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新疆为例论述了我国西北干旱区水土资源开发中所面临的环境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水土综合开发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50年来,随着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西北干旱区的工农业与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泉水资源衰减;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土地次生盐渍化,沙漠化严重等。文章在详细分析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特征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与管理,发展新绿洲,建立高效节水型农业是实现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研究思考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与水资源问题是各国政府部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西北干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指出制约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和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影响;进而分析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最后基于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目前亟待解决的研究任务与核心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1)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形成、转化及未来趋势的影响;(2)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循环过程的影响;(3)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北干旱区脆弱景观的生态整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北干旱区是中国景观脆弱性程度较高的地区,本文从自然背影和社会背影两个方面探讨了西北干旱区景观脆弱性的成因,并试图寻求景观整治的合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开发活动中的某些失误,包括对干旱区景观自然的规律性认识不足,绿洲开发有较大的不合理性;开发工作缺乏区域尺度的协调;荒漠景观破坏严重等  相似文献   

5.
西北干旱区退耕还林(草)后水土资源开发的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在综合分析以往水土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实施退耕还林后西北干旱区水土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以土地利用、植被变化对地下水影响为主线的数据模型,并预测了在水土资源开发的现状模式下,流域水土资源的变化。所建模型概念明确,形式简单,所需资料容易获得。以民勤绿洲为例,把土地利用的影响作为源汇项处理,根据土地利用模式对地下水时空变化影响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兼顾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两方面效益,以绿洲水土资源利用矛盾最小为核心目标的水土资源开发模式。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例,把植被变化的影响作为源汇项处理,根据植被变化对地下水时空变化影响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兼顾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两方面效益,以重点调控绿洲内部垂向水分消耗、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为核心目标的水土资源开发模式。上述研究范例,从理论上解决了水利和水文地质部门长期以来有关地表水和地下水到底如何开始才算合理的争论,也证实了上述水土资源开发模式不但在经济上合理,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黑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河流域属于典型的环境脆弱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土地退化问题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对黑河流域水土资源状况进行了概要性论述,分析了水土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水土资源的承载力。基于黑河流域水土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水污染控制工程费用函数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西部大开发中极为关键的环节,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模型是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的基础。针对干旱区的实际,根据调查资料,进行了干旱区水污染控制工程费用函数的分析计算。由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以及废水处理设施的规模、效率等对经济模型的建立都有较大影响,有必要建立干旱区水污染控制工程费用函数,以适应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水土资源时空变化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水资源是制约干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自然因素,水、土资源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平衡与否的矛盾影响着干旱区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用定量化的数学模型表示二者的互相影响,能描述、解释和预测二者关系并能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本文首先分析了干旱区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的相互影响,然后对水土资源相互影响下时空变化的模拟方法和理论进行了综述。一方面从蒸散的计算、模拟地下水补给、模拟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影响、模拟土地管理措施影响、模拟抽取地下水影响、以系统方法模拟土地利用影响等几方面对土地利用影响下水资源的时空变化模拟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水资源影响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从主要考虑水文作用的水文-植被模型的建立应用及引入人为因素为驱动力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两方面做了综述。文章最后进一步概括了干旱区水土资源时空变化模拟的趋势并就此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三点展望意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系统动力学(SD)方法,剖析了干旱区绿洲经济-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基本反馈结构;探讨了绿洲经济增长的内部机制及其与主要政策变量间的关系。应用模型的仿真结果,就玛纳斯绿洲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及人口承载力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国外干旱区研究因特网信息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因特网是获取干旱区研究学术信息的极有价值的来源。从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出发,系统地介绍了国外干旱区农业、干旱区生态与环境、干旱区水土资源、干旱区地理等学科领域的重要网站和信息资源,包括学术组织、研究机构、科研项目合作体和高等院校报道的有关干旱区的发展规划、研究领域与课题、项目报告、论著、论文、数据库和声像资料等。  相似文献   

11.
彭文英  刘念北 《地理科学》2015,35(5):558-564
采用单项指标估测,分析了首都圈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及其限制性,提出了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策略。首都圈水资源及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限制了人口承载能力,京津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已基本达到饱和,环京津的冀东、冀中地区承载潜力还较大,冀北地区应紧缩开发空间而拓展生态空间。首都圈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人口发展战略分区为:首都圈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区,人口限制发展;中部都市功能优化区,人口控制增长;东部人口产业沿海集聚区,人口鼓励增长;南部绿色空间优化区,人口适度增长。首都圈的健康发展,应实施差异化的土地利用及人口发展政策,整体提升人口承载力,并加大区域统筹力度,科学、合理地引导人口的空间分流和聚集。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菲  张小平 《干旱区地理》2020,43(6):1486-1495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核算了甘肃全省及 14 个市(州)2003—2017 年的水资源生态足 迹和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其生态盈亏和生态足迹强度,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 析。结果表明:(1)2003—2017 年甘肃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远大于生态承载力,导致水资源处于生态 赤字状态,但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波动上升态势,生态赤 字的变化趋势与生态承载力基本一致,而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甘肃省水资 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供需矛盾有所缓解;(2)生产用水尤其是农业用水是最大的足迹账户,且呈 下降趋势;生态用水足迹虽然占比很低,但呈快速增长态势,用水结构趋向合理;(3)水资源生态足 迹的区域差异明显,整体上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分布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的区域差异 也较大,但呈缩小的态势;(4)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差异也十分显著,其高水平区和较高水平 区空间分布相对稳定,呈现出向低值区发展的趋势;(5)水土资源匹配不合理,土地资源少而分散 的甘南高原和陇南山地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大,而土地资源丰富的河西地区水资源生态赤字严重。  相似文献   

