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老二为了维护日益崩溃的奴隶制,叫嚷什么"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把劳动人民污蔑为天生的"下愚"、"小人",把自己封为"天生德于予"的"圣人",把反动的统治者吹捧为"上智"、"君子".在他看来,奴隶主贵族生来就"聪明",就应该奴役、统治奴隶,而奴隶们天生就"愚蠢",就应该逆来顺受地被统治.林彪也学着孔老二的腔调,胡说什么劳动人民想的是"油盐酱醋  相似文献   

2.
两汉时期,“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思想很盛行.这种思想把一切自然现象都解释为天意的体现,而反常的自然现象则是“天之谴告”,即天的谴责.在地学方面,他们把地震、山崩、洪水、气象反常等都纳入天意的表现.例如,公元前一六八年武都的地震、山崩;公元前一七九年齐、楚等地水灾和山崩,他们都认为是二十多年后吴楚七国之乱的先兆.“汉七国同日众山溃,咸被其  相似文献   

3.
大震前,多种地学场相关联的综合活动、自然现象多因果律的普适性和多年地震预测经验认识,都说明地震预测的主流,应是多手段的综合预测。  相似文献   

4.
王占敏  石均 《地质科学》1974,9(4):312-314
我国历史上儒法两家在认识论上的斗争,表现为朴素唯物论的反映论同唯心论的先验论这两条根本对立的哲学思想路线的斗争。孔孟为了维护反动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狂热地鼓吹“生而知之者,上也”,“天生德于予”,“万物皆备于我”等唯心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地震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世界这两大主要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有关地震的事件史不绝书.地震如同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地震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预测、预报和预防的.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一天要发生1万多次;不过能为人们感觉到的只占1%,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地震更是极少.世界上约有99%的地震要靠灵敏仪器才能察觉.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批林批孔运动正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健康地、胜利地发展着,革命和生产的形势都非常好.工业交通战线上的形势也是一派大好.广大工人阶级,以主力军的战斗姿态,集中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  相似文献   

7.
诗人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常常表现出象他们观察社会现象一样的敏锐,有时还能够把这两种不同现象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深刻印象.这在我国历代诗歌中几乎都有反映.地质作用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同样也曾进入过诗歌.读唐诗,偶得一点与地质有关章句,试略举一、二,俾使我们对唐人的地质认识有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8.
地震活动与矿井顶板事故影响关系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地震活动与顶板事故进行时空序列统计分析,得出两点新认识:(1)顶板事故与宏观地震序列有较强的频率对应,似乎是"遥相呼应";(2)相当多的顶板事故伴随有周边小震发生。推测部分原因是这些矿井位于地震带附近,部分原因是采矿卸压引发矿震,一些地震可能是宏观地震序列中的一部分。如果能够掌握,并加以利用,对于安全生产具有一定意义:对既定煤田,查找周边对矿区地应力影响强烈的地震带或断裂带,这些矿井顶板事故有可能成为周边地震带或断裂带的"应力窗",而地震带或断裂带的活动又成为煤矿地质灾害的"晴雨表"。在煤田大区,可以把顶板事故群发当作构造应力扰动的一种反映,作为大区构造应力扰动传入矿区,再与开采卸压作用叠加,引起地质灾害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打一场富铁矿的翻身仗,甩掉富矿资源不足的帽子,是加速发展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所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之所需,也是全国人民的一桩心愿.可是,"四人帮"出于祸国殃民的反动本性,通过他们的亲信,在这个问题上也大作反面血文章,竟然独出心裁地给自然资源划阶级、定成分,指责找富矿是"嫌贫爱富",充分暴露了他们对革命与建设事业"欲加之罪,何患无  相似文献   

10.
宁河地区地震探测结果与桐城断裂浅部结构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城断裂是一条对唐山地震有地壳形变反映的活动断裂,是沧县隆起与黄骅凹陷北部的分界线。本次研究在桐城断裂宁河跨断层场地采用浅层地震探测方法,布设了两条近南北向的浅层人工地震物探剖面,获得了两条反映不同深度的高质量叠加时间、深度剖面图,查明了目标断裂的结构特征。本次工作在研究区探测出7条断裂,发现桐城断裂是由多条主断裂和次级断裂组成的断裂带,但本次工作测线布设相对较短且探测深度有限,因此,通过总结相关部门专家和学者在研究区周边的地震探测成果,初步认为断裂带在浅部呈"花状",并向下呈汇聚趋势。另外,结合前人学者对研究区及周边的钻孔和地层研究工作,通过钻孔地层对比,认为桐城断裂是一条中更新世活动断裂。根据断裂上断点的准确坐标位置以及桐城断裂产状特征,发现宁河跨断层监测场地有效的对F2、F3和F4三条断裂进行了监控,并根据前人对研究区应力应变研究结果,认为宁河跨断层监测场地的巨幅形变反映了F2和F3两条断裂的垂直运动特征。但其形变特征与唐山地震的关系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  相似文献   

11.
孙建中  李慧琴  马媛 《地质论评》2013,59(3):593595-600
1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是可以预测的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了7.2级大地震,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周恩来总理立刻亲临灾区,领导了抗震救灾工作.周总理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相信群众、相信科学.在听取了大量关于地震前兆的反映和一次小震预报成功的基础上,他得出结论:"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必须加强地震预报的研究".并勉励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说,"希望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周总理当即指派时任地质部长的李四光教授主持攻破地震预报这个世界性科学难题.  相似文献   

