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腾冲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分期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姜朝松 《地震研究》1998,21(4):320-320
在前人对腾冲火山活动分期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依据地层披盖关系,地丑对比、火山财貌、岩石类群、岩性等特点并参考同位素年龄测定值,把腾冲新生代火山活动分为四个活动期、九个亚期。第一期火山活动活动始于上新世,第二期火山活动为早更新世,第三期火山活动为晚更新世。第上期火山活动为全新世。  相似文献   

2.
腾冲火山断裂构造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姜朝松  周瑞琦 《地震研究》1998,21(4):330-336
评述腾冲火山断裂构造特征、断裂活动性及其与火山活动关系。论述本区地质构造格架、断裂活动与大区域构造的关系和构造演化历史。从中看出,腾冲地区的断裂构造、火山活动均受地壳运动、块体聚散的控制,并具有继承性和延拓性。  相似文献   

3.
腾冲火山活动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钱晓东  刘祖荫 《地震研究》1998,21(4):337-342
本通过对腾冲火山活动区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得出如下明显特征;(1)腾冲火山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与周边地区有显差异。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火山活动区以南的龙陵地区和以西的中缅交界地区。92)腾冲火山活动中强地震极少,以中、小地震活动为主。另外, 腾冲县城1512-1785年曾发生5次中强地震。(3)该区长期应变释放相当平缓。(4)腾冲火山活动区b值较高,长期处于低应力背景状态下  相似文献   

4.
根据腾冲火山区在区域上的构造亲缘关系、构造时空演化关系 ,并借助古地磁研究成果而得出的腾冲及邻区主要板块拼合关系 ,研究该区地壳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云南腾冲火山地区的地震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记述了与腾冲火山活动有关的历史地震资料,重点分析了1961年6月12日腾冲玉壁山M5.8级地震和1976年7月21日腾冲M5.1级地震的类型,半讨论了腾冲火山地下介绍与周边地区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发生于腾冲火山地区的地震,有部份属于火山地城类型,腾冲火山不是死火山,火山下部的岩浆仍在活动。  相似文献   

6.
腾冲火山活动区的烈度衰减及环境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秦嘉政  皇甫岗 《地震研究》1997,20(2):212-217
用云南腾冲火山活动区域破坏性地震的烈度分布资料研究了火山活动区的短周期波区域衰减特征,用地震活动资料进行研究了区域环境应力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给出了:腾冲火山活动区的地壳Q值属于低衰减区,平均Q值为85,比周围地区低50%左右,环境应力场量值ι0平均为6.0MPa,属于低应力地区,分析了这种低衰减,低应力背景产生的原因与火山活动地区壳内部高温热物质(如岩浆房)状态的关系,反映了火山活动区地壳内部介  相似文献   

7.
A.B.吉姆什 《内陆地震》2000,14(2):167-175
Известно,что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еглубинныхструктурныхэлементовскоровымивходегеологическогоразвитияведеткобразованиюприповерхностныхморфоструктур,которыевДжунгаро- Северо- Тянь- Шаньскомрегионе( ДСТШР) представляютсобойпарагенезскладчато-глыбовыхвергентныхструктур…  相似文献   

8.
腾冲火山区及周围地区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腾冲火山区及周围地区强震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空间分布及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进行了研究。由我国西南地区直到缅甸中深源地震带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格局,充分显示出我国西南地区在现代构造运动过程中,受到以印度板块对亚欧板块碰撞挤压作用为主要动力源,在东部同时受到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远距离作用影响的总体特征。腾冲火山区主要受到印度板块在缅甸中深源地震带产生的侧面挤压剪切的直接作用。腾冲火山区所属的腾冲龙陵地震带是西南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分区的一条重要边界。腾冲火山区主要受到北东———北东东向的区域压应力场作用,同时也可能受到东侧毗邻应力场分区南南东———南东向压应力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47个腾冲火山岩样品的K-Ar年龄值域在0.09和17.84Ma之间。4条火山岩的40Ar/36Ar-40K/36A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93、0.81、0.31和0.13Ma。火山喷发的时代从中新世到更新世,喷发的高潮在晚更新世。腾冲火山目前还不是死火山,而腾冲及其邻区的热事件(侵入—热变质—喷发)又是连续发生的。20个样品的Rb和Sr含量、稳定Sr同位素初始比(0.70578—0.71437)以及其它地球化学资料还表明,这些火山岩是属于板块碰撞带生成的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火山岩的母岩浆来源于地幔的玄武岩浆,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过富含放射性成因Sr的地壳物质的强烈渐进混染。  相似文献   

