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大庆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庆市的耕地资源利用为具体研究对象,以1994~2008年的数据为基础,对该地区耕地利用从数量和结构上进行时空动态分析,探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从耕地生产性、保护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选择参评因子,筛选出16个指标,应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大庆市耕地资源利用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得出1994~2008年间大庆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持续性基本上是不断提高的。 相似文献
5.
协同学在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与协同观,土地利用系统与规划的主要特征及协同学应用于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一种面向规划/决策支持的应用框架,分析了GIS与系统分析技术应用地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过程的方法与途径,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7.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与协同观、土地利用系统与规划的主要特征及协同学应用于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一种面向规划/决策支持的应用框架,分析了GIS与系统分析技术应用于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过程的方法与途径,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村镇土地利用管理中缺乏功能完备、可操作性强的调控管理平台,结合村镇土地利用的特点,在重点研究了调控优化选址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体化村镇土地可持续利用调控模型,并基于GIS技术设计开发了村镇土地可持续利用调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提取、土地利用警情分析核查以及调控方案的辅助编制,为决策者提供了一套一体化的调控管理作业平台. 相似文献
9.
2006年阿城撤市设区,成为哈尔滨市的一部分,阿城的土地利用势必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本文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代际关系和调控能力5方面选取17项指标,对原阿城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做出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原阿城市土地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初步阶段。以Matlab软件为手段,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阿城撤市设区后2008-2012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趋势进行预测,通过对行政区划调整前后土地利用可持续等级水平进行对比,提出促进该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运用GIS技术从开发区利用成果数据中获取集约利用评价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基础数据,建立了图文一体化的空间数据库;并基于ArcGIS平台设计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实现了开发区土地评价数据建库、自动评价、成果管理以及查询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适宜性对于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栅格数据,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研究区,利用在高程、坡度、坡向方面的分布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已确定权值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主要分为宜农区和宜林区,宜农区中中度宜农区所占比例最大,宜林区中中度宜林区所占比例最大,研究区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研究了运用缓冲区叠加、Delaunay三角网骨架线等算法建立基于语义优先的制图综合模型,对土地利用图斑进行了聚合、融合等操作,从空间信息的角度选取了拓扑信息熵、专题拓扑信息熵两种评价指标,对综合前后的地类、地图两个层次的空间信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地类角度分析,综合前后,由于其他农用地分布零散,其拓扑信息熵、专题拓扑信息熵的变化率最大,分别为40.35%、38.60%;从地图角度分析,综合过程导致地图原有的部分空间信息消失,综合后地图的拓扑信息熵、专题拓扑信息熵均减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遥感分类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基于1996年和2006年两时相的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TM卫星影像数据,采用监督分类和分类后处理方法,对研究区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0年间北京城南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化,并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相互转化最为显著;耕地和大范围水域面积较大幅度减少,城市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大幅度地增加,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在10年间从北向南进行了大范围地移动。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以Oraele Spatial为工具,研究基于Oracle GeoRaster对象的四叉树索引和R树索引机制,以此建立海量栅格数据的空间索引;研究GeoRaster的无缝影像层存储模式和分幅影像层模式,并给出影像存储的实现方法.利用Oracle Spatial对象可以有效解决海量栅格数据空间索引的建立及实现栅格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