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刊讯(段金平)5月11日,北京地勘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提交的《北京市规划新城(顺义、通州、亦庄)及重大工程前期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设计书》进行审查。专家组听取了设计内容介绍,经讨论,一致认为,该项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质》2008,(2):51-51
由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的《北京规划新城(顺义、通州、亦庄)及重大工程前期工程地质勘查》项目历时一年有余,近期圆满结束,向北京市财政局、市规划委以及顺义区、通州区、亦庄开发区三个规划新城代表移交了成果资料,受到高度评价,一致认为,三个规划新城前期工程地质勘查为城市建设做了大量的基础性、指导性的工作,为规划新城可持续、安全、集约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全面启动新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需要开展与其空间相适宜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工作,为此有必要研究和构建科学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中心城区、规划新城、村-镇和"京津冀"都市圈4个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子系统。其工作精度分别为1:5000~1:10000、1:10000~1:25000、1:25000~1:50000和1:50000~1:100000。  相似文献   

4.
滕艳  段金平 《城市地质》2011,6(3):53-53
4月13日,记者从通过评审的《北京规划新城前期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报告》中获悉,北京市11个规划新城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于场地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等专家认为,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仅为北京市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而且对全国其他大城市建设及城市地质工作也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滕艳  段金平 《城市地质》2011,6(4):45-45
4月13日,记者从通过评审的《北京规划新城前期区域工程地质勘查评价报告》中获悉,北京市11个规划新城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于场地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等专家认为,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仅为北京市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而且对全国其他大城市建设及城市地质工作也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段金平 《城市地质》2007,2(3):16-16
9月6日,北京市地勘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的《北京规划新城及重大工程前期区域工程地质勘查》项目进行野外验收。验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情况汇报,进行了野外检查,抽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城市建设规划阶段,进行地质环境适宜性的分析与评价十分必要。本文在门头沟规划新城前期区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基础上,通过对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危险性、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以及规划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等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对门头沟新城规划分区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与探讨。认为该新城规划分区的地质环境总体来说是适宜或基本适宜的,但个别功能分区的地质环境不适宜。对于基本适宜及不适宜的功能分区,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日,北京市地勘局在进行顺义新城前期工程地质勘查中,为查明地裂缝的情况,在顺义高丽营镇西王路村开挖了一个探槽。在探槽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地质现象—第四系断裂面,探槽两侧断裂面清晰可见,断距明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北京地区规划新城勘查工作大规模展开,大量的地质资料信息需要进行整合利用,并且为了满足新城勘查的精度要求,迫切需要对隐蔽、复杂的地下空间进行精细的描述。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凭借其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地质信息解译及空间分析功能,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首选工具。本文从软件界面、系统优势、建模思路对Creatar三维建模软件进行了介绍,并以房山新城为例进行了模型的创建和分析。结果表明Creatar软件能迅速完成地质体及结构体模型的创建,并且其切片和推进等分析功能能够实现对地质体某一重点部位的着重观察,可以为建筑场地选址、地下空间建设与数据管理提供地质信息支持,提高工作效率,在新城勘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能进一步在软件中引入渗流场、应力场分析功能,则将使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区域地质勘查领域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地质环境与城市规划建设息息相关。本文结合亦庄新城规划建设,对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二者相互影响的模型,并通过系统聚类方法进行了协调性分析,为今后的新城规划中的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工作思路,也为新城规划和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Conclusio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rek inextricably related, that regional planning can play important roles as catalyst for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at a system of growth centres and/or agropolitan policy which can be important in achieving economic growth with social equity, will be far more influential. Again if the National Planning Authority, Regional Planning Agency and the policy of growth centre in the rural areas of the recommended regions is pursued, it will not only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or a path to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for deleterious effects of migration to corporate farming but also could, over time help to reduce the pressure on the urban areas by providing counter-magnets to migration and we envisage, will bring about a national regional planning budget which should be operated on yearly basis.  相似文献   

