵向分辨率的影响因素,认为地震资料采集需采用小药量激发,高频检波器或数字检波器单点接收,小道距、小排列和高采样观测系统,以获取高频原始地震数据。后期资料处理在做好静校正、叠前去噪等工作的基础上,应采用反褶积、反Q滤波和谱白化等处理手段,进一步提升资料主频,拓展资料频带宽度,达到提高纵向分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反褶积是通过压缩地震子波以提高地震数据纵向(时间)分辨率的过程。地震数据可以用褶积模型来表示,即地层反射脉冲与地震子波的褶积。而地震脉冲(反射系数)包含了石油勘探和地震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有关大地地球物理性质的信息,因此,从地震数据中得到反射系数就变得非常有意义。蓝色滤波通过对反射系数有色成分的模拟,得到与反射系数有色成分有关的蓝色滤波算子。然后对经反褶积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褶积运算,就能获得比常规反褶积方法好得多的结果。通过对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地震数据的试验,证明了本方法在高分辨率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松辽盆地西南部砂岩型铀矿地震资料噪声严重,干扰波能量比较强,资料频带窄、主频低、以及地震记录单炮之间、深浅层和远近道之间能量差异比较大的特点,在地震资料处理的叠前去噪、振幅补偿以及提高分辨率等关键环节开展了研究。在去噪环节,采用了叠前多域组合分步去噪方法,针对性地去除面波、线性噪声、强能量干扰以及次生干扰等,增强了目的层有效反射信号强度,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在振幅补偿中采用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和几何扩散补偿方法,可以明显消除远近道、浅层与深层之间以及道间能量差异。在提高分辨率环节通过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和预测反褶积方法,可消除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子波变化引起的波形、频谱等特征的差异,压缩子波,缩小子波旁瓣,拓宽有效信号频带,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最后建立了一套地震资料的处理流程,并建立了相应环节的质量监控措施。通过与前人处理结果对比,此次建立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目前普遍应用的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可在假设地震子波平稳的条件下对地震记录在共炮点、共检波点、共偏移距和共中心点4个域进行谱分解,但没有考虑实际地下介质的衰减影响。为更真实地反映地下介质的反射特征,对地震数据做Gabor地表一致性反褶积。该方法是在时频域内对地震数据进行反褶积,能够同时消除子波激发、接收效应和地层衰减影响,并利用偏移距和共中心点信息参数化反褶积算子的Q函数组分,在炮检域及共中心点域估算震源激发、检波器接收和地层衰减效应。该方法在庐枞矿集区地震资料处理中与其他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相比,抗噪性强,具有相位调整、薄层反射增强的特点,并克服了空间上同一层波组不同时窗内频率补偿过头或不均匀现象,提高了地震信号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
曾梅 《江苏地质》2009,33(3):293-298
随着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苏北盆地海相中古生界地层构造特征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使以往采集的该区地震资料能在其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资料的处理精度显得非常重要。以黄桥地区为例,由于受当时技术因素所限,获得的低信噪比、低分辨率处理成果已不能满足当前研究的需要。结合该地区的资料特点,在解决了低信噪比资料的静校正、干扰波处理、振幅一致性校正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反褶积方法测试。处理结果表明,多时窗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方法不仅能改善该区资料的信噪比,还能提高其分辨率。  相似文献   

11.
南堡4号构造中浅层纵向发育多套含油层系、含油井段长,但是单油层厚度薄,平面上油层分布零散,地震剖面上分辨率低,不利于开展河道砂体预测工作。根据实际地震资料特点,以原始资料野外采集频宽为依据,采用了VSP井驱动Q补偿、高保真分频去噪、分频剩余静校正、井约束反褶积以及优势频带反褶积等技术手段,在高保真保幅的基础上逐步拓宽频带提高信噪比及分辨率,最终提高了井震吻合程度,达到了河道砂体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优化高频拓展法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分辨率是地震数据处理中获得高质量资料的关键,而分辨率与信噪比的相互制约关系是高分辨率处理的根本问题。优化高频拓展技术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基本保持地震数据原有的信噪比.并且可以保持地震数据相对振幅关系和时频特性,做到真正的保真处理,为精细薄互煤层分析提供可信的高质量地震数据。  相似文献   

13.
