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现场实测数据基础上,对上海地铁2号线隧道周围饱和软粘土试样进行循环加载试验,对地铁振动荷载下的饱和软粘土的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地铁振动荷载开始作用以后,隧道侧壁饱和软粘土的先发生微量的竖向回弹变形,在地铁运营后一段时间内隧道侧壁土体不会产生较大变形,但随着运营时间的推移,仍会产生可观的不均匀沉降;地铁隧道底部的饱和软粘土竖向变形回弹阶段非常短暂,而后立即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并产生较大的竖向变形,其变形量是隧道侧壁处饱和软粘土变形的近30倍。试验结果对地铁轴线变形和地铁线路附近地面沉降的预测评价和灾害防治等具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饱和软粘土在冲击荷载下的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淤泥质饱和软粘土施加冲击荷载进行室内动力固结试验,研究了软粘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孔隙水压力、轴向变形等动态响应特征,并通过三轴剪切试验结果,分析冲击荷载对淤泥质饱和软粘土的加固效应。试验结论对于动力固结理论的完善和现场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铁荷载下不同固结度软黏土的孔压试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新江  张涛  丁智  王常晶  蒋吉清 《岩土力学》2014,35(10):2761-2768
地铁运营前下卧层土体存在不同程度固结,这会影响到运营期隧道周围土体中孔压的变化,进而产生不均匀沉降。通过GDS循环三轴试验系统对杭州饱和软黏土进行动力测试,研究了固结度、固结应力、循环应力比对孔压发展的影响。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初始固结程度的孔压模型。研究表明:循环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的孔压发展形态比应变发展形态更具规律性,固结程度愈高的土体孔压发展愈缓慢,并且随振动次数增加,在较低的孔压水平就可达到稳定。预测地铁长期荷载下土体的孔压和沉降时考虑孔压测试时的滞后现象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所得的孔压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地铁运营荷载下孔压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海地区地铁隧道一般位于第④层淤泥质黏土层中,在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隧道周围土体变形引起隧道轴线沉降,有些区段隧道轴线沉降量已超过20cm,引起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本文以上海第④层原状淤泥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循环三轴试验,模拟地铁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荷载,研究荷载作用下上海淤泥质黏土的累积应变、孔隙水压力及再...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托上海地铁9号线开展地铁振动荷载下隧道周边土体孔隙水压力长期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列车振动荷载施加后,超孔隙水压力迅速产生并急剧上升;隧道拱腰深度的超孔压约为1.2kPa;最后一班地铁列车通过后,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停运5min时,超孔压消散80%左右。由于盾构施工产生的超孔压远比振动产生的超孔压大,现场测试主要表现为施工产生的超孔压消散。超孔压分布规律为:隧道拱腰以上,超孔压随深度有增大趋势,拱腰以下,超孔压随深度有减小趋势;拱腰周边,超孔压较大,超孔压等值线较密集。  相似文献   

