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湖北省地震学会地震与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人事教育处联合举办的“层析成象与反向问题(简称CT)”高级研讨班,于1987年12月8日至18日在武昌小洪山召开,来自全国地震、地质、石油、水电、煤碳、教育等战线的27名博士生、研究生以及从事CT技术与理论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专家参加了本研讨班。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和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联合召集的第二次全国水诱发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2月27日—3月2日在武昌举行。74名代表来自国家地震局系统、  相似文献   

3.
1984年7月21日至25日在江苏溧阳召开了“地倾斜观测技术评价、攻关专业讨论会”、地震系统15个单位2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的议题有“地倾斜观测仪器的评价”;“井下垂直摆倾斜仪”、“井下汽泡倾斜仪”的设计方案和初步试验评议;定点形变观_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提出进一步攻关意见。 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听取了各有关单位提出的评价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1900年10月17日——21日在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召开了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联合主办,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专业委员会成员,科技司领导,地震研究所领导、部分地震重点监测区省局领导、地壳形变观测(含重力)手段专业技术管理组代表、研讨会学术论文作者以及来自中科院测地所、国家测绘局、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报、地震出版社,《地壳形变与地震》编辑部的部分特邀专家共60余人。研讨会主要议程:一是审议“地壳形变监测整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二是学术交流。地壳形变监测整体规划是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委托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委员会和科技司联合制定的。提交大会审议的征求意见稿是今年8月邀请部分专家集中编写,科技司及有关同志汇总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和中国地震学会形变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福建省地震局承办的GPS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研讨会,于2005年6月25日至27日在厦门召开。会议围绕GPS在地震预测研究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GPS与地震监测预报试验场地建设设计规划和研究思路以及GPS最新发展等进行了学术交流。来自全国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按国家地震局(83)震发科字第062、341号文件精神,清理“倾斜异常图象”总结交流会(下称“异常图象”会)、“地倾斜台站观测规范” (下称“规范”)修订会,由地震研究所牵头分别于4月25~30日、5月2~5日在南宁召开。 “异常图象会”首先由各单位交流了自去年10月成都会议以来的清理成果。与会代表认为从近年来几次5、6级中强地震前发现震前变化及倾斜、应变潮汐记录曲线的畸变和扰动等图象表明,改善条件后的  相似文献   

7.
2011年3月27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主办,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信息与图像分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承办,中科院遥感所、成都理工大学协办的遥感地质找矿高层论坛——问题与对策战略研讨会在成都胜利召开。此次会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2月 2 3日 ,国际固体潮委员会主席、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竹本修三等一行 4人访问了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访问期间 ,竹本修三教授做了题为“印度尼西亚的超导重力观测及结果”和“日本超长基线激光应变仪观测”的学术报告 ,对超导重力仪和超长基线激光应变仪的原理、工作条件、精度指标、数据处理及其在地学基础研究方面的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参加报告会的科技人员就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是竹本修三教授第二次访问我所。在访问期间 ,双方还表达了在未来开展进一步合作的良好愿望日本京都大学竹本修三教授访问我所$地震研究所重…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 12月 15日至 12月 17日 ,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召开省级重点学科及学位点立项建设评审会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吴云副所长参加了此次会议。经省学科评议组专家评审 ,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了地震研究所申报的《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立项建设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又有两硕士学位点获准立项$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范春林  相似文献   

10.
1982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会邀请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质研究所、测量大队、第二测量大队等单位有关同志,商讨筹备成立地壳形变专业委员会事宜。 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会秘书长陈鑫连同志讲了话。他对筹备成立地壳形变专业委员会的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于1991年5月9日至11日在武昌召开,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委员、增补的新委员和特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共4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三:一是根据中国地震学会的统一安排进行专业委员会换届,成立第二届委员会;二是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三是讨论专业委员会工作,重点讨论如何贯彻国家地震局[1991]129号文件精神,在推进全国  相似文献   

12.
重力观测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介绍了第一期“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观测得到的重力变化图像和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地震震中及附近重力测点的重力变化。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与重力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于1987年10月20日至21日在武汉召开了“定点形变数据库及信息处理系统”技术鉴定会。地震研究所副所长邵占英研究员主持会议。鉴定委员会主任由中国船舶总公司第七研究院数字工程研究所王振宇总工程师担任,副主任分别由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天文大地系主任陶本藻教授、华中工学院陈耀奎副教授担任。  相似文献   

14.
20 0 3年 2月 18日至 19日 ,中国地震局科技发展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地震卫星计划编制工作专家研讨会”。刘玉辰副局长、科技部邵立勤司长、国防科工委和国家 86 3项目有关领导 ,叶淑华、许厚泽、宁津生、刘经南、马宗晋、马瑾等院士以及中国地震局的专家 3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吴建春副司长主持。会议主要交流了国内外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在地震监测预报、地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研讨了地震监测卫星计划的主要内容 ,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及下一步工作。我局吴云副局长在会上作了“空基地震监测”的主题报告 ,李辉、廖承旺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一次会议于1997年8月17日~8月22日在北京召开。本届会议是1995年12月在西安换届选举以来的首次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计30多人。 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主任廖克研究员主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教授作了关于地球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报告,给代表们以深刻的启示;另外,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廖克同志和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家祯同志分别讲了话。他们希望专业委员会走向21世纪的信息时代中,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作出新成绩。  相似文献   

16.
1986年6月23—27日,在西柏林召开了“国际第二次地震预测、地震危险性评定、震情估计及灾害防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西德、美国,中国、印度、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荷兰、希腊、土耳其、塞浦路斯、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国的一百多名代表,西德各地的代表占半数以上。  相似文献   

17.
《地壳变动连续观测技术》一书最近已由地震出版社出版。陈鑫连、张奕麟、蔡惟鑫为该书主编。地形变(应变)连续观测技术为我国地震科技“六五”发展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该书系统地总结和介绍了这一时期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地壳变动连续观测技术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1987年10月19日至20日,国家地震局在武汉召开了由地震研究所研制完成的“定点形变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技术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赵仲和副研究员任主任,华中工学院陈耀奎副教授、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朱涵云助理研究员任副主任。会议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王国治处长主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界应以地壳运动整体观和地震预测整体观进行地震综合监测与综合预测,走出中国地震预测预防自己的路子”。5月30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流中心,地学哲学委员会发起的“汶川大地震给我们的启示”座谈会上,专家们的讨论异常热烈。  相似文献   

20.
山东地质学会于 2 0 0 1年 4月 3 0日发出通知 ,要求会员单位和专业委员会采用举办学术报告和撰写论文等多种形式 ,热烈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 80周年。征文内容主要是 :地质学及各分支学科近期的研究进展。重点为 2 1世纪地质科学发展方向、矿产资源、水资源、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地质灾害、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和地质教学等领域。征文经遴选将刊登于《山东地质》期刊上 ,或将有关论文收录编辑成论文集 (专辑 )出版。征文题目请按要求自行确定。每篇征文以 50 0 0~ 80 0 0字为宜 ,图文须清晰 ,于 2 0 0 1年 9月底送寄学会秘书处山东地质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