邢涛  韩建光  朱广辉  刘志伟  牛云飞  祝玉函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12-2022092012
煤层中发育的断层构造不仅破坏煤层的连续性,而且往往与冒顶、突水、瓦斯突出等事故伴生,小断层等微幅构造的精确探测一直是煤田安全生产研究的重点。三维地震技术是目前获得煤区构造特征、识别小断层最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但常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满足现阶段煤田勘探精度的需求。笔者等针对煤田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特征,提出一种有效的煤田三维地震数据精细处理技术,通过对静校正、叠前去噪、振幅处理和反褶积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试验,提高煤田三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进而更好地识别小断层等微幅构造。通过对实际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测试表明,笔者等提出的精细处理技术对于煤田三维地震资料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在现有三维地震叠后偏移剖面基础上可以识别出煤层中5 m以内的小断层,验证了研究区煤田三维地震精细处理技术的有效性,体现了精细处理技术在煤田精细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煤层中发育的断层构造不仅破坏煤层的连续性,而且往往与冒顶、突水、瓦斯突出等事故伴生,小断层等微幅构造的精确探测一直是煤田安全生产研究的重点。三维地震技术是目前获得煤区构造特征、识别小断层最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但常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满足现阶段煤田勘探精度的需求。笔者等针对煤田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特征,提出一种有效的煤田三维地震数据精细处理技术,通过对静校正、叠前去噪、振幅处理和反褶积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试验,提高煤田三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进而更好地识别小断层等微幅构造。通过对实际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测试表明,笔者等提出的精细处理技术对于煤田三维地震资料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在现有三维地震叠后偏移剖面基础上可以识别出煤层中5 m以内的小断层,验证了研究区煤田三维地震精细处理技术的有效性,体现了精细处理技术在煤田精细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反褶积原理出发,深入研究了Burg反摺积理论,详细推导了Burg反摺积公式。利用该方法对实际地震数据进行了试处理,并与谱模拟反褶积方法处理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改善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同时还能起到压制剖面上线性干扰的作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井间地震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能力一直是地球物理工作者的追求目标。笔者提出在井间地震与地面地震之间计算匹配算子,在此基础上得到地面地震所有位置处的匹配算子,把匹配算子作用到地面地震资料中获得匹配数据体,对匹配数据进行地震信号脉冲化建立约束模型,最后采用宽带反演思路完成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处理。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试验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地面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能够提高地面地震的地质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测井与地震相结合进行地层横向参数分布刻划是测井解释由线向面过渡的趋势,亦是提高地震解释分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将地震和测井资料加以匹配,根据测井资料求出的地震子波与井旁地震道反褶积,得到时间域的声波时差,通过分形插值来提高地震道的纵向分辨率。子波的求取采用与传统方式不同的逐点相关法,即将测井得出的反射系数与井旁道上相应长的一段反褶积,当得到的波形与雷克子波相关性最佳时,可同时得到地震子波及本段测井曲线的起始时间。此方法推出的孔隙度与在地震测线上的另一口井的测井解释结果对比表明,效果较为明显,为深入探讨研究此类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很难在提高信噪比的同时提高分辨率,本文基于中国近海某工区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处理技术,在地质导向下采用多种方法将提高信噪比和提高分辨率分开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互不干扰;再采用最优加权叠加技术将多处理流程得到的各自结果叠加起来,该技术简称为GeoMUST技术。合成记录处理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兼顾信噪比和分辨率以及保真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极大似然反褶积提取鲁棒性地震子波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极大似然反褶积的稳健性。理论分析表明,在理想条件下极大似然反褶积是无偏估计,而且还是一致估计,这一结论可以由所提取的地震子波得到验证。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分析表明,极大似然反褶积具有很好的稳健性。应当指出,为保证地震子波的鲁棒性,极大似然反褶积子渡时窗应尽量满足统计条件,以提高极大似然反褶积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不同药量激发对地震数据品质的影响,在室内处理中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试验,通过对地震数据的自相关统计、频率统计、能量统计等综合分析,找出激发药量与地震波特征的相关性,并在工区内采用点—线—面的分析方式说明激发药量变化对地震数据品质的影响。根据上述分析思路,在数据处理中,提出了量化分析与迭代处理等技术思路,应用时频域球面发散与吸收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解决了不同药量激发对地震数据品质的影响,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为CY城区老油田的增产上储提供了可靠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