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林  蔡德培 《海洋预报》1994,11(1):55-62
本文通过对第九次南极考察“极地”船航渡期间,气象保障工作的总结,用天气学方法分析了航线上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重点分析了南半球,南极地区的天气系统-绕极气旋和南极大陆冷高压对航线的影响,希望对今后南极考察航线预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前言     
我国自1984~1985年首次赴南极考察并在西南极建立长城站以来,至今已是第10个年头。在此期间相继派出了9次南极考察队,第10次考察队也正在筹备待发。十年来我国的南极考察和研究事业从无到有,有了很大的进展,1988~1989年第五次南极考察队又相继在东南极建立了中山站,并在南极东西两侧各建立了一个越冬考察基地,我国的南极考察工作从此由建站阶段转入了科研阶段。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我国南极首次考察以来,一直承担着海洋气象观测和预报服务工作。为能更好地完成南极考察任务,于1988年成立了极地研究组,1991年成立了远洋极地室。1990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国内和国际合作资助项目。我室于1988年开始跨入了南极研究的行列,为了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抓了南极考察报告、南极冰数据库等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国第五次赴南极考察建立中山站的极地号船于1988年1月20日从青岛启航,横跨南北半球(如图1)。 图1建立中山站极地号船航线 示意图(实线为去时航线) 本航次往返全程15976.6海里,航行1363小时。预报台远洋组和短期组共同承担了极地号船的气象保障,短期组负责北半球航线项报、远洋组负责南半球和极地航线的预报。我们在中心电讯台有关单位的协同下收集参考了国内外文献,顺利完成了极地号从青岛到普里兹海的气象保障任务。现将我们预报工作的实施和预报体会概括地做一介绍,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1989~1990年南极第六次考察,极地轮实施“一船两站”和南大洋海洋考察运输任务,需过东北季风区,两次穿越热带辐合带、东南信风带和咆哮西风带,还需在极区外缘进行长时间航行,高、中低纬天气系统都曾遇到,气象条件复杂。本文仅就航线天气,大风过程和南大洋考察有利天气形势进行分析讨论,以求丰富南极和航行天气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5.
第十九次南极考察期间的航线天气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淑琴  蔡琳 《海洋预报》2004,21(2):37-43
本文介绍了在第19次南极考察航线天气预报保障中,如何综合利用南半球500hPa高空和地面天气图、船载气象自动观测记录、海冰常规观测记录并结合天气、气候平均资料提供可信的预报服务,特别是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在关键时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此外,应用天气学、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了航渡期间南大洋航线的天气,指出虽然极地气旋是影响南极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但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大西洋副热带高压脊和印度洋副热带高压脊的南伸北收过程及极地高压北移南退过程则是制约极地气旋活动的重要环流背景,而极地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又是造成区域性气候特征各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于海鹏 《海洋预报》2015,32(3):78-83
简要介绍了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雪龙船首次环南极航线;分析了本次航线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重点分析了环南极航行时的主要天气系统—绕极气旋的影响。同时,并对2014年初"雪龙"号破冰船在南极完成俄罗斯科考船救援后自主脱困的天气过程和冰情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前言 本文以中国第六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极地”号船1989年12月26日至1990年1月7日自中国南极长城站至中山站绕极(顺时针方向)航线为例,分析了本航次的天气过程,通过分析航区的气旋和海冰等环境状况,初步讨论了航区的可航性。期望能对今后的航行和科学考察活动有些参考价值。 一、航线和天气 1.航线 中国第六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极地”号船1989年10月30日从青岛启航,斜穿太平洋,经德雷克海峡,12月17日抵达中国南极长城站。  相似文献   

8.
薛振和  钱平 《海洋预报》1993,10(2):71-74
中国第六次考察队乘“极地号”科学考察船于1989年10月30日离开青岛港,穿越太平洋,于12月3日停靠智利的瓦尔帕莱索港,12月9日离港,经智利内水道,穿过德雷克海峡后于1989年12月71日抵南极乔治王岛上的长城站(62°13′S,58°58′W)。又于1989年1月26日离开长城站,1990年1月11日到达位于南极普里兹湾里的中山站(69°22′S,76°22′E)。从2月16日到2月21日在普里兹湾外进行了一次南大洋考察。于1990年3月1日离开南极大陆回国,途中停靠墨尔本、新加坡后,于1990年4月26日抵达上海(图1)。  相似文献   

9.
第十二次南极考察队扬帆远征第十二次南极考察于1995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航执行一船两站考察任务,由东海分局局长王胜利任领队,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派出张林等六名考察队员执行南极考察任务,预报中心极地室召开了欢送会,余宙文主任,藏恒范副主任参加了会议,余主...  相似文献   

