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在希腊,这个盛产海洋神话的国度,海怪的形象被饱满而肆意地描述。拥有美丽歌喉的海妖塞壬,常用歌声诱惑过路的航海者而使航船触礁沉没。由希腊诸神创造的海怪塞特斯,拥有海豚的身体、鱼的尾巴和狗的头部。其样貌的丑陋堪称海怪之首,宙斯之子珀尔修斯将其杀死,并用蛇发女妖美杜莎的  相似文献   

2.
100多年前,大西洋西北洋面上,有一艘渔船正在进行捕捞作业。渔船把网撒到海里,便拖着渔网前进。突然,船速明显减缓,几乎走不动了。船员们大吃一惊,脑海里立刻闪现出一系列海怪的传说,莫非自己的船被海怪攫住了,恐惧感立即笼罩了全船。船长命令全速前进,可任凭机器怎样吼叫,螺旋桨怎样转动,船就是一动也不能动了。  相似文献   

3.
重返中生代     
思源 《海洋世界》2009,(9):19-23
许多被我们称之为“怪兽”的物种,实际上在遥远的过去真实存在过。在某个慵懒的下午,我们神游到中生代,目睹那些重返海洋的大型爬行动物如何称霸当时的海洋。如果要给中生代的海洋怪兽进行实力排名,在这份“顶级优势掠食海怪”的名单上至少要出现鱼龙、蛇颈龙和海王龙三个名字。  相似文献   

4.
江泓 《海洋世界》2019,(4):52-55
侏罗纪的海洋中充满了危险的杀手,其中就有一种被称为“掠食者X”的巨大海怪。“掠食者X”这个名字充满了神秘和霸气,它曾经统治着北欧的浅海区域,追杀其他生活在海洋之中的爬行动物。  相似文献   

5.
传早年间,有位潘姓老渔翁。一日出海,竞从渔网中捞上几个“小人”来,他们遍身是毛,惟头顶无发,见人即呈“合掌顶礼状”,且“言语不可晓”。不知是怕是怜,老渔翁放生了这些“小人”。后有人告知他,抓来那“海怪”作腊肉,可保1年不饥。  相似文献   

6.
锯鳐     
欢休 《海洋世界》2014,(10):44-45
<正>热带海滨地区的渔夫们偶尔会发现水底有把锯子,但当他们好奇地去捡拾的时候往往会被刺伤手,其实这把锯子属于一种奇特的鱼类——锯鳐。这些受害者虽然会疼痛数日但不会有中毒不治的危险,而且还可以一睹这种怪鱼的真容以防下次吃亏。但是远洋作业的航海者们一般没有机会看到锯鳐的全貌,少见多怪加上以讹传讹,久而久之锯鳐就变成了古代航海家们描述的海怪。  相似文献   

7.
江泓 《海洋世界》2019,(8):44-47
鲨鱼是今天海洋中最顶级的杀手,在漫长的演化史上,它们一次又一次挑战各种史前海怪,争夺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在白垩纪的海洋中,一种鲨鱼甚至挑战沧龙对于海洋的统治权,它就是白垩刺甲鲨。距今8500万年前的晩白垩世,渐渐西沉的太阳将金色的阳光洒在西部内陆海道平静的海面之上。大群的无齿翼龙正在海面上空盘旋,身上的毛发现出金色的轮廓,它们正在搜索猎物。正在这个时候,一大群鱼靠近海面,从天空向下望去,那样子就好像是在蓝色背景下缓缓移动的黑色棉团。  相似文献   

8.
茫茫大海永远充满着各种谜疑。有关巨型“海怪”的传说是否确有其事?龙或恐龙是否还生活在海里?都还没有定论。尽管今天人类发明了潜水衣、潜水艇,海底观察装置,但要深入数公里下的海底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这些深居海底的奇异怪物,通常只有在浮出水面时才有可能被人看到。一位叫弗莱克·布尔列的英国人曾亲眼目睹到一头鲸鱼与一头“鱿鱼”在马六甲海峡激战的场面,这头鱿鱼如此之大,让人称奇叫绝。他写道:  相似文献   

9.
鲎,俗称海怪,是一种古老而珍稀的海洋动物。据生物学家研究,约早在35亿年前,鲎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比恐龙还要早,真可说是生物界的老前辈了。鲎属鱼中甲壳类,因而有鲎鱼之称。它常成双结对地在沿海大陆架附近海弋,有趣的是,雌鲎比雄鲎大2倍多,且成年累月背着雄鲎,“夫妻恩爱”,形影不离,即使狂风恶浪也不能拆散它们。对此,韩愈曾有诗云:“鲎形如惠文,背眠相负行。”言之  相似文献   

10.
春节前夕,《走近海洋动物》丛书首发式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为加快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大力普及海洋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嘉锡为《走近海洋动物》丛书作序。丛书全套共6本:分别为《海洋生命的延续》、《千奇百怪的海洋动物》、《海洋鱼类的奇闻轶事》、《传说中的海怪》、《喧闹的鸟岛》、《海洋中的庞物大物》。该丛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每一大类海洋动物的有趣的生活习性及一些鲜为人知的科普知识,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迷人的海底“水晶宫”,青少  相似文献   

