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地理模拟实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施水土流失模拟实验,发现植被覆盖对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作用显著,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少、涵养水源越多,陡坡开垦种植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地表裸露和坡度较陡会造成地表径流速度快、流量大等结果,并通过该实验反思地理模拟实验的科学性与局限性、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薄弱、教师在模拟实验中的身份与作用、模拟实验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理实践力素养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具备的品质和能力。本文以校园内的岩石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云间石记——校园岩石考察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考察、成果展示三个阶段,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理论,使用科学的方法判别岩石类型,培养地理实践力。感受到岩石对人类生产生活,尤其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培养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4.
培养地理实践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单元教学有助于地理实践力的培育,彰显学科育人价值。本文以“地图”为主题,依托真实的生活情境,设计并开展探究活动,梳理出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单元教学路径: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提炼单元主题;明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学习目标;以大任务为主线,形成进阶性学习历程;构建持续的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5.
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行动能力与意志品质。情境教学可以作为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学看地形图”为例,以真实情境为线索,以实际问题为基点,探索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但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还存在许多困难。本文以校园内的地理现象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实践活动,提出以校本资源为载体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8.
由于对核心素养概念认知的差异、学校现实环境条件限制、教师教学综合能力限制等,基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开展地理实践课堂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月相观察”地理实践活动为例,探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尝试探究优化开展实践活动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1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目标和评价要求。笔者利用顺德新港开展地理校外实践的机会,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港口区位选择及其影响"。根据学生基础设置不同层次的实践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完成实践报告。 相似文献
12.
14.
15.
为充分了解绵阳市高中生目前的地理实践力水平,笔者经过前期调研并编制地理实践力调查问卷,开展调查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绵阳市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总体为中上水平;地理实践力水平性别差异显著,男生总体优于女生;地理实践力随年级升高在逐渐提升;信息素养、工具择用和方案实施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要着力点.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以区域协同为核心提升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水平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地理学科传统的三维目标逐步转向为由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所组成的核心素养四维目标。文章基于杭州市西湖区寻山路径标识系统和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性调查综合性实践活动,采用半自主考察模式,开展了高一年级地理实践力的培育和挖掘研究,并进一步对本阶段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进行了测度。 相似文献
17.
18.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除课外实践外,开发和设计地理实验并将其引入课堂是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昼长的变化"的教师演示实验和"时间差异和日期变更"的学生操作实验为例,表明实验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图表能力、地理观察和观测能力、地理实验能力等实践能力。因此,课堂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系统、深入的培养过程.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素养培养为导向的新型学习方式,是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工作的有效举措之一.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农业"一节为例,探讨了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地理实践力的落实是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之一。情境是课堂教学中进行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载体,本文创设以"定位庐山-初游庐山之准备-重游庐山"为主线的教学情境,探索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与落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