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胶南地区的变质杂岩主要由中、晚元古代的变质深成岩组成。按照同源岩浆演化理论,这些深成岩可划归四个超单元:①海阳所超单元,由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构成一个较完整的岩浆演化序列,为中元古代幔源深成岩类,形成于洋内裂谷环境,属非造山岩浆岩类;②荣成超单元,由二长花岗岩类构成,为晚元古代壳源S型花岗岩类,形成于碰撞造山阶段,属同造山岩浆岩类;③铁山超单元,由石英正长岩-正长花岗岩组成,为晚元古代幔源分异型(A型)花岗岩类,形成于陆内张裂环境;④月季山超单元,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为晚元古代壳幔混合源(Ⅰ型)花岗岩类,形成于板块碰撞后期,亦属同造山花岗岩类。胶南地区前寒武纪地壳演化进程为:在早元古代陆缘海的基础上,中元古代该区地壳拉张形成裂谷,海阳所超单元沿裂谷侵位;晚元古代地壳由拉张环境转变为挤压环境,裂谷闭合发生板块碰撞造山作用,伴随产生大量同造山岩浆岩类。其中板块碰撞引起的部分融熔作用形成荣成超单元,板块碰撞造成的局部拉张环境使幔源分异的A型花岗岩类铁山超单元定位,稍后壳幔混合岩浆沿造山作用产生的推覆构造空腔定位形成月季山超单元。  相似文献   

2.
胶南造山带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由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及粉子山群、中元古代海州岩群、晚元古代震旦纪朋河石组等变质地层和早一中元古代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榴辉岩,晚元古代花岗岩类、榴辉岩等组成。这些岩石记录了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2900~2800Ma,胶东岩群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形成,于2500Ma遭受中压相系角门岩相变质变形作用,之后有少量基性岩浆侵入。2408~2000Ma,太古宙陆核周缘线性活动增强,形成裂陷盆地,沉积了荆山群和粉子山群(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基性火山岩建造),于2000~1800Ma遭受区域低、中压相系角闪岩相局部麻粒岩相变质变形作用。中元古代,扬子(华南)板块北缘在统一基底上裂陷,沉积了海州岩群,华北板块南缘则为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携带榴辉岩沿裂谷侵入。晚元古代早期,扬子(华南)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下地壳发生广泛重熔形成大量同构造(造山)期花岗质岩浆,并与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榴辉岩一起沿碰撞带侵位,形成晋宁期荣成超单元变质变形花岗岩类;之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对接拼合,造山带发生由南东往北西的过冲推覆作用,形成中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带。震旦纪早期,以玲珑超单元为主的弱变形花岗岩类侵位,随着造山带的隆升作用,在造山带  相似文献   

3.
胶东地区的基底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陆核形成期、陆壳增生期和汇聚定型期3个主要阶段,古元古代克拉通化汇聚碰撞作用的形成使得原始的绿岩带矿源岩系活化改造;三叠纪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间陆陆碰撞形成了山东东部的胶南-威海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使克拉通地体再活化,二大板块的物质成分在区内重新熔合分配并促使金元素转移富集;侏罗-白垩纪时期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强烈洋陆俯冲作用,形成了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带的大陆弧花岗岩,包括玲珑序列二长花岗岩组合、郭家岭序列花岗闪长岩组合和伟德山序列花岗岩组合,这些花岗岩的强烈岩浆活动为金元素迁移成矿提供了热驱动;巨型走滑系统即郯庐断裂带及其巨大的左型走滑系统及其所形成的次级羽状断裂系统为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阿尔金南缘在新元古代早期的构造-岩浆事件,选取曼特里克地区亚干布阳花岗质片麻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亚干布阳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锆石U-Pb年龄为(880.3±3.4)Ma;岩石属过铝质、钙碱性系列的镁质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具有典型的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特征,其岩浆来源于下地壳角闪岩相基性岩类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同碰撞花岗岩区;阿尔金南缘新元古代早期的构造-岩浆事件可能对应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说明塔里木板块和柴达木板块之间在新元古代早期曾经存在板块的汇聚碰撞。  相似文献   

