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地理学报》2009,11(6):0-0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古地理学报》荣誉编委杨遵仪先生,于2009年9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杨遵仪先生1908年10月7日出生于广东省揭阳县。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并留校任教。193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古生物学及地层学,193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旋即回国参加抗战,任中山大学教授、地质系主任,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1946年回清华大学地学系任教。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1952年参与创建北京地质学院。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2年当选为美国地质学会荣誉会员,1994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克罗斯奖章,1997年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他曾担任九三学社中央顾问,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球科学》、《现代地质》、《古地理学报》等刊物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曾长期担任《古生物学报》、Stratigraphy and Paleontology of China主编和《地质学报》、《地层古生物论文集》副主编。他是美洲地质学会终身荣誉会员,美国耶鲁大学Sigmay Xi荣誉会员,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冈瓦纳地层分会委员。杨遵仪先生是我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奠基人,是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地层学家。他专长腕足类,是我国研究古生物门类最多的古生物学家之一,对许多化石门类均有深厚造诣,被誉为“古生物学活字典”。1986年,他与程裕淇、王鸿祯合著的The Geology of China在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继李四光之后系统地向国外介绍近半个世纪中国地质学研究进展的重要专著,影响深远。他与研究小组共同撰写的《中国三叠系》,是对我国三叠系研究全面系统的总结,这一成果作为《中国地层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杨遵仪先生对界线层型和事件地层的研究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他于20世纪70年代末组织对国际地质学热点古生界—中生界界线进行研究,成为我国第一个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的领导人。他先后组织和领导IGCP203和IGCP272项目,对我国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界线地层、生物特征以及古—中生代之交的海洋生态环境更替和重大地质事件进行了综合研究。 2001年,浙江长兴煤山剖面成为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金钉子”),该成果获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杨遵仪先生是著名的地质教育家。1956年,他主持出版了《古生物学教程》,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学校古生物学教材。1960年,他和同事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地层古生物学专业。1962年,他在国内首次开设了生物地层学课程。1980年,他与郝诒纯合作再次主编《古生物学教程》,并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他讲授过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古生态学、生物地层学和古生物学专题讲座等多门课程,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其中许多人后来成长为学术、管理等各个领域的领军人才。杨遵仪先生在“文革”期间受冲击被关进“牛棚”,仍坚持参加教学实践,设法了解国外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向,为文革结束后迅速缩小与国外的研究差距创造了条件。他乐意为同辈专家排忧解难,他热心提携后生,还十分注意在思想和作风上做出表率。他把部分积蓄捐赠给中国地质大学设立“杨遵仪奖学金”。他百岁华诞之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贺信中说:“四十七年前您是我的老师,今天仍然是我的老师,我将永远以先生为榜样,像先生那样做人、做事、做学问。”杨遵仪先生的一生是勤奋求索的一生,是甘为人梯的一生,是光辉奉献的一生。杨遵仪先生的辞世是中国地质界、教育界和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杨遵仪先生的高尚情操和道德风范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深切怀念杨遵仪先生!杨遵仪先生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2.
3.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11,(4):360+466-46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建所60周年庆典活动时举办了"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前沿学术讨论会",报告人与报告题目如下:沈树忠:精确定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袁训来:蓝田生物群;詹仁斌:华南奥陶纪腕足动物大辐射;张元动:笔石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王永栋:  相似文献   

4.
邓军 《岩石学报》2019,(5):I0001-I0002
<正>翟裕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翟裕生院士1930年2月生于河北省文安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7年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从大学期间学习地质专业起,已经从事地质事业七十载。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和地质学家、中国古生物学会前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星学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2010年10月31日18时57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李星学先生字行之,湖南郴州人。1917年4月生,194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理学院地质系。1942年7月—1946年8月在重庆北碚中央地质调查所任技佐,1946年9月—1950年1月在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任技佐、技士,1950年1月—1951年5月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2010年4月1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五百多名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纪念涂光炽院士诞辰90周年大会暨涂光炽学术思想研讨会”。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办,由我会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承办,并得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山大学等单位的协助。  相似文献   

7.
