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洪镇变质核杂岩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位于长江中下游地洼区中的洪镇地区出露了变形变质的元古界结晶基底,并伴有主动侵位的燕山期花岗岩。在结晶基底与侏罗系至第三系基本没有变形变质的“稳定盖层”之间的“活动盖层”中可划分出三个滑脱剥离系,它们分别山元古界与寒武系、泥盆系与石炭系、中三叠统月山组与铜头尖组三个主剥离断层及其上盘相关的正断层系组成。本区包括变质杂岩核、基底剥离断层、“活动盖层”和“稳定盖层”的构造组合。具有不同于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的结构特征,称之为陆内伸展型变质核杂岩。它表现出上地幔隆升和中,上地壳多层次拆离、减薄,并控制了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体的侵位方式和层状多金属矿床的分布、形态和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3.
豫西东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中钙质变质岩的变质作用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能松  张兴辽 《岩石学报》1993,9(3):240-254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新开岭变质核杂岩的组成及其演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新开岭变质核杂岩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地区,由断层下盘的变质核、拆离断层和上盘滑脱—冲断系所构成,地貌上呈长垣型的隆起带,变质核内面理外倾,盖层中褶皱轴向呈环形展布。本文根据同位素测年结果讨论了新开岭变质核杂岩的隆升和演化特征。中央侵入体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171~164Ma,变质的白云母和流纹质糜棱岩的变形年龄分别为142Ma和155Ma,北部边界断裂带糜棱岩的40Ar-39Ar年龄为154.9±0.6Ma。中央侵入体的侵入时间代表了核杂岩的隆升时间,北部冲断带的年龄代表大规模的变形时间。岩浆流体、变质流体和构造流体的叠加使成矿更为有利,是今后找矿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5.
习称“秦岭地轴”之东段豫西部分,几年来的工作已将其解体。解体后的秦岭群乃是一个中深变质、复杂变形、多期岩浆活动、强烈混合岩化的杂岩体,因其恰好夹持在东秦岭造  相似文献   

6.
卡拉库鲁木变质核杂岩是慕土塔格岩体的南缘部分,由长城系片麻岩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中长城系片麻岩为一套低角闪岩相的变质侵入岩,主要岩性为(石榴石)黑云二长片麻岩、(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根据变形程度,将其划分为内带、中带及外带,其中在内带见有燕山期花岗岩。剥离断层沿变质核杂岩边缘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展布。剥离断层上盘滑脱体由长城系赛图拉岩群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构成。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形成时代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发育的阶段性及其年代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发育两套伸展构造体系,一套为变质核杂岩周缘典型的拆离断层体系,另一套为变质核杂岩内部伸展构造体系。构造及运动学分析表明,拆离断层体系代表的力较早期的ESE-WNW向区域性伸展,上盘自ESE向WNW运动,内部伸展构造体系代表后期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向四周下滑的正断层伸展作用,可能为变质核杂岩垮塌所致。因此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具有明显阶段性。  相似文献   

8.
辽南变质核杂岩具有3层结构,由5部分构成,包括上盘异地岩块与半地堑状伸展盆地、下盘深成变质杂岩与同构造侵入岩体、介于上下盘之间的主拆离断层带共同构成。上盘异地岩块主要为新元古宙与古生界弱变形沉积岩系,岩层经历过印支期前伸展变形作用的改造。伸展盆地在辽南地区规模很小,仅局限于变质核杂岩的局部地段,其中发育了晚白垩世火山-沉积岩系。下盘变质杂岩由太古宙TTG片麻岩系为主,并有少量变质上壳岩系,它们被晚中生代时期同构造就位的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系侵入。拆离断层内发育了记录地壳不同层次拆离作用历史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构造…  相似文献   

9.
豫西东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变质作用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西东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的变质作用研究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包括:(1)据同位素年龄将其划分为晋宁变质旋回和加里东一海西变质旋口;(2)按显微结构分析划分矿物的生长历史为二期六个阶段;(3)厘定了若干降压变质反应和等压冷却反应;(4)较为定量地重建了两大旋回的变质作用P—T-t轨迹.上述成果为核部杂岩,乃至整个造山带的地壳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东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水热系统演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曾出现大量流体,由溶解作用产生的流体在变形分解内运移,形成古水热循环系统,该水热系统使岩石中如铀等大离子富集成矿,水岩相互作用造成秦岭杂岩中稀土元素四重分布效应。  相似文献   

