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涟源凹陷古地温场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武  徐志斌 《湖南地质》1995,14(3):149-153
本文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及包体测温的方法,恢复了涟源凹陷古地温场特征。本区古地温场明显高于正常地温场,其热源是由沿壳内沿壳内低速低阻层大规模拆离滑脱产生的。本区基底构造及盖层构造对古地温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四川盆地原油裂解气的有利分布区,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重建了四川盆地的热演化史,分析了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原油裂解的有利地温场分布范围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各构造单元自三叠纪以来的热流演化是不一致的,川东北地区热流在地质历史时期最低,川中地区热流也较低,而川西北和川西地区热流演化最高,这种差异与青藏高原隆升及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柱有关;四川盆地在二叠纪时期热流明显高于其他时期,但高热流持续时间较短,这主要受岩浆侵入的影响;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原油裂解气的有利地温分布区是不断变化的,侏罗纪末期其几乎遍及整个四川盆地,白垩纪末期其范围缩小,古近纪末期其收缩至川西和川中部分地区,现今范围则最小,主要分布在川西部分地区;控制原油裂解气分布区的主要因素是古地温场,尤其是地温最高时期的地温场,而与现今地温场的关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3.
镜质体反射率(Ro)推算古地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盆地的热体制是动态变化的,研究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各种运用有机质成文工来研究盆地热演化的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因此得出适合自己工作区的两种方法:A,Hood图解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梯度法,前者是较为成熟的方法 ,而后者是较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假定研究区的热流符合某一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借用现今镜质体反射率实测值R0并采用最优化法反演古热流和古地温。对于受热过程不复杂而又年轻的地区,可用线性函数模型;在经历过高热的地区可用指数函数模型。所提出的方法在四川盆地采用指数函数模型进行了应用试验,并以女基作为例作了介绍,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盆地今古地温场特征及热史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部湾盆地的现今地温场具有不均一性,这种特征除与基岩埋藏深度有一定关系外,在很大程度上与活动热流体有关。地壳热结构分析表明本区的大地构造背景比较稳定,放射性产热元素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略。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流体包裹体以及粘土矿物等参数,对盆地的古地温场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大,矿井高温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对矿区的地温场特征进行研究。基于安徽淮北和淮南煤田煤系所测定的127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数据,结合区内前人的研究成果,全面报道两淮煤田岩石热导率参数及其特征,并分析热导率对现今地温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淮煤田煤系岩石热导率变化范围为0.37~4.36 W/(m·K),平均值为2.54 W/(m·K);热导率与岩性、埋藏深度、地层时代和密度等密切相关,砂岩的热导率普遍大于泥岩和煤,热导率和深度、密度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岩石导热性的差异对区内地温场的影响较大,导热性差的松散层和煤层往往会造成地温异常,且上覆松散层愈厚其地温愈高。  相似文献   

7.
何生  陶一川 《地球科学》1995,20(3):328-334
根据实测地温资料和岩石骨架热导率测试结果对本区今地温场的特征进行限分析,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反演古热流、成岩期原生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温和磷灰石裂变烃迹的热中分析研究了本区的地热演化,所获得的认识对松辽分地东南隆起区的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评价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昌潍坳陷新生代古地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潍坳陷是胜利油田重要的外围勘探区域,确定其古地温对研究其生烃史和油气成藏史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应用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反演得到了其新生代热史演化规律,得出昌潍坳陷新生代古地温梯度演化趋势从古到今逐步降低的结论.同时间接证明了综合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反演东部简单盆地热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不仅是世界上已发现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陆相沉积盆地之一,同时也存在十分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是当前油气勘探和地热勘探的主力区块。本文结合近10年来新增的一大批测温数据,借助571口钻井地层测温资料和150余个岩石热物性参数,重新剖析了松辽盆地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地温梯度在19~55 ℃/km之间,平均为41. 4 ℃/km,现今大地热流分布在38. 9~111. 2 mW/m 2之间,平均为78. 9 mW/m2。相比其他盆地而言,松辽盆地具有高温“热盆”的特点。平面上,盆地中央坳陷区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均较高。嫩江组底界面温度约为15~88℃,平均为48. 6℃;姚家组底界面的温度为18~95℃,平均值为53℃;青山口组底界面的温度为25~128℃,平均值为64℃;泉四段底界面的温度为26~131℃,平均值为67℃。松辽盆地现今温度分布主要受到成盆演化动力学背景、岩石热物性特征、岩浆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松辽盆地经历了强烈的区域伸展作用和岩石圈减薄,并发育丰富的基底断裂和地壳断裂,造成深部地幔热物质沿着基底断裂运移至浅部,因此地表热流偏高。  相似文献   

