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贵阳市区土地资源评价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贵阳市区为例,选取自然生态系统指标、社会经济系统指标和农田污染系统指标,建立了土地资源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将层次分析法(AHP)运用于评价模型的建立,并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是进行土地资源评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区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与断陷油气资源评价密切相关的11个重要评价指标,构建层次分析图,建立油气资源综合评价模型;确定研究区4个主要断陷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优先顺序为德惠断陷、梨树断陷、小合隆断陷和王府断陷。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5)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是河流生态系统特征的综合反映。本研究探讨了灰关联和层次分析模型在流域生态健康评价中的应用,以石羊河流域为例,构造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依据评价值,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依据评估结果提出意见建议,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临沂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为对象,运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构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对各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进行加权综合评分,得出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了临沂市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环境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是研究水环境承载力模型的关键.选取地下水脆弱性能,水环境质量,水体污染,开采程度,污染河水对地下水的影响等5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运用专家评分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权重,并进行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判断,对区内地下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及可开采潜力分析.根据取得分值分区,确定承载力评价分区图,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山区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士友 《贵州地质》2003,20(2):68-72
该文根据代表性、易获取性、系统性及综合性原则,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评价分析模型,初步建立了喀斯特山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了该体系中各评价指标集,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根据评价指标权值及指标的相对标准值,得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综合指数,据此进行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贵州省喀斯特集中连片分布最广的黔南地区为例,确定其相对的质量分级标准,以其中的8个县为评价单元进行综合评价,取得的结果基本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较大地降低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较好地为喀斯特山区生态地质环境的开发与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地探讨了江西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市)域为基本单元,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各主要生态环境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而对全省各县(市)进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确定生态环境类型,为江西省有关部门制定生态经济建设宏观规划、对生态环境问题辨证施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客观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郑祥凤  丁美青 《安徽地质》2021,31(2):161-164
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日益增多,开展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不容忽视.本文以六安市规划区为例,结合区内地质环境条件,采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的方法综合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采用敏感因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定量评价,为日后城市建设、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发展城市地区浅层地热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拓宽城市地区浅层地热能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以六安市城区为例,结合区内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属性、施工条件及热物性,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综合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量化分析,针对地源型(地埋管)开发利用方式,利用MapGIS软件实现六安市城区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0.
在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总体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对东北地区煤炭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东北地区煤炭工业现状,对东北地区煤炭资源保证程度、煤炭工业区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区域经济等有关战略问题的影响因子进行论证与分析;并依据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结合煤炭城市特点,将13个评价因子25个评价指标引入煤炭工业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基于GIS数字化管理技术,以资源一环境一经济发展为主线建立影响因子融合模型,在定量分析与空间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产生式原则构建专家系统以表达专业领域知识和专业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全国第三轮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及统计预测成果,从整体上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勘查研究程度、生产开发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并就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制定能源政策、布局煤田勘探、煤炭工业建设和煤炭生产、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统计分析我国2000~2018年油气生产量、消费量及进口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与总结我国当前油气需求及勘探开发特点,提出了我国未来油气勘探的趋势,并认为中国油气资源在未来较长期将处于短缺状态.剖析了自然生态产品的价值及油气勘探开发对生态产品价值的影响,阐述政府应对油气产业实施并加强生态管理与规划.政府可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和激励型环境经济政策培养生态产品市场,分层次对油气产业进行精细管理,并建立国家能源生态技术实验室,通过在生态敏感区规划建立油气区生态产品示范项目,不断提升油气区自然生态产品的价值,对石油天然气产业实行生态产品管理机制,为稳步推进自然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统计分析我国2000~2018年油气生产量、消费量及进口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与总结我国当前油气需求及勘探开发特点,提出了我国未来油气勘探的趋势,并认为中国油气资源在未来较长期将处于短缺状态.剖析了自然生态产品的价值及油气勘探开发对生态产品价值的影响,阐述政府应对油气产业实施并加强生态管理与规划.