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西龙虎山地区以发育老年期丹霞地貌为特色,其成景地层为晚白垩世河口组红层,目前对这套红层的沉积相认识程度还比较低。龙虎山仙人城景区河口组出露厚度达百余米,沉积构造发育,且人工开凿的台阶可以直达山顶,这为沉积相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根据野外露头岩性组成、沉积构造等特点,识别出6种岩相单元:无沉积构造砾岩、正粒序层理砾岩、逆粒序层理砾岩、平行层理砾岩、含砾砂岩、古土壤。砾石统计结果表明,砾石粒径范围主要为3~4 cm,最大可达12.5 cm,成分以紫红色凝灰岩为主,砂岩、花岗岩和石英次之、变质岩(主要是片岩)较少,磨圆度主要为次棱角状,其次为棱角状。在显微镜下,砂岩碎屑颗粒主要呈棱角-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差,粒径为0.05~2.00 mm,主要由石英、长石和岩屑组成,总体具有结构和成分成熟度中等偏低的特点。野外露头宏观和室内显微分析结果表明,仙人城丹霞地貌的成景地层为河流主导的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产物。在龙虎山地区,丹霞地貌的空间分布与盆地冲积扇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盆地边缘冲积扇成因的厚层砾岩为后期丹霞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江西永丰—崇仁盆地上白垩统(包括河口组、塘边组和莲荷组)砾岩地层十分发育,是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利用砾石的岩性和磨圆度进行列联表分析,可以为沉积盆地物源判断提供依据。利用列联表分析方法对永丰—崇仁盆地上白垩统砾岩进行研究。砾石成分主要包括石英、酸性岩浆岩、变质岩和砂岩以及少量的泥质岩和灰岩。为了统计方便,将砾石磨圆度分组为棱角状和次棱角状(A+B)、次圆状(C)、圆状和极圆状(D+E)。若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观察值小于期望值,而圆状和极圆状砾石观察值大于期望值则说明砾石经历了较长的搬运距离;反之,则说明砾石搬运距离较短。通过联列表分析,结果显示:河口组砾岩具有多物源的特点,主要来自盆地边缘、鸡笼山、相山和玉华山以及盆地西北的长垅地区;塘边组砾岩主要来自盆地北部的尖顶峰山、玉华山一带以及盆地东南的丰山、新大山地区;莲荷组砾岩主要来自于金华山和嶂岭等盆地边缘地区,盆地北侧的鸡龙岗、松树岭以及东北部的灵谷岭地区。物源分析结果为该地区晚白垩世红盆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探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30余个白垩纪红层盆地中,总共有228处,数量位居全国之首,以鹰潭市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丹霞地貌最为典型和知名。根据形态特征,将江西省的丹霞地貌划分为山峰、陡崖、崩积体、峡谷、洞穴及其他微地貌等六大类。燕山构造旋回晚期(主要是白垩纪),在地壳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下,江西省形成了一系列北东走向的陆相断陷盆地,从盆地边缘到中心依次沉积红色冲 洪积扇相砾岩、河湖相砂岩和泥岩,在信江盆地的中部还发育沙漠相风成砂岩。红层岩相是丹霞地貌演变的基本物质基础,对丹霞地貌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在喜马拉雅构造旋回中,这些红层被构造抬升、切割,随后在风化、流水侵蚀及崩塌等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了红色陡崖坡及一系列侵蚀地貌,即丹霞地貌。以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仙水岩为例,用面积高程积分方法对江西省丹霞地貌的演化阶段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仙水岩景区地层出露一致,丹霞地貌整体处于老年早期的残丘阶段,地貌侵蚀程度较强;由于水系溯源侵蚀,景区内不同部位地貌的演化阶段、类型及面积高程积分值(HI值)不尽相同。本文对江西省丹霞地貌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的分析和总结研究将加深对各类丹霞地貌成因的理解,推动丹霞地貌国际化进程,也为其他湿润气候区丹霞地貌地质遗迹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粤北丹霞盆地晚白垩世丹霞组沉积相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北丹霞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的典型代表,在地貌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丹霞地貌成景地层(晚白垩世红层)的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巴寨剖面丹霞组的野外观测、砾石统计、室内砂岩样品薄片鉴定及粒度分析,进行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巴寨剖面丹霞组出露巴寨段和锦石岩段,前者以砾岩为主,发育粒序层理及平行层理、底侵蚀面、叠瓦状构造等,而后者以发育大型交错层理的风成砂岩夹古土壤为特征。在盆地其他位置,可见丹霞组白寨顶段砾岩地层。研究结果表明,在巴寨剖面的晚白垩世丹霞组红层中,可以识别出正粒序层理砾岩、逆粒序层理砾岩、平行层理砾岩、无沉积构造砾岩、大型交错层理风成砂岩、中—薄层砂岩、古土壤7种岩相。巴寨段砾石大小主要为0.5~9.5 cm,成分以脉石英、石英砂岩及砖红色砂岩为主。锦石岩段砂岩粒径为0.03~0.5 mm,分选性好,以跳跃组分为主,指示风成环境。丹霞组从巴寨段到锦石岩段沉积物粒度变细、沉积速率由快变慢,指示了由河流主导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向沙漠沉积体系的转变,反映了古气候向干热变化,锦石岩段的风成砂岩可能与东亚中纬度地区晚白垩世Campanian期古气候广泛的干旱化有关。丹霞组沉积末期(白寨顶段),古气候条件再次变湿,降水增加,河流将粗粒碎屑物再次搬运到盆地发生沉积,新的冲积扇叠覆在锦石岩段风成砂岩—古土壤序列之上。  相似文献   

5.