11.
用m-氨基苯甲酸作原料,经溴代、重氮化、还原脱氨、酰氯化和酯化反应等步骤,合成了六种新型的三溴苯甲酸的溴代和非溴代芳酯,即;双(2,4,6-三溴苯甲酸)-2',3',5',6'-四溴-1',4'-苯二酯,2,4,6-三溴苯甲酸-2',3',4',5',6'-五溴苯酯,2,4,6-三溴苯甲酸-2',4',6'-三溴苯酯,2,4,6-三溴苯甲酸-4'-溴苯酯,2,4,6-三溴苯甲酸-4'-甲基苯酯和2,4,6-三溴苯甲酸苯酯.通过对产物中碳、氢、溴元素的定量分析以及红外吸收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的研究,验证了合成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09,(4):10-10
鲨鱼是让人类又爱又恨的物种之一。为什么这么说?道理很简单。说起鲨鱼,我们能想到很多,有关探险,有关美食,有关好莱坞电影,也有关海滨灾难。生活在海洋中的鲨鱼,处于海洋生物食物链的顶级,也就是说,除了人类以外,很少有其他的海洋生物物种能够对它的生存造成直接的威胁。顶级生物的数量一般都比较少,往往给人一种“离群索居”的印象,鲨鱼也是这样,它们就像是生活在深海中的冷漠杀手一样,悄无声息地在海水中逡巡,所到之处,所有弱小的鱼儿仓皇逃窜。  相似文献   

13.
介绍袁长津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经验。袁教授在精研中医典籍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的基本病机为感染后期余邪未尽,正气受伤;痰热未清,肺阴受损,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肺气上逆,发为咳嗽。本病虽涉及脾肾,但总归病位于肺,又肺为娇脏,用药不宜峻猛,故袁教授在临证治疗过程中,往往用药平和,力求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李嫒 《海洋世界》2013,(11):38-41
“卡片的邮戳来自北欧的问候,知道你在地球的那头,心已飞向北半球,听说那里的冬天从来没白昼。”冬天没白昼,所以,夏天日不落……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飞机在斯京降落的时候云蒸霞蔚,一道从天空射下的彩虹穿越云层。我们穿云而行,仿佛会融化在那道彩虹里,胜似穿越,因为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相似文献   

15.
飞鱼是飞鱼科鱼类的统称,在分类学上属硬骨鱼纲、颌针鱼目、飞鱼科。全世界约有50多种飞鱼,它们生活在热带及暖温带的上层水域,太平洋中种类最多。我国近海有38种,南海种类最多:如燕鳐鱼,体略呈圆柱状,地方名为燕儿鱼、飞鱼;少鳞燕鳐鱼,体略呈梭形,头短钝,被薄圆鳞,体背青黑、腹白,福建俗称之为飞鸟、飞鱼;翱翔飞鱼,吻短钝,眼大,圆鳞易脱,体背蓝黑、腹自。飞鱼的胸鳍特别大,向后达尾基,状如鸟翅,薄似蝉翼,可作滑翔之用。有些种类的飞鱼具双翼,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期间,左宗棠虽然地位低微,却密切注视着时局的发展。1840年英军进犯广州城时,他就提出了歼敌于广州的三点建议:一是扼守险要,围困敌人;二是封锁海口,坚壁清野;三是招募水勇,动员民众。当时,他的意见难以产生什么影响,直到20年后,左宗棠任封疆大吏时,才有将其思想变为现实的可能。在晚清的两次海防大讨论中,左宗棠作为朝廷重臣和封疆大吏,针对中国海防危机的日益加深和西方国家从海上的频繁入侵,在主张加强西北边疆塞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海防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介绍赵瑞华教授以虚为本辨治产后病的经验。赵教授在产后病“多虚多瘀”病机的基础上,提出其病机为多虚兼瘀,认为虚是产后病的核心因素,瘀是继发于虚的衍生因素,治则治法以扶正培元、顾护脾胃为主,佐以治瘀,兼以祛邪,注重调畅情志,临床多以当归补血汤为基础方,临证灵活化裁,病证结合,合方应用,用药稳中求变,平中求奇,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刘中民 《海洋世界》2009,(12):75-78
沈葆桢十分清楚日本的外强中千。1874年8月,他清醒地指出:“倭营貌为整暇,实有不可终日之势”;“虽勉强支撑,绝不能久也”。沈葆桢认识到,“要之,倭将非不知难思退,而其主思贫成虐,不惜以数干兵为孤注,谣言四布,冀我受其恫喝,迁就求和”,倘若落入日本的圈套,其“必得一步又进一步,此皆屡试屡验之覆辙”。  相似文献   

19.
斑节对虾 弧菌病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患有典型弧菌病症状的养殖斑节对虾进行了病理学研究,取病虾血淋巴制作血涂片,并取鳃、肝胰腺、肌肉等组织作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观察,同时取肌注感染后的患病对虾测定血淋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显示,患病对虾的血细胞数目急剧减少,胞质浓染,透明细胞很难找到,血细胞形态多样,有的伸出伪足或形成异样突起,患病对虾锶、肝胰腺、心脏、肌肉以及胃肠等组织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炎症反应,以肝胰腺最为严重,组织中充满大量的浓染血细胞,细胞肿胀,细胞核核质边聚,线粒体肿胀,变性、严重时整个细胞呈溶解状态,此外,在鳃和肝胰腺组织中还发现溶酶体增多的现象,肌注感染2h后,感染对虾的SOD活力即开始显著下降,之后缓慢回升,至48h恢复大部分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09,(10):10-10
金秋十月,新中国迎来60华诞。这60年中,一个国家,几代人,经历了激动人心的奋战,崎岖坎坷的抗争,埋头苦干的自省,以及昂首阔步的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