政府可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和激励型环境经济政策培养生态产品市场,分层次对油气产业进行精细管理,并建立国家能源生态技术实验室,通过在生态敏感区规划建立油气区生态产品示范项目,不断提升油气区自然生态产品的价值,对石油天然气产业实行生态产品管理机制,为稳步推进自然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双碳背景下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本文从保障国家主体能源安全和优化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布局的角度考虑,阐述了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及勘查开发现状;从坚持集约与协调发展、改革与创新发展、绿色与清洁发展的基本原则出发,分析了新时期煤炭资源勘查目标:加强大型煤炭基地资源勘查、推进新增煤层气资源储量、加快煤系矿产资源勘查;从资源禀赋、开发强度、市场区位、环境容量、输送通道等方面出发,阐述了14个大型煤炭基地开发布局方向及建设规模,同时要加快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研究成果对未来一段时期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及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伴随煤炭行业绿色转型和新能源革命新形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向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方向拓展服务领域,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煤炭产业绿色安全高效发展提供坚实的地质技术保障,成为煤炭地质勘查产业转型发展必然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结合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趋势,对煤炭地质勘查产业转型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进展与主要成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属于国情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集成核地质系统几十年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地质研究成果,全过程使用GIS技术,全国范围内圈定铀矿预测区329个,预测铀资源量200余万t。在铀矿床类型、成矿区带划分、地物化遥综合信息及铀成矿规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首次实现了铀矿资源潜力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评价,为制定铀矿地质勘查中长期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我国铀矿资源的常态化动态评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伟  孙贵  叶诗忠 《安徽地质》2006,16(4):262-266
后备煤炭资源储量的规模直接决定着宏观煤炭工业的规划和发展“。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是近年来煤炭地质经济研究工作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本文尝试应用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概略评价方法,结合我省实际,制订适合我省煤炭资源现状的评价原则和评价办法,评价我省实际有效的煤炭资源供给能力结论为:煤炭资源较丰富,有效供给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8.
张照志 《地质与勘探》2023,59(1):188-210
矿产资源储量家底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根基,矿产资源及矿产品(含重要工业产品)是一个国家实施工业化及促进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要以科学的精神,评价矿产资源。有多少家底,办多大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支撑国家经济建设。本文在回顾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70余年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基础上,对自1952年以来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历史进行系统评价,经综合集成研究,总结提出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演变规律,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与认识对于推进我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研究认为:矿产资源在我国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体制及职能的变化,以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核心,将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演变阶段划分为5个时期:启动期(1952~1965年)、规范期(1966~1993年)、改革期(1994~2006年)、发展期(2007~2017年)与深化期(2018年-),阐述了各时期的特点与发展演变规律,以及查明资源储量和矿产品的变化规律。在每个时期,我国均依靠国家力量,组织...  相似文献   

19.
煤层瓦斯勘查工作是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资源勘查工作中的煤层瓦斯勘查工作,既可为煤矿规划和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又可为煤层瓦斯如何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本文基于《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对资源勘查工作中煤层瓦斯勘查、研究的具体要求,同时结合近期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要求,针对我省两淮地区煤层瓦斯赋存的总体状况,提出在两淮地区煤炭资源勘查中如何开展煤层瓦斯勘查工作的建议,为现阶段开展上述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Coal is China's dominant energy resource. Co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s the ba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Since the late 1990s, the advances in Chinese coal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show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basic research of coal geology has changed from traditional geological studies to earth system science; (2)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achieved in integrated exploration techniques for coal resources; (3) Evaluation of coal and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 provides important basis for macropolicy making for China's coal industry and construction of large coal bases; (4) Significant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in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3S (GPS, GIS, RS) technology. For the present and a period of time in the future, major tasks of Chinese coal geological technology are as follows: (1) solving resources replacement problem in eastern China and geological problems of deep mining; (2) solving problem of integrated coal exploration of complex regions in energy bases of central China, and resources problems induced by coal exploitation; (3) making effort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geological research and resources evaluation of coal-accumulation basins in western China; (4) strengthening geological research of clean coal technologies; (5) strengthening geological research of the problems in modern coal mining and safe production; (6) promo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al resources and major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