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飑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飑产生时常伴有大风,而我们观测员有时只记录大风,而忽视了飑这种天气现象,造成天气现象漏记。为了避免类似现象发生,笔者根据介休市气象局近年来的气象资料以及工作中的观测经验,对飑产生时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作一浅析。1定义从天气学  相似文献   

2.
测报上的能见度通常是指有效水平能见度,即四周视野中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都能看到的最大水平距离。影响能见度的因子有三:<1>大气透明度;<2>目标物和背景的亮度比;<3>观测员的视觉感应能力。第一个因子是影响能见度的直接因子,也就是能见度变化的实质。它是随着天气现象变化的。因此,能见度与天气现象关系十分密切,在“规范”规定观测的三十四种天气现象中,与能见度有关的就有十一种,其中九种是直接以能见度为标准划分的,有些现象(沙尘暴、吹雪、毛毛雨、雪、阵雪)的强度是由能见度来决定的。能见度观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这些天气现象电码的选择。象毛毛雨,当能见度1.O千米以上算轻毛毛雨,报电  相似文献   

3.
几种视程障碍现象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视程障碍现象规定了能见度,光色,天气条件和成因几个标准。能见度主要是由空气中所含质粒的浓度所决定,用以判断天气现象的有无、强度。光色特征是由空气中所含质粒的性态决定的,是指天空背景和太阳的颜色,各种粒子对光波的散射和漫射不同,就呈现出不同的光色。光色和能见度标准之结合,决定了不同时刻可以出现1种或2种相似、相近的天气现象。对于某些特殊的天气现象观测员有时很难判定,是地面观测目测项目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4.
各种天气现象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但在实际观测中.有些天气现象出现的特征并不典型.某些天气现象的形态很相似.其形成条件也很类同。如果在实际观测工作中仔细观察,严格地按照各种天所现象形成条件去分析,就不会出现误记,从而使观测资料具有分析预报天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面测报工作中,编发的气象报告应真实地反映测站天气实况,与气簿中的正式记录相一致。但若按正常观测程序观测后,在正点前又出现更重要的天气现象,则应进行补测改报(一般指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项目),补测记录记人值班日记中,气簿—1中的原始正式记录不能更改。如:某站某日14时气簿—1中能见度纪录为3.0km,原有扬沙。13:56扬沙发展成沙尘暴,能见度降至0.5km。此时能见度、天气现象均须补测改报。  相似文献   

6.
1引言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有关教材规定有效能见度大小来判断天气现象的种类.视程障碍现象规定能见度和光色特征两个标准,能见度主要是由空气中所含质粒的浓度所决定.用以判断天气现象的有无、强度.光色特征是由空气中所含质粒的性态决定的,是指天空背景和太阳的颜色.各种粒子对光波的散射和漫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光色.光色和能见度标准结合,决定了不同时刻可出现一种或两种相似、相近的天气现象.对于某些特殊的天气现象观测员有时很难判定,是地面观测目测项目中的一个难点.根据多年地面观测工作经验,就某些特殊视程障碍现象的判定和区别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综合几年来各种天气现象对桃仙机场能见度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以及影响能见度观测的因子,以期对实际观测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民航地面气象观测手册中规定,当影响能见度变坏的天气现象有数种时,则有效能见度的演变记录在主要影响能见度和一种天气现象的后边.在实际工作中,洛阳机场同时出现的天气现象多为雾现象和降水现象,而大多数同志纪要栏记录时都将能见度的演变记在雾现象的后边,这不准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9.
几种常见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的辨析及观测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近几年来我国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有所增加的事实,着眼于2001~2002年汉川站所观测到的雾、轻雾、扬沙、浮尘、霾等5种视程障碍现象,分为3组对其异同和特征进行了辨析,并指出了各组视程障碍现象的观测要点,最后简单分析了能见度对视程障碍现象观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次浮尘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4月17日,义乌市出现了近几年少见的天气现象。 当天08时观测水平能见度只有2.5km,远处的景物都呈土黄色,天空中无云,目视太阳呈淡黄色、朦胧状,说明垂直能见度也很差。到下午14时观测时,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变化不大,只有水平能见度略有好转。到傍晚前后,天气现象才有所变化,虽然水平能见度仍较差,但垂直能见度明显好转,夜间星光可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