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GPS技术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PS技术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的方法,并通过三峡库区某滑坡的变形监测介绍了GPS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的整个过程,包括监测网的技术设计、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变形分析等内容。监测结果表明,GPS静态定位技术可以达到mm级的精度,在变形监测方面有很好优越性,完全可以满足高精度滑坡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山体滑坡对人类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准确识别滑坡变形对预防滑坡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BAS-InSAR技术可以进行空间连续地表变形监测,但无法精确获取滑坡边界的变化。为了综合监测滑坡,本文首先采用SBAS-InSAR技术与无人机影像结合的滑坡变形监测方法,利用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24日,共计80幅升轨Sentinel-1A SAR影像,进行了VV极化和VH极化数据处理;然后通过SBAS-InSAR技术获取滑坡区地表雷达视线(LOS)方向变形速率,选取了若干变形点进行滑坡体变形时序分析;最后采用无人机获取滑坡影像并提取滑坡边界,分析了滑坡边界的变形。试验结果表明,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的滑坡变形和无人机获取的滑坡变形趋势基本吻合,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取滑坡的综合变形情况,对滑坡活动性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Web的滑坡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面向不同的用户,实现了以B/S方式对滑坡变形监测数据库的管理和监测数据的查询、上传、下载、图形化显示、实时发布等功能。介绍了系统的结构设计、功能和实现,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应用情况,弥补了传统滑坡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数据来源单一、数据显示方式不够完善、不易对外发布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黄永红  徐勇 《测绘工程》2012,21(2):61-63
边坡地表位移监测是滑坡安全监控中的重要内容,对监测资料进行及时、合理、有效的分析,获取滑坡变形规律和安全状况是滑坡监测的重要工作之一。文中将基于BP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引入变形监测预报中,对工程实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小波神经网络预测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且自适应预测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测量机器人在金坪子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测量机器人在金坪子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其误差来源和适用范围,实现了金坪子滑坡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6.
现今监测方案的综合设计和监测数据管理与综合处理已成为变形监测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阐述了一种滑坡变形监测综合技术,结合此新技术在忠武输气管道干线忠县至宜昌段顺溪Ⅰ号滑坡上两年零四个月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此种技术的可行性。本文重点研究GPS技术在此变形监测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GPS技术在万州明镜滩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定位技术的发展为边坡变形监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手段。本文阐述了应用GPS技术提取地表变形信息和GPS数据处理的方法,结合重庆市万州区明镜滩应用GPS监测网进行滑坡监测的实践,研究了在地形复杂、观测条件恶劣的山区进行GPS滑坡变形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网布设和数据处理的方法。监测结果表明,GPS变形监测的精度可达到亚厘米级,完全可以应用于滑坡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8.
“天-空-地”协同滑坡监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灾害是全球范围内发生频率最高、分布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设施的安全。科学监测是实现滑坡预警预报与主动防范的重要技术前提,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融合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InSAR、无人机摄影测量、无线传感网络(WSN)等多种新技术方法,滑坡监测已从传统点式人工监测逐步发展到“天-空-地”多维协同监测,在我国地质灾害风险识别与监测预警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本文结合多年来对滑坡发生机理与变形破坏过程的研究认识,从天(光学遥感和InSAR)、空(无人机摄影测量)、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裂缝计等专业监测)三维立体角度对我国滑坡监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讨论了不同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技术优势和适用性,构建了滑坡变形破坏全过程的“天-空-地”协同监测技术体系,为滑坡地质灾害的科学防范提供一种新的思维范式和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9.
首先阐明地质灾害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分析了目前应用于滑坡安全监测自动化远程监测设备和技术,并重点介绍了GPS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系统,接着根据某矿山的一个滑坡现场,进行GPS天线阵列监测方案设计,并在实地进行数据采集测试,最后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对几期结果的较差和精度进行分析,得出在矿山自动化监测技术中,GPS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系统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监测技术,很适合滑坡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建筑物变形监测是反映大坝安全状态的三大物理量之一,变形监测包括水平、垂直位移等监测。滑坡突发性强,危害巨大,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地质灾害类型。近几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对滑坡的安全监测及预报,并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致力于该项具体研究工作。建筑物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11.
为合理利用边坡的几何信息和物理信息,控制几何观测异常对形变参数估计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带有未知系统误差的滤波模型,并给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窗口的系统误差自适应拟合法,同时给出了相应的状态预测向量的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GPS监测网的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通过拟合地球物理信息来减弱观测异常所带来的影响,提高形变参数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12.