6.
针对南海北部陆坡原状软黏土,开展了不同偏压固结比 和循环应力比CSR条件下的动三轴试验,探究了动荷载作用下试样的残余动应变、残余动孔压与循环振次的变化规律;综合考虑试验过程中残余动应变和残余动孔压的关联性,提出了基于动应变-孔压模式的动三轴试验破坏标准,并采用微观电镜扫描(SEM)图像揭示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给定 条件下,CSR值不同,残余动应变随循环振次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显著差异性,而残余动孔压随循环振次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着 的增加,CSR临界值逐步增大,相应的最终残余动应变逐渐减小,而残余动应变-动孔压曲线也表现出相似特征;将传统的应变值破坏标准扩展至由应变-孔压曲线拐点控制的破坏区间,可以有效界定破坏振次并描述试样的完整破坏过程,揭示动荷载条件下试样内在的有效应力-应变-孔压互馈机制。上述研究成果将为南海北部陆坡软黏土软化-孔压模型的建立、海洋地质灾害评价与预测、海洋工程基础设计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上海临港新城冲填土地层分布区的道路在车辆振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变形为研究对象,以一定的动应力、不同的振动频率来模拟车辆振动荷载,进行了振动三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固结比相同,振动幅值相同的情况下,轴向应变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大;轴向应变随孔隙水压力的增加先缓慢增长,当孔压比达到一定值后,轴向应变会迅速增加,直到破坏;轴向应变与剪应变和径向应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肖军华  许世芹  韦凯  洪英维 《岩土力学》2013,34(10):2938-2944
为了定量评价主应力轴旋转对地铁荷载作用下隧道下卧软黏土累积变形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方法并结合实测数据的验证对地铁荷载下地基土的应力路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空心圆柱仪对这一复杂应力路径进行室内模拟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主应力轴旋转增大了软黏土的累积变形,且最大有效主应力比(有效最大主应力与有效最小主应力之比)越大、或加载频率越高增大更明显。在实际地铁荷载和通常隧道埋深条件下,考虑主应力轴旋转使软黏土的累积变形增加9%~23%(加载频率越高,增加越大)。可用常规循环三轴的累积变形试验结果乘以土体分别在有、无主应力轴旋转下变形的比值,来预估实际地铁荷载下软黏土的累积变形,初步研究得到该比值与土体的最大有效主应力比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9.
冲击荷载下饱和粘土孔压特性初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曾庆军  周波  龚晓南 《岩土力学》2001,22(4):427-431
冲击荷载作用下,孔压的增长与消散规律是研究动力固结法加固饱和粘土地基的基础与理论支持,就此问题进行了冲击荷载作用下饱和粘土孔压增长与消散规律的一维模型试验,试验中考虑了不同击数N和不同击能WH的影响,试验的结论新颖,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厦门软粘土的振陷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应用动三轴仪对厦门软粘土做了一系列的振陷试验,建立了淤泥质软粘土的振陷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该类软粘土动孔压的发展规律性差,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其残余应变受动应力的影响较大,当残余应变达到5 % 左右时,软粘土的结构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铁循环荷载下加固软粘土的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对上海地铁4号线宝山-海伦引导段隧道周围的加固软黏土进行室内GDS循环三轴试验。结合重复正交设计法安排试验,借助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试验数据,充分考虑了振动频率(0.5、1.5、2.5 Hz)、动应力幅值(20、30、40 kPa)、固结比(1、1.4、2)以及超固结比(1、1.5、2)对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振动频率、动应力幅值、固结比及超固结比对加固软黏土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率分别为0.722、15.821、0.944及6.628;这说明影响加固软粘土孔隙水压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动应力幅值及超固结比,而固结比和振动频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冲击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孔压增长与消散规律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研究饱和软粘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孔压增长规律,讨论孔压增长的内在机理和不同围压、不同冲击能作用下孔压量的变化。讨论土体的再团结变形规律,提出再固结体积压缩系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分析冲击荷载作用后的强度变化。这些讨论为动静结合法处理软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周期荷载作用下粘性土变形及强度特性述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白冰  周健 《岩土力学》1999,20(3):84-90
周期荷载作用下粘性土变形及强度特性的研究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还较少。文中对其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尽的评述,以期引起岩土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应力控制式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软粘土在不排水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性状。在考虑影响循环 特性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适合上海地区饱和软粘土孔隙水压力的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饱和软黏土循环荷载累积孔压显式模型未能反映路基土体单元在土体自重作用下主应力轴的偏转现象。在确定饱和软黏土固结时间的基础上,在固结压力分别为100、150、200 kPa下,对软黏土进行主应力轴偏转角为15°、30°、45°的不排水循环加载试验,得到了固结围压、主应力轴旋转角及动应力比对循环累积孔压影响的规律。基于第一次循环加载累积孔压变化规律和修正动偏应力水平,建立了能考虑恒定主应力轴偏转角循环加载下累积孔压显式模型,并利用恒定主应力轴偏转角循环加载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建立的循环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累积孔压显式模型参数易于确定,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且能考虑主应力轴的恒定偏转现象。  相似文献   

16.
动力荷载作用下软粘土的残余变形计算模式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周健  屠洪权 《岩土力学》1996,17(1):54-60
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动力荷载作用下计算软粘土残余变形的模式。并将计算结果与不排水和部分排水情况下观测到的孔隙水压力及残余应变进行比较,两者具有较好的吻合性。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模式可用来估算动力荷载(例如地震荷载、交通荷载)作用下建于软粘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及其它设施所产生的附加沉降。  相似文献   

17.
软粘土中钻孔灌注桩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埋设有测试元件的足尺钻孔灌注桩的现场静载荷试验 ,研究了软粘土地层中桩长 2 8m ,桩径 6 0 0mm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 -沉降性质 ,同时研究了试桩的荷载传递特性 ,分析了桩身轴力、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规律 ,并就单桩的沉降变形进行了计算分析 ,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饱和粘土循环试验成果的回归分析,建议了用两种模型分别描述NC粘土和OC粘土的循环加载孔压变化规律,并研究了在非等幅循环情况下(如波浪、风荷等不规则荷载)所建议模型的应用方法,本文所提供的模型比文献[1]所建议的“动孔压系数法”更符合粘土孔压的增长规律。  相似文献   

19.
淤泥质软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孔压增长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孟庆山  汪稔  陈震 《岩土力学》2004,25(7):1017-1022
通过室内淤泥质饱和软粘土的动力固结试验,考虑不同锤重和落距组合情况,对冲击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孔隙水压力的动态响应特征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和冲击击数之间是双曲线对应关系,高围压下冲击荷载激发的孔压随击数增长的速率快,超固结软土在冲击过程中孔压出现了负值。冲击荷载对土体产生的附加应力能导致孔压上升,孔压消散使得土体内有效应力增加,强度提高。对强夯施工中以孔压控制施工质量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上海粉土液化特性及孔压模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循环三轴试验,分析了上海原状及重塑粉土的液化特性,提出了原状粉土的孔压上升模型,并与细砂的液化特性和孔模型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