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天山北部石炭纪火山岩特征与沟弧盆体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据岩石化学资料确定了西天山北部石炭纪火山岩的化学系列和岩石组合,并论述了其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地区的沟弧盆体系。北天山中石炭统上部岩石单元代表了准噶尔板块的活动陆缘,而下部岩石单元属于弧前盆地沉积物。北天山蛇绿岩套是扩张速度缓慢的古洋壳残片。中天山北缘的下石炭统火山岩和海西中期的花岗岩类岩石组合代表了厚度甚大的大陆型岛弧部分,而阿吾拉勒带中、下石炭统则属于内弧环境的火山岩岩石组合。伊什基里克带是有限拉张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弧—盆系时空结构及地史演化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王立全  潘桂棠 《地质学报》1999,73(3):206-218
金沙江结合带是一条古特提斯弧后洋盆消亡的俯冲消减杂岩带。弧后洋盆形成于早石碳世-早二叠世。晚泥盆世晚期已具有雏型,早二叠世是洋盆扩张的鼎盛时期,早二叠世 晚期向西俯冲,在金沙江结合带中形成3条消减杂岩带。金沙江弧-盆系于志留纪末在早古生代变质“软基底”的基础上开始生成、发展和演化,经历了泥盆纪弧后裂谷盆地阶段(D)、早石炭世-早二叠世的弧后洋盆阶段(C1-P1)、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的洋壳俯冲消  相似文献   

3.
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带岩石—矿物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建中 《云南地质》2000,19(3):207-231
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带,是我国两条著名的富碱侵入岩带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铜(钼)、金(铅锌)成矿带。因此,对该带内岩石学、矿物学及岩石化学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在该岩带内找寻更多的大中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加利福尼亚弧-盆-沟体系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利福尼亚中生代弧-盆-沟系的构造和演化模式一向为世人所重视。作者应邀有机会对加州内华达岛弧地块、弗兰西斯科杂岩和大谷弧前盆地进行了实地地质考察。本文仅就这3个岩性-构造单元的一些独特地质特征和地质景观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5.
陆克政  王亨君 《地球科学》1994,19(6):865-870
加利福尼亚中生代弧-盆-沟系的构造和演化模式一向为世人所重视,作者应邀有机会对加州内华达岛弧地块、弗兰西斯科杂岩和大谷弧前盆地进行了实地地质考察。本文仅就这3个岩性-构造单元的一些独特地质征和地质景观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贾大成 《吉林地质》1994,13(3):29-38
伊通县放牛沟地区为现今残留的早古生代岛弧。本文通过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及同位素等方面来反映该区所具有的岛弧岩系特征,该岛弧岩系的存在对解释华北陆块北部区域构造环境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南秦岭碧口群岩石组合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8.
金沙江(-哀牢山)弧盆系是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其时空格架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对理解古特提斯多岛弧盆系的时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金沙江弧盆系不同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及其构造属性,讨论了其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VMS型矿床的控制作用。金沙江洋壳发育时限主要为晚志留世—二叠纪,古洋壳地幔受到了早期俯冲带物质富集组分的影响,主体形成于弧后盆地的构造环境。江达-德钦-维西岩浆弧为一复杂的陆缘弧,经历了俯冲消减(300~260 Ma)、早碰撞聚合(255~250 Ma)、同碰撞伸展(249~237 Ma)和晚碰撞造山(236~212 Ma)等构造事件叠加改造,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环境的岩浆活动及其盆地。金沙江带新发现的贡觉榴辉岩、维西退变榴辉岩等高压变质带,为恢复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的俯冲-碰撞造山的复杂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金沙江弧盆系的演化历史,认为经历了晚志留世—早二叠世金沙江(-哀牢山)弧后洋盆扩张、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洋壳俯冲消减、早三叠世—晚三叠世弧-陆碰撞造山与盆-山转换、晚三叠世末期后碰撞陆内造山至陆内汇聚-走滑转换等阶段的演化过程,每个阶段控制着不同类型的VMS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沟-弧-盆体系恢复对于研究增生造山过程和解析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多宝山岛弧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钼多金属成矿区带,其沟-弧-盆体系恢复对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及拓展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多宝山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岩石和构造的野外调研和系列编图,结合最新的年代学资料,重新厘定了含矿地层单位——多宝山组、铜山组的形成时代和层位:确定多宝山组形成时代为寒武纪芙蓉世-早奥陶世,铜山组形成时代为早-中奥陶世;将铜山组置于多宝山组之上,暗示地表以下保存有规模较大的主要成矿地质体——多宝山组,由此扩大了深部找矿空间。在此基础上,重建了多宝山岛弧带早古生代地层序列。在多宝山岛弧带西北侧多宝山-三卡一带划分出早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带,根据俯冲增生杂岩带与岩浆弧、伴生沉积盆地的沉积建造及时空关系,划分出弧前盆地、弧间盆地、弧后盆地等构造单元,建立了多宝山岛弧带古生代沟-弧-盆体系格架,认为多宝山岛弧带西北侧多宝山-三卡一带存在早古生代洋盆,并于奥陶纪发生南东向俯冲。指出岩浆弧靠近俯冲增生杂岩带一侧是成矿有利部位,为多宝山岛弧带铜多金属矿的成矿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赣东北—皖南晚元古代沟弧盆体系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41  
徐备 《地质学报》1990,64(1):33-42
赣东北—皖南的元古界可分为3种岩石组合,分别属于不同的、但互有联系的构造古地理单元。赣东北—浙西火山岩带的野外地质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曾是一条岛弧带。对该带以北元古代浊积岩沉积特征的分析揭示了弧后盆地的发育历史。根据该带以南元古代岩石建造类型,推测其可能代表弧前及海沟地区。通过各种构造古地理分析,推断了岛弧带与弧后盆地的关系并运用沟弧盆体系的模式探讨了晚元古代构造古地理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1.