13.
以陕西省9个流域为评价单元,基于宏观指标和综合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分析经济压力、人口压力、承载压力及协调指数,进而对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陕西各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差异较为明显,其中陕南最大,陕北次之,汉中最小。陕南地区的汉江和嘉陵江两个流域水资源丰富且降水充足, WI<0.6处于承载适宜阶段,但该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HI<0.6,流域人均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以及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陕北地区的河口—龙门、内流区以及北洛河三个流域水资源紧缺且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处于轻度超载阶段;而关中地区的渭河、泾河、龙门三门峡及伊洛河四个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进一步加剧,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值WI >1.5,处于严重超载阶段。(2) 从承载压力指数分析可以看出,流域调水对缺水地区或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从丰水流域跨流域调水能解决地区性缺水问题,进而解决水资源危机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3) 基于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以流域为评价单元,其研究结果更符合自然规律,有利于实现流域间水资源的合理均衡和分配。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基层分类研究"的要求,以河西走廊临泽样区为例,在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河西走廊临泽样区耕地以土系为单元,进行了土壤生产潜力综合评价和初步研究,并得出结果:高潜力地,包括兰家堡系、倪家下营系,面积为8 936.582 hm2,占样区土地总面积的27.33%;低潜力地,包括东三村系、盘石营系、化音系、曹家庄系和五三村系,面积为2 483.251 hm2,占样区土地总面积的6.21%。  相似文献   

15.
艾比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系统内在作用机制的分析,以新疆艾比湖流域为例,利用模糊层次分析原理建立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量化分析。借助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将模糊层次分析法运用到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求解中,对评价指标、具体评价过程和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并预测了研究区未来规划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提出了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配置的规划方向,并探讨提高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良策。这也为其它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土地生产力与承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以向家坝库区耕地为研究对象 ,根据库区经济地理现状 ,确定土地人口载量研究区域 ,并利用GIS和RS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地形地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建立“空间·属性一体化”数据库。本文还建立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潜力递减法 ,进行以村级为单位的耕地粮食综合村尺度的近期和远景 (2 0 12 )土地人口承载量研究 ,提出与当地农业发展相一致的整个研究区环境容量。结果表明 ,与其它耕作方式相比 ,复种耕种可获得更大的人口承载量 ;库区环境容量已趋饱和 ,而且未来库区土地承载力呈下降趋势 ;通过改良品种、扩大水稻播种面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矛盾。  相似文献   

17.
戴尔阜  王昊  吴绍洪  靳京 《地理研究》2007,26(3):461-469
将作物生产潜力模型(PS123模型)与常规方法相结合,对1999~2001年海伦市玉米、大豆、小麦作物生产潜力进行计算;选取产量损失量、资源满足率和资源组合利用率,定量评价资源利用效率,寻找影响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限制性因子及其定量制约程度。结果显示,自然资源中温度对于产量的限制最大,其次为水分和土壤,如果把光温生产潜力作为目标产量,玉米、大豆、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分别为11998、7068、8813 kg/hm2,资源利用率分别为51.0%、29.0%、20.2%,海伦市粮食生产仍有较大潜力。在特定自然资源状况下,海伦市的社会经济状况是限制潜力实现的重要因素,在实地调查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该市作物产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调配中PRED综合论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水资源调配是解决水资源利用问题的一项开源措施,必须考虑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综合协调(简称PRED),分析水资源中的调配问题与PRED之间的关系,指出PRED综合分析是水资源调配与利用的一个重要基础。提出PRED论证的基本思想、指标体系、论证模式、论证流程,并对南水北调河南省境内地级市进行水资源利用的PRED综合论证,给出诊断结果与利用方略。  相似文献   

19.
马岩  陈利顶 《地理科学进展》2009,28(6):998-1003
采用机制法对作物生产潜力模型进行了光、温、水、土逐级订正,对海伦地区的主要粮食生产潜力进行估算;并选取产量衰减量、资源满足率和资源增产潜力三个指标评价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光合生产潜力为16801.4kg/hm2,光温生产潜力为12483.9kg/hm2,气候生产潜力为9799.1kg/hm2,农业自然生产潜力为8248.4 kg/hm2。如果以光温生产潜力作为目标产量,海伦地区尚有74.01%的上升潜力,且玉米的资源增产潜力高于大豆。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生产潜力实现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中温度对产量的限制作用最大,其次是水分和土壤。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考查,对当地的粮食生产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寻找影响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38,自引:9,他引:29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有其特定的结构和模式:其结构主要地决定于水资源的供给和分配结构;其模式包括物质循环和能源循环两个方面。水资源问题主要是水土资源平衡问题、发展与污染问题、生态环境质量与蒸腾、蒸发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水资源管理策略应该是:要严格控制高耗水企业的比重,引导企业增添循环用水工艺和设施,设立中水道系统;要抓节水技术的推广。造林的目标是农田生态防护作用、厂矿噪音隔离作用和居民生活、工作区的人造景观作用。人工水域主要布局在人口集中的城镇地区。经济开发强度的空间结构要以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为基础。运用水价来促进节水型经济结构的形成,并用特价水来支持某些产业。提供特价水的企业的经济损失应通过开征水资源调节税来补贴。该税种应全额用于政府支持水资源开发管理与水利建设。完善水资源的有关法规并使其具可操作性。河西走廊三大流域系统上下游间的分水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下游人民生存权和生态环境能否进入并维持良性循环的核心问题,必须从法律的高度解决。要变目前的部门决策为区域综合决策,并成立专家委员会,吸纳有关专家参与决策。对用水量大的项目和涉水工程,要建立起有专家委员会会同各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质量监督委员会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