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阳半径是指从太阳球心到光球层外边界的距离。测量太阳半径历史悠久,系统性测量始于19世纪,其标准值为959.6300。主要有以下几种测量方法:(1)子午圈测量;(2)日食和水星凌日;(3)望远镜漂移扫描技术;(4)等高方法;(5)卫星角距离测量。对于太阳半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观点:一是认为太阳半径在缩小;二是认为太阳半径基本没有变化;三是认为太阳半径变化与一些太阳活动指数有关联,并具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太阳半径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目前尚无定论。首先介绍了太阳半径,回顾了太阳半径的观测方法;接着介绍了目前太阳半径的主要研究观点;最后对将来的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Omega系统H台,E台甚低频信号的相位实测资料及太阳耀斑软X射线资料进行了分析及研究,分析表明甚低频相位异常与太阳耀斑软X射线之间存在着极好的相关性。对白天相位变化值随太阳天顶角位置的变化效应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公式,并对太阳天顶角、太阳耀斑事件效应的影响进行归算后,可得出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经修正和归算后的相位变化量推断太阳耀斑X射线辐射流量密度值。反之,亦可由后考一太阳X射线爆发峰值流量密度值来预报相位变化量及电离层等效反射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人分别从不同波段,不同时段的观测资料,得到太阳耀斑活动存在152天—158天的周期。本文用极大熵谱估计方法逐年分析了第21太阳周(1976年—1985年)每天从全日面观测得到的1级及其以上太阳光学耀斑加权数组成的时间序列,进而得到太阳耀斑活动的155天左右的周期仅在太阳黑子活动达到极大之后三年中才比较显著的结论。这个结果对进一步了解太阳耀斑活动的规律,了解与太阳耀斑有关的日地物理量的变化,以及有效地作出太阳活动的中、长期预报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代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可以分为四个分支学科:天文学史、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天文学起始于天体的观测和测量,如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月相的变化、行星的运动和星空的四季变化等。总结出天体运行规律,建立时间规律和历法,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5.
太阳总辐照是指在地球大气层顶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照度,也叫"太阳常数",但它实际上并非常数。太阳总辐照随波长的分布即为太阳分光辐照。太阳辐照变化的研究,对理解太阳表面及内部活动的物理过程、机制,研究地球大气、日地关系,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简单介绍了太阳辐照,回顾了太阳辐照的空间观测;接着介绍了观测数据的并合,以及对合成数据的一些研究;然后讨论了太阳辐照变化的原因,简述了太阳总辐照的重构及其在气候研究上的一些应用,并进行必要的评论;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太阳字宙线在行星际空间传播方程的量纲分析解,利用太阳质子观测资料求出的等效扩散系数,讨论传播对太阳宇宙线成分中氢氦比的影响,其中包括随太阳风速、空间坐标的变化.从Perron等收集的HEOS和PIONEER卫星观测的资料中消除了随离太阳距离和能量变化后,可以看到太阳宇宙线的氢氦比是随耀斑磁经度而增大的.经过传播改正得到的太阳上发射的氢氦比初始值与太阳风成分比是接近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低频天波信号的将近一个太阳周的实测,分析和研究一跳天波传播时延及场强随太阳活动周、随季节及随周日而变化的规律。在正确分析大气折射效应的基础上,由一跳天波的传播时延及场强的实测值推算得到了相应的等效反射高度、电离层反射系数和电子密度梯度参数β(假定为指数模式),并分析研究了它们与太阳活动周、与季节及与周日变化的关系。分析研究还表明:反射系数及场强的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及太阳周变化与CCIR有关报告所得的活动有所不同。例如,对本研究所涉及的有效频率14.6千赫而言,根据265—6号报告,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及极大年,晚间、夏季白天及冬季白天的电离层反射系数分别为-0.38、-0.07及-0.21(极小年)及-0.5、-0.11及-0.28(极大年),而根据本工作推算得到的相应的反射系数值则分别为-0.18、-0.11及-0.15(极小年)及-0.16、-0.09及-0.11(极大年)。分析表明:这种差别反映了本研究所涉及的等效反射区域,即我国东部沿海区域上空电离层D区在电子密度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于其它区域(如欧洲中纬地区上空)的特征,例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上空的电离层D区部分的电子密度及其梯度(特别是晚间及冬季白天)都可能较欧洲中纬地区的电子密度及其梯度小一些。  相似文献   

