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渤海东部凸起区与斜坡区探井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油气横向与垂向运移条件的控藏 作 用。分 析 表 明,渤 海东部凸起区与斜坡区属于输导脊-运移断层-目标圈闭的成藏模式,潜山不整合面输导脊与运移断层的配置、运移断层与区域盖层的配置是控制油气成藏层位及油气丰度的主要因素。输导脊-断层的配置样式与较小的深层断接厚度是浅层成藏的关键,凸起区深层断接厚度大于450m 时,潜山是主要含油层系,反之潜山与新近系为含油层系,且断接厚度越大,新近系成藏概率越大;斜坡区东营组泥岩断接厚度普遍大于700m,潜山为主要含油层系。上述研究结果与已钻井吻合程度较高,对“他源型”区域勘探目的层系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库车拗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油气输导体系特征及输导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成藏期输导体系的演化模式及有效性验证是库车拗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油气成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断裂活动期和断层性质、砂体连通性和物性、不整合面上下地层接触及岩性配置关系,研究输导体系组合及演化特征;综合运用QGF、QGF-E及甾烷C29ββ/(αα+ββ)、三环萜烷/17(α)-藿烷等地球化学参数识别油气运移通道和运移方向,验证输导体系的有效性.在输导体系组合及演化特征和有效性验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的输导模式.结果表明:成藏早期位于研究区南部依南地区的主要输导体系类型为不整合面-输导层输导体系,成藏晚期输导体系以输导层输导为主、盐下油源断层及不整合面输导为辅;北部依深地区在成藏早期主要输导体系为盐下油源断裂-不整合面-输导层输导体系,成藏晚期输导体系为穿盐断层,油气先沿断层向上部层系调整,后沿通天断层断至地表散失.不同地区、不同成藏期的输导体的差异形成现今北部贫化而南部富集的油气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
断层是珠一坳陷油气成藏重要的控制因素。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出发,通过认识断层核及破碎带特征和差异性,进而分析断层输导与封闭的机制。综合分析表明:①断移期与过渡期断层输导油气的机制有所不同,断移期主要沿滑动面和伴生缝以“地震泵”形式垂向输导,侧向分流受控于断层末端未被断穿的厚层泥岩;过渡期主要沿破碎带中的诱导裂缝以浮力流或渗流的方式垂向输导,侧向分流在多套泥岩的遮挡下均会产生分流。②断层封闭又分为垂向封闭和侧向封闭。垂向封闭首先取决于泥岩塑性变形的连续性,珠一坳陷新近系断层错断泥岩的SSF值为5,当SSF值小于5时,泥岩连续垂向封闭;当SSF值大于5时,只有当断层核及破碎带中的通道均无法连通时,垂向才封闭。侧向封闭包括对接封闭和断层岩封闭2种形式,对接封闭依赖于泥岩的塑性变形;断层岩封闭取决于断层岩的岩性、厚度及物性。在断裂带内部结构和断裂控藏机制认识的基础上,总结了珠一坳陷4种(Ⅰ~Ⅳ)断裂控藏的模式,分别为上盘输导上盘成藏型、下盘输导下盘成藏型、侧向遮挡成藏型与组合控藏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详细解析。综合认为,Ⅰ型为珠一坳陷最有利的成藏类型,Ⅲ型和Ⅳ型其次,Ⅱ型发现较少。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南堡凹陷天然气成藏分布规律,在天然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天然气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研究南堡凹陷天然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南堡凹陷天然气存在4种成藏模式:源内断裂输导中—浅层断层圈闭天然气成藏模式,天然气聚集层位受输导断裂与馆陶组三段火山岩盖层配置和储层发育共同控制;源内断裂输导中—深层断层圈闭天然气成藏模式,天然气聚集层位受输导断裂与东营组二段泥岩盖层配置控制;源内断裂输导深—浅层断层圈闭天然气成藏模式,天然气聚集层位受储层发育和源岩供给程度共同控制;源外边部断裂输导深层断层圈闭天然气成藏模式,天然气聚集层位受储层发育和源岩供给程度共同控制.该结论对指导南堡凹陷天然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认识东非马达加斯加Morondava盆地Tsimiroro稠油油田成藏特征和分布规律,基于油气成藏理论,对Tsimiroro稠油油田成藏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建立了其稠油成藏模式,明确了成藏主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Tsimiroro稠油油田成藏具有生储盖条件优越、“双凹”供烃、断裂输导、近源运聚及凸起带富集的特征。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来自东、西部2个凹陷带的原油沿油源断裂近距离运移至中央凸起带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由于断裂发育及埋藏浅,原油遭受了严重生物降解而稠变。生烃凹陷的分布格局、中央凸起带构造抬升及由此发育的油源断裂和构造圈闭则直接控制了油藏的空间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6.
