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低空急流对黄土高原大暴雨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天气图、物理量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5年7月2日凌晨发生在黄土高原延川县的突发性大暴雨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发生在700 hPa低涡附近;700 hPa西南急流为大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多普勒速度图证实了700 hPa低空急流的形成是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大暴雨夜发性是低空急流的日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97-11-24”和“97-11-27”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T106物理量资料,对1997年11月24日和1997年11月27日两次江西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并与夏季大暴雨的物理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得到了江西冬季产生大暴雨的物理条件,为冬季暴雨预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2002年6月28日宜春市的大暴雨进行诊断分析,并探讨了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热力条件在这次大暴雨中的作用,总结出这类大暴雨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4.
960703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60703大暴雨成因分析于耀仁王参美张红卫李秀玲(驻马店地区气象局·463000)1引言1996年7月3日,受西风带低槽和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驻马店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天气过程。日雨量全区平均82.9mm,最大的遂平县站为115.6mm。本文对大暴雨形成...  相似文献   

5.
1998年6月16-26日,广西出现了一次连续性大暴雨过程,此次大暴雨过程,降水集中累积量大,雨势强,桂林和梧州出现敢百年未遇的最大洪水。通过对造成这些连续性大暴雨的降水云带进行分析,得出这次暴雨过程的云图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场以及雷达回波资料,对2007年8月26日-27日发生在长治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由3次不同的中小尺度降水系统导致产生;大暴雨发生在中层5880gpm和5920gpm之间,低层切变线偏南气流一侧,高空急流右侧;东南气流为这次暴雨提供了充分的水汽,大暴雨发生在强烈上升运动及层结不稳定中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1995年7月7~8日产生贵阳地区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着重考查了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特征,指出了直接造成该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系统是低空冷涡和急流;并结合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该次大暴雨过程的成因及其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影响我区的十二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产生聊城地区大暴雨的若干特征,试图给预报大暴雨提供一定依据。 一、大暴雨气候特征 统计了1972—1981年6—8月份全区八个台站的降水资料,凡本地区日降水量有一站≥100mm,两站≥50mm,即作为一次全区  相似文献   

9.
1998年6月16~26日,广西出现了一次连续性大暴雨过程,此次大暴雨过程,降水集中累积量大,雨势强,桂林和梧州都出现了百年未遇的最大洪水。通过对造成这次连续性大暴雨的降水云带进行分析,得出这次暴雨过程的云图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云南各量级雨日的气候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贵芬  刘瑜 《高原气象》2009,28(1):214-219
利用1959-2005年云南125个测站的雨量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云南中雨日、大雨日、暴雨日、大暴雨日及各量级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和变化,并与雨日的气候变化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中雨以上强降雨日有明显的干、雨季之分,雨季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日数分别占全年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日数的84%,90%,94%,99%,特别是6~8月大雨以上强降雨日占全年的61%以上,强雨日的集中程度相当高,且降雨量级越大集中越高.云南大雨日、暴雨日、大暴雨日在增多;大雨日的增多趋势不明显,暴雨日、大暴雨日的增多趋势较明显,且大暴雨日比暴雨日的增多趋势大.雨日、中雨日在减少;雨日的减少趋势十分明显.以每10年平均计算,云南省内总大雨日增多6.9天,暴雨日增多4.3天,大暴雨日增多0.7天,中雨日减少75.4天;云南省内站平均雨日减少7.6天.云南年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全省减少量是每10年平均减少15.3 mm;大雨量、暴雨量和大暴雨量稍有增多,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小雨量、中雨量有较明显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1.
1994年6月12-17日,广西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范围持续性大暴雨。本文采用波谱分析相似离度分析,揭示这次大暴雨的某些中期波谱特征。为今后预报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西磊 《山东气象》2001,21(2):15-17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红外卫星云图对2000年8月9日-10日以莱芜为中心的连续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是由高空槽系统和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造成的,大暴雨发生在大气高能舌和大气层垂直不稳定的区域,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群发的MCS的发生发展是造成大暴雨的直接因素,有利的地形条件对气流的强迫抬升促使上升运动加剧及暴雨增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97年7月17日,潮汕地区普降暴雨~大暴雨,大暴雨中心落在汕头市区,日雨量109-5mm。这次大暴雨过程的特点是:雨势强,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午夜~凌晨,04~05时一小时最大雨量达40-7mm,另一降水时段出现在17日午后。1 多普勒资料分析  从本次大暴雨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降水主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7日午夜至凌晨,该时段是全过程雨量的高峰,一小时最大雨量40-7mm。在降水发生前,有来自不同方向的降水回波向测站汇集,测站东南方辐合带弧状降水回波强度为35~40dBz,以30k…  相似文献   