徐州地区山西组砂岩中碎屑组分鉴定统计的结果显示,长石的含量为29%~52%,平均40%,明显高于周边地区。研究区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分选差-中等,磨圆次棱角状-次圆状,说明碎屑为短距离搬运;砂岩中斜长石的牌号显示源区主要为酸性岩;砂岩组分的Dickinson三角图解表明,物源总体来自大陆物源区的隆起基底,经分析确定物源区为丰-沛隆起。  相似文献   

6.
石浩  岳大鹏  赵景波  覃小锋  刘蓉  王晓宁  胡倩  马爱华  苏敏 《地质论评》2021,67(6):67120011-67120011
靖边波浪谷丹霞地貌区是近年来国内外地学界的新发现和持续关注点。论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粒度分析,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探讨红色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物源性质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红色砂岩以中—细砂为主,SiO2和Al2O3含量之和在85%以上,沉积环境为河湖相,为水动力中等,水面较浅的河流入湖三角洲河口区地带,而不具有目前一些学者通过宏观观察提出的该砂岩为沙漠相沉积特征。沉积阶段气温较高,存在暖干与暖湿的多次变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红色砂岩地球化学类型为长石砂岩和亚长石砂岩,物源可能来自于盆地内部隆起或再旋回造山带所提供的富石英质沉积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XX井为例,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和描述,结合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及粒度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工业含铀岩系下白垩统洛河组开展了系统的沉积学研究。在洛河组中共识别出风成沙漠(下段)和洪泛河流(上段)2种沉积相,风成沙漠沉积相又分为沙丘、沙丘间、沙席、旱谷4种亚相,洪泛河流沉积相又分为河床和堤岸2种亚相。洛河组下段砂岩段主要由红色、黄色、灰绿色粗-细砂岩组成,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佐以少量岩屑(沉积岩屑)和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砂粒干净、明亮,含较少胶结物与杂基,成分成熟度较高;以中-细砂为主,粒径范围在2.2~3Φ之间,次棱角-次圆状;粒度概率累积曲线显示以跳跃搬运组分为主体,伴随有少量悬浮搬运组分,粒度分选性好,结构成熟度高。沉积构造广泛发育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波状层理等;层内可见呈舌形向上或向下尖灭的垮塌层,具有逆粒序的风成沙波层以及形似暗色条纹的条纹层等特殊风成沉积构造。砂岩颗粒表面具有一系列碟型和新月型撞击坑、麻坑、化学溶蚀与沉淀以及沙漠漆等现象。将洛河组下段砂岩与典型河流相砂岩、风成砂岩进行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洛河组下段含铀砂岩符合典型风成砂岩的特征。该风成含铀岩系的发现为国际上砂岩型铀矿增添了新的类型,为中国北方铀矿勘探拓展了找矿空间和找矿潜力,为砂岩型铀矿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地学的兴起和地学科普的需求,红层与丹霞地貌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赣东北贵溪市象山地质公园发育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丹霞地貌景观,成景地层为上白垩统圭峰群河口组以砾岩为主的红色碎屑岩,冲刷侵蚀界面、粒序层理和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这为沉积环境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判断标志。对该套成景地层进行厘米级实测,另外选择2处砾岩露头进行砾石统计以获取碎屑颗粒粒径、岩性、磨圆度和风化程度等信息。在实测厚度为40余米的地层柱状图上,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即正粒序砾岩、逆粒序砾岩、无沉积构造砾岩、平行层理砾岩、交错层理砾岩、聚集状砾岩、砂岩。砾石以中砾(2~5 cm)为主,磨圆度低,风化程度中等,成分以凝灰岩为主(58%~665%),其次为石英、花岗岩、砂岩。砾石成分和砾向分析结果说明,盆地南部早白垩世凝灰岩提供了主要的碎屑物质。根据野外实测红层剖面和砾石统计分析,认为成景地层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产物。河口组红层沉积时期,盆地边缘断层活跃,间歇性强降雨事件导致冲积扇朵叶上洪泛河流搬运的沉积物供应充足,最终在剖面上形成砾岩和砂岩频繁互层及其厚度横向不稳定的现象。在中国东南地区晚白垩世总体干燥的古气候背景下,河口组中河流作用主导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可能指示了古气候向湿润转变,降水增加,相对丰富的水系将粗碎屑搬运到盆地区发生沉积。  相似文献   

9.