12.
岩土地基工程能力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的规划和发展。通过对通州规划新城工程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压缩性及不良地基土的分布等,为影响研究区岩土地基分类的主要控制因素。进一步将研究区地基条件分为5类,对各类地基条件进行了工程适宜性评价并提出了建议,为新城土地的合理规划、科学使用提供了前期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Using ANFIS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Engineering experience may be written in mathematical form by using adaptive network-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FIS).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a method to use engineering experience and build a model, which can be used as a systematic decision support tool for engineers dealing with new problems. Planning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is based on experience, which are used to obtain optimal number of investigation points, field and laboratory tests.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we define minimum number of investigation points and several input parameters which could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number of investigation points. The expert’s evaluations were put in a table, from which we generate the basis of the system. The paper presents a concept for planning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for buildings using ANFIS and practical examples show its usefulness.  相似文献   

14.
B. Ayeni 《GeoJournal》1978,2(5):393-402
Urban systems modelling in Nigeria is an innovation having both relevance and utility for urban analysts and urban planners. A review of urban modelling in Nigeria demonstrates the use of entrapy maximizing models in analysing impacts of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metropolitan planning. Planning to solve urban problems in Nigeria must be based on unambigous understanding of the urban system. Models, as simplified versions of reality, constitute mechanisms for understanding city systems and for designing the city of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5.
北京顺义木林-塔河一带地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及北京市顺义区国土资源与地质环境大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工作,参照大量区域地质、物探、化探、水文及实地监测资料,对北京市顺义区木林&塔河一带地裂缝的特征与变形速度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其主要成因,认为构造活动和地下水超采是导致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防治意见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全球LAI地面验证方法及验证数据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面积指数(LAI)的地面验证是LAI反演算法研究及LAI产品验证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为了验证遥感参数产品以及对大气、地表的系统性研究,国际上在全球主要大洲开展了多个针对主要植被类型的大型观测项目,逐渐形成了较完善的地面采样框架与全球尺度不同植被类型的地面验证数据集。国内外已开展的大型观测项目采用的采样框架对以后观测试验中LAI的地面验证框架的制定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已观测到的全球LAI地面验证数据集是开展全球LAI算法及产品验证的基础数据集,因此,有必要对目前全球LAI地面验证方法及验证数据情况做个综述。首先综述全球主要LAI地面观测项目及其所采用的地面验证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各大观测项目中所采用的地面测量方法、采样方法及像元真值估算方法。最后,指出全球LAI产品地面验证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尚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收集地质和工程勘察资料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需要防范关注的7类地质问题以及需要统筹保护的4类地质资源。根据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约束性地质要素(地质问题、地质资源)和地质结构在垂向上的差异,将成都市0~200 m地下空间划分为0~30 m、30~60 m、60~100 m、100~200 m 4个层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都市地下空间分区、分层开发利用建议,编制了《支撑服务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地质环境图集》。图集范围覆盖成都市中心城区、高新西区、高新南区、国际生物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天府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等重点地区,包括39张图件和1个地质调查报告。图集为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城市空间优化拓展、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以及国土空间开发、空间转型升级和城市集约、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地质依据,对于全国其他城市开展同类图集编制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北京顺义区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海 《城市地质》2003,15(1):18-23
本文在北京顺义区国土资源与地质环境大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顺义区的主要地质环境进行了初步调查,认为该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如断裂活动性强、地震活动频度高、地壳稳定性差、第四纪地层发育、松散易液化的细粉砂土及不规则分布的软土分布面积较广,地面及地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水资源不足,容易发生地震、地裂缝、砂土液化、地面沉降、水环境污染及地基失稳等地质灾害,建议进行专门的综合性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为顺义区总体发展规划、保护地质环境以及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赵中省  李友龙 《地下水》2011,33(3):32-34
以江苏省淮阴县城市规划区可持续地下水开采方案设计为例,探讨了干扰井群法在中小城市地下水开采方案设计中的应用.在开采方案设计时,以2015年城市需水量为目标函数,拟定了3个开采方案,推荐方案Ⅲ为该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方案,此方案解决了地下水不均匀开采的问题,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可使中深层孔隙承压水得到可持续全面开发.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顺义平原区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地质灾害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顺义区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断裂活动性强,地震活动频度高,松散易液化的细粉砂土及不规则分布的软土分布面积较广,地面及地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水资源不足,容易发生地震、地裂缝、砂土液化、地面沉降、水环境污染及地基失稳等地质灾害。建议进行专门的综合性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为顺义区总体发展规划、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