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俊龙  宗岳  雷保军  李振清 《地下水》2005,27(3):210-211
沧州市在淡水资源匮乏且浅层地下咸水相对丰富的农村,开发利用咸水,通过苦咸水淡化技术,抽咸补淡,逐步淡化咸水,不仅解决了农村生产、生活饮水困难,同时又减少了对深层水的开采,保护和改善了水环境.简要介绍了苦咸水淡化技术,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
河北平原咸水下移及其与浅层咸水淡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以位于河北平原中部地区的衡水市为重点研究实例,通过多年水质资料的分析,提供了咸水下移和浅层咸水淡化的有力证据.研究表明,浅层咸水谈化的根本原因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导致的咸水下移,从而揭示了深层淡水开采、咸水下移、浅层咸水淡化间的内在联系及咸水下移本身所包含的环境改善意义。  相似文献   

3.
莱州湾南岸海咸水入侵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莱州湾南岸的昌邑、寒亭、寿光等市(区),是我省沿海发生海咸水入侵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自70年代中期发现海咸水入侵以来,入侵速率逐年增加,到1992年,入侵面积已达295.5km^2,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损失。该区海咸水入侵以咸水入侵为主。笔者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基础上,从水动力学和水化学方面对海咸水入侵的发灾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地下淡水过量开采是海咸水入侵的根本原因;此外,沉积环境、河流上游来水量减小及风暴潮等对海咸水入侵有加剧作用。从地学角度,提出了全流域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建设地下水库、跨流域调水,建立抽水槽工程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潍坊市滨海平原咸水入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1993年以来潍坊市滨海平原咸水入侵进行了全面调查,包括潍坊市滨海平原咸水入侵水质调查、灾害调查、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为滨海平原地区的咸水入侵调查研究与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开发利用咸水是缓解河北平原水资源危机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平原是严重缺水地区,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淡水,致使河北平原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河北平原在严重缺乏淡水的同时,也蕴藏着大量的地下咸水,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下咸水已成为缓解河北平原水资源危机的关键问题。作者通过对河北平原地下咸水分布、用途、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咸水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孟炜  王婧雅  孟楠 《地下水》2014,(2):39-40
沧州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之一,且污染严重。本地区人民生产与生活,主要依赖于超采深层地下水和外调水,农村地区仍有部分群众饮用不达标水和依靠苦咸水渡日,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针对沧州咸水储量较为丰富,近年来利用苦咸水淡化技术,成功解决了部分群众的饮水困难,根据正确的经验提出建立苦咸水淡化示范基地,将该技术集成、创新并推广,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解决人饮安全,缓解沧州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地下咸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恩军  张兰英 《地下水》2002,24(2):82-84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水资源供需紧张形势,地下咸水资源埋藏分布状况,多年业围绕开发利用地下咸水所进行的工作、取得的进展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淡水(微咸水)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淡水(微咸水)资源贫乏,咸水广布。南部冲洪积平原受第二次海侵层位的影响形成大面积咸水,后被逐渐淡化。近年来由于开采量加大,又使北部咸水南侵。海积冲积平原随着黄河河道的变迁,仅在黄河现行河道两侧和充水的黄河故道带分布有淡水(微咸水)。近代,现代黄河三角洲古河道带和决口扇淡水体已被咸化。  相似文献   

9.
潍坊市北部沿海地区海咸水入侵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潍坊市北部的寿光、寒亭、昌邑等沿海地区,80年代初期就已形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漏半,导致海咸水对淡水含水层的入侵,本文根据监测资料,对该区海咸水入侵发展现状、危害程度及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依据大量实际资料,分析了山东省咸水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介绍了山东省在咸水改造和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措施,主要包括咸水淡化、上粮下渔、暗管排盐、种植耐盐作物、咸水养殖和混合灌溉等.  相似文献   