沈其韩先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1922年4月27日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幼年返回江苏海门原籍,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从大学读地质专业算起,他已经从事地质事业70年.  相似文献   

8.
《地学前缘》2012,(6):71
<正>何梁何利基金2012年度颁奖大会10月29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前缘》主编翟裕生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翟裕生先生长期从事矿床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在金属矿床地质、矿田构造和矿床成因等方面均有系统研究成果,培养了大批地质人才。他是我国矿田构造学的开拓者之一,主编的矿床学教材被广为应用。他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长春地质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董申保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2月19日18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相似文献   

11.
施雅风 《冰川冻土》2003,25(4):482-484
优秀的冻土学家邱国庆同志离开我们快四年了,在我脑海里一个抹不去的影子是他去世之前几年,已患严重的气管炎和肺气肿病,仍然艰难的带病从事《中国冻土》专著的撰写和编图工作,他曾多次住院,我去看望,发现他虽住院养病而仍在伏案工作.一次他打电话给我,说有事要来我家商量,我说:“你身体不好,有事就在电话里讲,不必前来”,但他坚持说:“身体尚好,一定要到你家面谈”,我只好恭候,半小时后,他敲门进入我家坐下,我看他一脸浮肿病容,连续急促地喘了好几分钟,才平静下去,我实在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12.
<正>编:近二三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海域油气勘探活动十分活跃,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也促使了海洋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但对我国来说,海域油气勘探尚处于早中期阶段。我想与您聊一聊目前海域油气勘探中的几个问题,以便大家有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13.
《探矿工程》2007,34(12):1-3
60年前,一位风华正茂的北平青年,怀着献身祖国找矿事业的崇高理想,“重走张骞路,直奔玉门关”,来到了玉门油矿,开始了他后来为之奋斗一生的探矿工程事业,他就是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新中国地质部门探矿工程奠基人刘广志先生。“时光易逝,似水流年”,今年是刘广志院士从事探矿工程工作60周年。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年近85岁高龄的刘院士,现将采访的内容摘要刊登,以示纪念和庆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贵州遵义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遵义锰矿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沉积型锰矿之一,其矿石自然类型为碳酸盐岩型锰矿石,工业类型为高硫、中-高铁、低磷和低硅贫锰矿石。本文在选取典型钻孔所揭露含锰岩系详细观察的基础上,对锰矿石及其顶、底板岩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主-微量和稀土元素以及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本区锰矿石主量元素中Fe/Ti为12.35~140.5,平均59.35(20),(Fe+Mn)/Ti为153.88~520.5,平均271.05(25),Al/(Al+Fe+Mn)为0.05~0.20,平均0.12(0.3),表明锰矿石的形成与海底热液活动密切相关。锰矿石的U和Th平均含量分别为6.37×10-6和2.79×10-6,U/Th均值为2.52(1),Ni和Co平均含量分别为191.9×10-6和93.03×10-6,Ni/Co均值为2.16(3.6),具有热水沉积特征,∑REE变化为123.54×10-6~424.08×10-6,普遍小于200×10-6,总量较低,配分型式表现为右倾型,∑LREE/∑HREE比值变化为2.23~119.22,明显大于1,(La/Yb)N比值4.58~18.83,负Ce异常(δCe=0.45~0.72),与热水沉积锰矿稀土特征相似。综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锰矿石及其底板硅质岩为海底热水沉积成因,并混有少量化学沉积物,而其顶板岩石属非热水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5.
贵州遵义县茶园锰铁矿属"遵义式锰矿"成矿带,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该矿床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谭组(P2l)底部,含矿岩层以粘土岩层为主,并含有大量的黄铁矿。通过对该矿矿床地质特征的野外调查,矿石矿物鉴定及元素分析,认为该矿床锰铁矿石为原生碳酸锰铁矿物,属于古风化壳沉积型矿床,锰质来源于晚二叠世湖盆周边玄武岩的古风化壳残留锰质,形成于弱碱性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6.
