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1998年陕西暴雨天气气候特点,指出:暴雨相对集中,暴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突发暴雨多,是1998年陕西暴雨天气的显著特征;并利用能谱方法,分析了产生大范围暴雨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得到了对中期暴雨预报有指示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分析 1 998年陕西暴雨天气气候特点 ,指出 :暴雨相对集中 ,暴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突发暴雨多 ,是 1 998年陕西暴雨天气的显著特征 ;并利用能谱方法 ,分析了产生大范围暴雨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 ,得到了对中期暴雨预报有指示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一、思路暴雨是各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充足的水汽供应、位势不稳定和上升运动是产生暴雨的三个必要条件,暴雨的预报力法必然要直接或间接地与天气系统和这三个必要的物理条件相联系。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是中小尺度的,但许多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是在一些有利的天气尺度背景场下产生的。这就为日常暴雨预报提供了一条有根据的预报思路:即可以跳过对中小尺度系统的分析和预报,直接根据天气尺度有利的背景条件来制作暴雨预报。因此,我们把大尺度环流形势特征作为汛期暴雨的首要过滤条件。  相似文献   

4.
汛期暴雨(日雨量≥50毫米)是桂北的主要灾害天气之一,而暴雨预报至今仍是天气预报中的难题。暴雨之所以预报难度大,其原因有:①形成暴雨的天气条件比较复杂,突发性强。②暴雨的时空分布很不规则,难以模拟。③暴雨是天气预报中的小概率事件。基于以上原因,暴雨过程和暴雨预报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气象界的热题,暴雨落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和榆林多普勒雷达(CB)观测资料,分析2009年7月7—8日发生在陕北北部榆林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强对流产生的局地暴雨,第二个时段是大范围对流天气产生的区域性暴雨。对流体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情况下出现中层辐合区特征可作为强降雨出现时段和地点的一个指示,在短时临近预警时可作为强降雨预警重点区域考虑。低层偏东急流是区域性暴雨天气的触发者,区域性暴雨天气的发生,对应着低层偏东急流、中低空海拔2.0~4.0 km偏南急流、中高空海拔4.0~8.0 km风速≥12 m/s的西南气流,各层气流随高度上升顺时针旋转。区域性暴雨天气与中低空急流的出现密切相关,中低空急流建立、增强,区域性暴雨也随之出现、增强;中低空急流遭到破坏,区域性暴雨天气结束。  相似文献   

6.
在天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和双向二重嵌套网格技术,对2004年5月29~30日重庆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诊断分析表明,高空低槽产生的冷锋云系发展东移是产生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大尺度天气系统,由高空槽诱发产生的中尺度涡旋是产生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中尺度系统。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的对比显示表明,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能够成功模拟四川盆地东部的暴雨天气过程,同时揭示了高空槽东移过程中在重庆地区范围内产生的较强中尺度气旋性辐合和强烈上升运动促使了暴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副高”控制下的暴雨天气,是在不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弱天气系统作用下的结果。通过分析,指出暴雨发生的前一天,中低层中尺度位势不稳定区和地面能量锋的形成,是这类暴雨天气最重要的前期特征,也是24h短期预报的主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8.
1引言松原地处吉林省西部松辽平原区,由于位置偏西,水汽不足,发生大范围的系统性暴雨的次数较少,多以突发性、局地性天气为主,局地暴雨是松原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局地暴雨空间尺度小、突发性强、生命史短,在天气图上中小尺度暴雨天气系统分析不明显,增加了局地暴雨预报的难度。同时由于局地暴雨往往雨强较大、突发性强,同时可能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烈天气现象,容易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统计结果表明:松原地区同时伴有雷暴的局地暴雨占总暴雨个例的77.5%,因此,局地暴雨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利用松原市近30年的局地暴雨天气资料,对  相似文献   

