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庆德 《地图》2005,(1):78-78
地图是我首选书籍,走进书店,进门就往地图书柜跑,统览一下有无新版和新编的地图,看得满意即买下一本。每当我出差外地,走出车站,第一件事,就是买一张当地地图。当我看到报纸上某条铁路或高速公路动工兴建,就得翻阅一下《中国地图》,它的地理位置,经过哪些地方等等,在地图上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在此向为地图编绘而努力工作的同志们道声谢谢!  相似文献   

2.
我所选择的论题是关于两个姊妹学科──地图学和地理学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到的是会聚还是分离吗?"大概在地理学的科学规律发现之前,DavidWoodward等地图学家和其他地图史学家就曾经指出过。1992年10月一位领导人在伦敦《泰晤士报》上指出:"人类在信息传播方面有三项重大发明,即语言、音乐和地图,而其中最古老的是地图。"地理学和地图学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过去的30年中,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地理学和地图学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分离。地理学的定量革命使得很多地理学家,尤其是英国和北美的地理学家,放弃了地图而倾向于新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地图是浓缩在纸上的世界,地图是自然与历史结合的产儿。地图是线条、符号与色彩的神奇组合,地图是人类绘画长廊中最美的一幅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人喜欢下棋,有的人喜欢跳舞,有的人喜欢钓鱼……而我却从小就偏爱看地图,百看不厌,乐此不疲,以致达到了入迷的地步。记得儿时的我,时常爬上桌子,面对墙上的世界地图,一看就是一二个小时。看着那由点、条线、符号和色彩组成的斑澜世界,任凭思绪在想象中飞扬。飘荡。在有的人面前,地图不过是涂抹着颜色与线条的纸,而在我眼里,地图是有生命的,那上面的山是青的,水是绿的,…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地图》2004,(6):101-101
我从小就喜爱地图,一直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参加工作后常年在外出差,到哪个城市都要买几张本市或其他方面的地图,但就没功夫去研究它和收集它。退休之后时间稍宽,每天抽3~4个小时读读报刊,还是没功夫专项研究和收集它。作为业余爱好,我想如果能有一本异彩纷呈的《地图》杂志就足矣了。以前不知道有这样一份杂志,直到2001年底,  相似文献   

5.
杨浪 《中国测绘》2020,(1):72-75
看到"地图史群"里的老师们在议论北京的"水准原点",想起好多年前我在博客上写过,还真是个事儿。那年我遇到它是个偶然。到医院陪家人看病,下了车,抬起头,就看到了。这里是北京府右街北口,北大医院妇产医院大门进去向左向前,面前一座希腊式的石柱建筑就是了。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地图》2004,(3):79-79
《地图》杂志总编丛远东及各位编辑: 我不是从事地图或测绘的专职人员,但却是《地图》杂志的老读者,从1998年为单位订阅《地图》杂志,到2002年自费订阔,我与《地图》杂志情缘很深。我之所以喜欢《地图》,就在于这份杂志既有专业刊物的理论性、知识性,又有大众读物的趣味性。近两年,我曾撰写过几篇有关地图的小稿,承蒙不弃,《地图》杂志给予刊登,特别是2004年第1期《地图》刊登的“大漠深处统万城”的稿件,令我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7.
我对几本交通旅游图的一些看法牟子谦(福建省建瓯市交通运输公司353100)我是个地图爱好者,从小学起就爱看地图、收藏地图,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退休后以图作伴,看得多了,有所比较,自然就有了一些想法。觉得目前各种版本的普通综合地图,特别是一些常见的交通...  相似文献   

8.
正"所在城市有没有新增的确诊病例?""距离我最近的确诊病患在哪里?""这个新增的确诊患者运动轨迹是什么?"点开疫情地图,这些问题似乎都能得到解答,持续了近两个月的疫情也让我们意识到,这次,地图似乎以另一种非导航为主的功能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而赋予地图这种语义化信息的传播属性正是上文三个问题背后代表的时空大数据。  相似文献   

9.
互动     
《地图》2010,(1):6-7
<正>第一次看到《地图》杂志,我就在想,这地图还有必要编成杂志吗?那还不得枯燥无味呀。不过,还是试着翻了一下。这一翻,发现自己错了,此"地图"非彼"地图",我的理解狭义了。它不止是标记山川,交通与行政区划,而且还描绘了诸多风土人情、语言习俗和自然风光等;它不  相似文献   

10.
地图测绘与中国疆域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汝辰 《测绘科学》2004,29(3):73-80
地图已成为反映制图者空间观,政治势力及其与外界环境关系的一种文化和意识上的人工制品。任何地图都不能脱离它所产生的背景而成为纯粹客观的表现物。从我国清代以来,地图测绘与中国疆域的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分从三个方面做了详实地论述:统定疆域,即测版图,说明地图与版图的关系;列强欲掠我土,必先偷测舆图,或将我国地图偷寄国外;列举了中俄在伊犁和帕米尔边界谈判中的实例说明,熟悉边疆地理地图才能寸土必争,否则就丧权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