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了云南降雪形成的山地环境因子.同时运用统计方法对云南1980-2000年降雪的时间与地域空间的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初步把云南降雪区域划分为滇西北高山常年-长期降雪区、滇中-滇东北山原季节降雪区、滇西-滇东南山地少降雪区和滇南-滇西南无降雪区.  相似文献   

2.
应用EOF、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云南雨季开始期的时空特征及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使用相关分析初步分析印度季风和南海季风开始期与其关系.结果表明:(1)云南雨季开始期的EOF第一模态表明全省雨季开始期一致偏早(晚),EOF第二模态表明滇中及以东、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南部分地区与滇西、滇西北、滇南大部分地区雨季开始期反相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2)云南雨季开始期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连续小波变换分析表明云南雨季开始期存在2~4年和5~7年的振荡周期.(3)南海季风开始期与云南雨季开始期相关不好,印度季风开始期与云南雨季开始期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在提出城镇上山压力概念的同时构建了城镇上山压力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综合模糊评价法测算和分析了2020年云南各州(市)的压力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耕地资源、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社会发展不同,云南省城镇上山压力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2将云南城镇上山压力分为4个等级:Ⅰ等超高压主要位于滇中中部地区,Ⅱ等高压主要分布于滇中西部和东部、滇东南西部以及滇西南南部,Ⅲ等中压主要分布于滇中中部、滇西南大部分地区、滇西北的东部地区和滇东北北部,Ⅳ等低压主要分布于滇东南的东部和滇西北的西北部;3通过差异化的上山政策可以缩小城镇上山压力的非均衡性差距,云南省未来城镇上山的重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滇中中东部、滇东南西部以及滇西南南部。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物流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合理高效的农产品物流网络,是实现农产品流通与增值并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构建云南省食用菌物流网络,分析了2004—2015年食用菌产业数据,揭示了食用菌产业的分散化、边缘化、不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资源状况、社会经济、交通区位3个方面提出了物流节点等级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货运联系强度模型确定轴心城市辐射范围,构建了以昆明市、曲靖市、楚雄州为中心城市圈,辐射带动滇东北、滇南的滇中食用菌物流圈和以大理州为物流核心、辐射带动滇西北地区的滇西食用菌物流圈。并以此形成云南省食用菌轴辐式物流网络。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近10多年来淮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状况动态变化及其空间格局,本研究基于SPOT-VGT的NDVI数据和淮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设计植被动态空间计算模型,分析了1999-2007年淮河流域植被变化的时空格局,包括年内各月变化规律、年际变化趋势、不同景观类型的植被指数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等.结果表明:①SPOT-VGT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可以较好的计算和分析流域尺度的植被状况时空格局;②淮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71.33%)在1999-2007年NDVI有显著增加趋势,表明流域整体植被覆盖明显改善;③淮河流域NDVI年内变化曲线呈双峰型,4月份和8月份分别出现波峰,8月波峰高于4月;④淮河流域植被覆盖状况空间差异显著,NDVI多年平均值的空间格局为:平原地区较高,淮河干流北岸高于南岸;山丘区差异较大,大别山区植被指数最高,沂蒙山区植被指数最低,水土流失风险较高;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植被指数低;⑤不同景观类型的NDVI多年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耕地、林地、草地、盐碱地的平均值增长趋势显著且较为平稳.滩地在波动中有小幅度增长;沼泽地波动幅度最大.本研究可为淮河流域森林保育、水土流失防治等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4-2020年云南省129个县级行政单元的人均GDP数据,使用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链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分析云南省区域经济趋同的时空演化。研究发现:(1)云南省经济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已形成低水平、中高水平和高水平3个趋同俱乐部;(2)云南县区经济发展水平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核心—边缘”特征,滇中城市群范围发育水平高、与边缘区域水平差异明显,环核心区域形成水平突变的塌陷带。