9.
引言 “东风暴雨天气”是指7—9月份发生在对流层低层的偏东气流中,由东风扰动造成的突发性暴雨天气。东风暴雨天气是一种中尺度天气现象,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和突发性,但它们并非是随机发生和分布的,而是在一定的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和发展的。诊断分析可揭示大气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基本特征,从而为该类暴雨的分析和预报提供物理依据。 本文对8例影响浙江的东风暴雨天气过程(最大1小时雨量达20mm且24小时内雨量达80mm以上)进行了诊断分析,以了解这类暴雨天气的环境场特征及产生暴雨的物理机制,进而建立合成的概念模式,可在0—24小时展望预报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种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08年7月12日崇左市暴雨天气的形成原因作了分析,分析认为:(1)高空槽和低涡的共同作用是这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2)大气不稳定、低层辐合为这次暴雨天气供了动力背景,低层能量和水汽的汇聚为这次暴雨天气提供了能源和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11.
“副高”控制下的暴雨天气,是在不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弱天气系统作用下的结果。通过分析,指出暴雨发生的前一天,中低层中尺度位势不稳定区和地面能量锋的形成,是这类暴雨天气最重要的前期特征,也是24h短期预报的主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12.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中尺度天气试验研究,江淮以南地区暴雨和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动力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其进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较高分辨率的观测资料(包括地面和高空探测的加密观测以及卫星和雷达的观测)对形成暴雨和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和生命史过程建立了天气学概念模型,特别是对暴雨和强降水有重要影响的α中尺度和β中尺度对流系统,建立了观测个例的中尺度物理模型;二是探索了暴雨和强降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物理机制,为精细化数值模式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灾害性天气预测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在以往暴雨和强降水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暴雨和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科学试验、江淮以南地区暴雨和强降水发生主要区域的中尺度天气动力学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统计分析了郑州市7站自建站始至2005年的全部暴雨天气过程,结果显示:暴雨天气发生在夏半年(4~10月);单站暴雨年平均1.3~2.8次,区域性暴雨年平均1.5次;郑州地区暴雨出现次数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其中登封是郑州市出现暴雨次数最多的测站;暴雨次数的年际变化呈明显波动形势;造成郑州市夏季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低槽型、切变线型、副高西伸型、台风或台风倒槽型等。  相似文献   

14.
锡盟地区暴雨过程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锡盟地区13个站点的降水资料为基础,运用天气动力学原理对选择出的45例暴雨个例进行暴雨形成机制的探讨,对暴雨形成的气候特征、宏观物理条件、环流背景及影响天气系统等诸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锡盟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基本产生于两种天气系统类型,其一为“系统型”,占总暴雨个例的75.6%;其二为“对流型”,占总暴雨个例的24.4%。以上两种天气系统类型及其关键区的建立,对今后准确预报锡盟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遵义地区5—8月暴雨天气系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刚 《贵州气象》1994,18(3):6-9
暴雨是遵义地区夏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对全区5~8月份暴雨的气候概况和天气系统特征进行统计分忻,为建立本区暴雨的预报方法提供依据.1暴雨的气候概况全区范围内当3站以上日降水量≥50mm时定为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普查1981~1990年5~8月历史资料.10年中,该过程5月份共出现5次,6月份11次,7月份!0次,8月份7次。区域性暴雨天气最多的年份是1987年7次,最少的是1990年1次,详见表1.从表中可看出,6月份是暴雨集中的月份,6月中、下旬到7月份中旬是暴雨的高峰期.2失至影响系统民纪500hPa上全区33次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6.
“96.8”暴雨过程中不同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动能方程计算了天气尺度,次天气尺度的动能以及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动能,分析了“96.8”暴雨过程强降水时段的主要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在暴雨系统中,存在着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天气尺度动能减小,次天气尺度动能增加,即对于次天气尺度系统而言,天气尺度系统是一个动能源,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天气尺度系统把动能传递给次天气尺度系统,使暴雨系统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概念模型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通过对1970~2008年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归纳、总结得出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系统,并根据高低空环流形势相互之间的配置与锋面暴雨的关系,建立四类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8.
1引言暴雨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中国东北地区的对流性暴雨系统是东北夏季灾害性天气系统的一个重要成员。虽然对流性暴雨影响系统不明显,却具有突发性强、历时短、雨强大、结构复杂等中尺度对流性天气特征,常造成突发灾害。  相似文献   

19.
1985年8月27~29日桂南出现了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钦州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天气,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为了提高对暴雨天气过程的认识和预报能力,我们 对这次特大暴雨的形成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一、暴雨概况  相似文献   

20.
利用盘县站1951—2008年的暴雨逐日观测资料,对盘县暴雨天气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暴雨发生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盘县暴雨天气主要出现4—10月,集中出现在6—8月,其中6月最多,7、8月次之,11月到次年3月无暴雨天气出现;暴雨天气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持续偏多;60 a来的暴雨总体呈上升趋势;持续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与暴雨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