5.
鲁西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占基底变质岩出露面积的90%左右,由晚太古代泰山期TTG质花岗岩、变闪长岩类杂岩体和早元古代傲徕山期二长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组成,均侵入泰山群。 TTG质花岗岩同位素年龄为2700—2600Ma,岩石具明显的片麻状构造,Na/K比值较高,(~(87)Sr/~(80)Sr)比值较低,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为硅铝质基底活化并有泰山群地层部分熔融而形成。变闪长岩类杂岩体同位素年龄值为2595—2483Ma,岩浆演化系列完整,为地幔岩浆分异形成。二长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同位素年龄为2490—2284Ma,块状构造,Na/K比值较低,(~(87)Sr/~(80)Sr)比值较高,为泰山群、泰山期侵入岩经部分重熔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6.
伟德山期花岗岩代表了胶东地区中生代早白垩世晚期(110~123Ma)大规模岩浆事件,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峰期事件产物;受区域构造控制,由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类组成,斑晶发育,含大量的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以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岩系为主,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高场强元素U、Th, Nb、P、Ti元素亏损,Zr、Hf元素为正异常,具有高Ba-Sr花岗岩特征,为壳幔混合成因,壳源物质来源为新太古代TTG片麻岩及古元古代变质岩。该期花岗岩形成于岩浆弧构造环境,由于胶北地块与苏鲁造山带地壳结构差异,在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上略有差异,总体由西至东,年龄值逐渐变小,向偏碱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依据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和花岗岩类岩石等级体制的划分,将青海省侵入岩划分为13个构造岩石区;划分了108个超单位、117个(命名)单元(含7个独立单元)、255个岩性单元及数十个类型的年代加岩性侵入体。全省侵入岩成因初步分为幔源型、壳幔混合型、壳源深部型、壳源浅部型和浅壳源型;其分别形成于裂谷、深部裂冲、板块俯冲、板内挤压、板块碰撞及造山期后抬升环境。  相似文献   

8.
崂山期花岗岩是胶东地区广泛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之一,形成年龄为108~118Ma。崂山期花岗岩形成于弧后拉张环境,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结束期岩浆事件的产物,受区域构造控制,为地壳深部岩浆沿NE向断裂上侵就位。该期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贫Fe、Mg、Al,贫Sr、Ba、Ti、P,并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Ga/Al比值高,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早白垩世晚期下地壳重熔型花岗岩——A型花岗岩,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崂山期花岗岩超动侵入伟德山期花岗岩和早白垩世陆相沉积地层,常与伟德山期花岗岩伴生构成I-A型复式杂岩体。  相似文献   

9.
对灵山序列进行重新归并,并将其划分为4个主侵入期单元和3个补充期单元。各期次岩性单一,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灵山序列是具有同熔型和具I型花岗岩特征的S型花岗岩,源岩物质来自于以下地壳为主的壳幔混合,形成于陆内俯冲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论述中—晚元古代碧口火山岛弧岩浆建造(喷发、侵入)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作用类型,探讨了碧口地体古岛弧岩浆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类型和矿床成矿系列的关系。中—晚元古代碧口火山岛弧构造演化期,约为10亿年。可以分为武陵期(1800~1400Ma)、四堡期(1400~1000Ma)和晋宁期(1000~800Ma)。碧口地体经过这三个时期完成了从岩浆岛弧的形成与发展,到板块俯冲和碰撞造山的连续演化过程。武陵期是该区岛弧火山岩带的发育期,生成与蛇绿岩有关的铬铁矿、熔离硫化镍矿床及与细碧-角斑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四堡期,主要表现为中酸性深成岩体与钠质辉绿岩的侵入活动,生成岩浆热液及接触交代型铁、铜矿床。晋宁期为碧口地体与扬子板块强烈碰撞造山期,除了生成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矿床外,主要生成与韧性剪切、构造动力变质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金、银矿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近年来在浙西石耳山花岗岩区引进“花岗岩超单元─单元”理论进行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成果。按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通过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解体了晋宁期石耳山复式花岗岩体。对划分出的30个侵入体,归并建立了四个单元,并进一步建立了石耳山超单元。通过对石耳山超单元花岗岩的岩石矿物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初步总结其演化特征,并同时探讨其成因类型,指出石耳山超单元花岗岩相当于S型花岗岩,应属上地壳硅铝层重熔岩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广西海洋山花岗岩基侵位于海洋山复式背斜核部, 形成于晚志留世。岩基划分为4 个单元, 归并为1个超单元, 建立了海洋山花岗岩岩石谱系单位。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海洋山超单元各单元为壳源重熔型花岗岩浆不断分异演化的产物。花岗岩基为一大型复式含矿岩体, 与W、Sn、Sb、Pb、Zn 等矿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分布于济南东部六山圈—大有一带的侵入岩,为燕山早期同一岩浆热事件多次侵入形成的杂岩体,依其形成顺序可划分为山张庄、西杜、大有、赵家鹊山四个单元,归并为埠村超单元。该超单元的形成与幔源基性岩浆上侵及同源岩浆分异产生的中偏基性—中性岩浆多次侵入有关,属热气球式膨胀与火山口塌陷复合就位机制。  相似文献   