姚正兰  王君军 《地球科学进展》2011,26(10):1109-1115
2009年秋季到2010年初春,遵义市出现了特大干旱,对农业、林业、人畜饮水、水利电力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损失。详细分析干旱期间的气象要素,从秋季9月到初春3月的总降水量不足常年同期平均值的一半,并与历史上的秋冬干旱年份进行了比较,发现本次干旱期间遵义市大部分地方降水量等多项气象要素突破历史最少记录,因此认为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找矿勘查效率,查清锰矿在深部的空间位置和深部构造的发育情况,在贵州省遵义锰矿区首次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CSAMT法),采用V8多功能电法勘探系统,选择深溪大型锰矿床延伸部位由西向东布设了4条CSAMT剖面。通过二维反演计算,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和岩矿层物性特征,对测量的4条剖面岩矿层及构造特征进行精细的解释,为确定岩矿层在深部空间的位置提供了重要信息。通过钻探验证,其揭露的层位、构造位置和CSAMT方法解释结果吻合较好,找矿效果较为显著,CSAMT法有望作为重要手段在同类型的锰矿找矿预测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煤矸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煤矸石综合利用途径有着重要约束。贵州是我国主要的产煤区,煤层主要分布在六盘水、毕节、遵义等地区。本文借助ICP-MS、XRD和XRF等现代分析方法,对遵义地区煤矸石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煤矸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和粘土等富硅矿物,并含一定量的锐钛矿和黄铁矿等金属矿物。煤矸石主量成分以富Al2O3(14.26%~33.16%)和TiO2(1.05%~2.35%)为特征,微量成分以富Z(r39.5×10-6~1060×10-6)、Nb(3.54×10-6~101×10-6)、Ga(3.74×10-6~45.4×10-6)和Sr(22.6×10-6~1940×10-6)等为特征,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综合分析显示,煤矸石中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稀贵金属与其所含的锐钛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遵义市降水中低分子有机酸对自由酸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遵义市是我国酸雨高发地区,研究遵义降水中有机酸对自由酸度的贡献是认识遵义市有机酸地球化学循环和酸雨机制的重要内容。在遵义市中心城区进行了一年的降水采集,并利用离子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主要阴离子(包括无机和有机阴离子)和阳离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年均pH值为4.11(范围3.12~6.04),pH〈5.6的样品占93.1%,说明遵义市酸雨污染仍然严重;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四季的pH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遵义市降水酸化程度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甲酸和乙酸的雨量加权平均值分别为9.29umol/L和6.47umol/L,检出率分别为98.68%和93.42%,表明有机酸在降水中广泛存在;应用热力学理论计算了有机酸对降水自由酸度的贡献量,发现在pH〈5的遵义降水中甲酸和乙酸对自由酸度的平均贡献量分别为14.79%和3.66%,表明有机酸对降水自由酸度具有重要贡献;对比显示,遵义市的有机酸贡献量低于边远地区,这与遵义市降水的低pH值和高无机酸度有关;四季的有机酸贡献量大小为:春季(31.95%)〉夏季(26.16%)〉冬季(11.17%)〉秋季(8.02%),可见有机酸对自由酸度的贡献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低酸度和低水温的春季降水中,由于人类活动或有机物质的燃烧所释放的大量有机酸(如汽车尾气的排放、燃煤的燃烧),促使有机酸对降水自由酸度的贡献量最高;其次是在低酸度和强降雨的夏季;而在低酸度的秋季和冬季,有机酸对酸度的贡献量相对最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贵州遵义汇川区1∶5万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对区内耕地表层土壤及代表性农作物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并利用基于Arcgis平台开发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数据管理与维护(应用)子系统,以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对汇川区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汇川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以二等为主;土壤养分综合质量较好,以二等为主;土壤硒含量较高,富硒耕地面积比例达93%。本文探索了调查评价成果对土地整治工作的意义:一是摸清了研究区耕地有效面积和耕地质量,为土地整治的选址规划提供了精准性;二是摸清了500亩以上坝区的综合条件,为坝区规划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了科学性;三是摸清了研究区耕地土壤中养分元素分布特征,大致了解了水稻、辣椒等农作物元素组成,特别是富硒耕地和农作物的发现,为土地整治中特色农业生产规划提供了指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