为讨论桂东南地区水汶盆地大坡组的物质来源和盆地属性,对大坡组红色砂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大坡组红色砂岩(样品NPM30)的碎屑颗粒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磨圆度较差,分选性中等,显示近源沉积的特征。碎屑锆石亦呈现自形程度较好的CL图像,其U-Pb年龄介于2781~105 Ma之间。碎屑锆石U-Pb年龄集中分布于180~145 Ma、270~200 Ma、480~390 Ma,少数介于570~540 Ma、780~720 Ma、1000~820 Ma、1300~1000 Ma、2000~1400 Ma和2800~2300 Ma。物源分析表明大坡组碎屑物质主体来自于云开地区燕山早期、华力西—印支期和加里东期岩浆岩,少量来自于扬子东南缘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和华夏陆块格林威尔期和新太古代物质。大坡组碎屑锆石主体来自于沉积成岩之前的岩浆活动,与地层沉积时代一致的碎屑锆石含量极少;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判定水汶盆地为白垩纪伸展构造背景下的断陷拉分盆地。  相似文献   

10.
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礁是造山带内最为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们可以形成于多种构造环境。研究这些岩石组合的结构组成及生物赋存状态可为古地理恢复及造山带演化提供依据。分布于北大巴山地区与富TiO2碱性火山岩紧密相关的碳酸盐岩组合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被动陆缘台地相组合。该套碳酸盐岩组合主要由生物礁、生物碎屑灰岩、砂屑灰岩、泥质灰岩、角砾灰岩共同构成。砂屑灰岩及生物灰岩中常伴随有薄层凝灰岩夹层;同时这些碳酸盐岩中富含不同比例的火山碎屑成分,发育粒序层理、平行层理、波纹斜层理和滑塌构造。生物碎屑灰岩通常与凝灰质砂岩、泥岩构成韵律层,火山质碎屑在类岩石中主要表现为粒径0.5~3 mm的棱角状—次棱角状玄武岩和凝灰岩碎屑,具有近源沉积特征;生物礁中通常出现1~2.5 cm棱角状—次棱角状玄武岩碎屑,且在生物礁之间的砂岩夹层中含有丰富的0.5~1 mm的次圆状玄武岩碎屑;砂屑灰岩中含有棱角状—次棱角状玄武岩和辉石两类碎屑,其中辉石碎屑粒径通常为1~2 mm,同时该类岩石中还含有丰富的黄铁矿,这些黄铁矿通常因其粒径变化而发育粒序结构特征。角砾状灰岩可分别由砂屑灰岩、生物礁及生物碎屑灰岩构成,也可由三者共同构成,玄武岩碎屑仅出现于角砾状生物礁灰岩中。这些碳酸盐岩中的生物化石具有曾经历过明显的搬运改造特征,其中生物碎屑灰岩和砂屑灰岩中的化石碎屑以次圆状为主,生物礁中的生物化石平行于砂岩夹层分布且发生不同程度的压扁和挤压变形,岩石中普遍发育滑塌沉积构造。这些特征共同表明,该套碳酸盐岩与下伏的碱性玄武岩形成密切相关,二者共同构成了与现代大洋中典型洋岛/海山相一致的结构特征,且这些碳酸盐岩多沿着下伏玄武岩的周边沉积,具有深水—斜坡环境的沉积组合,同时因其中所包含的生物化石经历了一定距离搬运作用而发生再沉积,进一步表明这些生物发育时代可能要略微早于该套火山—沉积组合的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11.