10.
湘中地区中生代地温场及锑矿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汞、锑、砷矿床被称为远成低温矿床,与岩体无明显的时空关系。本文以湘中盆地为例,以煤变质程度和生油岩有机质成熟度研究中生代古地温场和古地温异常特征,并讨论锑矿空间分布关系,认为锑矿床(点)主要分布在高温的隆起区及其边缘。  相似文献   

11.
镜质组反射率与沉积盆地古地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汤达祯 《地学前缘》1995,2(4):181-188
在地质研究与资源勘探中,特别是针对油气生成、运移和保存有关的地热过程分析,镜质组反射率(R)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沉积盆地古地温的确定。本文从R增值的反应动力学、R-古地温-受热时间模拟计算、流体扰动对流型热体系中的R性征及R古地温分析技术扩展等方面,概括地总结讨论了有关应用现状与理论进展。由于沉积有机质构成及其热反应作用的复杂性,过分简单地将R与地温值对应的做法已被否定,代之以地质、地球热力学与反应动力学的综合分析。不同源岩中R增值与热能关系的确定,温度-时间计算方法的改进、异常热背景如对流型热体制的分析以及低成熟与镜质组缺失条件下成熟度参数的R标定等,将是今后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邹华耀  吴智勇 《沉积学报》1998,16(1):112-119
在总结前人关于镜质体反射率重建盆地古地温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各方法的理论基础、应用效果及其局限性。选择理论上与实际应用效果较好的EasyR0方法,重建了东部苏北盆地、辽河盆地和西部柴达木盆地、三塘湖盆地典型探井的古地温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中、新代大陆架谷型盆地,具有比酉部中、新生代前陆型盆地更高的古地温梯度。中生代末至第三纪早期,东部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大于4.0℃/100m,而西部盆地的在3.0~2.5℃/100m。我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古地温普遍具有从高到低的演化趋势,而柴达木盆地则相反,古地温梯度自早第三纪的2.5℃/100m升高到现今的3.0℃/100m。这几个盆地古地温的成功恢复,证实EasyR0方法对热演化各异的不同类型盆地古地温恢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而且,准确性高。过去常用的TTI-R0方法过高地计算了有机质的成熟度,使重建的古地温偏低。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前人关于镜质体反射率重建盆地古地温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各方法的理论基础、应用效果及其局限性。选择理论上与实际应用效果较好的EasyR0方法,重建了东部苏北盆地、辽河盆地和西部柴达木盆地、三塘湖盆地典型探井的古地温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中、新代大陆架谷型盆地,具有比酉部中、新生代前陆型盆地更高的古地温梯度。中生代末至第三纪早期,东部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大于4.0℃/100m,而西部盆地的在3.0~2.5℃/100m。我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古地温普遍具有从高到低的演化趋势,而柴达木盆地则相反,古地温梯度自早第三纪的2.5℃/100m升高到现今的3.0℃/100m。这几个盆地古地温的成功恢复,证实EasyR0方法对热演化各异的不同类型盆地古地温恢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而且,准确性高。过去常用的TTI-R0方法过高地计算了有机质的成熟度,使重建的古地温偏低。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北部燕山中期古地温梯度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法和镜质体反射率(Ro)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北部燕山中期的古地温梯度。研究结果显示,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恢复的古地温梯度分布在3.5~3.9℃/hm;镜质体反射率(Ro)恢复的古地温梯度接近4.0℃/hm;平均接近3.7℃/hm,明显高于2.3℃/hm的现今地温梯度。准噶尔盆地北部燕山中期较高古地温场背景不仅对烃源岩热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指示了准噶尔盆地北部存在一次燕山中期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假定研究区的热流符合某一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借用现今镜质体反射率实测值 R_o并采用最优化法反演古热流和古地温。对于受热过程不复杂而又年轻的地区,可用线性函数模型;在经历过高热的地区,可用指数函数模型。所提出的方法在四川盆地采用指数函数模型进行了应用试验,并以女基井为例作了介绍,效果令人满意。该方法能给出任意时代的热流 Q(t)和地温 T(t,z),同时也可得到不同时期的镜质体反射率 R_o(t,z)。  相似文献   