10.
腾冲火山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腾冲火山地区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及震情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与火山活动区有关的地震活动具有以下特征:周围构造地震活动频繁而火山群地区则处于地震活动相对平静的背景,震级较低(最高为5.0~6.0级);地震活动以小的震群活动为主,微震主要发生在腾冲县城南部的热海热田地区。长期的地震频率b值高,达1.2左右;震源深度在0~20km范围,受周围构造大地震的影响,导致火山区地壳内部岩浆活动引起的岩浆冲击型地震发生;火山体地下低速层的存在与地下热物质有关。从腾冲火山活动区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震情参数特征表现出与世界上其它火山地震的相似关系,表明腾冲火山不是死火山,火山体地壳内部存在的岩浆囊或岩浆移动通道内岩浆仍在活动。  相似文献   

11.
腾冲火山区形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腾冲火山群是我国目前仍具喷发危险的火山群。本文首先对火山区的地壳运动背景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介绍了火山区的形变监测情况,再依据1998~2004年的水准测量及2002~2004年GPS观测成果,参考重力变化及其它观测资料分析火山区岩浆的活动特征,最后得出主要结论:相对欧亚板块,腾冲火山区总体具有向西南的顺时针旋转运动;火山区的形变变化受岩浆和断层活动两方面控制;火山区西南部发生了较强烈的下沉运动,可能由于岩浆和水的流失及放气等原因引起;以固东—腾冲断裂的西支为界,水平位移在断层两侧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运动,2002~2003年运动更剧烈些,断层活动表现为明显的拉张特征。综合各种资料表明火山目前活动量较小,近期喷发的危险性不大。  相似文献   

12.
联合1998~2004年的五期水准测量资料以及2002~2004年的GPS观测成果,分析了腾冲火山区岩浆的活动特征。垂直形变资料显示,火山区南部发生较明显下降,这可能是由岩浆和水的流失及放气等原因引起;水平形变资料显示,以固东—腾冲断裂(F2)的西支为界,断层两盘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运动,断层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拉张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岩浆可能沿断层从南部向北部运移,并在断层内重新聚集形成岩墙;垂直形变的多个极值区以及水平位移的不规则性表明,火山区岩浆体不很规则或有多个岩浆囊体存在;从形变量大小分析,岩浆的活动量远小于中等程度火山喷发的质量,表明火山近期喷发的危险性较小。  相似文献   

13.
腾冲火山地质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综合分析前人有关腾冲火山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区火山活动的研究现状,火山活动特征,火山活动背景及火山活动与深部岩浆侵入活动的关系等进行了评述。认为腾冲火山群中存在全新世活火山,现今处于休眠状态,具有再次喷发的潜在危险性,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腾冲火山在全新世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对于在该区开展火山活动监测,减灾防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汤郎-易门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走向近南北,按地貌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可将其划分为北段(营盘村-插甸断裂)、中段(插甸-碧城断裂)及南段(碧城-易门断裂)。针对汤郎-易门断裂构造地貌差异,利用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基于GIS技术提取与断裂活动相关的水系,并计算其陡峭指数,结合野外考察及遥感影像讨论断裂在不同分段的活动习性与地貌特征。研究发现,区域内降水及基岩抗风化能力对亚流域陡峭指数的影响较小,认为陡峭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汤郎-易门断裂的垂直构造运动。陡峭指数显示,断裂走向呈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其分段性与前人划分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所表征的基岩垂直活动性差异可作为断裂带活动分段的依据。断裂带东西侧陡峭指数在不同分段上表现出差异性,北段断裂东西侧陡峭指数显示出东、西向差异性抬升不显著,其与地貌上断裂北段表现的左旋走滑运动一致,以水平运动为主;断裂中段及南段陡峭指数在东西侧表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显示东侧较西侧基岩抬升更快,可能以垂直差异运动为主。  相似文献   