西藏东部弧-盆体系中火山岩形成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东部昌都地区的三叠纪弧盆体系格局很清晰,三叠纪时弧火山活动达到了最高潮。从早三叠世到晚三叠世,火山作用递次增强,弧火山岩性质由以流纹质或英安质为主到安山质为主的火山岩发生变化,火山爆发指数增大,火山—沉积旋回数量也在增多。研究表明在该区普遍发育滞后型弧火山岩与碰撞型火山岩组合,岛弧火山岩的源区成分为楔形上地幔和同化混染的上覆上部地壳(40%~60%)以及少量洋壳组分(8%~20%)三者的混合。  相似文献   

12.
东特提斯多弧一盆系统演化模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70年代以来,以板块构造观点分析特提斯演化已有三种模式,即"剪刀张"、"传送带"和"手风琴运动与开合"模式。所有这些模式都是以一个联合古陆的形成和特提斯是泛大洋(古太平洋)中一个海湾的假设为前提,或以冈瓦纳大陆裂离、亚洲大陆增生为基点。随着对东特提斯(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主体)地质构造演化的认识深化,特提斯演化、造山作用的解释由两陆(劳亚和冈瓦纳)一洋(特提斯)模式转变为三陆群(劳亚、冈瓦纳、泛华夏)二洋(特提斯和古亚洲)的特提斯多弧-盆系统洋陆转换演化模式,即多岛弧造山模式。这一多岛孤造山模式源自大陆地质,尤其是在中国西部造山带、盆地长期的地质考察研究实践。运用多岛弧造山模式,反思青藏高原及邻区山盆系统的地质事实,深刻认识到在东特提斯发现的许多由消减洋壳和消减杂岩所组成的蛇绿混杂岩带中,"三位一体"的蛇绿岩多数是"小洋盆"、弧后盆地、岛弧边缘海型,既存在早古生代岛弧、陆缘弧和晚古生代的火山孤,又有中生代的陆缘弧、岛弧。多岛弧-盆系统的存在意味着大洋岩石圈的存在、消减和转换。特提斯大洋岩石圈至少从古生代到中生代历经发生、发展到萎缩、消亡的长期连续的复杂的演化过程。古特提斯是原特提斯的继承和发展。中生代东特提斯也不是古特提斯洋消亡后重新打开,有部分特提斯洋壳可被随后的印度洋归并。早古生代时,在泛华夏大陆群西侧已经出现昆仑前锋弧和康滇海岸山陆缘弧。昆仑北侧奥陶纪时的多岛弧-盆系统的形成,受原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双重制约,类似于东南亚多岛弧-盆系受控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双向俯冲。从昆仑前锋弧和康滇陆缘弧裂离出的唐古拉-他念他翁残余弧构成泛华夏大陆西南缘的晚古生代前锋弧,羌塘-三江的晚古生代到中生代是弧后扩张、多岛弧-盆系统发育、弧-弧碰撞、弧-陆碰撞的演化史。特提斯洋南侧的冈瓦纳大陆北缘,已有证据表明存在从石炭纪开始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的信息。中生代是西藏群岛的弧-盆演化史。根据东特提斯时空结构单元的岩石组合和弧-盆系统共生规律,提出东特提斯演化多岛弧造山模式的假说,是阐明大洋岩石圈向大陆岩石圈构造体制转化的关键。我们相信多岛弧造山模式具有潜在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三江中北段弧—盆格架与地质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弧—盆体系中岛弧与弧后盆地相间并存是一大特色。本文以昌都地区三叠纪弧—盆格局为例 ,阐明了岛弧、弧后盆地与夹于其间的微陆块等地质特征 ;划分出 2个构造演化阶段 ,一是早中三叠世江达—阿中岛弧与弧后盆地的发育 ,二是晚三叠世滞后型岛弧与生达残留弧后盆地的形成 ,并揭示了其演化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蛇绿岩岩石组合及洋脊下岩浆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蛇绿岩的岩石组合从下至上分为4个单元,即:变质橄榄岩单元、深成杂岩单元、席状岩墙群杂岩单元和喷出岩单元。各单元的岩石组合是多种多样的:变质橄榄岩单元主要由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及斜长二辉橄榄岩组成;深成杂岩单元单元包括辉长岩-镁铁质堆晶岩和超镁铁质堆晶岩,在深成杂岩和席状岩墙群杂岩单元内在复杂的岩浆侵入事件;喷出岩单元不仅仅由玄武岩组成,还包括安山岩、玻安岩、钠长岩以及乐砾岩、凝灰岩等  相似文献   

15.