14.
胶北地区内生金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胶北内生金矿是壳幔混源岩浆期后热液成矿,受复合基底EW向构造的早新华夏系和郭家岭超单元控制,蚀变、矿化分阶段连续进行,分为焦家式、灵山式、玲珑式及上庄式四个亚类型.金矿床区域上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汇集成片呈棋盘格局;矿带内矿床沿走向等距分布、沿横向对应出现,矿床类型横向具分带、走向有变化、倾向相对稳定.矿体在控矿构造引张扩容段和构造叠加段赋存,并具斜立、侧伏、尖灭再现、斜列、瓦叠等产出规律.  相似文献   

15.
胶北内生金矿是壳幔混源岩浆期后热液成矿 ,受复合基底EW向构造的早新华夏系和郭家岭超单元控制 ,蚀变、矿化分阶段连续进行 ,分为焦家式、灵山式、玲珑式及上庄式四个亚类型。金矿床区域上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汇集成片呈棋盘格局 ;矿带内矿床沿走向等距分布、沿横向对应出现 ,矿床类型横向具分带、走向有变化、倾向相对稳定。矿体在控矿构造引张扩容段和构造叠加段赋存 ,并具斜立、侧伏、尖灭再现、斜列、瓦叠等产出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贺兰山北部以小松山为主的基性-超基性岩体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建立了小松山基性岩超单元和超基性岩超单元。  相似文献   

17.
胶北隆起区变质基底岩性较复杂,从中分离出正变质侵入岩,并按单元-超单元理论对其进行了谱系单位划分,其中古元古代吕梁期侵位的一套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类侵入岩划为双顶超单元,根据其穿插关系、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特征等进一步划分出5个单元。双顶超单元其侵位受构造控制,分布范围较广,同源岩浆演化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8.
宁阳县黑山头饰面用变粒角闪岩矿床赋存在阜平期蒙山超单元龟蒙顶单元片麻状中粒含黑云花岗闪长岩和西官庄单元片麻状中粒含黑云角闪英云闪长岩中。矿体为新太古代五台期麻塔单元粗粒变角闪石岩,墨绿色,夹杂白色较大不规则条带,中粗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区内主要有1个矿体,呈岩脉状产出,倾角西陡东缓,矿体中间薄两端厚,连续性较好,属于岩浆型花岗岩矿床。  相似文献   

19.
北秦岭造山带狮子坪地区出露部分海西期花岗深成岩体。通过1:5万狮子坪幅区调,将其划分为两个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本文从岩体地质、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对其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进行研究,并对岩体变形组构进行分析,探讨岩体的就位机制。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1988-1992年参加1:20万海阳、潮里、文登和威海四幅的区调工作。成果表明:广泛分布于胶东东部,即玉林店—午极、威海及荣成以南一带前人划归胶东群地层的一套片麻岩,实为变质变形花岗质侵入岩。由早到晚可划分为大时家、腾家、威海、御驾山和邱家五个单元,归并为荣成超单元。这一进展使得该区地质图面貌发生了重大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