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柏杖子金矿床的发现是从1979年在凌源南部开展1:5万的分散流工作以后,物化探工作逐渐深入发现的。当时在此获得了长7公里,控制面积15平方公里的金、银、铜的分散流异常带。经5条剖面的检查,认为分散流异常是矿体引起,年末施工了三个普查验证钻孔,两个孔见到够工业品位的金矿,一个见到矿化。 在此基础上,1980年系统的开展地表工作,在分散流异常范围内投入1:1万的化探次生晕。15平方公里。其中以  相似文献   

2.
云南哀牢山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矿产丰富。1:5万化探分散流圈定的Au异常,因地质体的不同,异常特征各异。以哀牢山地区已知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为依据,划分了3类不同地质体控制的Au异常,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质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成矿区(带)异常评价选择的基本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研究了成矿区(带)中分散流异常选择5的基本条件,缩小找矿范围,加快评价速度,提高找成功率。介绍了对筛选出的分散流异常进行沟系次生晕为重点的方法评价,提出了沟系次生晕异常浓集中心的异常判别原则,以便判别矿致异常,确定找矿靶位,取得 了的地质找矿效果 。  相似文献   

4.
赣南是我国著名的钨矿产地之一.一九六五年以来,江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原610队、617队、616队先后在赣南的一些地区开展了以寻找钨及铅锌矿为主的分散流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地质效果.在这个基础上,为了较好地处理异常下限及区域背景等问题,从而解决异常个数过多、范围过大及其与矿体的关系,我  相似文献   

5.
王永平  张军 《吉林地质》2010,29(3):84-86
研究成矿带理论、探索成矿规律、分析地质背景,建立在这三者之上的单点或低缓分散流异常也将是致矿的极佳线索。  相似文献   

6.
在河北省开展了1/5万化探分散流约20000km~2,获得了大量以Au为主的分散流异常,为找矿决策和普查选点提供了靶区.在所提出的化探规划和施工区,经过进一步工作,取得了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7.
尼木地区分散流异常元素组合主要类型为Au,Cu-W-Mo-Bi,Pb-Zn-Cd-Sb型,具有斑岩铜矿的分散流异常元素组合特征,圈定甲类异常2个,乙类异常7个,丙类异常1个,提出对6个重要异常开展查证的建议,经后续勘查,发现了岗讲等一批大型斑岩铜矿,经详查,累计提交铜资源量200万吨以上,找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化探分散流扫面速度快,发现的异常多,但异常检查耗时较长,常远落后于化探扫面的速度;异常检查的质量也往往满足不了异常评价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为缩短找矿周期对异常进行超前检查如在四川甘孜某地的1∶20万分散流扫面的同时,对测区各类矿点、重砂异常进行检查,采集各类岩石、矿化、蚀变、破碎(带)样品.当年就获得区内各类地质体的元素组合及其含量数据,为分散流异常的分类评价提供依据.第二年在头年发现的蚀变破碎带Au高含量点上,配合分散流异常检查就发现了大型的金锑矿. 又如在冀东青龙某地,在1∶1万次生晕扫面的同时,对测区内各类矿点、民采点作超前检查,发现区内除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外,还有蚀变岩型金  相似文献   

9.
采用1/2000地质-化探原生晕剖面测量、1/2000地质简测和配合槽探工程揭露方法,对山阳县岩1:5分散流低缓金异常进行了检查评价,在中泥盆统大枫沟组砂板岩地层中发现了龙头沟金矿.证明化探异常评价是快速发现矿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都兰县沟里地区沟系次生晕找矿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沟系次生晕测量是一种非正规网度的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1/5万分散流一沟次生晕测量的基础上,放大到1/1.25万沟系生晕测量,通过对已知矿床的验证评价,证明该方法在地质找矿勘查中具有明显的找矿效果,为在沟里地区进一步开展化探异常检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海沟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海沟金矿床区域水系沉积物、矿区水系沉积物及矿体的岩石、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海沟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并依据该模式对区域47个异常进行了研究对比,预测出一处寻找海沟式金矿床的有望异常。  相似文献   

12.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第V成因单元存在着多处铀异常,这对铀的后备战略基地建设有重要意义。从沉积学的角度重建了第V成因单元的沉积体系,识别出两种沉积体系,分别是位于研究区西北部的辫状河沉积体系和东南部的曲流河沉积体系。通过对铀异常信息的成功提取及平面编图,发现延安组中铀异常呈一个又一个具有自我中心的单元出现,且与曲流河沉积体系的关系密切:通常发育于河道分岔或转弯处;普遍发育于薄砂带(区),一般砂体厚度在30 m以下,含砂率小于40%;铀异常单元与厚煤层关系密切;主要赋存于粒度较细的岩性中,部分也富集于煤中,但铀异常最高值富集于中砂岩中。  相似文献   