北祁连熬油沟蛇绿岩岩石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螯油沟蛇绿岩位于甘肃南南县祁青乡。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蚀变作用形成的蛇纹岩,原岩为方辉橄榄岩,所有的岩石类型均以相对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为特征,并且玄武质熔岩显示出幔柱型大洋中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岩浆来源于与洋岛玄武岩源相似的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16.
木孜塔格地区蛇绿岩位于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所夹的昆仑结合带中.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发现结合带中分布着畅流沟中元古代Sm-Nd等时线年龄为(950±82) Ma/(1 138±42) Ma及含二叠纪放射虫Pseudoalbaillella的蛇绿岩,反映了不同时期古洋壳的存在.其中,畅流沟蛇绿岩中的变质橄榄岩、超镁铁堆积岩为富集的大洋岩石圈地幔残迹;镁铁岩部分具P-MORB性质,部分具有岛弧的性质,表明其形成于过渡型洋脊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东天山古弧盆体系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东天山是中亚增生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古亚洲洋的形成、演化和消亡,发育了东天山古生代弧盆体系。基于前人对东天山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的大量研究,针对以往研究相对薄弱的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本文重点论述了以卡拉塔格矿集区为代表的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成矿研究新进展,从而进一步探讨了东天山古弧盆体系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本文将东天山古弧盆体系划分为大南湖-头苏泉成矿带和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又将前者划分为卡拉塔格成矿亚带和小热泉子-土屋成矿亚带;总结出其成矿具有VMS成矿系统与斑岩成矿系统共存、多种矿化类型叠加的特征;区域共发育两次大规模成矿事件,且均与大规模火山-侵入岩浆活动有关,进而构建了东天山古弧盆体系区域成矿模式;并指出东天山古生代弧-盆多方向、多期次的转换是导致该体系内VMS-斑岩型矿床共存、叠加成矿发育的主因。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托莫尔日特似蛇绿岩岩石组合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出露于些达木盆地北缘加里东裂谷带东段托莫尔日特地区的一套酷似蛇绿岩的岩石组合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并不具备洋壳性质,而应为形成于陆壳内的,即没有洋壳出现的陆缘裂谷环境下的一种似蛇绿岩组合。提出了与蛇绿岩不同的动力学形成模式,所讨论的似蛇绿岩可能是并无洋壳出现的陆缘裂谷的较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9.
祁漫塔格地区十字沟蛇绿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十字沟蛇绿岩产出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结合带东部,主要由蛇纹岩、辉长岩、辉绿岩、基性火山岩及硅质岩等组成。其中,从超基性岩—基性岩—基性火山岩,具稀土总量逐渐增加,轻稀土弱亏损型特征,基性火山岩为洋脊玄武岩,总体岩石化学成分与大洋中脊低钾拉斑玄武岩相当,三者的配分型式基本一致,说明其继承了源区地幔的特征,微量元素显示基性火山岩具弧后盆地玄武岩特点。εNd(t)比值表明玄武岩来自亏损地幔源区,总体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以N-MORB型为主,兼具有E-MORB型的特征,形成于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后盆地环境,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后期至少经历了3期以上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于早志留世运移至地表。  相似文献   

20.
弧-盆体系中岛弧与弧后盆地相间并存是一大特色。本文以昌都地区叠纪弧一盆格局为例,阐明了岛弧、弧后盆地与夹于其间的微陆块等地质特征;划分出2个构造演化阶段,一是早中三叠世江达-阿中岛弧与弧后盆地的发育,二是晚三叠世滞后型岛弧与生达残留弧后盆地的形成,并揭示了其演化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