临南洼陷岩性油藏成藏动力与含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临南洼陷岩性油藏的成藏动力,评价砂体的含油性,通过对测井资料和典型油藏解剖,从等效排烃压力、围岩剩余压力及成藏指数、砂体充满度等方面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表明,砂岩透镜体油藏因其被烃源岩包围且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成藏动力最大,成藏条件最好,砂体充满度最高;砂体上倾尖灭油藏具有优质资源储配置及有利的输导体系,成藏动力大,砂体充满度较高;构造岩性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变化较大,造成成藏动力及含油性变化大,砂体充满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系统深入研究,结合近几年该区石油勘探实践经验,总结出其油气形成主要受到6种因素的控制:①紧邻主力生烃凹陷;②持续隆起的古构造背景;③断裂-不整合良好的输导体系;④广泛发育各类优质储层;⑤储盖组合配置良好;⑥发育多种类型圈闭.这六种主控因素在时间、空间上的有利匹配,共同决定了昆北油田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8.
根据三维地震、录井、测井、圈闭要素等资料,通过断裂体系发育与演化,以及构造控制下的沉积相类型及展布差异、圈闭类型及分布差异分析,研究走滑与伸展构造叠合区特征,并对BZ25-1/1S油田油气深浅成藏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伸展断裂体系控制研究区的构造格局与演化,走滑作用形成的压扭应力改造研究区构造格局;伸展构造控制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并与断层相匹配,控制研究区深浅成藏的输导及储盖条件;伸展作用控制浅部构造圈闭的形成,走滑作用控制深部构造圈闭的形成,两者结合为深浅成藏差异性提供圈闭条件;伸展断层上盘易于浅部运聚成藏,下盘易于深部层位成藏。  相似文献   

9.
断陷盆地低凸起带具有远离油源,油气富集层系浅的特点,其油气充注机理及运聚模式研究还较薄弱。以济阳坳陷林樊家低凸起带为例,从油气来源入手,分析了油气成藏动力与阻力的关系,探讨了低凸起带油气充注方式和运聚模式。结果表明:林樊家低凸起带原油具有高伽马蜡烷/C30霍烷值、低姥植比的特点,来源于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在成藏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成藏动力-阻力计算结果,确定了林樊家低凸起带油气主要为"断层双重输导-多层系充注-不整合面分流"的充注方式;根据断层在活动时期和静止时期输导方式及输导能力的差异,结合圈闭发育情况,林樊家低凸起带油气成藏可总结为"断层垂向输导-岩性尖灭控圈"、"断层侧向输导-‘天窗’开启-岩性尖灭控圈"、"断层侧向输导-不整合面遮挡"、"断层侧向输导-岩性尖灭控圈"等4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断—砂配置在油气成藏中作用,在断裂带内部结构和输导、封闭油气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断—砂空间组合和实例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类型断—砂配置输导油气特征及成藏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按照断裂和砂体位置关系可将断—砂配置分为砂体位于断裂上盘和砂体位于断裂下盘2种类型,砂体位于断裂上盘又可细分为砂体与水平面夹角大于0°、等于0°和小于0°共3种类型;油气运移方向不同,有利于油气输导的断—砂配置类型不同,当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时,只有砂体位于断裂上盘,且砂体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大于0°的断—砂配置有利于油气从断裂向砂体中侧向分流输导运移.并且可在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断背斜、断块、断层遮挡圈闭)上形成油气藏;当油气沿砂体侧向运移时,顺向断裂与砂体的配置有利于油气从砂体向断裂中输导运移,而反向断裂与砂体的配置有利于油气聚集形成断背斜、断块和断层遮挡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