10.
张林 《海洋预报》1993,10(2):40-50
本文以中国第六次南极考察队在长城站观测到的气象资料与历史资料对照分析,介绍了长城站的天气特征,如气旋的来源、移动规律,海雾的特点,降水情况,特别是夏季的降水情况。较详细地介绍了1990年长城站的天气状况。 总结了长城站气压、风、气温、云、日照、降水及蒸发等项目的观测工作。对关城站的天气预报工作也作了总结,特别是极地气旋的预报和各天气要素的预报方法。并以1990年1月16日营救遇暴风雪的考察队员预报为实例,介绍了一次成功的预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汇集了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前十年(1984-1993年)的南极考察航线,根据航区和任务,对南极航线进行了分类:对各航区中影响航行的海洋环境状况-诸如低纬地区的热带气旋,中纬地区的温带气旋和高纬地区的绕极气旋等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生成源地,移动路么荼了介绍;文中还着得活冰的增,减期和浮冰边缘线进行了描述。以求达到对过去十年南极考察航线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1984年2月至3月,我们为某拖轮推荐了一条从日本津市(TSU City)到美国荷兰港(Dutch Harbour)的最佳航线,并对其实施跟踪预报服务。结果表明,这次航线选择和预报服务比较成功。本文扼要地分析了航行期间的重要天气过程,并对所推荐的航线和预报服务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张林 《海洋预报》1996,13(2):69-76
本文给出了南半球和南极地区天气基本特征,总结了两次参加南极科学考察期间现场气象保障的预报经验。在1989/1990年度夏季在长城站缺乏资料的情况下,成功地预报了一个绕极气旋的过境时间,为营救被困于柯林斯冰盖上的中国南极冰川考察小组成员提供了准确的行动时间。在1992年/1993年度参加第九次南极考察期间,为”极地“船四次安全顺利地穿越西风带提供了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14.
徐小龙 《海洋世界》2008,(11):67-68
大洋综合考察圆满完成 2008年2月25日~28日,24次南极科考队大洋考察队在位于东南极的艾默里冰架前缘按计划圆满完成了大洋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5.
一、任务和条件 1989~1990年度的第六次南极考察工作是围绕一船两站进行的。任务规定极地号船载人和物资由青岛港出发,横越太平洋至智利瓦尔帕来索港,再沿智利内水道南下,穿越德雷克海峡到达长城站;在那里完成长城站补给和局部地区调查任务后,直驶中山站,卸下最后一批建站物资;然后返航,经澳大利亚西部海域、南海、东海和黄海,再回到青岛港。诚然,极地号船去长城站和中山站均不是首次,从我国出发去长城站已有两个航次的经验,而径直去中山站则是第五次南极考察的任务,它基本上围着澳大利亚东、西海岸转了一圈。第六次考察任务有别于前几次,航线也更加复杂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长城站至中山站的一段,对我国船舶来说,是从未驶过的航线。而这段航线却要经过开阔的、多风暴活动及流冰的南大洋。该航区内又全无可供避风的港口,国际往来船舶极少。所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88~1989年度南极夏季我国首次东南极考察暨建站情况,参考国外有关资料和科考动态,初步探讨了拉斯曼丘陵的自然环境以及中山站的建立和在该区进行海洋和陆上科学考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殿昌 《海洋预报》1993,10(2):59-64
本文介绍了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1986年10月31日至1987年5月17日“极地”号船赴南极的环球航线和沿途的资料收集情况。对所获得的现场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大于8级大风出现在瓦尔普菜索至彭塔阿雷纳斯的西风带航段及德雷克海峡和好望角航区。长城站地区测得的气压最低值为964.9hPa,最高气温为10.0℃,W-NW风出现频率高达46.5%,E-SE风出现频率为24%,5~6级风的出现频率占37.5%,平均风速8.1m/s。对航渡期间的现场预报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联合组织的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已于1987年5月17日胜利地完成了任务。我所水文、地质、生物室和器材处等单位共有5人参加。他们除参加扩建、完善中国南极长城站的中心任务外,还进行了我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南大洋科学考察和试捕磷虾等项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乘“极地”号科学考察船远征南极、环球航行科学考察的航线特点和各种气象资料的收集。供以后的南极考察和远洋船舶等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第七次南极考察极地号船穿越西风带航线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0年至1991年第七次南极考察极地号船接收的地面天气图,传真图及卫星云图资料,对本航次往返穿越南半球西风带中遇到的强气旋过程进行了重点分析与探讨,该文对南极考察的气象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