赣杭构造带中、新生代红色粗碎屑岩发育,对红层中砾石组构分析有助于理解红盆形成、演化过程.运用砾组分析方法,对江西抚崇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莲荷组砾岩层的砾性、砾度、砾态及砾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红盆砾岩的物质来源、成因和形成条件等进行综合判断.研究结果表明,莲荷组砾岩为晚白垩世—古新世半干旱—干旱条件下的一套冲积扇相粗碎屑沉积,具有多物源和快速堆积的特点.总体上,砾石成分复杂,风选程度较差,呈次棱角—次圆状,风化程度较低.盆地不同地区砾石成分组合特征具有明显差别,反映了盆地周围复杂的物源供应条件.根据盆地周边出露基岩地层和扁平状砾石产状统计玫瑰花图判断,莲荷组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内部的基岩地层以及盆地西南部、西部和东北部.  相似文献   

12.
库车坳陷牙哈气藏是我国开发时间最早、开发技术最为成熟的凝析气藏之一,其主要产层段为古近系苏维依组底砂岩段,岩性以含石膏团块的细砂岩为主。石膏的赋存状态多种多样,而不同赋存状态的石膏发育时期、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和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均有不同。基于牙哈气田古近系苏维依组底砂岩段钻井取心、野外剖面、岩石薄片等资料,探讨石膏赋存状态及其形成过程。结果表明:(1)研究区古近系底砂岩段沉积成因石膏可分为异地沉积石膏和原地沉积石膏;(2)异地沉积石膏团块经流水搬运,搬运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1)撕裂状,粒径8~10 cm的不规则状石膏团块;(2)云雾状,粒径4~8cm的云雾状石膏团块,具棱角;(3)团砾状,粒径2~5 cm,近圆状石膏团块,磨圆度较好;(4)定向排列石膏,粒径0.5~2 cm,石膏团块定向排列,围岩见平行层理构造;原地沉积石膏包括蒸发浓缩形成均匀分布的点状石膏,以及流水搅动形成的具核心、不具同心圈层结构的鲕状石膏;(3)干旱气候背景下湖泊蒸发环境沉积时期可分为丰水期与枯水期,枯水期为盐湖蒸发沉积模式,石膏等盐类矿物蒸发沉积,丰水期为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沉积砂体。不同赋存状态的石膏代...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具有丰富的石英砂岩矿产资源,主要赋存于泥盆系及石炭系浅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中,矿体厚度大,矿石质量好。为了在高端材料应用领域为湖南省典型石英砂岩矿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湘潭县谭家坳矿床为例,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等现代岩矿测试分析技术,结合微区原位分析等方法,对矿石中的杂质赋存状态进行了细致研究,并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结果显示,谭家坳石英砂岩的SiO2含量平均高达95.29%,Al2O3含量平均为1.27%,Fe2O3等其他元素的平均含量为1.12%。在胶结物中,Al、Fe杂质元素主要以白云母、粘土及赤铁矿等矿物形式存在。此外,矿石中偶见钛铁矿、锆石、独居石、金红石等矿物。谭家坳石英砂岩多为细粒石英砂岩,纯度较高,磨圆度多为次圆—次棱角状,胶结方式为孔隙—压嵌型,矿物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也极高,这些特征反映了滨海环境中前滨亚相的沉积特点。区域内广泛出露的元古宙地层及加里东期岩浆岩可能是本区石英砂岩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4.
以下刚果盆地下白垩统巴雷姆阶Pointe Indienne组中段为例,采用深水沉积学理论,结合重力流的最新研究进展,利用研究区最新钻井岩心资料及分析测试数据,对其岩性、沉积构造类型和岩石学特征等进行了探讨分析,识别出研究区广泛存在重力流沉积,并总结了该重力流的深水沉积过程及其砂体发育概念模型。结果表明:重力流沉积以中—细砂岩为主,砂岩底部发育槽模、重荷模、火焰状构造及球枕构造,砂岩内部有正粒序层理、平行层理、爬升波纹层理、包卷层理、泄水构造及漂浮泥砾;重力流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分选差、次棱—次圆状,以悬浮搬运机制为主,砂岩粒度累积概率曲线有全悬浮总体的"一段式"和高悬浮总体的"两段式";可识别出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和浊流5种重力流流体类型及其在垂向上的6种相序组合类型;研究区重力流砂体横向连续性较好,垂向叠置厚度较厚,可形成规模较大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砂砾岩厚度及百分含量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砂砾岩的沉积特征、成因类型及沉积演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砂砾岩储层中块状层理、粒序层理、平行层理、叠覆冲刷构造、交错层理发育,同时变形构造、泥岩撕裂屑、重荷模和火焰构造常见。碎屑颗粒表现为无分选-中等分选、棱角状-次棱角状到次圆状的近物源沉积特征。岩相类型以块状层理砾岩相、递变层理砾岩相、递变层理砂质砾岩相、交错层理砾质砂岩相、平行层理砾质砂岩相、块状层理砾质砂岩相、块状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块状层理砂岩相、变形层理砂岩相、泥质撕裂变形砂岩相、薄层透镜状或压扁层理砂岩相为主。综合古地貌、砂砾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机制等,认为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和扇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的砂砾岩扇体。在沉积演化上,沙四下亚段沉积时期,胜坨地区和民丰地区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利津地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扇体规模较小,横向连续性较差;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胜坨地区和民丰地区广泛发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沉积,利津西部地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扇体规模较大,横向连片发育。  相似文献   

16.
