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海东昆仑复合造山带西段的祁漫塔格地区是一个特征显著的侵入岩浆构造带,同时也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野马泉铁铜多金属矿是该区较为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该矿区与野马泉铁铜矿床有关的花岗闪长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26±2Ma;该结果与前人利用辉钼矿Re-Os法获得的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石和矽卡岩型钼矿石的等时线年龄一致,因此本文厘定野马泉矿区成岩成矿时代为中—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2.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多金属矿区岩体热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典型的与印支期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矿床,矿区内出露多个不同时代的含碳酸盐地层,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中酸性侵入岩产状多变、岩性多样,成矿岩体及其成矿能力的判别一直制约着该矿区及区域的找矿勘查工作。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开展了岩体热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利用LA-MC-ICP-MS锆石U-Pb法,获得二长花岗岩体的年龄为230.3±3.7 Ma(n=13,MSWD=1.4);利用40 Ar-39 Ar法,获得二长花岗岩中黑云母和斜长石矿物的坪年龄分别为229.6±2.3 Ma和219.3±1.8Ma,厘定成岩时代为印支期。对二长花岗岩中不同矿物的岩体冷速率计算结果表明,虎头崖矿区二长花岗岩冷速率相对较快,其热效应较大,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二长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深熔或重熔,并可能有幔源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3.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成矿带,小圆山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位于青海祁漫塔格东段,其成矿作用与斜长花岗斑岩关系密切,矿体产于斜长花岗斑岩的外接触带。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斜长花岗斑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16.9±1.9)Ma(n=16,MSWD=2.9),厘定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斜长花岗斑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LRE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U、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P、Ti),显示了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右倾式稀土配分型式,呈明显负Eu异常。综合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已有年代学资料和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认为小圆山斜长花岗斑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构造阶段,为区域东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旋回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成矿带,小圆山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位于青海祁漫塔格东段。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小圆山铁多金属矿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英云闪长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17.7±1.1)Ma(n=36,MSWD=2.5),厘定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属印支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英云闪长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LRE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U、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P、Zr、Ti),显示了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右倾式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具有弱的负Eu异常。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已有的年代学资料和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综合表明,小圆山英云闪长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构造阶段,为区域东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旋回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青海野马泉铁锌矿床地处祁漫塔格山与柴达木盆地之间的盆山结合部位,是矽卡岩型铁锌多金属矿床。矿体均呈隐伏?半隐伏状产出、具多期次强烈岩浆活动叠加等特征。长期以来,有关野马泉铁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岩体和成矿时代众说纷纭,制约了对该矿床成因机制的认识及进一步的矿产勘查工作。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和矿床地质特征解剖,开展了成岩成矿年龄精测,探讨了成矿构造环境。铁锌矿体产于二长花岗岩与围岩地层的外接触带,发育石榴子石、透辉石、金云母、绿帘石等矽卡岩化作用。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获得成矿二长花岗岩的年龄为229.5±2.2 Ma(n=22,MSWD=1.3);采用Ar-Ar分步升温法获得与磁铁矿共生的金云母坪年龄为222.0±1.3 Ma(MSWD=0.41)、等时线年龄为222.4±2.5 Ma(MSWD=1.4),证实野马泉铁锌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成矿岩体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为I-A过渡型花岗岩,具有高SiO_2,高K_2O/Na_2O,低P_2O_5,低Sr高Yb的特点。结合区域其他多金属矿床最新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认为野马泉矿床形成于东昆仑地区海西?印支造山旋回晚期、由碰撞向后碰撞转换的地质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湘南铜山岭铜多金属矿田位于钦杭成矿带的中部,矿床主要产于铜山岭岩体接触带及其附近。