15.
以垂直形变资料反演腾冲火山区岩浆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腾冲火山区67个精密水准测点的4期实测垂直形变资料,和对该火山区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的分析,参考了由层析成像推测的腾冲火山岩浆系统动力模型,利用Mogi模型对岩浆房的大小和空间位置进行了最小二乘法反演的初步研究。对4期资料分别进行了形变差的反演计算,所得初步结果表明岩浆活动源比较分散,可能存在3个表示岩浆流入引起地面上升的上升源,和2个表示岩浆流出到断层中引起地面下降的下降源。上升源位置大致沿北东走向的断层分布。而下降源位置则在测区东南一侧,等效岩浆源的深度在6~4km之间,与小震震源的深度大致相符。4年来岩浆活动量约为10^6m^3,量级与国外已喷发的火山相比处于较低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6.
龙门山中北段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门山中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缘,该区作为高原向东扩展的前缘部位,其地形与河流水系的演化记录了高原隆升与挤压扩展及其气候环境效应的各种信息。龙门山中北段构造活动有明显差异,从中段逆冲为主转化为北段的走滑为主,本文采用定量化地貌参数从构造地貌的角度揭示了区域构造活动的差异。龙门山中北段地貌因子(坡度、地形起伏度和条带状剖面)的阶梯状分布特点,显示了高原扩展的逆冲推覆特征,在中央断裂处构造抬升作用最强,同时显示出了南北向构造活动减弱的趋势,由中段的逆冲转换为北段逆冲兼走滑的形式。北川-映秀断裂两侧流域的HI值也显示了断裂上盘高、下盘低、沿走向减弱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本区构造活动是地貌演化的主控因素,龙门山中北段地形存在差异,北川-映秀断裂两侧的小流域地貌指数分析显示,构造抬升活动自南向北减弱,中段以逆冲为主,北段为逆冲兼走滑。  相似文献   

17.
云南腾冲地区的岩石圈热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腾冲地区是喜马拉雅地热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合温泉资料研究了该区的水热活动特征,并从地震波速入手研究了岩石圈生热率随深度的分布以及深部热流结构组成和深部地温分布。同时也探讨了该区目前幔源原生玄武岩岩浆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云南地区近期地壳活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云南省的GNSS连续观测资料,通过最小二乘、克里金插值等方法进行速度场、应变参数的求解,获得了自2010年起至今云南地区的地壳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最大剪应变变化速率存在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特征,目前滇西北地区最大剪应变增强最快,滇南至滇西南等区域挤压应变积累最明显,且2011年缅甸7.2级地震的发生未改变这一地区的应变积累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安徽滁州地区主要断层活动特征调查、坳陷与断坳发育演化的分析,得出两类构造活动具有一致性,且第四纪以来整体表现为弱活动特点。考虑研究区西侧的郯庐断裂带和东北侧的苏北盆地两个中强构造活动区影响,认为滁州地区处于协调区域构造应力释放的活动状态,地震活动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0.
以1982-1995年云南中部地区跨主要断裂短基线(水平)、短水准(垂直)的监测资料为窗口,经数模计算和反演,讨论了该区现今构造活动性及构造形变应力场特征。其结果表明,该区现今构造活动是以水平位错为主;川滇菱块南部边界断裂扭运速率高于块内其它断裂,并显示了向南南东滑移兼抬升的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