同时,滇西和滇西南城镇发育程度不足,滇东北发展滞后;(3)空间因素在俱乐部趋同中发挥影响,邻域条件作用显著,加剧了滇中城市群与外围区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区域综合发展潜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云南省为实证区域,建构了主导影响因素-基于层次聚类的空间叠加法,评价云南省区域综合发展潜力.全省县域综合发展潜力空间上呈现滇中高、外围低,交通干线与城镇节点区域高、乡村区域低的特点;且滇中初步形成中心-外围格局,滇东南、滇西与滇南初步形成点状.区域发展潜力与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呈高度正相关,综合评价将云南省分为高、中、低3类潜力区域,其发展模式分别为:技术与体制创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有序化、高效益"的城市群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县域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集聚城镇密集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尤卫红  张玲  赵付竹 《山地学报》2006,24(4):395-402
应用三维数据的时间小波变换方法,分析研究了低纬高原地区降水量资源在年际变化上的特征时间尺度及其时空演变。结论为:低纬度高原地区降水量资源在年际变化上的特征时间尺度分别约为2a、7a和15a。2a、78和158特征时间尺度的较大振幅能量活动区,分别主要位于滇西北到滇东南、滇东北到滇西南和滇中一带。与2a特征时间尺度相对应的较大振幅能量活动中心纬度的降水量,表现出了明显的东西向波动的时间演变特征,而与78和158特征时间尺度相对应的较大振幅能量活动中心纬度的降水量,则表现出了在东西向较为稳定少变的时间演变特征。与2a特征时间尺度相对应的较大振幅能量活动中心经度的降水量,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南北向波动的时间演变特征,而与7a和15a特征时间尺度相对应的较大振幅能量活动中心经度的降水量,则表现出了一种明显向南移动的时间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
额尔齐斯河流域中亚段植被覆盖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亚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2000-2008年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Imaging Spectrometer,MOD IS)数据,分析了额尔齐斯河中亚段不同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 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并合成全年最大NDVI值代表当年植被最好时期的NDVI值,应用混合像元分解模型,计算研究区内的植被覆盖度并根据植被覆盖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内的植被覆盖程度分为六个等级:无覆盖、极低覆盖度、低覆盖度、中覆盖度、中高覆盖度和高覆盖度。通过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研究区内植被变化情况。2000-2003年,研究区的植被覆盖水平有降低趋势,2003-2007年呈增加趋势,2007覆盖水平与2002年相近,2008年覆盖水平降低明显,为9 a来最低,是由研究区当年降水量减少引起;植被覆盖水平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的山区和西北部的平原区,植被覆盖水平较低的区域集中在流域中西部的干旱草原;高覆盖区域的植被覆盖年际变化幅度较中低覆盖区域的小。  相似文献   

10.
气候驱动格局下中国陆地植被指数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将降水、气温和日照作为驱动中国陆地植被指数变化的典型气候因子,基于1982-1999年10天合成的NOAA/AVHRR NDVI与同期降水量、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数据,按所有年份求平均后,分析旬NDVI与旬降水量、旬平均气温和旬日照时数的年内相关关系,确定中国陆地植被指数变化的气候驱动格局,揭示不同气候因子驱动格局下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植被覆盖区NDVI受气候因子驱动作用明显.气候因子驱动陆地植被指数变化的空间分异格局较为明显,大致分为气温显著区,降水显著区,日照显著区,气温和降水显著区,气温和日照显著区,降水和日照显著区,气温、降水和日照显著区,气温、降水和日照弱显著区,气温、降水和日照不显著区等9大类型.受局部地形、大气环流、海拔高度等的影响,在大的基本气候驱动格局内,还会形成其他不同的小气候驱动格局.1982-1999年间,所有气候驱动区的植被活动均表现为增强趋势,其NDVI的增加主要发生在春季或夏季.其中,气温和日照显著区的春季NDVI增幅最大,降水和日照显著区的夏季NDVI增幅最大.从各月变化来看,气温显著区、气温和降水显著区5月份的NDVI增长最为迅速,降水显著区、降水和日照显著区6月份的NDVI增长最迅速,日照显著区、气温和日照显著区3月份的NDVI增长最迅速,气温、降水和日照弱显著区4月份的NDVI增长最迅速,这些月份对全年NDVI变化的贡献也最大.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重庆市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惠敏  刘洪斌  武伟 《地理科学》2010,30(1):119-123