受各种因素影响,地铁基坑监测数据除含有真实变形信息外,还存在噪声。应用MATLAB实现小波分析对监测数据的去噪处理和粗差探测仿真实验。实例表明,选取恰当的小波基函数和小波分解层数,通过小波分析的带通滤波的功能,能够对原始信号有效分频,从而在不同尺度上将粗差和噪声分离达到识别的效果。去噪之后的信号曲线有较好的光滑性,更能反映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3.
InSAR技术作为重要的对地观测技术之一,已在城市、矿山、地质灾害等地表形变监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探索,特别是在滑坡灾害形变监测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全面、准确及深入认识和梳理InSAR技术在滑坡灾害应用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局限性、面临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滑坡灾害的防治与监测。以InSAR技术滑坡灾害应用研究为主要脉络,系统阐述其研究进展:(1)以滑坡监测中应用的主要InSAR方法概述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各类主要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内在联系;(2)基于早期识别探测、不同量级形变监测、活动模式与三维信息获取、形变与诱因耦合4个视角,深入探析InSAR技术在滑坡应用中的最新进展、趋势及目前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与挑战;(3)针对InSAR技术系统的局限性、滑坡灾害的特点,剖析了InSAR滑坡监测中存在的几何畸变、密集植被覆盖、大气干扰、三维形变信息获取、精度评定、滑坡形变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等问题,并对相应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案与建议措施;(4)基于InSAR滑坡行业体系构建的视角,结合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无人机遥感及地学领域地震台网等其他观测技术,从数据处理、与其他新型技术融合对未来InSAR在滑坡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传统大坝变形监测方法仅能获取点形变信息,且监测成本高、受环境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了结合快速地基合成孔径雷达(Fast-GBSAR)获取的高精度二维形变图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生成的DEM,解决了雷达数据可视化程度低的问题。利用该技术对国内某大坝进行了健康监测并对形变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库区潮汐对大坝水平形变产生周期性的影响。试验表明,Fast-GBSAR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大坝形变信息,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直观、高效与高精度的三维监测方式,为大坝的变形监测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5.
井区沉陷与边坡稳定监测及预报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入研究井区沉降和边坡的稳定性监测方法、分析预报方法,并对不同煤层情况下的监测成果采用多项式数学模型、指数数学模型进行了趋势分析,利用得到的趋势函数,通过公式推导,获得了不同煤层对应岩层最大沉降的位置和时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时间序列模型及其特性进行分析,运用序列间协整关系,实现同一变形体不同变形监测数据序列之间的联系,提取出平稳的、可用于变形预测分析的信息,建立适用于实际工程的ARIMAX动态预测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预测模型的优化性、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以陕北某湿陷性黄土大厚度挖方地基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PS-InSAR技术对2018-10—2019-11间获取的16景TerraSAR-X卫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了湿陷性黄土挖方区回弹变形信息,总结了大厚度挖方区时序回弹变形特征。结果表明,由于上部土体应力卸载,在开挖区域存在地基土回弹变形现象,选取的高密度PS点变形信息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的真实变形情况,回弹变形范围与开挖边界吻合,另外挖方厚度越大,土体开挖引起的回弹变形越大;在开挖完成后的1年监测时间内,回弹区变形量随时间呈线性变化,在最大开挖厚度处,产生最大回弹量为29.3 mm;此外,PS-InSAR技术监测到的变形量与实地水准结果吻合性较好,表明该技术在黄土大厚度挖方区回弹变形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信号处理领域的经验模式分解算法应用于变形信息的提取中,通过引入阈值函数,建立了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尺度阈值滤波模型,采用优化模型确定了经验模式分解的次数。分别通过模拟试验和实测数据与小波阈值法和多项式拟合法进行了比对,分析表明:在低噪声情况下,三种方法都有一定的滤波效果;在高噪声情况下,经验模式分解的尺度阈值滤波法具有与小波阈值去噪法相等的精度,而且瞬时强噪声识别能力更好,优于多项式拟合法。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开发地铁隧道保护区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根据地铁隧道保护区变形监测内容和特点,以Visual Basic作为开发工具、ACCESS数据库作为系统数据库,综合运用监测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实现对地铁隧道保护区变形监测信息的采集、录入、存储、分析、显示、输出和信息更新,使安全监测管理人员更为方便和高效地管理监测信息,为确保地铁隧道保护区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