14.
古田会  林易 《贵州气象》1996,20(1):16-22
本文分析了1995年7月7 ̄8日产生贵阳地区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着重考查了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特征,指出了直接造成该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系统是低空冷涡和急流;并结合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该次大暴雨过程的成因及其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咸阳市“8·14”与“8·8”两次大暴雨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6年8月14日夜间及2007年8月8日夜间关中中西部两次大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具有一系列相似的基本特征,但也存在一些明显差别.其共同点是大范围冷空气活动、带状高压带中高压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大暴雨发生的环境背景条件;高空冷空气、两高之间的上升运动、切变辐合区汇合、叠加,为该地中小尺度系统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暴雨产生在深厚的水汽层结、水汽辐合及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区,小尺度辐合区形成与大暴雨过程同步,辐合中心附近出现大暴雨,是造成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不同点是在对流发展过程中,中小尺度辐合区差异决定大暴雨落区;能级差大小、水汽增长(辐合)快慢、高层抽吸作用强弱决定大暴雨强度;涡度场和散度场的有效配置,整层是否形成较强的持续垂直上升运动,决定大暴雨发生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枝城市气象局仅1980~1993年共14年降水自记记录,分别以4月、7月、10月代表春季、夏季和秋季。首先计算各时次降水月合计,然后计算1980~1993年各时次的累年合计。另外,还统计14年间8次日降水量≥100mm的大暴雨过程,同时计算出各时次大暴雨的平均强度,据此分析春、夏、秋季降水日变化和大暴雨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佛山一场大暴雨的强降水特征   总被引:5,自引:24,他引:5  
利用常规的观测资料、广东省自动站逐时资料以及广州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05年6月5日佛山中部大暴雨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偏东气流与西南暖湿气流强烈辐合、负螺旋度增大是大暴雨的触发机制。大暴雨发生和持续在雷达速度图上表现为逆风区的出现,强度增强、范围扩大、移动缓慢,最终导致佛山市中部3 h降雨量超过100 mm的大暴雨。  相似文献   

18.
一次低压系统造成的大暴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天气系统和物理量的分析,探讨了顺德2002年9月15~16日大暴雨的成因。入侵的弱冷空气触发并促进了系统的发展,中尺度切变和大尺度天气系统叠加是产生大暴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阿盟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内陆腹地,大部地区属于干旱和极干旱区。全年降水量只有38-213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暴雨也主要发生于此阶段,而5月份出现大暴雨非常罕见。通过对1998年5月20日的大暴雨进行分析,特别是对这次大暴雨的影响系统、卫星云图、地面各测站逐时风场分析以及地形的作用,发现这次大暴雨与夏季暴雨环流场基本相同,主要是地面上暖湿空气的中尺度辐合受冷锋扰动后,在地形的阻挡抬升作用下,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而造成的。通过对本次大暴雨的分析,为阿盟春末夏初的暴雨预报提供着眼点。  相似文献   

20.
1998年9月10日夜里到11日舟山地区出现了超过100mm的大暴雨。对这次过程,日本和国内的数值预报都没有预报。本文试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各种气象数据、各种图形、图像来分析9.11舟山地区大暴雨的天气背景及物理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