12.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第一个春天来临,祖国"到处莺歌燕舞",革命生产热火朝天,抓纲治国形势大好.喜看今日张家洼矿区"旧貌变新颜",一座现代化的大型矿山,在过去荒草一片的基地上即将建成."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丧心病狂地干着破坏革命、破坏生产的勾当.他们胡说什么"革命搞好了,生产自然而然地就上去了";谁要抓生产就给谁扣上"只低头拉车,不抬头  相似文献   

13.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三番五次地叫嚷:"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短短一句话,暴露了林彪妄图改变党的基本路线、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狼子野心."克己复礼",原本是孔老二复辟奴隶制的政治纲领.孔老二这条奴隶主贵族的忠实走狗,为了恢复"周礼",维护奴隶制,极力推行"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反革命路线.他妄想使灭亡了的奴隶制国家死灰复燃,使断绝了的奴隶主贵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许多单位纷纷组织力量,投入富铁矿地质会战.钢铁要大上,国家缺富矿,广大冶金地质职工做梦都想尽快找出富矿.大家憋足了一股劲,会战搞得很有成绩.这时,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却挥舞起"唯生产力论"的大棒,拼命压制大找富铁矿的群众运动,妄图把热火朝天的富铁矿地质会战压下去."四人帮"放个屁,他们的死党和爪牙就能唱台戏.一时,奇谈怪论纷纷出笼.他们胡说什么找富矿,找易采易选的矿,"是  相似文献   

15.
于田地震同震形变场ALOS干涉雷达观测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21日发生在新疆于田的7.3级地震是继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的最大一次7级以上地震.地震是构造活动的集中反映, 会伴随着较大的地表形变及断裂的明显活动, 能够放大构造正常的活动方式, 同震变形场是这种放大作用在地表的直观反映, 对于认识发震断裂运动性质, 研究邻近构造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西北缘自然环境恶劣, 常规方法无法对于田地震开展及时有效的同震形变测量, 凸显出差分干涉雷达(InSAR)技术的优势.在介绍InSAR观测原理基础上, 通过地震前后ALOS干涉雷达观测获取了于田地震的同震变形场, 并结合构造背景揭示出:于田Ms 7.3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康西瓦断裂东南端的南北2个分支(大红柳滩断裂和慕士山南麓断裂)和阿尔金断裂西南端帚状的3个分支交汇的三角地带; 于田地震引发了阿尔金断裂一近南北向分支断裂的同震地表破裂, 破裂长度为25.6 km; 发震断层为正断层, 倾向西, 上盘的最大运动幅度在200 cm以上; 于田地震所在的两大断裂交汇处的构造应力场以近南北向挤压为主.   相似文献   

16.
采用2002年-2012年首都圈台网事件目录和2008年12月-2011年11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布设的微震台网记录的地震事件目录,分别运用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和Geiger定位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对北京西北地区的活动地震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西北地区分布两条NW向地震断裂带和两条NE向地震断裂带及两个地震密集分布区,地震活动密集分布区均位于NE向地震断裂带与NW向地震断裂带相交处及地处山区-平原过渡区,可能是东北旺断裂与南口 — 山前断裂活动的反映.该地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范围主要为5~30 km,主要分布在上地壳和中地壳.  相似文献   

17.
在赵庄矿区不同时期采集的两块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针对资料存在着采集方向不同(面元方向不同)、地震子波存在差异、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偏移成像效果差等问题,采用了统一划分面元,块间地震子波匹配滤波,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此次连片处理效果较原有地震时间剖面在信噪比、分辨率、地震保真度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反映的地质现象更清晰:其中解释新增19条断层,均为落差较小的断层;新增5个陷落柱,否定4个陷落柱。  相似文献   

18.
    
蒋忠诚 《中国岩溶》2011,30(4):I0001-I0001
全球气候变化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2011年12月12日,在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上,参会各国历经长达两周的"马拉松"式谈判,"不完美的"大会决议才艰难降生.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不仅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也直接关系到各国的经济利益.除了在谈判桌上争取利益规避责任,各国都在纷纷开展大气二氧化碳减排增汇工作.地质碳汇是固碳增汇的途径之一,但由于被质疑过程缓慢和产生的碳汇部稳定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地学前缘》2017,(2):220-226
本文采用Region-Time-Length(RTL)方法分析在汶川M_S 8.0级地震引起的地震活动增强背景下芦山M_S 7.0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变化,并提出了综合反映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参数IRTL。芦山地震前1年在震中和周边地区检测到地震活动平静异常,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1.5°N×2°E范围内,持续了近8个月,异常范围和异常程度呈现由小→大→小的特征。新提出的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参数I_(RTL),早期在0值附近波动,于震前一年开始不断下降,降至波谷后回升到较低值,波谷后9个月发震。I_(RTL)在一定程度上为"识别"芦山地震发生危险性提供了参考。以上研究对了解芦山地震孕育过程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一)各种事物的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地质勘探工作也是这样.正确地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并用以指导地质勘探工作,就可以促使它进行得卓有成效.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有它特定的形成条件和赋存规律,时间上有一定的演化历史,空间上有一定的展布型式,大而至于成矿区域和成矿时代,小而至于局部的矿化点,都是受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