16.
本次研究采用瞬态平面源法对松辽盆地北部76个钻孔的263个岩心样品进行了岩石热导率测试。岩心的实测热导率集中在0.58~3.00 W/(m·K)之间, 平均为(1.77±0.64) W/(m·K); 泥岩、粉砂岩、砂岩、砾岩平均热导率分别为(1.30±0.39) W/(m·K)、(1.89±0.64) W/(m·K)、(1.91±0.37) W/(m·K)、(2.18±0.57) W/(m·K); 变质岩、火成岩平均热导率分别为(2.75±0.67) W/(m·K)、(2.70±0.45) W/(m·K)。碎屑岩和凝灰岩热导率整体上呈现出随着埋深和地层年龄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而砾岩和变质岩变化趋势不明显。分析了压实成岩作用、砂岩的矿物含量和岩石的变质作用对岩石热导率造成的影响。通过饱水测量获得了原位热导率, 对岩心的原位导热系数进行了修正。最后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地层热导率柱, 可以为研究区的热流计算、深部地温场建模、盆地热史恢复等提供地层热导率约束。  相似文献   

17.
黔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古地温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显微光度计测定黔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固体沥青反射率平均为5.89%,按相关经验公式折算出来的镜质体反射率平均为4.123%,在迈维尔图解、Karwell图解、Hood图解上投点,结合干酪根和孢粉颜色指数法,推断黑色岩系的古地温为60~250℃。结合黄铁矿热电系数法和包裹体均一法测温值,认为黑色岩系属中、低温沉积成岩成矿作用,以低温沉积成岩成矿作用为主。"热"的来源为海底火山喷溢,含矿热卤水提供了丰富的有用元素。黑色岩系有机碳含量高,属好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高,热演化程度高,属过成熟。黑色岩系古地温的研究,对阐明黑色岩系的沉积、成岩和成矿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冀中坳陷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整理和分析53口井的系统测温数据和400余口井的试油测温数据,编制了冀中坳陷现今地温梯度分布图、折算了1 000-5 000 m深度的地温状况.结果表明,冀中坳陷的现今地温梯度一般为25.8-48.8℃/km,平均为32.4±4.2 ℃/km。地温沿构造、断裂延伸的方向展布,分布范围与下伏的基底构造基本一致,主体以NNE方向展布最为明显。横向上,地温梯度呈现低-高-低相间分布的特点,这与区域地质构造的凹、凸、凹分布相一致;纵向上,随深度的增大地温梯度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汪缉安  李雨梁 《地质科学》1995,30(3):220-232
在新生代各个历史阶段,莺琼盆地、珠三盆地和北部湾盆地的古地温依序降低,并和今地温分布特点相似。新生代以来,三大盆地的地温也都有一个逐渐降低并在近期有所回升的趋势,珠三盆地相对变幅不大,莺琼盆地早第三纪的地温比现代更高,北部湾盆地晚第三纪相对低温的特点明显。这些区域地温的差异及其历史的变化,主要不是由于深部地热背景的不同或变化,而是因古地温研究区间沉积物热特性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古地温梯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古地温梯度一直缺乏研究。以普光气田已有的实测反射率数据为依据,应用EasyRo模拟计算方法,研究了该区主要生烃期的古地温梯度。结果表明,对川东北地区主要埋藏与生烃期(三叠纪—早白垩世)进行的成熟度模拟计算,应用古地温梯度为3.0℃/100m的古地温模式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吻合。进一步提出了该区的简化古地温模式为[3.0℃/100m(96Ma)—2.8℃/100m(65Ma)—2.2℃/100m(0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