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甘肃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出发,在对土地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和解决途径的探讨中,把各特殊区域的特殊问题综合化,从经济地理学的高度进行了思考并作了结论。 相似文献
2.
利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对河南省国有企业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论述,同时对土地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意识、参与意识淡薄,土地管理部门参与土地资产管理的职能欠缺,土地资产流失严重,地价评估管理不规范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7条对策与建议,指明了土地实行资产管理对国有企业改革及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所谓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从表现形式来 相似文献
6.
7.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如何管好用好土地,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意义十分重要。本文就如何管好用好巴彦淖尔市农垦的国有土地谈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土地管理三维思维与土地空间资源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发展的三维理念轨迹及土地立体化利用趋势,采用文献检索与综合分析法,剖析土地管理重视三维思维的原因,辨析土地的空间特质,提出土地空间资源的概念内涵,初探土地空间资源管理制度和技术,以促进土地领域实践问题解决。结果显示:① 土地管理三维思维符合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趋势,是基于土地管理实践而衍生的创新需求。② 土地作为资源的本质属性之一是空间性,具备三维空间特质;土地空间资源是土地资源概念的外延,是以土地表层为基底或脱离土地表层的可利用的三维空间存在。③ 土地空间资源的提出,能引发土地管理领域在理念、制度和技术上进行三维思维化的重构与创新,具有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适当地选用录相、投影片、多媒体等手段,不仅有助于抽象知识的教学,还能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知识,调动视听等多种感官,有利于意识、态度、思想等教育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1.
12.
13.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29
自21世纪初土地利用转型这一研究方向引入中国后,土地利用转型已成为当今学术界和国家行政部门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拓展深化土地利用转型的概念内涵,阐述土地利用转型的理论模式基础上,探讨了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二者之间的互馈机制,进而分析了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指出:决策部门应根据土地利用形态的变化适时调整土地资源管理政策措施,充分考虑目标区域所处的土地利用转型阶段,以增强土地资源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在探讨未来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基础上,强调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及其变化应当成为今后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研究关注的焦点,通过管控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变化来创新土地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及制度,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1.土地资源是我国最重要和最紧缺的自然资源之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基础部门。因此,“中国的土地资源和农业”一章为全册教材的重点。本章共分5节课,本节为第一教时,是讲述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因为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发展农业生产必须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全章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微型计算机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微型计算机在土地资源详查中用于量算土地面积和土地资源数据管理的方法,通过对江苏省六合县的具体实验,证明微机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工具,可以在地图上精确地量算土地分类面积,并自动输入计算机管理,建立区域性土地资源数据库,为地域研究和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总结了我国“三北”防护林地区土地资源的区域分异、质量、数量及防护林体系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国家重点“三西”农业建设地区之一。根据1979年全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会议精神,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承担了“甘肃省河西地区水、土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课题,连续五年(1980~1984年)按三个流域(石羊河、黑河、 相似文献
19.
生态经济交错区的土地开发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态经济交错区是我国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同时它还是生态经济较脆弱的地区,土地开发极容易造成土地生态经济问题。本文阐述了生态经济交错区的概念,分析了生态经济特征 ,土地开发的意义,管理目标、核心,提出了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开发管理的原则和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从教13年了,参加过各类比赛,开过的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等已经多不胜数。但我很珍惜这些经历,每一个过程对于我来讲,都有许多收获和启迪,它使我更加热爱所从事的这份事业——地理教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