11.
山西平朔矿区上石炭统太原组11号煤层具有中硫、高灰、较高有机硫的特征,但其中各煤分层的基本性质差异较大,指示其成煤微环境显著变化。地球化学研究表明,Ca/(Ca+Fe)、Th/U、Al/Ti、V/Zn、δEu、δCe可作为指示11号煤层沉积水介质盐度的标志,St,d、So,d/Sp,d可分别作为指示水介质氧化还原程度和酸碱度的标志,Ad、V/I、ΣREE可作为指示水介质动力条件的标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煤层成煤微环境特征及其演化历程,认为11号煤层形成于波动式海进的半咸水-咸水沉积环境。在此过程中,海水对泥炭沼泽的影响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泥炭形成于微咸-半咸水条件,水动力条件逐渐增强;第2阶段,泥炭形成于半咸水-咸水条件,水动力条件总体上相对较强,沼泽水体从逐渐加深演化为显著变浅;第3阶段,泥炭形成于半咸水环境,海水影响再次逐渐增强,在泥炭沼泽演化末期水体显著变深,动力条件明显减弱,还原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
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改善沧州水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花  冯听雨 《地下水》2009,31(5):54-55
沧州水资源严重匮乏,不得不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并由此而带来了地面下沉、机井报废、防汛抗旱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沧州区域内咸水、微咸水较为丰富,本文针对上述现状,探讨利用抽成补淡、咸淡混浇、咸水淡化等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节约淡水资源,实现对沧州水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干旱盆地地下水排泄区以蒸发主要排泄方式导致水环境发生恶化,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以吐哈油田南湖水源地建设为例,通过对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之 间的水力了产系的分析,初步探讨了由开采承压水而引起的咸水下移、浅层咸水淡化以及地下水环境得以改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洲地下咸水形成的水化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三角洲地下咸水分布广泛。迄今仅在珠江三角洲局部地段进行了地下咸水有关的研究,因而对区域性地下咸水成因的认识缺乏。利用近10年来有关水工环地质调查项目获得的67个水文地质钻孔的水化学分析资料,进行了珠江三角洲平原地下咸水水化学的总体特征、水文地球化学参数及特征指标关系研究,探讨了区域性地下咸水成因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咸水水化学特征总体上与海水较为一致;地下咸水起源于古海水,主要形成于中全新世海侵期,与退积作用关系密切;地下咸水形成过程中,水循环交替慢,水动力条件不良;地下咸水中的盐分主要来源于古海水及海相沉积物,沉积压实、矿物溶解与离子交换等作用可能造成盐分的富集。  相似文献   

15.
豫北平原是河南省重要的能源、冶金和纺织等工业基地,也是粮棉油料作物的主要产区。同时,又是水资源较匮乏的地区。但大量咸水(矿化度>1 0g L)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且广泛分布的咸水已日益突出地成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根据大量实地调查资料和地质成果,文章较详细地论述了豫北平原咸水含水层分布、富水性、补给、径流和排泄、水化学和同位素、利用现状及动态等水文地质特征。为缓解豫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压力,变害为利,根据咸水的分布状况、咸水农业利用和咸水养殖利用的适宜性、咸水改造方法和补源条件等,提出咸水开发利用与改良规划应"以用为主,以用促改"。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对不同矿化度的咸水应采取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改良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沧州市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决定,所以咸水资源比较丰富,应该积极开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实践证明,咸水用于农业灌溉同样可以增产,尤其在干旱年份效果更为突出。同时,咸水利用后可以降低地下水位,有利于盐碱地的改良;咸水利用后可以节约深层淡水,缓解市区的地面沉降。如此形成良性循环,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经济将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晚更新世以来潍河古河道沉积及其对现代咸水入侵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莱州湾潍河古河道沉积区选取4条典型的地质剖面,对典型钻孔岩芯进行粒度、^14C及热释光测年分析,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及100余个地质钻孔资料的分析,揭示了潍河晚更新世以来古河道的沉积特征。沉积剖面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逐渐减小,潍河以东古河道砂层厚30-50m,连续性好;潍河以西古河道砂层厚度小于20m,连续性较差。沉积特征的不同导致潍河以东地区咸水入侵发生早,后期变缓,为上淡下咸二层水文地质体;潍河以西地区咸水入侵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大规模的入侵,沿古河道入侵距离可达9-10km,为淡-咸-淡三层水文地质体。研究古河道沉积与咸水入侵的关系,为咸水入侵的发展趋势及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无棣县地处山东省最北部,地势低洼,多为滩涂及盐田,受海潮漫溢影响严重。选取了14个点位、22项检测因子共计308个数据,对无棣县浅层地下水常规组分背景值进行研究,分析常规组分的含量、变化及分布规律,并对地下水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硫酸盐普遍超标,境内主要为微咸水和咸水;存在工业点源及农村面源污染,部分地下水能够满足Ⅲ类水质标准,大部地区水质为"极差"。  相似文献   

19.
张俊杰 《地下水》2011,(1):44-45
沧州市水资源严重匮乏,为维持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不得不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由此引发了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地下水漏斗扩展、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沧州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内分布大量的微咸水、咸水。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微咸水、咸水非传统水资源,节约淡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豫北平原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水质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豫北平原多年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及浅层地下水水化学资料分析,发现原为咸水-微咸水的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已淡化,咸水-微咸水分布区已由大面积分布演变为孤岛状,淡水资源量大幅增加。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现状、地下水14C同位素、地下水动力场也提供了浅层地下水淡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