8.
太阳总辐照在23和24太阳活动周的显著周期分别为35 d和26 d,进而推断太阳的准旋转周期在23和24太阳活动周也分别为35 d和26 d.太阳总辐照在24周极小期的值可能与蒙德极小期的值相近.在一个太阳旋转周到几个月的时间尺度上,太阳黑子是引起太阳总辐照变化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在几天到一个太阳旋转周的时间尺度上,太阳总辐照的变化与MgⅡ特征指数是不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国家天文台升级改造后的2 840 MHz太阳射电辐射流量计的设计特点、性能、结构及观测结果。升级改造后的太阳射电辐射流量计将在较高时间分辨率上实时得到2 840 MHz频率上的太阳流量,为太阳物理研究积累丰富的观测数据,是太阳活动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婕  王建  王琳琳  孙威  肖振宇  张昊  梁中 《天文学报》2022,63(3):34-105
研究发现,太阳自转速率的变化与太阳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存在着矛盾:有的认为两者为正相关,而有的却认为是负相关.究竟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利用EEMD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等方法对太阳自转速率和太阳黑子数据序列进行相关关系以及相位关系的计算和分析,以探讨太阳自转速率变化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的长期趋势项分量呈显著负相关;在11 yr左右周期分量上,观测到的太阳自转速率滞后太阳黑子的变化约2 yr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超前3 yr时呈现次显著的正相关;对太阳活动第12–23周各周内部太阳黑子与太阳自转速率的相关分析表明,两者的关系比较复杂,但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这为进一步理解太阳活动变化与太阳自转速率变化之间的成因联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太阳射电爆发是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爆发过程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地面电网系统、人类生活环境的潜在影响因素之一。对太阳射电爆发的监测与研究不仅可以预报空间天气,还可以作为太阳物理的研究工具。介绍了基于LabVIEW平台设计开发的双通道高速太阳射电频谱观测系统,针对太阳射电爆发具有随机性和持续时间短、变化快的特点实现对太阳射电爆发的监测。系统采用高速信号采集卡以1.5 GS/s的速率进行信号采集,系统时间分辨率可达4 ms,频率分辨率达45.776 4 kHz。采集的信号经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功率谱分析处理后输出显示其频谱图和瀑布图,得到太阳射电爆发的频率、强度以及持续时间等信息。观测数据利用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上传至服务器,实现存储资源的优化,观测数据的共享。该系统集成度高,可以应用于分析澄江抚仙湖观测基地11 m太阳射电望远镜输出的70~700 MHz信号。  相似文献   

12.
鉴于预报太阳耀斑的重要性和难度,我们在文中介绍了怎样用太阳色球望远镜观测太阳色球层的耀斑先兆( 现象) ,并且根据太阳活动特点和十几年的观察经验及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判断出太阳色球耀斑将要产生的大概时间,大致规模及耀斑在日面上的可能位置。通过第22 周峰年资料验证,准确率可达70 % 。  相似文献   

13.
太阳雷达是利用雷达发射器主动向太阳发射特定波段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波的雷达设备.通过研究回波的性质,了解太阳大气磁场结构、运动状况以及其他方面的重要信息.El Campo太阳雷达在长达8 yr的时间内对日冕进行了观测,跟踪了太阳活动的变化.运用Lomb–Scargle算法对其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周期性分析,发现其所测太阳的雷达散射截面数据的变化存在200 d和540 d的周期变化,然后对这两个周期进行了讨论,并选取了较大的散射截面(≥20σ⊙)与Dst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El Campo太阳雷达实验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太阳雷达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太阳紫外辐射仅占太阳总辐射的不到1%,但其随太阳活动却有着较大的变化。据太阳21周的测量,当太阳耀斑时200nm波段的变化为6%,而Lα线的变化可达40%、其随11年周期的变化甚至可达150%。由于太阳紫外辐射是中、高层大气的主要能源,这必将对中层大气微量成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统计分析了1965至1978年期间,在地球轨道附近的行星际空间测量到的日球参数的太阳周变化,包括各种基本参数及由它们组成的各种密度和流密度、声速、马赫数及其他无量纲参数。文中论证了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太阳周变化,即冕洞周和黑子周变化,前者随日冕结构寿命增长在1974年达到极大值,找到了人们寻找多年的遵循太阳黑子周变化的参量,并且讨论了冕洞极大和黑子极大年太阳风平均特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太阳观测的意义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是唯一可以作为面源观测的恒星。对太阳上各种物理现象的观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物理实验室,用以检验各种物理理论的适用性。同时,太阳又是唯一一颗与地球生命直接相关的恒星。太阳风和日冕物质抛射(CME)带来的日地空间电离层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地球大气外层空间,甚至可能带来地球大气的许多变化。因此,充分理解太阳以及太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无疑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有意义的。 为什么要进行空间观测 要想把握太阳活  相似文献   

17.
林元章 《天文学进展》1995,13(3):185-194
在太阳耀斑区磁场和电流研究方面,文中将着重介绍太阳横向磁场方位的确定,太阳活动区磁场的非热性表示、太阳耀斑前后的活动区磁场变化、以及耀斑核块与活动区纵向电流密度极大点位置的关系等几个重要问题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980年SMM(峰年卫星)/ACRIM日射计观测的太阳常数与伴有快速变化的异常磁结构黑子群面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日面出现伴有快速变化的异常磁结构黑子群时,太阳常数减少。另一方面,当结构简单的“剩余”黑子群占优势时,太阳常数值轻微地增加。  相似文献   

19.
太阳及其业余观测李恩杰太阳巨大而明亮,是天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天体。从古至今,它一直是天文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在古代,人们靠肉眼或一些简单的仪器,观测和掌握了太阳视运动的规律,并由此制定出相应的时间历法。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太阳的观测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70年到1979年的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和质子事件)的数据作最大熵谱分析,并求其互相关函数和初相,得到: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活动均有11年的长周期;太阳中微子流和太阳质子事件还有共同的近3年、2年和1年左右的周期。太阳中微子流的3年周期占支配地位,质子事件中的3年周期亦占有重要地位。二级以上的耀斑事件亦有近两年的周期。它们的互相关函数和初相表明:太阳中微子流与太阳活动有正相关;对近11年周期的数据,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相对于太阳中微子均有延迟时间47个月,对质子事件有延迟时间41个月。对于约3年的周期,质子的延迟时间为10个月。结合他人的太阳半径和太阳磁场的测量与分析结果,得到一个符合标准太阳模型中物理过程的太阳中微子流变化与太阳活动间的因果关系,并对这个因果关系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