11.
藏南一系列大小不等的穹状隆起的变质核杂岩体,是由前震旦系亚堆扎拉岩群组成内核,古生界曲德贡岩群组成滑脱系,上三叠统郎杰学群和涅如群组成盖层。藏南变质核杂岩划分为多层式、双层式和隐伏式3种类型,是喜马拉雅板片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碰合期后陆内调整阶段由于地壳伸展、深部物质上隆和多层次滑脱剥离作用形成的大陆伸展构造形式,具有重要地质构造意义和成矿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12.
藏南变质核杂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藏南一系列大小不等的穹状隆起的变质核杂岩体,是由前震旦系亚堆扎拉岩群组成内核,古生界曲德贡岩群组成滑脱系,上三叠统郎杰学群和涅如群组成盖层。藏南变质核杂岩划分为多层式、双层式和隐伏式3种类型,是喜马拉雅板片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碰合期后陆内调整阶段由于地壳伸展、深部物质上隆和多层次滑脱剥离作用形成的大陆伸展构造形式,具有重要地质构造意义和成矿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十多年来,美国地质学者对西北美科迪勒拉山造山带研究的进展之一,是发现和理解了变质核杂岩(metamorphic corecomplexes)的独特地质现象及与大陆伸展构造的密切关系,引起了全世界地质学者的  相似文献   

14.
变质核杂岩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变质核杂岩是大陆流变伸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近20年的国际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变质核杂岩与伸展构造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热点课题。在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和作者科研实践的基础上,对变质核杂岩与伸展构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变质核杂岩的几何学、运动学、年代学特征、拆离断层特征、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成矿关系等,对变质核杂岩基本特征及判别标志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对变质核杂岩的热点争论问题,如变质核杂岩是否一定存在巨厚地壳柱被切失的问题、变质核杂岩形成过程中岩浆作用与伸展作用的主从关系问题、低角度拆离断层的成因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变质核杂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北省变质核杂岩形成于中一新生代,围绕华北拗陷盆地呈环带状分布在太行山,燕山地区。分为穹状和长垣状两种。同美国科迪勒拉式变质核杂岩相比,在主拆离断层内缺失巨厚的韧性剪切带。其形成的动力机制包括岩浆底辟、区域大陆伸展和地幔(亚)柱上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70年代末,以Davis和以Coney为代表的构造地质学家在研究美国盆岭区伸展构造后提出了变质核杂岩  相似文献   

17.
变质核杂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武显  谢国刚 《江西地质》1996,10(2):149-159
变质核杂岩理论产生于北美科迪勒拉的盆岭省,20多年来,已经发展成熟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本文总结了典型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主要类型和形成模式,最后,对比了华南地区与北美科迪勒拉盆岭省地壳结构和构造特征的相似性,认为华南地区中一新生代存在形成变质核杂岩的基本条件,该理论为认识华南地区一些复杂地质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星子群变质核杂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生代末—新生代初,由于地壳伸展导致的构造剥离使星子—庐山地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星子群以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形式出露地表.星子群为角闪岩相片岩、变粒岩、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原岩为正常沉积的泥砂质岩石和拉斑系列的基性火山岩以及二者的过渡类型.星子群的出现证实了“江南古陆”也存在双层结构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19.
庐山出露的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层次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即最上面的未变质沉积盖层、中间韧性流变层、核部的变质基底,其间分别以上剥离断层和拆离断层为分界线。上部沉积盖层以脆性变形为主,中间韧性流变层变形程度不一,但远离拆离带变质变形逐渐减弱,而核部的变质基底以强塑性变形为特征。对变质核杂岩南北两条地质剖面的分析,得到三个构造层次的岩石变质变形及岩性变化特征。区域动力学分析反映变质核杂岩东部原拆离带在五里正断层附近。拆离带中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得出的变质压力为0.6~1.1 GPa;锆石U-Pb年龄测试得到变质核杂岩的隆升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