研究区位于安徽绩溪县杨溪镇,区内主要发育一套新元古代浅变质碎屑岩系,厚度为639.7 m。碎屑岩以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含砾砂岩和砾岩为主,发育水平层理,粒序层理,韵律层理等沉积构造,可见鲍马层序Ta、Tc、Td、Te段。碎屑组分以跃移组分为主,含量为35%~58%。地层上段厚为254.8 m,包含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水平层理和粒序层理发育,为中扇-外扇扇叶沉积,中段厚为192.5 m,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砂岩条带广泛发育,属于中扇水道沉积,下段厚为192.4 m,为一套砾岩层,砾石分选较差,砾岩层间夹有粉砂质泥岩,为上扇水道滞留沉积。总体上,形成一套退积的海底扇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7.
砾石颗粒的磨圆度对粗碎屑的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针对玛湖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砾岩的地下钻井岩芯,运用去扁化De?flat磨圆度测量方法,通过定量获取砾石磨圆度参数对扇三角洲沉积中不同沉积微相的指示关系,分析黄羊泉扇的磨圆度及其方差的分布特征,讨论磨圆度定量表征指示扇三角洲沉积的科学性。研究结果表明,扇三角洲沉积的砾石磨圆度普遍较差,为次棱—次圆状和次棱角状。牵引流沉积的砾石磨圆度普遍好于重力流沉积的砾石磨圆度,且牵引流沉积的砾石磨圆度方差明显小于重力流沉积的方差,指示河道沉积中的砾石磨圆度更加集中。黄羊泉扇砾石磨圆度以棱角状和次棱角状为主。通过黄羊泉扇区砾岩砾石颗粒磨圆度及其方差的变化趋势,表明磨圆度对沉积相带具有指示意义。砾石磨圆度的定量表征可以为粗粒碎屑沉积相分析提供新的定量沉积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运用砾组分析方法,结合邻区基岩地层,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宜君组砾岩的砾性、砾度、砾态及砾向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研究区不同区域砾岩的成分来源、成因、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及古水流方向.表明宜君组砾岩为早白垩世初期干旱环境下山麓洪积扇-河流相沉积产物,具多物源和快速沉积的特点,砾石分选普遍较差,磨圆呈次棱角-次圆状,风化程...  相似文献   

19.
陕北靖边波浪谷丹霞地貌区是近年来国内外地学界的新发现和持续关注点.论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粒度分析,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探讨红色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物源性质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红色砂岩以中—细砂为主,SiO2和Al2 O3含量之和在85%以上,沉积环境为河湖相,为水动力中等,水面较浅的河流入湖三角洲河口区地...  相似文献   

20.
以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薄片、扫描电镜观察、测井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A区块珠江组下段和珠海组滨岸—潮汐沉积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进行研究,该区珠海组以潮汐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珠江组下段以滨岸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岩屑质亚长石砂岩,西部滨岸沉积发育,岩性较纯,东部潮汐沉积发育,砂泥混杂。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中西部原生孔隙所占比例较东部高,西部地区物性较东部好,珠江组下段滨岸沉积物性较珠海组潮汐沉积高。结合成岩作用分析,认为该区储层物性主控因素为基准面旋回格架内的沉积环境,同时针对滨岸和潮汐沉积体系,由前滨—上临滨—潮间潮砂坪—下临滨—潮下潮道—潮下潮砂坝—潮间混合坪—潮间潮道—潮上泥坪物性逐渐变差,且滨岸砂岩物性优于潮汐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