本文对矿田内的岩体和矿床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铜山岭Ⅰ号岩体的花岗闪长斑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57±2 Ma(MSWD=1.20);铜山岭矿床石英脉型矿体中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61±1 Ma(MSWD=0.21);桥头铺矿床矽卡岩型矿体中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55±3 Ma(MSWD=1.5)、石榴子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155±8 Ma(MSWD=0.41)。成岩与成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说明铜山岭矿田成岩成矿具有同时性,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辉钼矿中Re含量(32.95×10~(-6)~59.45×10~(-6))指示成矿作用可能与壳幔混合作用有关。这为进一步研究区域成矿规律提供了重要同位素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 要]于沟子铁-稀有多金属矿区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矿集区西段,其中铁铜(钼)多金属矿体主要分布于正长花岗岩与狼牙山组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矽卡岩内,属于矽卡岩型铁铜(钼)多金属矿床,而铌(铷)等稀有-稀土矿化带分布于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内。通过对于沟子铁铜(钼)多金属矿体内磁铁矿石中的辉钼矿Re-Os定年表明,辉钼矿中含有对Re-Os定年产生较大影响的普通Os,在扣除普通Os后,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10.1±4.8)Ma(n=5,MSWD=0.37),厘定了其成矿年龄为晚三叠世,是东昆仑祁漫塔格印支期大规模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于沟子铁-稀有多金属矿区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矿集区西段,其中铁铜(钼)多金属矿体主要分布于正长花岗岩与狼牙山组碳酸盐岩接触带矽卡岩内,属于矽卡岩型铁铜(钼)多金属矿床,而铌(铷)等稀有-稀土矿化带分布于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内。于沟子铁铜(钼)多金属矿床磁铁矿石中的辉钼矿Re-Os定年表明,辉钼矿中含有对Re-Os定年产生较大影响的普通Os,在扣除普通Os后,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10.1±4.8)Ma(n=5,MSWD=0.37),厘定其成矿年龄为晚三叠世,是东昆仑祁漫塔格印支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矽卡岩型钨矿是赣南地区的一种重要钨矿床类型。本文以焦里和宝山两个典型的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为例,开展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区域钨锡矿床最新年代学研究成果,探讨了赣南地区钨矿的成岩成矿时代及形成构造环境。结果表明,焦里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区斑状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64.4±1.1Ma,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70.6±4.6Ma;宝山矽卡岩型钨矿区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56.6±3.9Ma,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61.0±1.9Ma,厘定了它们的成岩成矿年龄为中-晚侏罗世,同一矿区的成岩和成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结合赣南崇(义)-(大)余-(上)犹钨锡矿集区已有的年代学资料,指出本区的成岩成矿年龄介于170~150Ma,集中在160~150Ma,认为赣南钨矿形成于华南中生代岩石圈伸展-减薄时期的侏罗纪板内拉张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系同一成岩成矿系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官房矽卡岩型钨矿床位于滇东南薄竹山W多金属矿集区,大地构造上处于扬子地块、华夏地块、印支地块三大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白钨矿呈浸染状赋存于石榴子石-辉石矽卡岩中。矽卡岩一般不直接与岩体接触,呈脉状或透镜状产于围岩中。精确的成岩成矿年龄的测定对于研究滇东南W-Sn矿床成岩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成因、成矿预测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石榴子石属钙铁榴石-钙铝榴石固溶体系列。石榴子石原位LA-SF-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T-W图下交点年龄分别为101.3±5.4Ma(MSWD=2.0)、87.6±2.3Ma(MSWD=1.5),暗示该区可能存在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两期矽卡岩成岩事件。综合研究表明,石榴子石原位U-Pb定年对于限定矽卡岩型W矿床的成矿时代是可行的。结合区域燕山晚期成岩成矿事件,认为~88Ma为该区W-Sn多金属矿主要成矿期,成矿作用与同期花岗岩密切相关;~101Ma可能为另外一期矽卡岩成岩事件,这一认识和发现对于区域找矿部署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索拉吉尔铜钼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与含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中的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规模大、品位高。利用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技术,获得9件样品的模式年龄为(236.9~240.1)Ma,加权平均年龄为(238.8±1.3)Ma,其加权平均方差(MSWD)为0.32,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239±11)Ma(MSWD=0.48),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结果集中一致,表明铜钼成矿作用发生于中三叠世。索拉吉尔铜钼矿床辉钼矿样品中铼含量为73.8~98.5μg/g,指示其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合源。  相似文献   

12.