13.
青海玛沁县友后青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阿尼玛卿缝合带内,在友后清地区发现了与基性-超基性岩体关系密切的钴铜矿化带。本文主要分析了友后青地区钴铜矿化带的成矿地质特征,认为华力西-印支期NW-NWW向的深大断裂控制着钴铜成矿作用。高精度磁测显示,区内有一条近NWW走向的磁异常带,异常强度中等偏高,呈串珠状分布。水系沉积物测量表明,以镍钴铬为主的多金属综合异常规模大,元素组合齐全,镍钴铬元素异常套合好。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与高精度磁测异常可以很好的叠合在一起,在空间上与基性-超基性岩关系密切。沿NW-NWW向断裂带,与基性-超基性岩叠合较好的物化探异常区是该地区寻找钴铜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4.
广东庞西垌地区地球化学组合异常识别与提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地球化学元素空间组合分布规律,采用因子泛克里格法构建组合模型用于识别组合地球化学异常,使用分形滤波技术强化弱异常并分离异常与背景.将组合异常模型和分形滤波技术用于钦杭结合带南段庞西垌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目的在于寻求地球化学致矿异常,寻找未知矿床.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组合变量提取出的组合异...  相似文献   

15.
潘建  李贵义 《吉林地质》2019,38(3):55-58
通过对南祁连天峻县阳康曲一带1∶20万水系沉积物ZHs-12号Au异常的查证,在该异常范围内圈出了AS22号1:5万Au异常,又对AS22号1:5万Au异常进行查证,采用1:1万土壤测量,又圈出了AP3、AP4两个土壤异常,在AP4号土壤异常中发现了多条金矿体,最终发现了青海省天峻县阳康曲陇王玛珠金、铁多金属矿,该矿床的发现表明了在该地区利用不同的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找矿效果非常明显,对具有相类似的1:20万或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查证,最终发现矿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的实地调查,对工作区的磁场特征有了详细的了解.经磁异常的定性分析,筛选出11个找矿潜力较大的异常区.同时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表明区内主要找矿元素为Cu、Pb、Zn.磁异常的定性分析对这些金属矿的深部找矿预测可以提供有利证据.结合化探异常、地质特征、矿化特征优选出了展咱木部-坑马勒间强磁异...  相似文献   

17.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表明,攀枝花-西昌地区存在一个与峨眉山玄武岩分布范围基本吻合的P t,Pd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玄武岩中铂族元素丰度值普遍较高是一种正常的高背景现象,而峨眉山玄武岩中P t,Pd严重亏损或正异常显著的局部地区则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成矿潜力。研究根据水系沉积物下伏基岩性质的不同,确定了不同地层单元和侵入岩类的P t,Pd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在研究区圈出多处P t,Pd衬值异常。结合有关铂族矿床以及同源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的认识,通过对水系沉积物P t,Pd综合异常的筛选,初步优选出铂族元素找矿远景区10个。  相似文献   

18.
区域次生地球化学负异常模型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生地球化学负异常的研究已经引起重视,特别是前苏联的化探工作者还总结出利用地球化学原生负异常对热液矿床进行普查和评价的准则.但是,由于缺乏可供对比的划分负异常的适当方法,使得对负异常的研究不能系统化,研究结果也不能互相对比,尤其是对于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中发现的负异常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对几个地区衬值负异常的分析,系统地探讨了区域性负异常的分布特征、负异常与正异常的关系、负异常的地质意义和找矿信息等.总结出单元素和多元素区域负异常的分布模型.建立了AU和Cu矿床的区域正负、异常模型.提出了地球化学异常是由正异常和负异常组成的.  相似文献   

19.
靳平 《物探与化探》2008,32(4):354-357
石鸡坝地区的金地球化学特征受地层、构造和沿构造发育的岩脉的控制,其水系沉积物和土壤测量的异常主元素组合为Au、Hg、As、Sb。根据不同小区的地质特征和背景,选用不同的异常下限圈定异常,尤其是Au异常,不但异常规模大,峰值高,而且具很好的浓度分带,浓集中心明显。多处异常浓集部位采用工程揭露验证,发现规模和品位较可观的金矿体,已经形成了阳山(大型)、新关(中型)、后斗湾(小型)、关牛湾(小型)等金矿床。矿体与异常的对应性相当吻合,说明水系沉积物和土壤测量方法在该区的效果和结果可靠。通过对比和分析,提出了对区内其他异常和弱小异常研究和验证的必要性,找到该类金矿的前景很大。  相似文献   

20.
甘肃北山白山堂铜矿外围找矿靶区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北山白山堂铜矿及其外围,以1:20万营盘幅区域化探数据为基础,探讨了综合利用富集贫化两类指标形成的正、负异常圈定找矿靶区并进行靶区评价的可行性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在1:20万区域尺度上,已知白山堂铜矿产出位置出现了成矿元素(Cu)及伴生元素(Zn、Au、Ag、As、Sb、Mo)、常量组分(Fe2O3、MgO)的正异常和亲石分散元素(Ba、Sr)、常量组分(Al2O3、Na2O)的负异常,构成白山堂铜矿整体异常结构模式。以是否出现异常结构模式为标准,利用岩石裂隙充填物测量或岩屑测量结果,对白山堂铜矿外围出现的地球化学异常成矿前景进行了评价。根据示范研究结果认为,利用异常结构模式进行找矿靶区评价是行之有效的,较单纯利用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异常进行靶区评价证据更系统、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