运用1 km分辨率经过Savitzky-Golay滤波技术平滑处理的SPOT/VGT数据,通过对1998~2007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NDVI与气象因子的关系、10 a来NDVI变化率的空间分布以及NDVI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等进行分析,研究重庆市植被变化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重庆市NDVI年变化相对稳定,在空间上变化较大,东北及东南部分地区植被退化,而西部地区NDVI变化率增加,表明植被覆盖有所增多。另外引起NDVI时空变化的原因中,温度远大于降水量,海拔高度也与NDVI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都兰县察汗乌苏绿洲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永翔  刘小丹  张克斌  陈明 《中国沙漠》2011,31(5):1267-1272
为研究青海省都兰县察汗乌苏绿洲植被覆盖度变化,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提取察汗乌苏绿洲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等级图,定量分析评价植被覆盖度的多年变化。结果表明,近16 a来,察汗乌苏绿洲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波动增长趋势,2001—2006年期间各植被覆盖等级变化幅度明显高于1990—2001年期间的变化幅度,1990—2001年植被整体向好的方向发展,有50 017.50 hm2的极低覆盖度植被转变为更高覆盖度植被,2001—2006年增加了6 026.85 hm2的极低覆盖度植被,并有4 048.47 hm2的高覆盖度植被减少,说明仍存在局部退化。影响都兰县察汗乌苏绿洲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生态工程措施、气候因素和水资源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该区域植被恢复和荒漠化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1982-2009 年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指数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植被指数是指示植被变化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基于1982-2009 年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简称珠峰地区)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土地覆被和野外调查等数据, 采用时序变化趋势和空间分析法, 对珠穆朗玛峰地区植被的时空变化过程及保护区成效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①珠峰地区NDVI分布的总特征是南部和北部高, 中部低。②1982-2009 年珠峰地区NDVI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异质性十分明显:1982-1997 年, 珠峰地区NDVI总体上呈显著上升趋势, 北部地区增幅较大;1998-2009 年, NDVI总体下降(56.96%的NDVI呈下降趋势), 其中, 珠峰地区中部和北部的NDVI下降最为明显, 而南部核心保护区森林和灌丛的NDVI则呈显著上升趋势, 且变化幅度较大。③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变化的过程和空间差异性推断:1998 年以来, 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促使珠峰地区保护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14项指标因子表征旅游资源,运用重力模型、二维矩阵及Arc GIS方法对2009-2019年云南省旅游资源和入境旅游经济的错位关系进行探究。结果:(1)全局重心演变上,旅游资源重心和入境旅游经济重心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现象,但两要素空间错位程度不断缩小,旅游环境优化、资源等级提升、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合作等是两要素错位程度不断缩小的影响因素。(2)局域演变上,数量方面,正错区经历“减少—增多—减少”的发展过程,负错区呈现“增多—减少—增多”的演变趋势;空间方面,正错区集聚于滇西、滇西北和边境的西双版纳州,负错区分布于滇东北和滇中地区(昆明市除外),无明显错位区主要位于滇东南地区、普洱市和临沧市。(3)优化策略上,采用“点轴面”发展战略,合理规划空间,加强旅游空间互动,强化空间引导作用,推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云南省县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利  朱喜钢  李小虎 《地理科学》2016,36(3):384-392
基于云南省1992~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偏离份额分析、基尼系数产业分解方法,分析产业结构演变对云南省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省县域经济差异受到产业结构偏离和竞争偏离影响较大,滇中县域在产业结构上优势显著,但相对竞争力较弱。滇西和滇南县域竞争优势明显,但不具结构优势;最近10 a来,滇东县域在产业结构、竞争力方面占优,与滇西和滇南县域的差异拉大;从基尼系数产业分解结果看,第二产业是导致云南省县域经济差异扩大的首要因素。