若拉岗日结合带是金沙江结合带的西延部分,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和地质调查,在该地区和邻区原命名的中、上三叠统若拉岗日群(T2-3rl)中有了较多的新发现。这些新发现表明这套地层是多时代地层的组合体,不限于中、上三叠统,并发现上二叠统地层与下伏石炭系—下二叠统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与上覆下三叠统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这些发现都为重新认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齐河县境内发育有矽卡岩型铁矿,近年来该区铁矿勘查和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内铁矿勘查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对其控矿特征和找矿标志进行探讨来促进该区铁矿找矿工作。研究区内铁矿控矿地层为奥陶纪碳酸盐岩和石炭纪-二叠纪碎屑岩地层,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晚期中基性侵入岩体;铁矿体主要赋存于地层和岩体的接触带处,且在碳酸盐岩、碎屑岩地层中和侵入岩体中也赋存有部分铁矿体。区内铁矿体赋存类型多样,其中以接触带赋存式为主,且含有断裂充填式、层间充填式、裂隙贯入式、捕虏体构造式等。铁矿体形态复杂,呈层状、似层状、囊状、透镜状等;矿床典型蚀变分带特征为闪长岩带-蚀变闪长岩带-内矽卡岩带-铁矿体-外矽卡岩带-大理岩化带-灰岩带。该区成矿作用以接触扩散交代作用、接触渗滤交代作用为主,此外还有富矿热液充填作用等。研究区内铁矿找矿标志主要包括地层标志(奥陶纪碳酸盐岩和石炭纪-二叠纪碎屑岩地层)、岩体标志(中基性侵入岩体,且发育有钠长石化的蚀变闪长岩)、构造标志(地层与岩体接触带、构造交汇部位、层间滑脱部位、脆性裂隙部位等)、围岩蚀变标志(磁铁矿化、矽卡岩化、钠长石化、蛇纹石化、金云母化等与成矿关系密切)、地球物理标志(明显的高值磁异常和化极磁异常部位、重力异常梯度带和高-低电阻转换带)。在今后铁矿勘查过程中,需要在综合研究该区控矿特征的基础上,可利用多种找矿标志进行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和综合研究,以期达到预期勘查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隶属华夏北缘、地处江绍断裂带中的铁沙街组变流纹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132 Ma±8Ma,1140 Ma±7Ma,1143 Ma±9Ma和1172Ma±10Ma。同时通过年龄数据探讨位于该断裂带中的田里片岩和周潭群、万源群的构造背景。该年龄数据对限定江绍断裂带区域地层对比和构造演化都有着重要意义。上述锆石U-Pb年龄表明,江绍断裂带(萍-绍断裂带)存在1.1Ga左右孤岛的沉积地层,代表了华夏地块向扬子地块俯冲的中间岛弧,而怀玉地区为弧后拉张盆地;该年龄为江绍断裂带中变质地层的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年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朱乔乔  谢桂青  韩颖霄 《岩石学报》2017,33(11):3484-3494
湖北狮子立山锶(铅锌)矿床是我国重要的超大型锶矿床之一,产出于鄂东矿集区北部铁山岩体东缘的狮子立山岩体(主要为石英闪长玢岩)与三叠纪蒸发岩地层(嘉陵江组)的接触带或附近。本文对矿区内的石英闪长玢岩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和该岩体的年代学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狮子立山岩体与锶矿成矿作用可能存在密切的联系,矿床中的部分Sr可能来自于石英闪长玢岩的强烈蚀变。锆石SHRIMP U-Pb的定年工作得到2个石英闪长玢岩样品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38.6±0.8Ma和138.9±1.2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这些数据与前人获得的铁山岩体的成岩时代基本一致,暗示本次测得的石英闪长玢岩的样品年龄可靠性较高,且很可能与铁山岩体是同一地质背景下的产物,即形成于区域晚侏罗-早白垩世岩石圈由挤压到伸展的转换环境。狮子立山岩体的侵位地层及矿床中硫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与程潮和金山店矽卡岩型铁矿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暗示在狮子立山矿床附近具有寻找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阿尔泰造山带阿巴宫花岗岩体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阿尔泰造山带分布着大量花岗岩.本次研究的出露于阿巴宫一带的两个片麻状花岗岩体,其锆石SHRIMPU-Pb年龄分别为(462.5±3.6)Ma和(457.8±3.1)Ma,在误差范围内年龄一致,表明这两个岩体是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较老的年龄说明该岩体原被划分为华力西中晚期侵入岩体的认识并不正确,该岩基可能是由不同时代的侵人体组成.阿巴宫2号岩体呈岩株状出露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地层中,二者之间没有显示侵入接触和断层接触关系,表明火山岩地层可能为岩体的不整合沉积盖层,后经剥蚀和构造作用使岩体局部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17.
川西可尔因矿集区稀有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 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可尔因矿集区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查明矿集区地质找矿方向,对矿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稀有金属成矿主要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的中-酸性花岗岩有关,岩浆侵位与成矿伟晶岩脉之间具有结晶分异演化关系。含矿岩浆不均一的结晶分异作用,导致了稀有金属矿化多分布在可尔因岩体东部和南部。在过铝质高挥发分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侵位和结晶分异演化过程中,在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构造发育地段,形成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体,具有"岩浆岩-地层-构造"控制成矿的特征。据此提出了矿集区内的找矿标志和岩体与地层接触部位为今后找矿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8.
汪忠兴  程加云 《安徽地质》2008,18(3):182-184
由余家园、李家湾、石庄、拔茅山铜矿带环绕皂树咀辉石粗安玢岩体与上侏罗统砖桥组火山岩系地层内外接触带附近构成未封闭的环状矿带,具面状蚀变,铜草发育,矿化多呈细脉浸染状,地表矿化普遍较强,寻找与拔茅山铜矿类似近接触带细脉浸染型带状斑岩型铜矿具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9.
铜陵天马山硫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马山硫金矿床的矿体分为层状矿体、接触带矿体和穿层矿体。层状矿体和穿层矿体受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地层层位和层间断裂控制。接触带矿体受接触带控制 ,具矽卡岩型矿体典型特征。矿床的形成受地层、构造及岩浆岩控制 ,矿床成因为层控矽卡岩型硫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永安市福溪地区位于福建省中含煤带向西含煤带过渡带中段。福溪地区聚煤环境好,地质构造有利于含煤地层保存,特别是发育在泥盆系、奥陶系盖层与煤系地层之间的推覆断层F1,以及火山岩盖层(侏罗系)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面较缓,认为在F1断层下盘和火山岩下赋存有煤系地层,在本区找煤是可行的,有望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