此外,第三产业对县域经济差异贡献不断加大,对县域发展不平衡影响日益凸显;产业基尼系数变化分解结果揭示,产业集中效应扩大了县域经济差异,而结构效应则可以缩小县域经济差距,据此提出以产业结构调整来协调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滇西南地区NDVI变化及其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湿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2013年MODIS/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时间序列,采用变异系数、一元线性趋势变化等多项指标,结合SPEI指数和DEM分级数据提取不同高程地区的NDVI变化信息,分析滇西南地区不同海拔梯度NDVI时空变化规律及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湿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海拔梯度四季和年NDVI波动变化较小,NDVI变化趋势随海拔梯度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总体上升趋势明显,四季和年NDVI改善区域占研究区46.9%~74.0%。(2)各海拔梯度NDVI变化百分率多集中在-10%~10%范围;以1500 m为界,变化百分率超过(小于)10%(-10%)的区域在高于(低于)1500 m的3个海拔梯度上。(3)各海拔梯度NDVI与2~8个月时间尺度SPEI指数相关性最为密切,表明研究区NDVI对降水及蒸散发导致的水分盈亏的响应具有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1—5月及春、冬季NDVI对SPEI指数的响应较强,7—9月和夏季NDVI与SPEI指数呈负相关。(4)2个典型干旱年中,NDVI负距平像元主要分布在1000~1750 m的3个海拔梯度上,受干旱影响较小的植被集中于NDVI≥0.6的高植被区。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一定地域的文化空间载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经济、艺术等价值。以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10.2软件,运用地理数学方法:最临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对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从空间分布特征上看,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在区域上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滇东南、滇西北,在市域上主要分布在大理和红河;从空间类型上看,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分布呈集聚型且出现区域集中现象,主要集中分布在滇西的保山、滇西北的大理、滇东南的红河3个高密度集聚区。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公路水毁时空分布与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不同尺度地质环境脆弱,公路作为带状建筑展布于复杂、脆弱地质环境中,公路水毁时空分布规律是复杂的。运用统计分析和实地调查方法,分析云南省公路水毁时空分布和发展态势。突降暴雨易即时诱发公路水毁,公路水毁具有单点性;普降暴雨也易即时诱发公路水毁,公路水毁具有带状性,水毁链效应显著;降雨强度不高时,公路水毁发生略有滞后性。云南省公路水毁主要发生在6—8月,7月是高发期;在20世纪,公路水毁周期一般为2~3 a,21世纪公路水毁周期一般为4 a。滇西公路水毁密度大于滇东,滇北大于滇南,滇中公路水毁主要分布在滇中边缘地带;公路等级越低,公路水毁越严重;不同地区公路水毁种类有差别。云南省公路水毁目前仍处于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流域植被动态变化的小波多分辨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岳红  秦建新  贺新光  杨准 《地理学报》2015,70(9):1491-1502
将离散小波多分辨率分析(MRA)应用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研究,分解NDVI原数据序列成不同时间尺度的子序列,从而进行植被动态变化分析。针对洞庭湖流域的NDVI时间序列进行多尺度分解,挖掘这些数据中潜在的植被季节性和年际变化,对其进行评估,并结合土地覆盖变化与降水趋势变化分析引起该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能提取洞庭湖流域植被动态的相关信息,如NDVI的年际成分均值、最低值、植被年内变化的振幅、NDVI最大值出现的月份和土地覆盖变化的趋势及幅度,这些信息有效刻画了流域植被动态变化特征。此外,将土地覆盖变化分析结果与降水数据相结合进行分析,发现流域植被覆盖的变化与降水变化有明显的关联性,其中西部地区和西北部地区植被动态变化对降水响应最为明显。但是有些地区降水没有明显减少趋势,而植被覆盖却存在减少趋势,则可能与该地地势较高、城镇化建设等其他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0.
基于EOS/MODIS数据的NDVI与EVI比较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作为NOAA/AVHRR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的延续和发展, EOS/MODIS 归一化植被指 数(NDVI) 和增强植被指数( EVI) 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应用数理统计和地统计学方法对二 者进行的对比研究表明: NDVI 在植被生长旺盛期容易达到饱和, 而EVI 则能克服这一现象, 比 较真实地反映植被的生长变化过程; 相同空间分辨率下, EVI 取值范围、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均高 于NDVI, NDVI 数据比较均一, 其空间相关性高于EVI, EVI 更能反映研究区域内植被空间差异。 关键词:MODIS;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 增强植被指数( EVI) ; 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